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电化学法研究金雀异黄素对MCF-7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双信号电化学法.结果:在10×10-6~120×10-6μM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金雀异黄素剂量的增加,MCF-7的两个电化学信号呈现下降趋势.结论:MCF-7的两个电化学信号均具有金雀异黄素剂量依赖性,说明采用双信号电化学法可以很好地反映金雀异黄素对MCF-7细胞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素对乳腺癌细胞株线粒体损伤和G2/M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金雀异黄素(12.5、25、50、100、150、200μmol/L)作用48 h对MDA-MB-231和MCF-7细胞的增殖影响;碘化丙啶单染法检测金雀异黄素(50、100、150μmol/L,48 h)对MDA-MB-231和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JC-1、MitoTracker Orange CMTMRos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金雀异黄素(50、100、150μmol/L,48 h)对MDA-MB-231和MCF-7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给药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金雀异黄素可诱导MDA-MB-231和MCF-7细胞发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P<0.01);金雀异黄素可有效降低MDA-MB-231和MCF-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线粒体活性(P<0.05,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衍生物即5,4′-二-正辛烷氧基-7-二氟甲基金雀异黄素(5,4′-Di-n-octox-yl-7-gem-difluoromethylene-genistein,DodFMG)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乳腺HBL-100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平皿集落形成能力。结果:DodFMG对MCF-7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11μmol/L;对HBL-100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IC50值为65μmol/L,其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选择指数为5.9(65/11)。DodFMG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MCF-7细胞集落形成。结论:DodFMG是一种具有相对选择性的新型抗乳腺癌活性新化学实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乳腺癌和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DNA oligo microarray功能基因芯片技术,观察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表达及雌激素受体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0.001 μmol/L雌二醇、10 μmol/L金雀异黄素分别处理T47D细胞48 h,收集细胞并提取总mRNA,通过逆转录反应将mRNA标记,并与Oligo GEArray芯片杂交,芯片经计算机扫描图像采集得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基因Cyclin E1,CyclinE2与Cyclin A2表达均显著上调;ERα基因,雌激素诱导的相关基因PGR,TFF1/pS2,BCL2,ERBB2,C3,CCND1,TEF3,IGFBP2,IGFBP5,GATA3等也分别不同程度的上调,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金雀异黄素可诱导pS2 mRNA表达.结论 金雀异黄素激活人乳腺癌T47D细胞ERα受体表达,通过周期蛋白过表达而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加速S期进程,促进细胞的增殖,并且雌激素诱导基因的上调显示了金雀异黄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雀异黄素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异黄酮,具有抑制肿瘤、雌激素样作用.影响骨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及抗氧化等广泛药理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对金雀异黄素的药理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金雀异黄素抗癌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雀异黄素又称5、7、4'-三羟异黄酮或染料木素,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一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体内体外实验及流行病学均显示,金雀异黄素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肺癌、子宫癌、皮肤癌、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以及头颈癌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选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培养,MTT法检测Gen对乳腺癌生长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癌基因erbB-2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金雀异黄素对MCF-7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iemsa染色显示,金雀异黄素处理的MCF-7细胞呈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细胞固缩、发泡,染色质凝集呈块状,并沿核周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峰前可见凋亡峰,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凋亡比率递增。蛋白水平检测表明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Bax表达升高,抑制erbB-2蛋白的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阻滞细胞于Gz~M期,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主要是通过调节Bax和erbB-2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对-壬基酚对MCF-7人类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对 -壬基酚 (p- NP)对 MCF- 7人类乳腺癌细胞株雌激素受体 (ER)及 ERαm 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 以 RPMI 16 4 0培养液 (含 10 %小牛血清 )对 MCF- 7细胞进行半开放式贴壁培养 ,试验前以 DMEM(不含酚红 )培养液洗涤细胞 ,以含 3% C/D胎牛血清的 DMEM(不含酚红 )培养液继续培养 3d。试验设溶剂对照、阳性对照和 p- NP 5个浓度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定量 RT- PCR法分别对 MCF- 7细胞 ER蛋白和 ERαm 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10 - 5m ol/L p- NP作用于 MCF- 7细胞 2 4 h下调 ER蛋白表达 ;1× 10 - 6 mol/L~ 1× 10 - 5m ol/L p- NP作用于 MCF- 7细胞 2 h和 2 4 h下调 ERαm RNA表达。p- NP各浓度组均表现出 ER蛋白和 ERαm RNA表达随 p- NP作用于 MCF- 7细胞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结论  p- NP可模拟雌激素下调 MCF- 7细胞 ER蛋白和 ERαm RNA表达 ,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金雀异黄素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7-取代酰氧基-5-羟基-4'-硝基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酰氯反应得到8个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其结构;其中化合物5B(5-羟基-4'-硝-7-丙酰氧基异黄酮)体内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0.017 mmol/L.结论: 金雀异黄素的4'引入硝基,同时7位丙酰化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NT)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靶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5、10、20 ng/m L)+雌二醇(10 ng/m L)或雌二醇单独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36 h后收集细胞检测金雀异黄素对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报告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通过定量PCR技术检测金雀异黄素对ER靶基因PDZK1和GREB1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随着金雀异黄素浓度的增高,ER报告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下降,与之相一致,PDZK1和GREB1的转录水平也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能够与雌二醇竞争结合细胞表面的ER,并拮抗ER调控的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膜雌激素持续作用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调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不同浓度的膜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和RT-PCR法分析不同的信号抑制剂调控后,膜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及其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0-7M和10-12M的膜雌激素持续作用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膜G蛋白藕联受体阻断剂苏拉明和EGFR阻断剂AG-1478能明显抑制膜雌激素对MCF-7细胞生长的诱导作用。苏拉明和AG-1478能抑制膜雌激素持续作用上调MCF-7细胞中EGFR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雌激素膜持续效应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一作用是通过膜G蛋白藕联受体和EGFR通路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i GH  Li HC  Shen ZZ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64-1768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人乳腺癌细胞mRNA及其蛋白表达;用CAT报告基因来研究人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的转录活性;用Matrigd侵袭池(Matrigel invasion chamber)研究细胞侵袭性。结果 姜黄素能够抑制雌激素受体(ER)阳性MCF—7及ER阴性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对MCF—7细胞,姜黄素调节ER下调基因pS2和TGF—α的表达及ERE的活性;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姜黄素通过下调MMP—2和上调TIMP—1的活性表现出很强的抗侵袭活性,其还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两个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通过多种机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姜黄素的化学预防是多途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新突变Arg548/Cys548对受体介导的下游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和在女孩性早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已构建的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报道质粒pGL3-promoter-ERE,分别与野生型ESR1表达质粒PsG5-wtER和定点突变受体表达质粒PSG5-mutER共转染cMF-7和MDA—MB-231细胞,转染后加入雌激素、类似物和拮抗物处理,检测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值。结果:转染突变型受体的CMF-7和MDA-MB-231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值明显升高,在生理浓度雌激素及类似物植物类雌激素异黄酮刺激下,Cys548突变型受体基因转染比野生型受体转染的CMF-7和MDA231细胞均表现出显著强烈的增加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表现高敏感的特性;单独加入TAM后荧光素酶活性值没有变化,而同时加入E2和TAM后荧光素酶活性值比加入E2的荧光素酶活性值则明显下降。结论:Cys548突变受体在体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药物雌二醇及类似物反应敏感,拮抗剂TAM对受体的活性没有抑制作用,却能竞争性降低雌激素及类似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抗真菌药酮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类新型、高效、低毒的氮唑类衍生物,探究其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根据前期酮康唑与雌激素受体的计算机模拟对接结果,保留先导化合物酮康唑分子母核结构中的2,4-二氯苯基和三氮唑环,对侧链进行改造,合成了11个氮唑类衍生物.以他莫昔芬为阳性对照药,以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为测试瘤株,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和结论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并经1HNMR和13CNMR确证结构.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他莫昔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FK506结合蛋白51(FKBP51)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R+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对他莫昔芬耐药的MCF-7/TAMR细胞,MTT法检测他莫昔芬对MCF-7和MCF-7/TAMR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FKBP51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在MCF-7和MCF-7/TAM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敲低或者过表达FKBP51,观察FKBP51对ER+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在ER+人乳腺癌组织标本中验证FKBP51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MCF-7/TAMR细胞株。他莫昔芬对MCF-7和MCF-7/TAMR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呈剂量依赖性,且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MCF-7/TAMR细胞(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KBP51在MCF-7/TAMR细胞中的表达低于MCF-7细胞,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降低激活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同时,FKBP51在ER+他莫昔芬耐药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他莫昔芬敏感人乳腺癌组织。结论:FKBP51表达水平降低促进ER+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耐药,可能与激活细胞内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促人乳癌(MCF-7)细胞增生及IGF-1R mRNA 表达机制.方法 MCF-7细胞常规培养后,用ICI182,780或JB-1与染料木素共同培养,以阻断雌激素受体(ER)或IGF-1R.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RT-PCR技术观察IGF-1R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染料木素对MCF-7细胞具有增生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27,q=3.76,P<0.05),此效应可以被ER拮抗剂ICI182,780或IGF-1R拮抗剂JB-1完全阻断(q=3.89、4.25,P<0.05);染料木素可增加IGF-1R基因表达(F=21.695,q=4.94,P<0.01),此效应也能够被ICI182,780或JB-1完全阻断(q=5.03、5.89,P<0.01).结论 染料木素可以促进MCF-7细胞的增生和IGF-1R mRNA的表达,此作用可以被ER 拮抗剂ICI182,780或IGF-1R拮抗剂JB-1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苷衍生物的制备及其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及其衍生物淫羊藿素(icaritin,ICT)和去甲淫羊藿素(desmethyli-caritin,DICT)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相关的构效关系.方法:ICA经纤维素酶水解成ICT,进一步在BBr3和CH2Cl2的体系中反应生成DICT;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与雌激素敏感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T47D分别共培养6 d和9 d,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的促增殖率,以此评价化合物雌激素样作用的强弱.结果:ICT、DICT促细胞增殖作用显著,10-6 mol/L浓度时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分别是雌二醇(10-9 mol/L)的90.0%和94.0%(P<0.01);促T47D细胞增殖作用分别是雌二醇的65.6%,50.0%(P<0.01).ICA未呈现促MCF-7细胞和T47D细胞增殖作用.ICT、DICT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被10-7 mol/L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 182、780完全抑制.结论:ICT和DICT具有促MCF-7细胞和T47D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而ICA未体现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法标记荧光信号,将其分别与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未标记荧光的MDA-MB-231细胞(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分层共培养,加入或不加入雌二醇,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MCF-7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R2,ERβ),而MDA-MB-231细胞均不表达。17β-雌二醇浓度为10-11 mol/L时促MCF-7增殖作用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DA-MB-231细胞则无明显作用(P>0.05)。在加入雌二醇培养的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小室分层共培养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A-MB-231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流式细胞计和细胞簇集试验证实雌激素可促使MCF-7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三苯氧胺作用与雌激素相反。放线菌素D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可直接杀死细胞而非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周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MCF-7细胞作用类似三苯氧胺但效果远明显于三苯氧胺;放线菌素D对雌激素作用有抑制,但对三苯氧胺和TNF-a作用无拮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