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海峰  倪殿涛  吴昌归 《医学争鸣》2005,26(14):1297-1299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20只)、哮喘对照组(20只)和PS治疗组(20只),取肺组织与不同刺激因素作用后做组织切片,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气道壁、气道平滑肌厚度及平滑肌细胞数,并计算平滑肌收缩百分比(PM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各组大鼠小气道中的表达.结果:①PS治疗组的气道重塑程度显著低于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②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对腺苷的反应性(以PMS表示)较对照组增加24%,PS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PMS下降15%;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较对照组增加25%,PS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PMS下降16%.③哮喘组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S治疗组EGF的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外源性PS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程度,这可能与抑制EGF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哮喘豚鼠气道壁厚度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法复制哮喘豚鼠模型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牛磺酸治疗 ,比较治疗后小气道 (直径 <2 0 0 μm)壁厚度 (% )和气道壁中TGF - β1的含量。结果 :牛磺酸治疗组 (B组 )小气道壁厚度与哮喘组 (A组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气道壁TGF - β1含量 (灰度值 )B组与A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牛磺酸能有效抑制气道壁中TGF - β1蛋白的表达 ,对气道重塑的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痉挛气道的解痉挛规律,病理组织学上验证大、小气道解痉挛 规律。 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仅吸入蒸馏水后处死。对照组雾化吸入乙酰胆碱建立哮喘豚鼠模型后吸入蒸馏水,治疗组建立哮喘豚鼠模型后吸入沙丁胺醇解除气道痉挛。并在0、15和30 min及1 h各时间点分别处死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动物,固定肺组织后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获取大、小气道的连续切片。观察大、小气道的病理改变,测 量大、小气道管径变化。 结果:正常组豚鼠的大、小气道管径分别为(2.41±0.50)和(0.55±0.20)mm,对照组大、小气道管径分别为(1.78±0.41)和(0.41±0.10)mm,两组豚鼠大、小气道管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大、小气道管径收缩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别;治疗组豚鼠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在15 min时大气道即明显扩张达到(1.99±0.55)mm,并持续扩张到1 h,达(2.25±0.80)mm(P<0.05);而小气道在15及30 min 时均未见明显扩张,至1 h时明显扩张达到(0.50±0.14)mm(P<0.05)。 结论:哮喘豚鼠大、小气道的解痉时相不同,大气道先解痉,而小气道解痉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对慢性哮喘豚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PF级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取HE染色观察气道重塑,图像分析仪分析肺组织气道重塑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气道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气道壁结构发生改变,支气管管腔变窄,气道上皮细胞脱落,平滑肌增生/增殖肥大。经黄芪或地塞米松治疗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模型组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细胞核数量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模型组TGF-β1蛋白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黄芪治疗后TGF-β1 IOD值显著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抑制慢性哮喘模型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对慢性哮喘豚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取HE染色观察气道重塑,图像分析仪分析肺组织气道重塑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气道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气道壁结构发生改变,支气管管腔变窄,气道上皮细胞脱落,平滑肌增生/增殖肥大。经黄芪或地塞米松治疗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模型组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支气管壁平滑肌细胞核数量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模型组TGF-β1蛋白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黄芪治疗后TGF-β1 IOD值显著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抑制慢性哮喘模型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毛光宇  巩建华  关伟  邱浩  邱光钰  骆黎  何海玲 《西部医学》2019,31(11):1674-1677
【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对哮喘大鼠缺氧诱导因子 1α表达水平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2mg/d)和低剂量治疗组(05mg/d)四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采用卵蛋白(OVA)等致敏物构建大鼠哮喘模型。哮喘模型构建后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激发,其余三组采用吸入卵蛋白等激发,银杏黄酮治疗组在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银杏黄酮溶液。哮喘激发3周后,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测量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切片HIF 1α和VEGF的组织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部组织HIF 1α和VEGF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气道上皮完整,无明显改变,模型组和治疗组气道壁及平滑肌明显增厚,上皮中见黏膜脱落,且高剂量治疗组病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的支气管壁和平滑肌显著增厚(P<005),但高剂量治疗组增厚程度显著小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中HIF 1α和VEGF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治疗组蛋白水平增加量显著低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 结论 高剂量的银杏黄酮能够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的HIF 1α和VEGF的表达,影响组织平滑肌的增殖及支气管壁的增厚,干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气道病理形态学改变和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模型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支气管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FMMU豚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处理结束后,取病理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气道病理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豚鼠小气道中WA/Pi2、平滑肌面积/Pi2、支气管壁厚度d/Pi均较空白组以及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显著增加(P<0.05,P<0.01);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TGF-β1阳性细胞指数显著高于空白组以及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哮喘豚鼠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减轻炎症对气道壁的损伤,达到干预气道重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红霉素对哮喘豚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的影响,探讨红霉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抽样分成三组:哮喘组、红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 8只。哮喘组先用 10%卵清蛋白(OVA)生理盐水注射于豚鼠的腹腔,使豚鼠致敏,第 14天后用 1%OVA雾化吸入激发豚鼠哮喘发作;红霉素组致敏处理同哮喘组,并于激发前 30min和激发后 6h分别腹腔注射红霉素;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0VA,处理方法同哮喘组。上述各组均于激发 24小时后将豚鼠处死,取其肺组织匀浆,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IL- 2、IL- 6的含量。结果哮喘组肺组织匀浆IL- 2、IL- 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红霉素组,P值分别<0. 01和<0. 05;红霉素组与对照组IL -2、IL- 6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值均 >0. 05。结论红霉素可能通过降低哮喘豚鼠IL -2、IL- 6水平,以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ERK1/2及ERK2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哮喘大鼠气道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否参与了哮喘气道重构这一病理过程。方法1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各6只。以腹腔注射10%卵蛋白和1%卵蛋白雾化吸入复制慢性哮喘模型。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法检测p-ERK1/2及ERK2mRNA在不同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象分析。结果(1)哮喘模型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显著增加(P〈0.05)。(2)哮喘组p-ERK1/2及ERK2mRNA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显著增加(P〈0.05)。(3)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58,r=0.848,P均〈0.05),哮喘组气道壁面积和平滑肌厚度与大鼠肺组织中ERK2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918,r=0.860,P均〈0.05)。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p-ERK1/2及ERK2mRNA表达上调,并与气道重构密切相关,该结果提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可能参与了气道重构中平滑肌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镁可防治哮喘豚鼠气道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镁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延续组、高镁组、低镁组。生化分析仪测血清镁的浓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气道壁平滑肌厚度;取肺、心、肝、脾、肾、肾上腺、脑称重,计算出脏器重量/体重。结果哮喘模型组镁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模型延续组血清镁低于哮喘模型组,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高镁组血清镁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低镁组血清镁低于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哮喘模型组肺重/体重、脑重/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镁组脏器重量/体重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而低镁组脏器重量/体重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示豚鼠慢性哮喘时存在气道重塑和血清镁降低以及肺、脑变化,低镁可加重这些变化,高镁可缓解之。结论镁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调节作用,镁对防治哮喘气道重塑及保护重要脏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白介素-10(IL-10)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孟鲁司特治疗组(B组)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均设1、2、3、4周4个时段。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分析IL-10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HE染色B组肺组织炎症较A组明显减轻;A组、B组肺组织IL-10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1);B组肺组织IL-10的表达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哮喘小鼠能抑制气道炎症而增加IL-10的生成,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IL-10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与气道重塑的关系,了解血清、肺泡灌洗液中两者的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第14天后,哮喘模型组1%卵蛋白溶液雾化吸入,共6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两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气道壁的厚度、平滑肌的厚度、胶原沉积情况、TGF-β1表达,肺泡灌洗液及血清ELISA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TGF-β1的水平。结果:哮喘大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TGF-β1与气道壁的厚度,平滑肌的厚度以及胶原面积呈正相关。结论:TGF-β1参与了气道重塑的过程,血清中的水平较肺泡中的水平稳定,检测其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凹透镜所致的豚鼠近视模型屈光状态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阐明虾青素对近视屈光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36),模型组以远视性光学离焦法制备豚鼠右眼近视模型(左眼作为对照)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25 ig·kg-1)和高剂量虾青素组(50 ig·kg-1),给药干预4周,于2和4周分别检测各组豚鼠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于4周检测完成后,对右眼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豚鼠在实验2周后实验眼球屈光度较作为对照的左眼低(P < 0.05),与空白对照组右眼比较也明显降低(P < 0.05),4周后更加明显(P < 0.01);模型组豚鼠在实验2周后实验眼球的眼轴长度较对照的左眼及空白对照组增加(P < 0.05),4周后增加更为明显(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虾青素组豚鼠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明显增加(P < 0.05),用药时间长且效果较好;其病理组织形态学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改善,胶原断裂现象明显减少且排列较整齐。结论:虾青素在改善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还有助于恢复近视眼球巩膜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4.
健儿强身膏对哮喘豚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儿强身膏对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法制备豚鼠哮喘模型,将豚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观察各组引喘潜伏期(T)、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健儿强身膏3个剂量组均能延长豚鼠哮喘诱发潜伏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剂量组上气道炎症及肺组织病理症状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作用与剂量呈相关性,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结论:健儿强身膏能有效降低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哮喘时下呼吸道的P物质能免疫反应纤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P物质免疫反应纤维在实验性哮喘豚鼠下呼吸道的变化。实验组一抗最佳稀释浓度为1:5000,对照组为1:3000。当一抗浓度均为1:5000时,两组的P物质反应纤维见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层、上皮和外膜层,肺内各级支气管平滑肌层、肺内各级血管壁内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肺泡隔内,但实验组下呼吸道各部组织的P物质阳性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这些结果提示:P物质可能参与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其发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毒蕈碱受体(MR)mRNA的表达及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后两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再激发用药。测定BALF的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气管平滑肌的M2R、M3RmRNA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 各组BALF的Eos计数,地塞米松治疗组(11.0±3.1)较正常组(2.8±3.0)和哮喘组(29.2±7.3)有显著差异(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但Eos肺组织浸润较哮喘组有明显减少。气管平滑肌的MRmRNA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地塞米松治疗组M2R(0.90±0.14)与正常组(0.50±0.16)及哮喘组(1.26±0.2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地塞米松组M3R与哮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正常组与哮喘组比较,M2R和M3R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哮喘豚鼠M2R表达增加,M3R表达减少;地塞米松治疗可以通过抑制Eos浸润等炎症反应,调节M2R及M3R表达,从而恢复M2R功能,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及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1、哮喘组1、地塞米松治疗组1和正常组2、哮喘组2、地塞米松治疗组2.分别代表急性和慢性模型;用卵蛋白致敏和诱喘,急性模型2周后取支气管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和电镜切片:慢性模型4周后取支气管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和电镜切片。采用计分法对气道病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光镜下急性哮喘模型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炎症细胞浸润、杯细胞增生、平滑肌增厚,肺泡间隔亦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与急性模型比较,慢性哮喘模型基底膜和平滑肌层增厚更明显,支气管壁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地塞米松治疗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基底膜和平滑肌增生减轻。电镜观察显示慢性哮喘模型基底膜层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平滑肌细胞增多肥大。病理指标评分结果示急性哮喘模型EOS浸润、杯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炎症细胞浸润5项指标计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慢性哮喘模型EOS浸润、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管壁纤维化5项指标评分高于正常组,地塞米松治疗后平滑肌增生计分略仍高于正常。慢性哮喘模型与急性哮喘模型比较仅平滑肌增生和管壁纤维化计分有差异(P〈0.05)。结论豚鼠哮喘模型存在气道重塑病理改变,慢性模型比急性模型更明显;急性模型的病理变化说明气道重塑在哮喘的早期即开始;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可预防气道重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霉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yeophenolate mofetil,MM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CFA)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复制急性EAE模型,给了MMF灌胃治疗,观察其埘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与EAE模型组相比,MMF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减轻,且迅速缓解,病程明显缩短.病理学观察显示EAE急性期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袖套"状结构,并向周围实质扩散,病变区可见明显的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MMF治疗后病变范围及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MMF对EAE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控制EAE的临床病情,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0.
项蔷薇  朱妍艳  罗运春  王强  李昌崇 《浙江医学》2011,33(8):1127-1129,1132
目的研究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哮喘小鼠气道中的表达及其对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Y-27632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9只)。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并应用ROCKⅡ特异性拮抗剂Y-27632进行干预,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构,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Wam),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ROCKⅡ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RhoA、ROCKⅡ mRNA含量。结果(1)哮喘组小鼠RhoA、ROCKⅡ表达明显增高,应用ROCKⅡ特异性拮抗剂Y-27632能够下调RhoA、ROCKⅡ的表达。(2)Y-27632干预组小鼠Wat和Wam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小鼠。结论哮喘小鼠肺组织RhoA及ROCKⅡ表达增多,ROCKll受体拮抗剂Y-27632能够下调RhoA、ROCKⅡ的表达,明显抑制哮喘小鼠Wat和W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