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COX-2、p-ERα、CYP1B1在人乳腺癌组织和ERα阳性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表达规律,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 [1,25(OH)2D3 ]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通过COX-2/PGE2通路对CYP1B1表达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p-ERα、CYP1B1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MTT法检测1,25(OH)2D3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后续实验药物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检测MCF-7细胞COX-2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COX-2、p-ERK、p-ERα、CYP1B1蛋白水平;免疫细胞荧光检测COX-2、p-ERα、CYP1B1蛋白在MCF-7中的原位表达。结果 在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p-ERα、CYP1B1蛋白呈阳性表达,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1,25(OH)2D3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应用100 nmol/L 1,25(OH)2D3 72 h后,MCF-7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细胞COX-2 mRNA表达减少(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PGE2水平降低(P<0.01);COX-2、p-ERK、p-ERα及CYP1B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 在乳腺癌中,COX-2/PGE2通路对CYP1B1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1,25(OH)2D3可通过抑制COX-2/PGE2通路减少CYP1B1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宁  崔晓江  孙治君 《重庆医学》2012,41(29):3023-3025,3029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UTI)对体外乳腺癌细胞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和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干预后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1型透明质酸酶(HYAL1)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癌细胞侵袭、转移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F-7及MDA-MB-231细胞分别随机分为:(1)对照组;(2)UTI低剂量干预组;(3)中剂量干预组;(4)高剂量干预组;(5)UTI中剂量+泰索帝(TXT)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pse、HYAL1和CD44v6蛋白的表达;Matrigel穿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小室细胞跨膜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癌细胞中Hpse、HYAL1和CD44v6蛋白的表达随UTI浓度增加而降低,UTI与TXT联合用药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5);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UTI与TXT联合处理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 UTI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Hpse、HYAL1、CD44v6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法标记荧光信号,将其分别与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未标记荧光的MDA-MB-231细胞(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分层共培养,加入或不加入雌二醇,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MCF-7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R2,ERβ),而MDA-MB-231细胞均不表达。17β-雌二醇浓度为10-11 mol/L时促MCF-7增殖作用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DA-MB-231细胞则无明显作用(P>0.05)。在加入雌二醇培养的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小室分层共培养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A-MB-231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雷公藤甲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用雷公藤甲素按不同浓度处理24 h后提取细胞蛋白和RNA,用Western blot和RT-PCR来检测磷脂酶D1(PLD1)和c-Myc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并且在MDA-MB-231细胞中下调PLD1和c-Myc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CF-7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激素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及其抑制剂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ER-MDA-MB-231、MCF-7中PDZK1(PDZ domain containing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E2及ICI182,780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作用下2种细胞内PDZK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0-8mol/L的E2作用72h可以使MCF-7、ER-MDA-MB-2312株细胞内PDZK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剂ICI182,780则相反,以10-6mol/L的浓度作用36h即可明显抑制ER-MDA-MB-231细胞中PDZK1蛋白的表达,且以上变化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结论PDZK1是雌激素应答蛋白,它在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雌激素及ICI182,780可能通过调节其蛋白表达量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郭慧琳  张献全 《重庆医学》2013,42(2):170-17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白藜芦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的促乳腺癌细胞增殖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IGF-1(10、20、40ng/mL)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10、25、50μmol/L)对MCF-7细胞具有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白藜芦醇与IGF-1共同作用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5);Wortmannin(10-6 mol/L)预处理后,IGF-1对MCF-7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受到明显抑制(P<0.05);IGF-1(40ng/mL)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中p-PI3K与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而以白藜芦醇(50μmol/L)、IGF-1(40ng/mL)共同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中p-PI3K与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GF-1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IGF-1介导的促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效应与PI3K-AKT信号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毫安(10 m1A)的电化学治疗对体外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c-myc和cyclin E表达的影响。方法电化学治疗后培养6h和24h的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抑制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c-myc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人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率均随电量增加依次增高(P<0.05);治疗组随电量的增加处于G0/G1期的比例逐渐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P<0.05),G2/M期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c-myc和cyclin E表达随电量的增加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电化学治疗后培养24h比6h各组指标变化显著。结论电化学治疗能通过调节人乳腺癌MCF-7细胞c-myc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促使细胞G0/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ER+乳腺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yc标记的野生型(PPARγWT)及功能区缺失的突变型PPARγ表达质粒(PPARγMUT)转染ER+乳腺癌MCF-7细胞;Western Blot法观察转染后细胞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检测转染PPARγWT及PPARγMUT对MCF-7细胞周期、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PPARγ蛋白的高表达与ER+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Ki-67有关(P<0.05)。外源性转染PPARγWT与转染PPARγMUT比较,能降低MCF-7中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受体4(T cell factor-4, Tcf-4)及Wnt通路靶基因c-myc、cyclin D1蛋白量,明显地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结论:PPARγ与ER+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奥沙利铂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大肠癌HT29细胞,设紫草素(0.5 mg·L^-1)、奥沙利铂(25 mg·L^-1)、联合[紫草素(0.5 mg·L^-1)+奥沙利铂(25 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给药干预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较空白对照组,紫草素组人大肠癌HT29细胞处于G0/G1期比例升高且G2/M期比例降低(P<0.05;P<0.01),Bax蛋白表达量升高且Bcl-2表达量降低(P<0.05;P<0.01)、Bax/Bcl-2值升高(P<0.01),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较奥沙利铂组,联合组人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G2/M期比例降低(P<0.05;P<0.01);Bax、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且Bcl-2表达量降低(P<0.05;P<0.01),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紫草素具有提高人大肠癌HT29细胞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紫草素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而促进HT29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夏枯草口服液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ER阳性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ER阴性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SK-BR-3分别与不同浓度(0、25、50、100 mg/ml)的夏枯草口服液提取物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雌激素应答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夏枯草口服液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但对MDAMB-231、SK-BR-3细胞无显著作用。2夏枯草口服液提取物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在mRNA水平降低MCF-7细胞内雌激素应答基因的表达,并降低ERα蛋白表达。结论:夏枯草口服液可诱导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用于治疗ER阳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最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行配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配伍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提示1:1配伍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M法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h与单个用药作用48h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blotting提示1:1配伍纽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h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P21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存在协同作用及最佳药物配伍比例(两药浓度分别为10μmol/L,两药按体积比1:1配伍),24h可达到最佳作用效果,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cyclin D1失表达、P21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ERK抑制在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促细胞周期转化、抗凋亡过程中核受体辅激活因子PCAF及野生型p53蛋白的表达、转录水平变化,探讨ERK通过PCAF对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作用和机理.方法:以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实验分组为17β一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处理组、17β-E2+ERK抑制剂PD98059处理组和细胞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P-ERK1/2、PCAF和野生型P53蛋白水平;RT-PCR检测野生型PCAFmRNA、p53mRNA水平.结果:应用ERK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后,能抑制17β-E2抗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使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抑制17β-E2促进MCF-7细胞周期转化作用,使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期细胞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CAF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CAFmRNA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P53蛋白表达和p53mRNA转录水平升高(P<0.01).结论:ERK在17β-E2抗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促细胞周期转化中的作用与PCAF增强雌激素受体信号及野生型p53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紫草素(shikonin, SK)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紫草素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DAPI荧光染色法和FCM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紫草素处理48h后Bax、Bcl-2、p-Akt、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 紫草素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诱导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紫草素处理组Bax表达上调(P<0.05),Bcl-2、p-Akt、P-ERK1/2表达下调(P<0.05)。结论 紫草素可以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和ERK 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参碱(matrine)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MCF-7细胞后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苦参碱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苦参碱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苦参碱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苦参碱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有关,诱导凋亡可能与其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对乳腺癌细胞中Cav-1(Cav-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多西他赛作用下乳腺癌细胞MCF-7中Cav-1的表达情况;野生型MCF-7细胞株为对照组,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建立Cav-1 过表达的MCF-7细胞株(转染组)及空载体的MCF-7细胞株(空载体组),利用CCK-8比色法分析多西他赛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多西他赛作用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以及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 在5~40 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多西他赛作用浓度的增大,MCF-7细胞中Cav-1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对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多西他赛作用下,转染Cav-1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1).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20 μg/mL多西他赛作用后转染组细胞中Bax的表达升高(P<0.01),而Bcl-2的表达降低(P<0.01),并且磷酸化AKT (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之间Bax、Bcl-2以及p-AKT蛋白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西他赛可以通过促进Cav-1的表达影响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MCF-7 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S100A10对人乳腺癌SK-BR-3、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过表达S100A10的SK-BR-3、MCF-7细胞系,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率;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S100A10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100A10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蛋白印迹法验证S100A10对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1的表达影响;通过小鼠原位成瘤实验探究S100A10对乳腺癌肿瘤形成能力的影响(n=3)。结果: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分别显示感染过表达慢病毒后S100A10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多(P<0.05),稳定过表达S100A10的SK-BR-3及MCF-7细胞系构建成功;细胞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100A10可增强SK-BR-3及MCF-7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过表达S100A10后上述乳腺癌细胞系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S100A10后,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1含量增多。小鼠原位成瘤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S100A10能显著促进乳腺癌的肿瘤形成能力(P<0.05)。结论:S100A10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增强乳腺癌SK-BR-3、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为后续深入探讨S100A10作为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4、Cyclin D1、Rb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TSA处理MCF-7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RT-PCR方法检测CDK4、Cyclin D1、Rb 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CF-7细胞的CDK4、Cyclin D1、Rb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细胞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S期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G1期细胞则明显增加(P<0.01),细胞滞留在G1期;经不同浓度TSA处理的细胞CDK4和Rb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Cyclin 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DK4蛋白表达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Cy-clin D1和pRb磷酸化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TSA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和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对人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蛋白D1、E、p27kip1表达影响。方法人系膜细胞常规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CsA(0.1,1,5μmol/L)干预。药物作用24,48,72 h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药物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药物作用48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D1、cyclin E、p27kip1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CsA对人系膜细胞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且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CsA浓度依赖性下调cyclin D1、cyclin E蛋白,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CsA通过下调cyclin D1、cyclin E蛋白,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调节细胞周期调控通路,阻滞细胞于G0/G1期,有效抑制人系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雌激素促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细胞周期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 MTT法检测17β-雌二醇(17β-E2)对MCF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实验处理用浓度;MTT法检测PD98059对17β-E2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求取其中效抑制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p-ERK1/2、野生型p53蛋白水平;RT-PCR检测野生型p53 mRNA水平。结果:ERK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能抑制17β-E2对MCF-7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各作用时间点PD98059中效抑制浓度分别为89.28 μmol/L·24 h、39.81 μmol/L·48 h、21.87 μmol/L·72 h。应用PD98059 48 h后,能抑制17β-E2促进MCF-7细胞周期转化作用,使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期细胞减少(P<0.01); 阻抑17β-E2增强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P<0.05); 增强野生型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转录水平(P<0.01);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 结论:ERK在17β-E2促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细胞周期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与野生型p53转录和端粒酶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淫羊藿苷衍生物的制备及其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及其衍生物淫羊藿素(icaritin,ICT)和去甲淫羊藿素(desmethyli-caritin,DICT)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相关的构效关系.方法:ICA经纤维素酶水解成ICT,进一步在BBr3和CH2Cl2的体系中反应生成DICT;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与雌激素敏感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T47D分别共培养6 d和9 d,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的促增殖率,以此评价化合物雌激素样作用的强弱.结果:ICT、DICT促细胞增殖作用显著,10-6 mol/L浓度时促MCF-7细胞增殖作用分别是雌二醇(10-9 mol/L)的90.0%和94.0%(P<0.01);促T47D细胞增殖作用分别是雌二醇的65.6%,50.0%(P<0.01).ICA未呈现促MCF-7细胞和T47D细胞增殖作用.ICT、DICT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被10-7 mol/L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 182、780完全抑制.结论:ICT和DICT具有促MCF-7细胞和T47D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而ICA未体现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