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侯勇  唐福林  芦波  李梦涛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77-3380
病例摘要 患者女,19岁.1995年无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5℃,伴腹胀,无腹痛.在其他医院检查血白细胞(WBC)3.3~4.1×109/L,血小板(106~129)×109/L,血红蛋白114~122 g/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44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7U/L,白蛋白22 g/L;血红细胞沉降率(ESR)8 mm/1 h,Ⅳ型胶原(-);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PCR(+).腹部超声示:肝脾大,腹水.骨髓穿刺未见异常.腹水细菌培养及瘤细胞检查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9岁,因反复纳差,乏力6个月,加重1周于2003年10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6.6cC,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8 mm Hg(1 mm Hg=0.133kPa),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阳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有叩击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5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09 U/L,总胆红素(TBIL)16.2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 μmol/L,总蛋白(TP)74 g/L,白蛋白(ALB)39g/L,HBsAg(+)、HBeAg(+)、抗-HBc(+);乙型肝炎病毒 DNA 4.2×10。拷贝/ml;抗甲型肝炎病毒 IgM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例1.女,11岁,因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乏力,尿黄20 d于2002年1月26日收入传染病房.查体:T 36.5℃,P 76次/min,R 19次/min,BP 12/7 kPa,神志清,精神差,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质中缘钝,触痛明显,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5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670 U/L,直接胆红素(DBIL)295.55 μmol/L,总胆红素(TBIL)458.06 μmol/L,HBsAg阴性,腹部B超符合急性肝炎声像图表现.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相应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且出现发热,T 37.0~38.1 ℃,鼻出血不止;血常规:RBC 3.69×1012/L,HGB 95 g/L,PC 70×109/L,WBC 1.2×109/L,Lym 0.59,MID 0.08,Gr 0.33;甲肝抗体、乙肝五项均阴性.住院第7天,行骨髓穿刺示:原、幼淋巴细胞占71%,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住院第10天,患儿死于脑出血.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 ,41岁 ,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2天于2002年9月11日入院。入院体检 :体温38.2℃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胸骨无压痛 ,两肺未闻及干湿音 ,心率92次/min,律齐,心音低钝 ,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及。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 :血肌酸磷酸激酶703U/L(正常38~174U/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17U/L(正常2~25U/L)。心电图检查 :Ⅱ、Ⅲ、aVF导联均可见异常Q波伴ST段弓背样抬高。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数5.4×109/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数60×109/L。入院后复查心肌酶谱 :天门冬酸氨基…  相似文献   

5.
蔡木发  吴显劲  吕俊廷 《吉林医学》2011,32(13):2507-25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与浕-L-岩澡糖苷酶(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9例乙肝患者血清,检测其HBV-DNA,根据其HBV-DNA载量不同分为1组(<5.0×102copies/ml)、2组(5.0×102copies/ml~5.0×105 copies/ml)、3组(>5.0×105copies/ml),每组63例,正常对照组63例;同时分别检测AFU、ALT、AST、GGT,对其结果进行分析,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AFU、ALT、AST、GG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组AFU、ALT、AST、GG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统计结果分别为AFU(F=10.548,P<0.05)、ALT(F=25.646,P<0.05)、AST(F=23.396,P<0.05)、GGT(F=16.425,P<0.05);1组AFU与ALT、AST、GGT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2组AFU与ALT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AFU与AS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3组AFU与AST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AFU与AL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患者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AFU、ALT、AST、GGT,更有助于观察肝脏的损害程度及预测肝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小梅  蔡颖  张敬东 《重庆医学》2015,(13):1869-1870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血液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23岁.2012年2月13日诊断继发型右上肺结核(空洞)涂片阳性初治,予以常规剂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2012年3月9日因发热,皮疹3d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0℃,全身红色麻疹样皮疹,双侧颈部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1×109/L,中性细胞1.55×109/L,淋巴细胞1.33×109/L,嗜酸性粒细胞0.64×109/L,单核细胞0.78×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50 U/L.  相似文献   

7.
<正> 一患儿女,5个月。进行性腹膨,肝脾肿大2日。体检:体重4kg,皮下脂肪0.2cm,皮肤弹性差,心肺(-),肝肋下8cm,脾肋下11cm,腹水征和,神经系统(-),家族中无类似情况。实验室检查:RBC2.9×10~(12)/L,Hb90g/L,WBC 4.8×10~9/L,BPC92×10~9/L,SGPT59单位,胆固醇544mm01/L,甘油三脂0.97mmol/L,胸片(-),眼底检查(-),骨髓涂片见典型泡沫细胞,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8.
张熊 《吉林医学》2011,32(23):4840-484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37例)的血清TBA,AST和ALT的活性。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TBA测定采用酶比色法,AST和ALT测定采用速率法。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109.8±80.6)μmol/L,(215.5±106.9)U/L,(196.8±103.7)U/L。肝硬化代偿病期人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37.6±23.9)μmol/L,(43.7±23.9)U/L,(50.9±26.6)U/L,正常对照组TBA,AST和ALT分别为(11.9±7.3)μmol/L,(19.3±10.9)U/L,(23.3±11.6)U/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TBA,AST和ALT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肝硬化代偿期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TBA灵敏性高于AST和ALT,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AST高于ALT,可能因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9.
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我们从1998年3月~1999年10月共收治5例病人,拟诊为消化道肿瘤而收住本科,经多方检查后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女,5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7个月,加重伴消瘦、乏力、贫血2个月,于1998年3月21日疑胃癌收住院。查体:贫血貌,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腹部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胆囊壁毛糙。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腹部CT检查(-)。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3.6×109/L,RBC 1.06×1012/L,Hb 61g/L,PLT 33×109/L。骨髓穿刺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用叶酸以及维生素B12针剂后Hb升至95.8g/L,住院30天出院。   例2,男,58岁。因上腹痛1个月余,伴恶心、呕吐、头晕,于1999年1月4日疑胃癌、胰腺癌收入院。查体:贫血貌,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部(-)。腹部B超示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右叶多发血管瘤。胃镜示贫血粘膜。肠镜(-)。血常规:WBC 2.9×109/L,Hb 66g/L,RBC 1.41×1012/L。骨髓穿刺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经对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儿,男性,9岁,因“癫痫”在院外服用苯妥英钠2月余,近3d出现躯干部散在红色斑丘疹,伴持续高热及全身不适2d入院,无麻疹及猩红热接触史。查体:t39.5°C,反应尚可,躯干部皮肤有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无出血点及黄疸,全身淋巴结0.3cm×0.5cm~0.5cm×1.0cm大小,质软、无触痛、活动度好,咽充血明显,心肺正常,肝肋下2.5cm,脾未触及,关节无红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66,嗜酸细胞计数0.8×109/L,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70×109/L,血沉2mm/h,C-反应蛋白(-),谷草转氨酶816U/L,谷丙转…  相似文献   

11.
徐锐  丁志  颜佳欣  肖硕萌  杨超  赵法之  赵平 《四川医学》2021,42(12):1288-1290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腹痛3月”就诊于我院胃肠外科。入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歇性隐痛,服用奥美拉唑后症状未见缓解,遂到我院就诊。查体:T 36.3℃,P 81次/分,R 20次/分,BP 123/81mmHg,心、肺阴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既往乙肝病史,未予治疗。入院血常规:白细胞 4.78×109/L,血红蛋白 135g/L, 血小板 164×109/L;生化:白蛋白 38.6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4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6 U/L;肿瘤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济宁市区健康人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的参考值和参考区间。方法对3963例(年龄20~60岁)无明显肝、肾、心、肌肉等脏器及组织病变的健康检查者,采用速率法经过有效性验证的检测系统进行血清中ALT、AST活力测定,结果不符合正态性分布时,取2.5%~97.5%百分位数为参考区间。结果 ALT、AST结果的频数分布均为非正态性分布,男女之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2.5%~97.5%百分位数确定的参考区间为:男性ALT参考区间为10.0~63.40U/L。而女性参考区间20~40岁参考区间为7.3~43.70U/L,41~60参考区间为9.40~49.80U/L。男性AST参考区间为16.0~58.0U/L,而女性20~40岁为13.00~36.00U/L,41-60岁参考区间为16.0~41.95U/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济宁市区ALT、AST参考区间,两者的上限均高于同类研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2岁,上腹部持续性胀痛14d,平卧时症状更明显。既往有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结石病史。体检: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及,腹软,中上腹轻压痛,腹部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2×109/L,红细胞3.77×109/L,血红蛋白126g/L。大便常规及肝功能正常。尿淀粉酶660U/L(略升高,正常50~600U/L)。肿瘤标记物:CA199:6.9U/ml(正常0~37U/ml);癌胚抗原:1.6ng/ml(正常0~5ng/ml)。CT表现:平扫见胰颈部胆总管前方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1.0cm×1.1cm,CT值约为12HU。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见病灶轻度略不均匀强化伴轻…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0岁。因咳嗽、咳痰、左胸痛、盗汗6个月,发热7d入院。入院后体温37.2~39.2℃。体检:消瘦,颈部右侧扪及直径约15mm淋巴结3个,活动,边界清楚,无触痛。两肺呼吸音无明显异常。肝肋下未及,侧卧位脾肋下2cm,质中。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9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4U/L,天冬氨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凝血因子X缺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17岁。口服氧化乐果 (约 70mL) ,2 0天后出现间断性鼻出血 (约 10 0mL)及血尿。查体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皮疹 ,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WBC 6 .3× 10 9/L ,RBC 2 .79× 10 12 /L ,Hb 90g/L ,PLT 2 35× 10 9/L ,血涂片未见异常。凝血试验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PT) 30 .6s,对照 13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plastintime,APTT) 71s,对照 33s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 4 .34g/L ,对照 3.3g/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86U/L。凝血…  相似文献   

16.
肝博士编辑部: 我叫赵甲全,是四川省开江县人民医院一名普通退休职工。我的爱人李章菊,女,65岁,农民,1989年患肝炎。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一直没有正规治病,病情危重时只能输少量的白蛋白来维持生命,所以肝功能一直不正常,白蛋白在2.5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0U/L,其他指标也均不正常,多次出现腹水,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14年后病毒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o HY  Wei L  Zhao JM  Sun DG  Guo F  Ma H  Fang JL  Shao J  Zhang LF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66-117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持续活动者的临床转归和肝脏组织学情况。方法5例因输血而感染丙型肝炎者,为女性,4例因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而感染丙型肝炎者,为男性,总共9例,所有感染者感染时间、感染途径清楚。采用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以及修正的Knodell评分对肝脏活检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超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速率法,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HCVRNA定性检测采用RocheCobasHCV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HCVRNA定量采用BayerHCV分枝DNA(bDNA)试剂盒,HCVRNA基因型采用BayerLiPA基因型分析方法。结果(1)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共随访13~14年,其间于诊断时、1992、1995、1999、2003、2004年共检测6次ALT水平,均高于正常上限值(ULN)。(2)2004年检测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HCVRNA定性均为阳性,定量从3.57×108拷贝/L~7.21×109拷贝/L,大于2.00×109拷贝/L者5例。3例感染者为基因2型,其余6例为基因1b型。(3)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超声诊断为慢性炎症轻度者3例(3/9),占33.3%;中度6例(6/9),占66.7%;重度0例;脂肪肝1例(1/9),占11.1%。未发现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4)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HAI)分数为5~8.5分,纤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09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09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80U.L-1,血清AST 45~80U.L-1。HBeAg阳性120例,HBeAg阴性89例。209例患者肝脏均有病理改变,异常率为100.0%(209/209)。G1为24.4%(51/209),G2为36.8%(77/209),G3为33.0%(69/209),G4为5.7%(12/209),G2-G4为75.6%(158/209);S1为42.1%(88/209),S2为37.3%(78/209),S3为13.9%(29/209),S4为6.7%(14/209),S2-S4为57.9%(121/209)。男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20~<29岁、≥29~<40岁患者肝...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月余,疼痛10 d"于2008-03-11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稍隆,以右上腹明显.肝脏在右肋缘下约10 cm,剑突下约15 cm,质硬有触痛,肝区扣痛明显.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5.7 U/L(0~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2.2 U/L(0~3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30.7 U/L (0~15 U/L),糖类抗原19-9(CA19-9)为 84.68 kU/L(<35 kU/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肝寄生虫病检查均阴性.B超检查示右肝巨大囊性包块,不排除肝包虫病.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占据右肝大部分,病变内可见有分隔;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实性病变及分隔,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仍强化明显,囊内容物未见强化;下腔静脉受压左移,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提示肝脏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临床诊断:(1)右肝肿块性质待定;(2)肝包虫病?(3)肝癌?.  相似文献   

20.
例1:患者男,47岁,以“腹胀伴双下肢浮肿、乏力2月”为主诉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面色微黄、巩膜轻度黄染,睑结膜苍白,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率98次/分,律齐,腹微隆起,肝脏未及,脾大肋下两指,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浮肿,神经系统(-)。查腹部B超示:肝硬化、脾大、腹水;查肝功:谷丙转氨酶145U/L,谷草转氨酶195U/L;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3×109/L,淋巴细胞占0.4,中性粒细胞占0.6,红细胞计数2.4×1012/L,血红蛋白59g/L,血小板计数9.0×109/L,网织红细胞计0.2%;骨髓象:有核细胞及红细胞系增生低下,红细胞的形态变异,以晚幼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