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腹水。资料 :本组患者 2 5 5例 ,男1 93例 ,女 6 2岁 ;年龄 1 8~ 76岁 ;30岁以下 9例 ,31~ 40岁 2 0例 ,41~ 5 0岁 82例 ,5 1~ 6 0岁 40例 ,6 1岁以上 1 0 4例。诊断 :活动性肝硬化 2 2 5例 ,慢性重型肝炎 1 4例 ,肝硬化合并肝癌 8例 ,肾病尿毒症 8例。方法 :设备为宁波亚泰 HP-2 0 0型血浆置换机及长春中吉光电公司的腹水超滤治疗仪。材料为德国 Fresenius F6 0中空纤维过滤器 ,UF为 40 / min/ mm Hg。材料为德国 Fresenius F6 0中空纤维过滤器 ,UF为40 / min/ mm Hg。治疗前排…  相似文献   

2.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肝 (血浆置换 )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2 4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 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 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间隔以 1~ 2日为宜。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的该组早、中期患者的临床好转率分别为 89.47%和 63 .97%,但晚期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但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凝血酶原时间 (P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且进行的越早 ,疗效越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 ,表明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易血浆置换术 ,优点是不用庞大昂贵的血浆置换机 ,设置简单 ,疗效确切 ,但由于没有体液的平衡和加热系统 ,使技术带来一定难度。在血浆置换中、后 ,时有并发症发生 ,现将我们的预防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1 8~ 2 7岁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 ,天疱疮 1例 ,重症肌无力 1例 ,系统性硬皮病 2例 ,共行血浆置换 1 8例次。1 .2 方法 :用瑞典产 BP1 0 - 2 A血泵一台 ,上海产血泵一台 (输置换液泵用 ) ,宁波亚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YF5 0血浆滤过器 ,置换液为林格氏液5 0 0 ml4瓶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组 5 7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等。常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古拉定、苦黄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的该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5 2 .6 3%。人工肝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ALT、总胆红素变化显著 (P <0 .0 1) ,P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 ,疗效越好。人工肝治疗的时间间隔以 1~ 2天为宜。血浆置换治疗是抢救重型肝炎患者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晚发性佝偻病 (DR)儿童血浆 2 5 -羟基维生素D3 (2 5 -OH -D3 )水平。方法 从 2 0 2 8名6~ 11岁小学生中筛检出DR可疑者 2 2 1人 ,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分离出血浆 ,经 10 %二氯甲烷 -正己烷提取 ,用LichrospherC18(5 μm ,2 5 0mm× 4 6mm)色谱柱分离 ,97%甲醇 - 3%水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为2 6 5nm ,检测其血浆 2 5 -OH -D3 水平。结果 血浆 2 5 -OH -D3 在 2 0~ 32 0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2 ) ,方法的回收率为 96 34%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5 8% ,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6ng/ml(S/N =3)。确诊DR 15 1人 ,血浆 2 5 -OH -D3 水平为 (5 2 8± 1 99)ng/ml。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 ,可作为确诊DR的病因学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转流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2 1例 ,分别在手术前、转流前、转流 5min、转流 30min、停止转流前、停CPB后 1h ,采血样 4ml,用于NO及ET测定。结果 手术前血浆中NO为 (3.6 4± 0 .6 1)nmol/ml,转流前及CPB5min时分别为 (3.6 2± 0 .6 4 )nmol/ml和 (3.5 7± 0 .72 )nmol/ml与术前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O在CPB30min、停止转流前及停机后 1h明显升高为 (5 .90± 1.11)nmol/ml、(5 .82± 1.2 5 )nmol/ml和 (5 .71± 1.2 2 )nmol/ml,与术前比有明显升高P <0 .0 1。手术前ET为 (11.4 7± 2 .5 8)pg/ml,转流前及CPB5min分别为 (11.16± 2 .39)pg/ml和 (10 .89± 2 .4 3)pg/ml,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CPB30min时ET降至最低点为 (6 .79± 2 .30 )pg/ml,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之后随转流时间增加ET逐渐回升 ,到停止转流前升至最高点为 (14 .6± 3.10 )pg/ml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停机后 1h为 (14 .34± 2 .97)pg/ml仍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结论 CPB是一个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可诱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可导致血浆中NO、ET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机 1h。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家兔血浆中酮康唑(ketoconazole)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 采用HypersilODSC18柱,以甲醇 水 三乙胺(79:2 0 :1)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 4 1nm ,安定为内标,乙醚提取,浓缩后进样。结果 酮康唑与内标分离良好;血浆酮康唑浓度在0 .5~10 0 .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 =0 .9996 ;最低检测浓度为0 .2μg/ml;0 .5、5 .0、5 0 .0 μg/ml三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2 %、96 .9%和98.7% (n =5 ) ;日内和日间RSD <10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取血量少,适用于酮康唑的血药浓度测定和临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保存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的方法。方法 :严格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制备 ,经自动血液凝固检测代测 ,采用一期法凝血Ⅷ :C测定。将缺因子Ⅷ血浆中加入适量稀释受检血浆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验 (APTT) ,利用不同稀释度标准血浆APTT凝固时间与相应的FⅧ水平 ,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受检血浆FⅧ水平。结果 :用此法检测显示在室温放置时间在 2 .5h、6h的新鲜血浆中FⅧ含量较 0时FⅧ含量有动态下降趋势 ,而将新鲜血浆直接放入 - 5 0℃冰箱中保存 ,其FⅧ含量变化不大。而新鲜冰冻血浆在 - 5 0℃、- 30℃、- 2 0℃保存时的FⅧ含量水平与 0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FF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 ,主要成分是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包括不稳定Ⅷ因子和V因子。所以在尽可能缩短采集、分离、制备减少在室温停留的时间 ,控制分离温度 ,速冻速融 ,才能够充分保证FFP中有效成分含量 ,此法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过滤对血浆质量及补体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献清  穆士杰  孙文利  夏爱军 《医学争鸣》2004,25(23):2189-2189
1 材料和方法 健康献血员 2 0例 ,采全血 2 0 0mL于含CPDA保存液的三联袋中 ,5 0 0 0 g离心 7min ,分出上层血浆 ,再以 5 0 0 0 g离心 5min分出上层血浆备用 .白细胞过滤采用白细胞滤器 (由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提供 )过滤 .过滤前白细胞计数采用MICROS 6 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法国ABX公司 )进行计数 ,过滤后白细胞计数采用Nageotte计数法 ,凝血因子Ⅷ (FⅧ )含量测定采用一期法 (试剂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提供 ) ,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测定采用亚硫酸沉淀法 ,补体C3a及C5a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 (试剂盒由美国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明确心钠素是否直接参与眼压的局部体液调节 ,并探讨房水中心钠素的来源。方法 对16例青光眼患者及 15只家兔青光眼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房水和血浆心钠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家兔 30眼房水心钠素平均含量 ,正常眼压时为 4 8 6 9± 2 1 5 3pg/ml,高眼压 2小时为 6 9 5 4± 32 98pg/ml,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1) ;高眼压 4小时为 15 5 72± 72 34pg/ml,与正常眼压时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家兔血浆心钠素平均含量正常眼压时为 130 32± 4 7 5 4pg/ml,高眼压 2小时为 2 78 6 8± 5 4 4 4pg/m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高眼压 4小时为 2 84 6 8± 6 3 78pg/ml,与正常眼压时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16例青光眼患者眼压正常者房水心钠素含量为 72 31± 12 82pg/ml,而高眼压者房水心钠素含量为 180 4 4± 4 8 74pg/m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眼压正常者血浆心钠素含量为 15 0 5 2± 4 5 0 7pg/ml,高眼压者血浆心钠素含量为 391 75± 92 37pg/m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1高眼压时血浆和房水的心钠素浓度均与眼压水平呈正相关 ,心钠素直接参与眼压的局部体液调节 ;2房水中的心钠素可能来源于血浆中的心钠素。  相似文献   

11.
梁梅英  谢和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53-4354
目的:评价输血浆在早产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组20例只给予一般治疗,B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静脉滴注。入院后6h内给予5ml/kg~10ml/kg,以后视病情变化可反复应用,1次/d~2次/d,疗程中累计不超过6次,总量5ml/kg~60ml/kg。结果:A组20例,死亡8例;B组30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静脉滴注血浆可明显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血浆氯唑沙宗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血浆中氯唑沙宗质量浓度的方法。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氯唑沙宗的质量浓度。固定相为RP C1 8(1 0 μm) ,流动相为水 甲醇 (V (水 )∶V(甲醇 ) =2∶3) ,流速为 1 0ml/min ,检测波长为 2 82nm ,非那西丁为内标 ,氯唑沙宗与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5 .42min和 3 94min。结果 :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 0 0 1 5μg,在 1 0~ 75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在 1 0~ 2 5mg/L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 98 36 % ,RSD <3 .5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 5 4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及 5 2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P FN)含量。结果 :新生儿感染期为 160± 76ug/ml;新生儿感染恢复期为 3 2 5± 13 0ug/ml ;足月健康新生儿为 2 46± 48ug/ml。新生儿感染期P FN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健康新生儿 (t=6.98,P <0 .0 0 1) ,感染恢复期P FN含量逐渐升高并高于足月健康新生儿 (t =3 97,P <0 .0 0 1)。结论 :测定P FN含量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 ,具有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曲马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检测盐酸曲马多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样预处理采用两次液 -液反萃法。采用 ODS色谱柱 ( 15 0× 4.6mm) ;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 ( 0 .0 2 mol/ L,p H3 .7) =17∶83 ( V/ V) ;流速 :1.0 ml/ min;检测波长 :λ=2 16nm。结果 血浆中盐酸曲马多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10 .2 ng/ m l,在2 5~ 80 0 ng/ 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该法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II)水平以及N -硝基左旋精氨酸 (NG -nitric -L -argi nine ,L -NNA)所致高血压大鼠血浆和组织UII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临床研究 :分为高血压组 5 1例和健康对照组 75例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UII含量。 2 )动物实验 :取雄性Wistar大鼠 12只 ,随机分 2组 ,L -NNA组腹腔注射 75mg/(kg·d-1) ,连续 5d ,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取血浆、心房、心室、主动脉、脑和脊髓组织测定UII含量。结果 :健康志愿者血浆UII水平为 5 5 4± 1 73pg/ml,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 4 98± 1 6 8pg/ml,较对照组低 12 % (P <0 0 5 )。L -NNA明显减少血浆NO产生 ,明显升高动物血压。高血压动物脑和脊髓UII含量明显增高 ,分别较对照组高 2 7 5 % (pmol/mgPr,5 7 2± 6 6VS 4 4 9± 5 7,P <0 0 1)和 4 6 6 % (pmol/mgPr,112± 11 8VS76 4± 4 9,P <0 0 1) ,而主动脉和心房UII分别低 2 1 9% (pmol/mgPr,12 7± 2 6 2VS 16 2 6± 13 2 2 ,P <0 0 5 )和 2 8 7%(pmol/mgPr ,37 9± 4 9VS 5 3 1± 5 4 9,P <0 0 1) ,血浆 (pmol/ml,16 5± 6 2VS 18 7± 3 9,P >0 0 5 )和心室肌组织(pmol/mgPr,2 9 4± 3 8VS 2 7 7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30岁 ,因全身瘀点、瘀斑、发热 1天入院 ;有抽搐、间断烦躁不安。查T 37.9℃ ,P119次 /分 ,R 2 0次 /分 ,Bp110 /6 5mmHg ,HR 119次 /分 ,律齐 ;颈强二横指 ;双肺呼吸音粗 ,无罗音 ;实验室检查 :BPC17× 10 9/L ;PT 4 8.2秒 ;APTT 119秒 ;Fbg0 .4 6 g/L ;肾功能BUN 10 .4mmol/L ;Cr35 4 μmol/L ;尿蛋白定性 +,肝功能TBIL :2 4 .5 μmol/L ,DBIL 12 .6 μmol/L ,入院第 2天 ,行第一次血浆置换 ,连续进行三次血浆置换 ,共置换血浆 4 5 0 0ml,每次置换后均配合常规治疗。经 3次血浆置换后 ,患者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芬太尼的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本实验以乙腈 :水 (0 .0 15mol/LNaH2 PO4,pH =5 ) =4 0 :6 0为流动相 ,流速 1.5ml/min ,紫外吸收波长为 2 2 0nm。 结果 本法对血浆中药物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5 μg/ml,线形范围 5~ 10 0 μg/ml。对芬太尼方法回收率均大于 95 % ,日间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0 %。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 ,能满足临床对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丙泊酚血浆浓度的测定,考察丙泊酚静脉给药后母婴血浆浓度差异。方法: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5min后,立即取母血、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35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血浆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以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76nm,发射波长310nm。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泊酚血浆浓度在0.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5);低、中、高三个浓度日内变异RSD为4.49%--10.61%。脐静脉血、脐动脉血和母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0.83±025)、(0.78±0.24)和(2.28±0.70)μg/ml。经统计学分析母血和脐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差异显著(P〈0.01),而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分析测定。丙泊酚静脉滴注5min后,新生儿的血浆浓度明显低于母体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sFas/Apo - 1和Bcl- 2血浆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二者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2 0例上皮性卵巢癌、19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正常人群血浆中sFas/Apo - 1和Bcl- 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浆sFas/Apo - 1是 (10 2 5 6 5 2± 1 5 73)ng/L ,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 (6 86 12 0± 1 36 1)ng/L ,和正常人群组 (6 38 2 6 4± 1 2 4 1)ng/L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而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人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卵巢癌患者血浆Bcl- 2是 (179 14 3±2 6 84 )U/ml,也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 (82 4 71± 1 94 3)U/ml,和正常人群组 (6 6 4 2 0± 1 4 0 1U/ml)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卵巢囊肿组与正常人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血浆sFas/Apo - 1水平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为 35 % ,特异性为 88 89%。血浆Bcl - 2水平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为 5 5 % ,特异性为84 6 1%。结论 :Fas/Apo - 1和Bcl- 2基因通过细胞凋亡的调控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对二者的血清学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聚砜膜血滤器在无肝素情况下行CBP治疗中凝血情况。方法:治疗前按顺序连接好管路及滤器:①用生理盐水500ml冲洗管路及滤器;②用50mg/500ml肝素盐水2000ml冲洗浸泡滤器及管路,血泵速为100ml/min,后排空肝素盐水;③再用生理盐水500ml冲洗滤器和管路,将多余的肝素冲净待用。结果:16例患者共行无肝素CBP治疗122人次,13例患者治疗后出血及肾功损害情况好转,过渡到常规透析或停止透析;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22次治疗中,血滤器凝血情况分别为0级79次,1级25次,2级12次,3级6次。3级6次均与治疗过程中血压偏低、血流量不足有关。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检查凝血指标,结果无明显变化;清除毒素及超滤指标与有肝素抗凝滤器相比无差异。结论:聚砜膜血滤器在无肝素情况下行CBP治疗并消化道出血MOD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