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经皮穿刺注射骨水泥的微创介入疗法。1984年Galibert等[1]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脊柱微创技术。PVP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DFs)、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等效果优良,一般在术后4-48h内疼痛即显减轻或消失,活动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3.
姜亮  柳达  邱敏  付勤 《颈腰痛杂志》2022,43(1):124-126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均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微创疗法,主要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al f...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cous kyphoplasty,PKP)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柱微创技术, 有止痛和恢复椎体的强度、硬度的作用,PKP还可恢复椎体的高度,从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目前两者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和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等[1~5].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1]。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用于OVCF患者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2]。本研究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治疗OVCFs的有效方法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其经典术式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1]。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术式通过向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来强化椎体,从而缓解局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方法能较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世界范围普遍开展。尽管积累的手术例数越来越多,手术操作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具体到个体的患者,对手术指征与时机的把握、手术节段的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与同道们讨论。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teous Kyphoplasty,PKP)均是骨科常见的微创介入手术技术,用于治疗疼痛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或即将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1年9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它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等),来增强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是1987年法国Galibert等首先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Deramond等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Galibert等首次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血管瘤;2001年,Garfin等率先报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balloon kyphoplasty,KP、BKP;sky kyphoplasty,SK)以来,PVP和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部分肿瘤导致的椎体骨折的治疗。经过20多年的临床应用,部分学者对椎体成形术有效性产生质疑,有些学者就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疗效,减少并发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