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5,(12):1584-1586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不同中医证型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性。方法:对145例ⅢB或Ⅳ期初治肺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接受标准含铂双药方案化疗,观察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的比例和骨髓抑制的类型。结果:化疗后气虚痰湿证出现骨髓抑制比率为32.6%,阴虚热毒证为44%,气阴两虚证为43.6%,气血瘀滞证为57.1%。气虚痰湿证与阴虚热毒、气阴两虚两证差异显著,与气血瘀滞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阴虚热毒证和气阴两虚证差异显著。阴虚热毒证、气阴两虚证和气血瘀滞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类型方面,气虚痰湿证和气血瘀滞证均以白细胞减少为主,而阴虚热毒证和气阴两虚证以血红蛋白下降为主,其中,气血瘀滞证出现血小板减少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证型。结论:晚期肺癌证型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存在一定相关性,气血瘀滞证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阴虚热毒证和气阴两虚证次之,气虚痰湿证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参麦注射液对气虚或(和)阴虚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气虚证或(和)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气虚证或(和)阴虚证诊断且同意使用参麦注射液(20~100 mL参麦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qd,连续2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442例;同期病种相同且证候相同、未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645例.结果:参麦注射液能降低气虚证、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证侯积分(P<0.01);对气虚证、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9.4%,89.9%,优于对照组的55.1%,46%,48.5%(P<0.01);观察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气虚证、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耐药后患者组织、血清中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疗效的相关性,为靶向治疗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中医辨证论治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9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EGFR-TKIs治疗,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后采集肿瘤组织及血清学标本,检测EGFR-TKIs治疗前后、耐药后患者肿瘤组织、血清HOTAIR水平,分析晚期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与HOTAIR基因表达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进行EGFR-TKIs治疗2个月后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HOTAIR相对表达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TKIs耐药患者肺肿瘤组织及血清中HOTAIR相对表达量高于EGFR-TKIs非耐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TKIs耐药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阴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为主,非耐药患者证候分型以气虚血瘀证、气虚痰湿证为主,其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及耐药均与HOTAIR基因表达相关,EGFR-TKIs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医基础抑瘤治疗、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静滴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气虚证症状总积分、生存质量评分、细胞免疫功能及毒副作用情况,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气虚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气虚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对晚期肺癌患者的气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舌象的关系。方法:测定103例肺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并观察其舌象。结果:气血瘀滞证、黯舌、腻苔的患者血清VEGF值明显高于气虚痰湿证、阴虚热毒证、气阴两虚证的患者。提示:气血瘀滞证、黯舌、腻苔的患者VEGF值相对较高,其血管生成旺盛,肿瘤易于发生转移。因此中医治疗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的药物,对于改善血瘀症状、降低血清VEGF值、预防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参麦注射液结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加用参麦注射液结合前列地尔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患者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结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气阴两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肺癌证型脏腑辨证发病率依次为肺阴虚、肺气虚、脾气虚、肾阴虚、肾气虚、瘀阻肺络等;也有报告为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气虚、痰湿蕴肺。舌苔脱落细胞MI、MV改变、肿瘤标志物表达与中医证型有关,可作为证型判断、微观辨证重要指标。肺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客观依据。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互参,鳞癌多表现为气血瘀滞,大细胞肺癌多表现为阴虚痰热,未分化癌多表现为痰湿蕴肺,腺癌多表现为阴虚为本,兼有气虚或痰热。气虚、痰凝、血瘀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中医证候;TNM分期Ⅰ、Ⅱ期以实证居多,Ⅲ、Ⅳ期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Ⅳ期(M1b)期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热阻肺证肺癌较易出现耐药现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气血瘀滞高于气虚痰湿、阴虚热毒、气阴两虚;气虚痰湿免疫功能最好CD4+T细胞最高。化疗后1周内气虚痰湿出现最多,化疗后14~30d内气阴两虚最多。痰湿证候要素占多数,是肺癌发生发展证候基础,热毒要素出现在疾病晚期,有一定预后评价作用;对症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预后有一定影响。目前证型评判没有统一规范标准,缺乏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出现结果多样性和偏差性,结论不能相互得到认可。建立肺癌中医证型标准是当务之急,把舌象和脉象动态变化纳入研究范围,同时还可引入更多现代分子生物及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微观指标和研究方法,期望能够促进肺癌微观辨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的证候类型变化规律,及基于辨证论治中药干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后证型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老年晚期NSCLC并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共13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5例(予辨证中药治疗+最佳对症治疗)和西医治疗组65例(仅予最佳对症支持),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进行辨证,比较两组氩氦刀冷冻术前后证型变化情况。结果 (1)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前后均以气虚、痰湿、阴虚、血瘀为主要证型;(2)气虚证:两组比较,术后1月和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气虚证例数比西医治疗组少(P0.05);西医治疗组气虚证例数于术后1周和术后3月比术前增多(P0.05);(3)痰湿证:两组比较,术后1月、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痰湿证例数比西医治疗组少(P0.05);西医治疗组术后1月、术后3月痰湿证例数比术前增多(P0.05);(4)血瘀证:西医治疗组术后1月、术后3月血瘀证例数比术前增多(P0.05)。结论气虚、痰湿、阴虚、血瘀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最主要的证型。基于辨证论治使用中药能有效改善氩氦刀冷冻术后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中医当以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肺癌痰湿蕴肺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呼出气冷凝液(EBC)代谢产物,探讨肺癌中医证型科学客观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肺癌痰湿蕴肺证患者(痰湿蕴肺组)21例、气阴两虚证患者(气阴两虚组)21例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0例,采集受试者EBC,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EBC代谢产物。结果:痰湿蕴肺组和气阴两虚组均能够与健康对照组区分,发现9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其中3种为痰湿蕴肺组和气阴两虚组特有化合物,6种为痰湿蕴肺组和气阴两虚组与对照组共有化合物;痰湿蕴肺组能够与气阴两虚组区分,3-氨基-2-苯甲酰基-4,5,6,7-四氢苯并[b]噻吩为痰湿蕴肺组特有化合物,1-(苯基磺酰基)吡咯为气阴两虚组特有化合物。结论:EBC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具有用于肺癌的诊断及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客观化指标的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中晚期肺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明确中医证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方法选取18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肺郁痰瘀组、脾虚痰湿组、阴虚痰热组、气阴两虚组,比较各组治疗前血清PCT、CRP水平差异,并比较其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分析PCT、CR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患者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肺郁痰瘀组、阴虚痰热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脾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气阴两虚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肺郁痰瘀组、阴虚痰热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脾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气阴两虚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有望为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型辨别提供参考,且PCT水平的升高预示着患者肺部感染风险上升,而CRP水平的下降预示着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差异。方法分别对COPD肺气虚证患者30例、COPD肺阴虚证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血清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且肺阴虚组高于肺气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细胞因子,肺阴虚证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气阴两虚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血透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血透用药,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以及血ET-1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参麦组中医证候实证积分降低(p0.05),其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治疗后,参麦组的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减轻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证型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阴虚型3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型中药组疗效优于中药加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型中药加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眩晕具有良好效果,在不同证型的眩晕中临床疗效存在差异,痰浊型和气虚型的中药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心饮改善气阴两虚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方法将胸痹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舒心饮治疗,对照组予生脉饮治疗,疗程共4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头晕、失眠、心悸等中医证候均获得改善,治疗组对胸闷和失眠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经典益气养阴药物生脉饮而言,舒心饮能够更好地改善胸痹患者胸闷和失眠中医证候;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5.
润肺散结汤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晚期肺鳞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润肺散结汤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润肺散结汤,每天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采用放射疗法。均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主症好转率、无进展率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润肺散结汤是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对肺癌恶病质气阴两虚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气阴两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益气养阴汤;对照组服用醋酸甲地孕酮片,疗程均为1月。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汤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醋酸甲地孕酮对照组效果相似(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能降低肺癌恶病质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改善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麦宁心合剂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宁心合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评价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宁心合剂可改善气阴两虚证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冲剂试验性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口服益气化瘀冲剂,每日1剂(1袋),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120例口服安慰剂(颗粒冲剂),每日1剂(1袋),分早晚两次服。两组试验期间均以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2个月为1个试验疗程,然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在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下肢水肿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5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选择,且具有安全性。初步证实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共纳入2029例病历,分别统计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主要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40.0%)、肾气亏虚(28.4%)、肝阳上亢(9.7%)、痰湿壅盛(7.4%)、瘀血阻络(6.6%)、痰瘀互结(5.7%)、肝火亢盛(1.1%),兼夹证候为肝阳上亢(26.5%)、痰湿壅盛(9.6%)、瘀血阻络(7.2%)、痰瘀互结(5.5%)、肾阴亏虚(3.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最主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