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64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影响淋巴瘤的预后因素。结果:本组64例中,T细胞淋巴瘤29例,NK/T细胞淋巴瘤16例,B细胞淋巴瘤16例,3例未分型。Ann Arbor分期:Ⅰ期31例,Ⅱ期21例,Ⅲ期11例,Ⅳ期1例。25例行化疗,27例行化疗加放疗,5例行放疗。3年总生存率为67.24%,单纯化疗的3年生存率和化疗加放疗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单因素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一般状况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仅I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和鼻窦T细胞淋巴瘤多见,化疗加放疗并未改善疗效,IPI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
7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5例.自体移植3例.结果: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22%;,随着Ann Arbor分期增高,生存率明显下降;有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index,IPI)评分≥2者,其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无全身症状者或IPI评分<2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l25)或D-二聚体(D-dimer)升高者对化疗反应较差.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IPI及B症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CA125和D-dimer也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4+8
目的探讨初诊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对T细胞淋巴瘤疗效、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各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NLR分为低NLR组(NLR3)和高NLR组(NLR≥3),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LDH和Ann Arbor分期标准、IPI评分、ECOG评分和总体生存期(OS)、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分析低NLR组28例,高NLR组34例。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患者血清β2-MG、LDH偏高,Ann Arbor分期偏晚、IPI评分、ECOG评分偏高、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初始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3.3%,高于高NLR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长于高NLR组的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和NLR对患者的总生存均有影响。结论 T细胞淋巴瘤患者初诊时的NLR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总体生存期及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 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IPTW)法评估EB病毒(EBV)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21年4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8家医疗机构初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且具有全血EBV-DNA数据的4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PTW法分析EBV载量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 χ2检验。结果 468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EBV-DNA阳性266例,EBV-DNA阴性202例。E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62.5%和89.2%,两组比较,经Log rank 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0,P=0.000)。IPTW前,两组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PS)评分(ECOG PS评分)、原发部位、CA分期、Ann Arbor分期、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治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7例,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30例,ⅡE期21例,Ⅲ期4例,Ⅳ期2例。单纯放疗27例,放化疗30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62个月,5年总生存率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4.0%、56.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个月、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PS评分、发热等B症状与预后关系密切,AnnArbor分期仍然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治疗是关键,放疗联合化疗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分子β-catenin、c-myc和cyclinD1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NKT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人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及人正常NK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KTCL组织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中β-catenin、c-myc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并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NKTCL患者中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β-catenin表达与NKTCL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细胞株SNK-6和YTS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NK细胞(P<0.05);NKTCL组织中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24%和56%)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0%和25%)(P<0.05);β-catenin表达与Ann Arbor分期有关联(P<0.05),c-myc表达与Ann Arbor分期和Ki-67水平有关联(P<0.05),NKTCL患者中β-catenin和c-myc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70,P<0.05);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β-catenin、c-myc、cyclinD1在NKTCL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NKTCL患者临床分期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赵佳莉  罗茜  张敏 《西部医学》2020,32(10):1517-1520+152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p53 依赖性凋亡调节物(TP73 AS1)的检测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9例DLBCL患者为DLBCL组,同期110例淋巴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TP73 AS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全身(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形态的关系,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TP73 AS1对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COX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P<0.05)。与LncRNA TP73 AS1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年龄(≥60)、部位(结内)、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IPI评分(中高危)、LDH(异常)升高(P<0.05),生存率降低(P<0.05)。LncRNA TP73 AS1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是影响B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LncRNA TP73 AS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LncRNA TP73 AS1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单纯放疗15例,放化疗6例.放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化疗采用CHOP方案.结果 21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1%,其中完全缓解(CR) 11例(52.4%),部分缓解(PR)6例(28.6%),病情进展4例(其中死亡3例).结论 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放疗局部控制率高,晚期NK/T细胞淋巴瘤同步放化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各种治疗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68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6岁.32例采用了单纯放疗,7例单纯化疗,29例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或电子线,或钴60照射.IE期患者照射野采用"L"形野,"凸"形野,或耳前野加筛窦野,颈部淋巴结不做预防性照射.Ⅱ期患者在肿瘤侵及颈部时应用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加或不加筛窦电子线野.中位放疗剂量50 Gy.化疗采用CHOP方案,4~8个疗程.结果 单纯放疗组CR率87.5%,5年生存率68.75%;单纯化疗组CR率14.3%,5年生存率14.3%;放化疗联合组,其中先化疗后放疗者,CR率65.2%,5年生存率60.9%;先放疗后化疗者,CR率83.3%,5年生存率66.7%.Ⅰ期患者CR率78.2%,5年生存率65.5%;Ⅱ期患者CR率60%,5年生存率50%;Ⅲ/Ⅳ期患者CR率和5年生存率为0.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化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放疗敏感,而对化疗相对抗拒.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接受放射治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患者预后极差,晚分期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DLBCL患者的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骨髓浸润、最大肿块直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细胞来源、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研究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2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49.7%,总完全缓解(CR)率为50.0%;CHOP方案组CR 13例(40.6%),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方案组CR 15例(62.5%),R-CHOP组的总有效率及CR率均优于CHOP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Ann Arbor分期、骨髓受累、ECOG评分、最大肿块直径≥10cm、IPI、治疗前LDH值、免疫分型、治疗方案均与预后有关(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老年DLBCL具有肿瘤分期晚、合并疾病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老年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CHOP方案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近8年的首诊初治T细胞NHL患者78例,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水平、β2MG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Survivin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LDH水平、IPI、疗效、Ki-67及Survivin的表达是影响PFS的单个因素。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IPI、疗效、Ki-67及Survivin的表达是影响OS的单个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及Survivin的表达均为影响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Ⅺ-67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是T细胞NHL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对IPI的重要补充,将两者与IPI相结合对估计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老年MCL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Arbor分期、体能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累、肝脾肿大、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位发病年龄74.6岁,男女比例3.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9例(93.5%),有B症状者21例(67.7%),ECOG评分2~4分19例(61.3%),骨髓浸润24例(77.4%),结外累及11例(35.5%),脾肿大者16例(51.6%),1PI评分≥3分者26例(83.9%),LDH升高者19例(61.3%),β2-MG升高者18例(58.1%),22例患者进行了Ki-67值检测,Ki-67>40%者占59.1%;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组有效率为76.5%,明显高于CHOP组(42.8%),且3年总生存率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后者(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2-MG、骨髓浸润、Ki-67值、治疗方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老年MCL具有肿瘤分期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B2-MG升高、骨髓浸润、Ki-67值>40%、治疗方案是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4年6月—2010年6月诊治的25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2.6:1,中位年龄54岁。患者起病时均有淋巴结肿大,诊断时80.0%(20/25)为Ⅲ/ⅣV期,60.0%(15/25)伴有全身症状。血清β_2微球蛋白升高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分别为44.0%(11/25)和32.0%(8/25)。全组患者以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治疗为主。化疗后可评价疗效24例,完全缓解33.3%(8/24)、部分缓解29.2%(7/24)、稳定4.2%(1/24)、进展33.3%(8/24)。治疗后1、3、5年无病生存与总生存率分别为28.0%、24.0%和24.0%与72.0%、44.0%和32.0%。单因素分析结果,Ann-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和联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女性总生存优于男性(P<0.05),但无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与生存无显著相关(r=-0.365,P>0.05)。结论 AITL以老年、晚期患者多见,预后差。Ann-Arbor分期Ⅰ/Ⅱ期和初始联合化疗可达到完全缓解,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5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放疗和化疗的近期疗效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7例经病理形态学诊断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表现为鼻塞、涕血、恶臭。采用单纯放疗或放疗后化疗35例,化疗后放疗22例,观察及治疗效果。结果:近期疗效:35例经单纯放疗或放疗后化疗,放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74%,其余22例为化疗后放疗,化疗后CR率仅23%,单纯放疗或放疗后化疗的CR率明显高于化疗后放疗的CR率(P<0.01),全组患者中先放疗组、化疗后放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55%(P>0.05)。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单纯放疗或放疗后化疗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化疗加入放疗并未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回顾性收集175例手术切除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资料及治疗情况病例记录,后期随访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分析入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数据。构建Cox多变量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风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75例患者均可评估预后,17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6.4个月(95%CI:5.62~7.18),中位OS为13.6个月(95%CI:11.08~16.12)。Cox模型当中对OS具有独立影响意义的变量为年龄(OR=1.45,P=0.025),ECOG评分(OR=1.77,P=0.011),WHO分级(OR=2.11,P=0.003)和手术范围(OR=1.85,P=0.009)。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未发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方案在术后脑胶质瘤患者中具有相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患者的年龄、ECOG评分、WHO分级和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β2微球蛋白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共102例,记录病人初诊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血清水平、有无B组症状和ECOG评分,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预后指数(NCCN-IPI)评分标准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预后危险等级升高,β2微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且高危组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低中危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是IPI和NCCN-IPI预后分组的危险因素(P < 0.01)。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无相关性,与是否结外受累无明显相关性(r=-0.115,P>0.05),与年龄、肿瘤分期、ECOG评分呈相关关系(r=0.249、0.464、-0.357,P < 0.05)。结论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影响弥漫大B淋巴瘤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