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患者血清P_(53)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 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原发胃癌患者 4 6例 ,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和正常人各 30例 ,以及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 7d进行血清P53 抗体检测。结果 :4 6例原发胃癌患者中有 12例血清P53 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2 6 1%。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指数和吸收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5 )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的关系 (P >0 0 5 )。术后 7d较术前血清P53 抗体指数、吸收率和阳性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P53抗体用于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术后血清P53 抗体水平明显下降 ,动态检测血清P53 抗体水平 ,对于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P^53蛋白表达及其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53蛋白压抗体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PCR方法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9.5%,而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P^53蛋白抗体均为阴性(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4.2%,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蛆,血清P抗体测定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是检测组织P^53蛋白理想的替代工具,可作为乳腺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用于乳腺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思源  曹勤 《中华综合医学》2002,3(8):714-714,770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P^53抑癌基因突变型抗体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患有各种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癌的病人共150例。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P^53抗体。结果:HP感染者的P^53抗体中位值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胃癌中P^53抗体阳性占37.5%,萎缩性胃炎中位值1.1-1.6间明显增高,且大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结论:P^53突变基因与胃内HP感染具有相关性,胃癌中血清P^53抗体增高明显,萎缩性胃炎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抗体值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胃溃疡与胃癌患者Hp感染与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舜  郭佳鹤 《吉林医学》2004,25(10):33-34
目的:研究血清学检测在诊断胃溃疡与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144例胃溃疡患者与86例胃癌患者行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胃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3%和88.2%,而胃癌患者分别为41.9%和72.1%。结论:胃癌和胃溃疡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中单独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有可能影响H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海不同海拔地区胃癌中医证型与抗Hp抗体、VEGF、mtP53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青海不同海拔地区(西宁、格尔木、果洛)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同时对各型患者进行血清抗Hp抗体、血清VEGF水平及胃粘膜mtP53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海拔地区胃癌患者抗Hp抗体阳性表达率:西宁地区36.67%,格尔木地区40.00%,果洛地区66.67%,西宁地区、格尔木地区两地抗Hp抗体阳性表达率低于果洛地区(P<0.01);mtP53阳性表达率:西宁地区40.00%,格尔木地区50.00%,果洛地区53.33%,三地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血清VEGF水平:果洛地区患者高于西宁地区和格尔木地区患者(P<0.05).各证型之间比较:抗Hp抗体的阳性表达率,脾胃虚寒型、痰湿阻胃型患者明显高于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和胃阴亏虚型(P<0.01);mtP53的阳性表达率,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痰湿阻胃型患者明显高于肝胃不和型和胃阴亏虚型(P<0.05);患者的VEGF水平脾胃虚寒型明显高于其他四型(P<0.01,P<0.05);痰湿阻胃型VEGF水平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肝胃不和、胃阴亏虚型(P<0.01,P<0.05).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及痰湿阻胃证患者抗Hp抗体、mtP53呈正相关性.结论 青海地区胃癌生成和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血清VEGF的表达及P53基因的突变与中医证型有关,提示高海拔、缺氧环境可影响胃癌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肺癌患者、29例经手术或化疗治疗后的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其中15例肺癌患者同时检测胸水P53抗体,以16例良性胸水作为对照.结果 肺癌组血清P53抗体水平为3.879±5.963 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44±0.019IU/ml,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阳性率为52.8名;在肺癌治疗组,血清P53抗体水平为1.86±2.914 IU/ml,阳性率为34.5%,而且与对照组和未治疗肺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胸水P53抗体水平18.95±7.319 IU/ml高于良性胸水对照组0.267±0.318IU/ml,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率86.7%.结论 检测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血清P53抗体可成为肺癌的血清标志物,胸水P53抗体检测比血清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CEA多表位融合蛋白为抗原,即ozlf-86/87融合蛋白,检测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抗CEA抗体,鉴定融合蛋白的抗原性,为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提供依据,为下一步动物免疫反应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以CEA多表位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分别对收集的39例胃癌患者血清、25例结肠癌患者血清、30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中的抗CEA抗体进行检测,用方差检验分析胃结肠癌患者实验组和慢性胃炎、健康患者对照组血清抗体效价之间差异性.结果 胃癌和结肠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抗体效价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胃癌患者和结肠癌患者血清抗体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35.9%和44.0%,结论 本实验通过工程菌表达纯化的CEA多表位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对用于血清学诊断的研究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制备ELISA血清检测试剂盒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下一步免疫反应及抗CEA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P53、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良崇  章圣辉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72-1174
目的探讨P53、PCNA蛋白表达和胃癌细胞凋亡关系及其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UNEL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0份胃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细胞凋亡和P53、PCNA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01);P53、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1)。胃癌P53阳性组细胞凋亡率低于P53阴性组,而PCNA平均荧光强度高于P53阴性组。低分化胃癌病例其P53、PCNA蛋白高于高中分化的病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其P53、PCNA蛋白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结论胃癌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胃癌组织中P53高表达及细胞增殖活跃状态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肾肿瘤患者58例、良性肾疾病患者20例和健康人30例,以及肾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7d进行血清p53抗体检测。结果肾肿瘤组中有13例血清p5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2.4%,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则无1例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且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肾肿瘤组术后7d血清p53抗体指数及吸收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用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动态监测血清p53抗体水平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晖  王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36-137,139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67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7例健康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7例患者有32例血清P53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47.8%;17例正常健康人血清P53抗体均为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中,45例P53蛋白呈阳性,其阳性率为67.2%;22例表达P53蛋白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检测可以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的指标.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EB病毒相关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IL-10作为EB病毒型胃癌筛选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以及p53和β-连环蛋白水平对患者治疗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EB病毒型胃癌患者80例,采集患者血液和少量肿瘤组织;采用Trizol法从新鲜冷冻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检测EBV DNA,扩增EBNA-2基因(巢式PCR)和血清学检测抗体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53蛋白、β-连环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样中的IL-10水平;采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抗EB病毒核抗原(EBNA)、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2.441、11.832,P0.001);p53的阳性表达与低癌细胞分化状态、高T分期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与有淋巴结转移也有密切联系(P0.01);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低癌细胞分化状态、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P0.01);在6~24个月的随访观察期间,p53阳性患者、β-连环蛋白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p53、β-连环蛋白与IL-10联合检测对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预后评估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学检测在诊断胃溃疡与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144例胃溃疡患者与86例胃癌患者行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胃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3%和88.2%,而胃癌患者分别为41.9%和72.1%.结论胃癌和胃溃疡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中单独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有可能影响H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拉孜  官泳松  次白 《西部医学》2011,23(1):93-95
目的了解P53抗体在西藏地区肝癌患者中的分布状况(阳性率),分析P53抗体滴度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从而推断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定量测定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的水平,并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48例西藏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29.2%(14/48)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P53抗体滴度与病理分化程度低并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低有关。结论西藏地区血清P53抗体滴度与肿癌病理分化程度低有关,提示西藏地区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滴度与肿瘤不良物理学行为有关。为AFP(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提供补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学抗体在结核病免疫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8月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10例血清标本,其中有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78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432例,还收集了肺部肿瘤患者50例血清标本、肺部除结核、肿瘤外的其他疾病血清标本3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清标本100例。通过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DZGFA)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用迪比多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的敏感性为79.0%(403/510),检测特异性95.0%(171/180),阳性预测值97.8%,阴性预测值为61.5%,诊断指标为174.0%。结论:用迪比多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患者血清中的结核抗体,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对结核病尤其是菌阴性肺结核的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11-113+1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胃良性病变患者、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资料各50例,分别进行IgM抗体、IgG抗体的检测、肿瘤标志物指标CA724、CEA的检测。比较各组受检者相关指标阳性率差异及联合检测结果,分析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胃癌组IgM抗体、IgG抗体、CA724、CEA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变组IgM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志愿组在Ig G抗体、CA724、CEA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CA724、CEA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IgM抗体、IgG抗体,CA724、CEA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胃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对及早发现胃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 ,探讨提高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率的方法。方法 :同时采用ELISA和IHA法进行了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测定 ,对弓形虫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ELISA和IHA的弓形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 10 5 8%和 9 6 2 % ,健康人群检出率分别为 3 80 %和 2 8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农村和病程长的患者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城镇及病程短者 (P <0 0 5 ) ,感染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ELISA和IHA检测弓形虫抗体的符合率为 98 72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与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状况差而易于感染有关。同时认为弓形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最好选取两种血清学方法平行检测 ,以利于提高检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免疫组化和粘液组化指标检测 ,分析各类型胃粘膜病变的增生和异型性情况 ,探讨其与胃癌发生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粘液组织化学方法对我院 2 0 0 1年至 2 0 0 3年间收治的 35 2例各类胃粘膜疾病患者胃镜活检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突变型肿瘤抑制因子(P53 )、癌胚抗原 (CEA)、硫酸粘液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肠化腺上皮细胞中硫酸粘液成份及不典型增生程度与PCNA、P53 、CEA表达有关 ;②各类型胃粘膜病变的PCNA、P53 、CEA表达情况不同 ,呈现胃癌组〉不典型增生组〉肠化生组〉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组 ,且PCNA、P53 、CEA趋势大致相同 ;③肠化生硫酸粘液阴性、阳性两组与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各组PCNA、P53 、CEA表达情况比较稍有不同。结论 :PCNA、P53 、CEA高表达、硫酸粘液阳性的肠化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PCNA蛋白水平与胃癌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癌患者血清PCNA蛋白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PCNA蛋白含量与正常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PCNA蛋白水平与胃癌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p53抗体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未经放化疗、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病例组),其中维族、汉族患者各25例,另选取维族与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p53抗体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常用肿瘤标志物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汉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维族病例组不同病理分型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民族病例组和对照组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 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上均无相关性(P >0.05),并且两民族患者血清 p53含量与其各自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 p53抗体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维、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同或者相似的与 p53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同样可以根据相同或相似的 p53抗体指标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