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L-蛋氨酸饮食方法建立兔Hhcy血症模型,用丹参13服液灌胃,以正常家兔做对照,分别与实验0W、4W、8W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血管超声和组织学观察腹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蛋氨酸组第4W、8W时血清Hcy、MDA、TC、TG、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P〈0.05),而SOD活力则明显降低(P〈0.01);丹参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丹参干预组血浆Hey含量呈下降趋势,MDA、TC、TG、含量显著低于蛋氨酸组,而SOD比蛋氨酸组显著增高(P〈0.01)。血管超声和病理学观察,蛋氨酸组、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弹力纤维断裂、排列紊乱、有斑块形成;丹参组血管内膜较光滑、组织结构排列整齐无斑块,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具有拮抗Hcy诱导的损伤效应,干预Hhcy导致的血管损害,有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半胱氨酸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慢性心衰患者45例,心脏病心功能代偿组33例,健康对照组25名,所有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心电图检查及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心脏病心功能代偿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心衰组内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衰进展及增加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藻豆粉对老年血脂水平的影响变化。方法 筛选40例门诊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每日服用海藻纳豆粉1200mg,服用4个月,对照组服用纯淀粉软胶囊。分别于服药前和停药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服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研究组的甘油三酯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藻豆粉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纠正和改善作用,有助于防治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eysteinemia,HHcy)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甜菜碱低、高剂量组,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给予酒精、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药物治疗于造模4周后开始,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plasma homoeysteine,tHcy)浓度、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cy、ALT、AST、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对比,甜菜碱低、高剂量组大鼠tHcy、ALT、AST、MDA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OD含量明显上升(P〈0.01),GSH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甜菜碱低、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AM组能显著增加肝组织GSH贮量(P〈0.01),但对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余治疗作用均与甜菜碱治疗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甜菜碱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改善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本文结果显示,甜菜碱的作用优于腺苷蛋氨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碟子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大鼠动脉平滑肌增生情况和过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HHcy血症组、苦碟子干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每天灌胃蛋氨酸0.75g/kgBid、蛋氨酸0.75g/kg+苦碟子7.5ml/kg、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他饲料相同,饲养10W,于末次给药后4h处死动物取血及胸主动脉。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量动脉平滑肌相对厚度指数。结果①HHcy血症组大鼠灌胃蛋氨酸10W,可诱发HHcy血症。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Hcy血症组大鼠血浆Hcy水平与MDA含量均升高(均P〈0.01),GSH—Px、SOD活性降低(均P〈0.01),动脉平滑肌厚度指数增加(P〈0.01)。③苦碟子干预组大鼠血浆Hcy水平与HHcy血症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可使大鼠血浆MDA降低、GSH—Px、SOD活性升高(P〈O.01);动脉平滑肌厚度较HHcy血症组降低(P〈0.01)。结论高蛋氨酸饲养可诱发HHcy血症,HHcy可引发动脉平滑肌增生及过氧化状态。苦碟子不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对其引起的过氧化状态有改善作用,同时可改善HHcy导致的动脉平滑肌增生,阻止HHcy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炎症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引发兔主动脉的血管炎症反应。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饮食)和蛋氨酸组(高蛋氨酸饮食),每组各10只,12周后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核因子κB的表达和活化。结果 高蛋氨酸饮食显著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蛋氨酸组主动脉切片发现内皮细胞脱落,局部内膜增厚;白细胞介素8分泌增加;主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导致血管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是高同型丰胱氨酸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观察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腺苷蛋氨酸低及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给予酒精、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腹腔注射SAM,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tHcy)、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肝匀浆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cy、ALT、TC、TG、TNF-α、TGF—β、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AM治疗组ALT、TC、TG、MDA(P〈0.01)和TNF-α、TGF—β明显降低(P〈0.05),GSH含量升高(P〈0.01),但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AM低、高剂量组各项指标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SAM可明显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并与抗免疫炎性因子和抗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高血压大鼠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和CHOP表达及血管中层厚度变化,探讨Hcy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两周采用无创尾套法测量大鼠血压,选取24只成年雄性大鼠[平均动脉压(MAP)〉150mmHg]随机等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蛋氨酸组,每组12只(n=12)。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双蒸水灌胃,蛋氨酸组给于30g/L蛋氨酸饮食+双蒸水灌胃;根据实验结束的时间,又将各组分为4W和8W两个亚组,各亚组6只(n=6)。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MAP,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中层的厚度;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组织中GRP78及CHOP表达水平。结果:①对照组大鼠血清Hcy浓度在正常值范围(〈10μmol/L);蛋氨酸组大鼠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大鼠MAP均显著增高,4周时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8周时两者差异显著(P〈0.05);③蛋氨酸组大鼠血管平滑肌中层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大鼠主动脉VSMCs显著肥大,管壁显著增厚;⑤两组CRP78和CHOP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表达更明显。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促使高血压大鼠动脉VSMCs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CRP78及CHOP的平衡失调加剧,从而引起血管损伤加重,而发生血管重构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32只兔给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3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24周末在腹主动脉斑块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26周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触发斑块破裂。于26周末测定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并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测。结果治疗后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s-CRP及MMP-1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和P〈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脑心通组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P〈0.05)。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和管腔面积狭窄(LAS)百分率较之自然消退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能通过降低血脂、hs-CRP和MMP-1水平等机制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0.
对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脂、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AD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增高、维生素B12和叶酸降低可能与AD发生有关,降低血脂及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能对AD预防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合心爽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2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单纯胆固醇喂饲组(CHOL)、维生素D3组(CHVD)(胆固醇喂饲+维生素D3 50 000 U/kg,im,每2周1次)及合心爽组(CHDL)(胆固醇喂饲+合心爽100 mg·kg-1·d-1)4组,分别于第15、45、84天对比检测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浓度变化,实验12周结束后对比观察各组间胸主动脉组织钙含量和主动脉组织AS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各组主动脉钙含量与AS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与CHOL组指标进行比较,CHVD组主动脉钙含量、血LPO含量、AS病理损伤指数均较高(均P<0.01),而血SOD、CAT活性则较低(均P<0.01);CHDL组LPO含量、AS损伤指标明显低于CHOL组(均P<0.01),SOD、CAT活性反而高于CHOL组(均P<0.01).结论 AS病理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组织钙含量的增加有关.合心爽能够抑制AS的形成,减少动脉壁钙含量,并可提高血清SOD、CAT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探索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逆转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高胆固醇血症组(n=16)。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高胆固醇血症组喂饲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由普通颗粒饲料+15g/L胆固醇+100g/L猪油+150g/L蛋黄粉组成)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术后再随机分为模型亚组和依折麦布辛伐他汀(ES)亚组(给予5/10mg/(kg·d)每组8只,两亚组均继续喂饲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10周。喂养第12周时活杀动物,取腹主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检测不同时间点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结果 ES亚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低于模型亚组(P<0.01)。病理检测显示两亚组及ES亚组斑块直径、斑块厚度和动脉内/中膜厚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ES亚组血管壁中巨噬细胞的表达量较模型亚组显著减少(P<0.05),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量较模型亚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 ES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外脂质的沉积,减少内膜和中膜巨噬细胞的数量和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胶原和平滑肌细胞面积,从而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胆固醇逆转运关键蛋白小凹蛋白-1(cav-1)及亲环素A的影响,探讨其通过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芎芍小、中、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给药15周后取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各组动脉斑块形成,蛋白印迹法(WB)测定主动脉壁内cav-1及亲环素A表达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主动脉壁内cav-1及亲环素A mRNA表达量,观察实验药物对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高脂喂养15周后,模型组和给药组兔胸主动脉管壁上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v-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芎芍中剂量及大剂量组较模型组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亲环素A表达明显增多(P=0.01);除芎芍小剂量组外,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亲环素A表达均有减少(均为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v-1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芎芍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其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亲环素A mRNA表达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芎芍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与对照组表达量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芎芍胶囊能适度调节cav-1及亲环素A的表达,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涉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胆固醇逆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精多糖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高脂血症实验兔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和黄精多糖组(饲以胆固醇饲料+黄精多糖),分笼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时、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含量。第8周末处死动物,光镜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第4周高脂组、血脂康组和黄精多糖组血清总胆固醇(分别为10.5±1.6mmolL、11.1±2.0mmolL和11.2±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9.28±1.83mmolL、10.04±2.04mmolL和10.7±1.89mmolL)、脂蛋白(a)(分别为649±113mgL、713±101mgL和641±10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为1.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0.19mmolL、脂蛋白(a)为63.3±11.2mgL,P<0.01]。实验第8周,黄精多糖组血清总胆固醇(5.9±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5±1.64mmolL)和脂蛋白(a)(45.3±14.0mgL)显著低于实验第4周水平(P<0.01)。黄精多糖组主动脉内膜泡沫细胞形成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高脂组(发生率为100%,P<0.01)。结论黄精多糖具有降脂和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介素-8(IL-8)水平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IL-8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组和治疗组动物通过穿刺股动脉送入球囊拉伤腹主动脉.治疗组动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IL-8单克隆抗体进行干预.对照组动物只进行股动脉穿刺和留置鞘管,不进行球囊扩张拉伤.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4 h、1 d、3 d,1 w、2 w、4 w,耳缘静脉采血4 ml,检测三组动物血清IL-8水平,4 w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以下指标:内膜中膜厚度、面积,计算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实验组动物球囊损伤4 h后IL-8水平即开始升高,术后1 d达到峰值,持续增高4 w,且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动物IL-8水平无上述变化规律.实验组动物腹主动脉明显狭窄,组织学检查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血管狭窄程度等指标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管腔狭窄,对照组动物管腔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IL-8水平与内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厚度、中膜面积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4,0.783,0.801,0.912,均P<0.01).结论 IL-8水平高表达引起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产生,经IL-8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IL-8水平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发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兔腹主动脉中置入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心衡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观察其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为2~3k的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金属裸支架组、紫杉醇支架组、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心衡支架大剂量组共5组(每组4只).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并计算支架内晚期丢失。处死动物后剖取覆盖支架的腹主动脉段,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化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兔腹主动脉内均成功置入支架,4周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显著减少(0.05±0.02比0.13±0.05mm,P=0.02);12周时与紫杉醇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也显著减少(0.07±0.11比0.18±0.21mm,P=0.17).而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在两个时期内新生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改变(P值分别为0.68、0.92)。光镜下可见所有支架表面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大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支架置人血管后的新生血管内膜较单纯紫杉醇支架更少。  相似文献   

17.
四种药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普罗布考、卡托普利和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  方法 :55只兔饲养高胆固醇饲料 ,12周末将 40只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辛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卡托普利组和中药组 ,每组 8只 ;于实验开始、 12周末、 2 4周末测量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内中膜校正的声学密度值 (% )。对比超声测量的内中膜厚度与病理测值。  结果 :病理测量的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超声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4个药物治疗组内中膜厚度均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 (P均 <0 0 5) ,服药后内中膜厚度依次为辛伐他汀组 <普罗布考组 <中药组 <卡托普利组 <自然消退组。消退治疗后内中膜校正回声强度 (% )均显著增高 (P <0 0 5) ,依次为普罗布考组 >辛伐他汀组 >中药组或卡托普利组。  结论 :辛伐他汀、普罗布考、卡托普利和中药均有不同程度消退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其中以辛伐他汀效果最佳。高频超声技术可作为定性和定量随访动脉粥样硬化动态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粘附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粘附因子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应用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后,高脂饲养12周,然后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小剂量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大剂量复方丹参滴丸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复方丹参滴丸5粒/天和复方丹参滴丸10粒/天治疗,12周后处死实验兔,留取腹主动脉标本进行病理检测;实验前后耳缘静脉抽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以及巨噬细胞的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mRNA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可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高敏C反应蛋白有降低趋势;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细胞间粘附因子1和巨噬细胞均减少,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mRNA的表达降低(P<0.01);内膜中膜厚度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抑制粘附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一氧化氮 (NO)产生及主动脉左旋精氨酸 (L Arg)转运的变化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2只家兔分为高脂组及对照组 ,每组 6只 ,分别喂以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 6周 ,取血测定血浆胆固醇 (T Chol)、甘油三酯 (TG)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 ,测定血浆亚硝酸盐 (NO-2 )含量 ,测定主动脉孵育液中NO-2 含量及主动脉L Arg转运变化。结果  (1)高脂组T Chol、TG及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是 18.6倍、2 .4倍及 48.8倍 (P <0 .0 1) ;(2 )高脂组血浆NO-2 含量高于对照组约 2 0 0 % (P <0 .0 1)。主动脉孵育液NO-2 含量高于对照组 17% (P <0 .0 1) ;(3)高脂组主动脉L Arg转运低亲和力Vmax较对照组增加 9倍(P <0 .0 1) ,Km较对照组增加 1.8倍 (P <0 .0 1) ;(4)高脂组主动脉总的一氧化氮合酶 (tNOS)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比对照组高 73% ,诱导性合酶 (iNOS)比对照组高约 2 0 0 % ,原生型合酶 (cNOS)比对照组低 40 % (P <0 .0 1) ;(5 )血浆精氨酸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组织L Arg/NO系统功能紊乱 ,内皮源性cNOS活性明显降低 ,而非内皮源性的L Arg转运与iNOS活性显著增强 ;血管L Arg/NOS/NO途径的功能紊乱可能参与动脉  相似文献   

20.
观察肝孤核受体(LXR)激动剂(T-0901317)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主动脉结构和血管活性的影响,探讨LXR激动剂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12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AS模型对照组(AS组)与LXR激动剂干预组(AS+LXR组),将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与单纯药物干预组(CON+LXR组)。CON+LXR组、AS+LXR组LXR激动剂连续灌胃6周,剂量为10 mg/(kg·d)。AS组、CON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处理6周后进行外周血采集检测血脂,并分离主动脉, 透射电镜观察血管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测定主动脉壁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S+LXR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AS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AS组(P〈0.05)。AS组主动脉内膜呈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特点,AS+LXR组内皮变性坏死比AS组明显减低。与AS组比较,AS+LXR组的AS病变面积显著降低,同时动脉壁中ABCA1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LXR激动剂T-0901317能够显著改善血脂,对主动脉内膜超微结构有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对高脂饲养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AS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XR激动剂上调动脉壁巨噬细胞中ABCA1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