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据德国研究人员报道,白细胞介素-12(IL-12)能抑制因紫外线B(UVB)照射所导致的角质化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12可诱导这些细胞修复其受损的DNA以取代最初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德国Munster大学皮肤病学系的资深研究人员Thomas Schwarz对此评论说,该结果表明细胞因子能减少暴露于紫外线所招致的影响,除防晒霜之  相似文献   

2.
神经细胞尤其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变,涉及细胞凋亡、自噬样细胞死亡、细胞坏死等多种类型。百草枯能选择性地破坏黑质纹状体系统,诱发神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导致PD。百草枯致PD的机制包括细胞凋亡和神经元自噬的过度激活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自噬障碍,可导致病理性蛋白聚集和清除障碍以及细胞坏死死亡通路的异常。百草枯暴露导致PD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复杂,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醇引起SK-N-SH成神经瘤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率。DNA片段分析法、DAPI核染色及caspase-3活性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分析JNK和p38K的表达。结果乙醇引起SK-N-SH细胞死亡率增加,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乙醇引起细胞发生凋亡样变化,表现为caspase-3激活、核DNA断裂及核碎裂。乙醇引起细胞死亡的机制部分与激活JNK和p38K通路有关。结论乙醇通过激活JNK和p38K通路引起SK-N-SH成神经瘤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凋亡(apoptosis)和坏死(necrosis)两种模式,程序性坏死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interactionproteinkinase,RIP)介导的caspase非依赖的细胞坏死。目前研究较为完整的是由凋亡诱导剂TNF-α和FasL诱导坏死并通过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s,DRs)发生的信号通路。最新的实验中证实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细胞死亡模式的发现使得对坏死过程进行操控成为可能,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本文现就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和造成的相关炎症反应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昆明山海棠碱(THH碱)诱导Jurkat T淋巴瘤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 THH碱多剂量多时间点诱导Jurkat T淋巴瘤细胞细胞后,采用Annexin-V-Fluorescence标记膜外翻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的凋亡细胞,同时荧光素PI标记坏死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检测其阳性细胞率。同时采用判断凋亡发生的“金标准”——形态学观察方法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THH碱诱导后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的细胞显著增加,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大量细胞明显发生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胞浆浓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典型的形态特征。结论 THH碱能非常显著地诱导Jurkat T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σ-2受体作为一种膜受体,广泛分布于细胞及各细胞器膜表面,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研究价值正得到进一步证实。其在处于高增殖期肿瘤细胞表达量是正常组织细胞的10倍,因此其特异性受体激动剂在肿瘤中更容易通过凋亡或非凋亡手段诱导细胞死亡。σ-2受体激动剂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3(caspase-3)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但抑制caspase-3并不能完全逆转激动剂诱导的细胞死亡。其影响肿瘤细胞内质网钙离子释放,激活PKC通路,同时诱导细胞产生过多活性氧自由基(ROS),从而改变溶酶体膜通透性,诱导溶酶体内各种组织蛋白酶泄露和改变溶酶体内部酸性环境,导致保护性自噬泡的形成,而过量的自噬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不同受体激动剂影响不同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把肿瘤阻滞在不同的细胞周期。本文主要对σ-2受体激动剂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进行了综述,加深其在肿瘤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运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DNA含量、磷脂酰丝氨酸、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浓度的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NA含量测定存在一定误差;磷脂酰丝氨酸测定能准确反映细胞早晚期凋亡情况;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浓度测定能准确反映凋亡细胞的生理指标,如果结合形态学分析将更为客观.结论:通过比较实验方法,为将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提供更准确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虎皮楠生物碱daphnioldhanin E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HepG2细胞用daphnioldhanin E(10、30 μg/mL)处理后,瑞姬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剂Z-VAD- FMK对daphnioldhanin E抗癌活性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瑞姬氏染色显示,HepG2细胞经daphnioldhanin E处理48 h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清晰可见,周围出现大量的胞浆空泡,但细胞膜仍保持完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可见大量50~200 bp的片段;MTT法检测结果显示Z-VAD-FMK不能阻断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显示,daphnioldhanin E给药组与对照组HepG2细胞caspase-3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与caspase-3激活通路无关。结论 Daphnioldhanin E可能通过类凋亡方式明显诱导HepG2细胞程序性死亡,该过程不依赖于caspase-3途径。  相似文献   

9.
细胞死亡是机体发生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活细胞和死亡细胞之间的平衡关系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中心,同时也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焦点。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死亡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多受基因或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人们对程序性细胞的死亡形式又有了新的研究进展。该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凋亡、自噬、程序性坏死、焦亡和铁死亡5种比较重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关于它们的来源、概念、形态学特征、死亡机制及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后更好的研究人类生命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和死亡诱导进程。关于细胞坏死,经典研究认为是一种不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而最新的RIP3基因功能研究突破了关于细胞坏死的经典观点,认为RIP3通过参与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等分子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坏死进程(程序性坏死),是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相互转换的功能开关。该文主要围绕RIP3基因和蛋白结构、信号转导、相互作用网络以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VP16诱导HL-60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方法用4种不同浓度的VP16诱导HL-60细胞程序化死亡,DNA电泳、电镜及苔盼蓝活细胞拒染试验测定实验结果。结果4种浓度VP16均能诱导HL-60细胞程序化死亡。结论VP16是一种稳定可靠的细胞凋亡诱导剂。苔盼蓝拒染试验不能用于判定细胞是否发生了程序化死亡。DNA电泳是确定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凋亡相关蛋白TFAR19在TF-1细胞凋亡中出现细胞核转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分子TFAR19 在TF-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TFAR19的单克隆抗体为工具,采用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研究手段,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TFAR19分子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内定位,分析其与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以及细胞核DNA片段化的关系。结果:TFAR19蛋白在撤除GM-CSF的TF-1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伴有明显的核转位现象,且早于PS外翻和细胞DNA片段化。结论:TFAR19蛋白的核转位是细胞凋亡更早期发生的事件之一, 这一新发现为进一步探讨TFAR19蛋白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多方位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抗单链DN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特异性的抗单链单克隆抗体,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奠定基础。DNA方法:根据烷化剂盐酸氮芥能特异性地修饰小牛胸腺链上的鸟嘌呤而暴露互补链上的胞嘧啶这一特性,将修饰后的DNA(G)(C)小牛胸腺连于甲基化的牛血清白蛋白上制备成完全抗原,免疫小鼠获得特异性的抗单链单克隆抗体,并对DNABALB/cDNA单抗的类别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用叠氮钠和抗肿瘤药物诱导了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利用所制备的抗单链单克VP-16HL60DNA隆抗体对其进行检测,并与形态学方法、凝胶电泳法和法进行了比较。TUNEL结果:所制备的抗单链单克隆抗体能与羊DNA抗小鼠发生特异性反应,且能与凋亡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不结合坏死细胞。IgM结论:所制备的单抗为型,利用其能特异IgM地结合单链的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简便、有效地区别细胞凋亡和坏死。DNA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对其序列分析阐明其作为基因接种的可能性。方法:经常规 RT-PCR法从 HCV RNA阳性病人的血清中扩增出 HCV E1区的基因片段,经 EcoR Ⅰ和Xba Ⅰ双酶切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阳性克隆经 Sma Ⅰ和 Xba Ⅰ双酶切鉴定;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RT-PCR扩增产物经酶切过夜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连接,阳性克隆经 Sma Ⅰ和 Xba Ⅰ酶切后产生了预期大小的 144 bp的片段。测序后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HCVⅠ、Ⅱ、Ⅲ、Ⅳ型的同源性分别为72.8%、93.25%、61.96%和56.44%;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77. 3%、95. 7%、54 6%和 51. 35%;与已经报道的中国株的同源性为 95. 06%和93. 25%;属 HCV Ⅱ型;经计算机辅助分析表明该片段内含有4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 l个跨膜区,其氨基端为信号肽序列,在跨膜区的两端分别含有2个和1个抗原决定簇,而每一个抗原决定簇内均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该片段内还含有 2个 T细胞识别位点。 结论:  相似文献   

15.
抗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死亡受体5(DR5)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制备抗人DR5单抗-mDRA-6;检测Jurkat细胞表面DR5表达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RA-6作用下Jurkat细胞形态变化;MTT法计算mDRA-6对Jurkat细胞存活的影响;FITC-AnnexinⅤ及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mDRA-6对Jurkat细胞凋亡率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DRA-6对Jurkat细胞DNA片段化的作用。结果:Jurkat细胞表面DR5表达率为94.8%;mDRA-6使Jurkat细胞染色质边集、断裂,细胞出芽,凋亡小体形成;MTT法显示mDRA-6具有明显的Jurkat细胞杀伤作用,1.563 mg/L的mDRA-6可使Jurkat细胞死亡60.50%;AnnexinⅤ及PI双染显示0.3mg/L的mDRA-6作用10 h,Jurkat细胞凋亡率达43.22%;10 mg/L mDRA-6作用HL-60细胞3h,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明显的“梯形”条带。结论:抗DR5单抗-mDRA-6能够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肺癌细胞A549用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治疗后,采用MTT法检测蛇床子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内DNA的含量测定蛇床子素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蛇床子素处理后A54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蛇床子素处理后A549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Cdc2和Cyclin B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蛇床子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50μM、100μM、150μM的蛇床子素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4±3.2)%、(40.2±3.7)%、(63.7±4.5)%。蛇床子素对A549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也呈剂量依赖性,50μM、100μM、150μM的蛇床子素组凋亡率分别为(9.4±1.4)%、(17.3±2.5)%、(22.9±3.3)%。蛇床子素处理后A549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Cdc2、Cyclin B1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下降,Bax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蛇床子素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进入G2/M阻滞,并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poptotic and secondary necrotic cells under apoptosis conditions. METHODS: The cells of Burkitt lymphoma cell line Raji were incubated with 1.0 mumol/L dexamethasone (DEX) for 2, 4 and 8 h, then stained with Annexin V-FITC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conjugated) which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osure of phosphatidylserine (PS) on the out membrane resulting from a loss of phospholipid asymmetry in the early stage of apoptosis, and also stained with propidium iodide (PI) which allows the analysis of secondary necrotic cells related with cell membrane and DNA damage, then apoptotic cells was qua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FMC). Furthermore, Annexin+/PI- and Annexin+/PI+ cells were sorted by fluores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and identifi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EM) and DNA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was increased and correlated well with incubation time (r = 0.97).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method was shown by its detection limit 0.02%; the method was reproducible, and the coefficient variance (CV) was 4.2%. Meanwhile, the Annexin+/PI- and Annexin+/PI+ cells were identified as apoptotic and necrotic cells under EM, and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Annexin+/PI- cells was characterized by "ladder pattern". CONCLUSION: Annexin V assay for analyzing apoptotic cells is specific, sensitive,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quantitative for apoptosis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环丙氧苷(GCV)系统在胶质瘤基因治疗过程中,GCV能否诱导转导有HSV-tk基因的胶质瘤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导有HSV-tk基因的大鼠C6/tk胶质瘤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以末转导HSV-tk基因的C6细胞作为对照,并以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流分析进一步验证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 在5μg/ml GCV作用72h后,C6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solarspectrumonthesurfaceoftheearthcomprisesultraviolet(UV),visibleandinfraredradiation,withrelativeintensityof3%,37%and60%respectively.Inaddition,X--raysandradiowaveshavebeendetected,however,theirintensityisnegligiblylowllj.AlthoughUVradiationisaminorpartofthesolarspectrum,itisconsideredtobeveryeffective.Basedondifferencesinbiologicalresponses,UVradiationissubdividedintothreewavebands:UVC(100urn--280"m),UVB(180urn--320urn)andUVA(320urn--400"m)[ZJ.Inthisstudy,cytoto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