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前S1和前S2抗体的临床意义,我们应用前S1和前S2合成肽建立的一种酶免疫技术检测104例急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前S1和前S2抗体的检出率在18例急性乙型肝炎中为100.0%和66.7%,在5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中为30.0%和24.0%,在3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中为47.2%和19.4%,在无症状HBV携带者和慢性活动型肝炎中前S抗体检出率在无病毒复制时高于病毒活跃复制期。结果提示:在急性HBV感染者中前S抗体较抗HBs更早出现,可能是疾病早期预后状况和感染恢复的标志,慢性HBV感染者中前S抗体不仅存在,且可反映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2.
1.前S1抗体是急性H BV感染最早期出现的抗体比H BsAb和抗H BcIgM出现早,起到了临床预后早期诊断的作用。前S1抗体出现提示预后良好。前S1抗体参与病毒的清除,前S1抗原/抗体的反转预示疾病将进入恢复期,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前S1抗体阳转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3.
谭兵  詹廷西  李青  李成  吕莉  邢燕  张国珍 《重庆医学》2011,40(28):2862-2864
目的对比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探讨抗体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参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 287份筛查阳性标本经WB确证后,251例为HIV-1型抗体阳性(87.46%),16例不确定(5.57%),20例阴性(6.97%)。ELISA、胶体硒法与WB试验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9.96%和90.29%。WB试验阳性、不确定和阴性标本的EIISA平均S/CO值分别为16.93、6.996和5.568。S/CO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6,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8.75%;大于或等于6而小于10,阳性符合率为69.23%;S/CO值大于或等于10,阳性符合率为97.05%。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标本,gp160、gp120、gp41、p66、p51、p24出现频率都在95%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一定假阳性结果,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是高S/CO值样品并不代表感染HIV,HIV抗体结果报告必须以WB结果为准。WB确证方法在不确定标本中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试验初筛(ELISA)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求HIV抗体筛查阳性与确证实验结果的关系。方法对98份ELISA方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与其WB法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LI-SA检测S/CO值变化与WB结果的关系。结果 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试验,阳性的有91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阴性3例,结果不确定的4例。ELISA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2.86%。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4.01;不确定标本S/CO值的平均为6.65;阴性标本S/CO值的平均为5.17。在阳性标本中,gp160、gp120出现率最高为100%,p24为98.90%,而p55,p17出现率较低,分别为58.24%及69.23%,其余条带出现率均达到90%以上;不确定标本中,gp160、gp120、p24条带出现的几率最高,均为100%,p17出现率为25%。结论 HIV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检测不确定标本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Yu L  Zhang X  Luo M  Xiao L  Xu J  Du C  Liu R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651-65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 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在检测了MICA抗体后,依照经典的PRA、HLA 和 CDC 进行术前组织配型实验,有 139 例随后接受肾移植手术,在接受尸体肾移植的 139 例中术后有 39 例发生早期 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 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机体受病毒感染后,在血清中最初产生 IgM 抗体,在数周后出现 IgG 抗体。IgM 抗体是含有双硫键(S—S)的19S 的大分子抗体球蛋白,可以被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 简称2-ME)裂解成为7S 的小分子球蛋白,即称为2ME 敏感抗体。IgG 抗体则不被2-ME 裂解,称为2ME 不敏感抗体。据资料报道,用半胱氨酸可以代替2-ME,但根据我们试验的结果不够理想。原因可能是,半胱氨酸盐酸盐是用0.4N的NaOH 配制,pH 可达10左右,在某些不受 pH 影响的试验中是可行的,而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血抑试验中 pH 条件要求极为严格,血抑最适 pH 为6.4~6.8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大理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各种自身抗体的综合分析评价,为SLE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大理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16项),以51例抗核抗体谱结果阳性的其它病例作为对照.结果:抗ds-DNA和抗S m仅出现于SLE患者血清叶中;抗nRNP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有三例治疗后复检的SLE患者抗核抗体谱结果阴性.结论:SLE患者女性为主;SLE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但抗ds-DNA和抗S m足SLE的特征性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敏感性比免疫印迹法高;SLE患者治疗缓解期自身抗体可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
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
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
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
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
单一特异性抗体18 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 例(占48.6%)。197 例受者中139 例在术后有39 例发生早期AR(占
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
者中有101 例接受移植后有25 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
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53、DR4基因发生的频率数及其与抗-CCP抗体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9例RA患者及5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PCR-SSP法检测HLA-DR53、DR4基因;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 1DR4基因出现频率在RA患者与健康者相当(P>0.05)。2DR53基因出现频率在RA患者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3HLA-DR4基因阳性患者更易出现抗-CCP抗体阳性(P<0.05)。结论 1我区壮族人群DR4与RA的发病无相关。2DR4基因阳性RA患者更易出现抗-CCP抗体阳性。3DR53基因阳性RA者与抗-CCP抗体阳性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 S)对抗Ig E抗体和抗FcεRI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00例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Bly S、抗Ig 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水平;分离培养疾病组患者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分为两份保存,在其中一份培养液中加入有效水平的Bly S,检测抗Ig 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水平,作为试验组,将另一份作为空白对照组。分析血清Bly S与抗Ig 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血清Bly S、抗Ig 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培养液中抗Ig 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抗Ig 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水平与Bly S呈正相关(r=0.765、0.722,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Bly S可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Ig E抗体和抗FcεRI抗体,这可能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HIV-1抗体确证检测中不确定样本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探讨缩短患者检测窗口期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用胶体硒快速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证试验中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结果进行带型比较,分别对gag、pol和env3个基因区对应抗原条带出现频率、出现时间、组合类型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不确定样本的HIV核酸检测、快速试验和ELISA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和特性性进行验证,以阐明不确定样本中各WB条带出现时间顺序和组合特点,为临床检测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2013至2016年本院共检出33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其中20例在随访过程中确定为HIV感染:血清抗体检测阳转18例,核酸定量检测阳转者2例。33例不确定样本中有12例在初次确证检测与第2次随访之间进行HIV核酸定量检测,其中10例均5 000 copies/mL,且第2次血清抗体检测随访均阳转。HIV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33例不确定样本WB特征条带中,gp160和p24单独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100.0%和72.7%;在组合带型中,gp160、p24出现频率最高为45.4%,20例随访阳转的样本中均包含gp160、gp120或p24条带。结论 gp160、p24带型的出现提示标本有较大感染风险,对含有gp160、p24带型的不确定标本补充HIV核酸定量检测可缩短检测窗口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抗体不确定者在间隔一段时间后的血清学变化,为尽早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筛查HIV抗体,阳性者用WB法进行确认,对HIV抗体不确定者进行跟踪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在筛查阳性标本中,HIV抗体不确定者所占的比率为11.24%(19/169);94.74%(18/19)不确定标本的S/CO值均小于3.26;84.21%(16/19)不确定标本出现p24条带,分别有16.67%(3/19)出现p17或gp160条带。77.78%(7/11)成人HIV抗体不确定者最终变为HIV抗体阴性,只有22.22%(2/11)维持不确定状态;成人HIV抗体不确定者初检时的S/CO值比复检时的S/CO值高,差异有显著性(t=2.61,P<0.05)。结论大多数成人HIV抗体不确定者为非特异性的原因造成,如果近期无高危行为,可视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用异质免疫血清或混有亚免疫剂量异质血清的同质免疫血清免疫动物时,在动物血清中出现与特异免疫血清发生补体结合反应的抗-抗体。这与仅能同用作免疫的免疫血清发生反应的抗-抗体独特型特征有所不同。本文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抗-抗体与文献记述方法得到的独特型抗-抗体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用加热S.typhi菌苗和S.newport活菌培养物配合免疫家兔得到抗菌血清,加热菌苗间隔3天接种1次,接种量为2×10~9,共接种6次;活菌培养物间隔5天接种1  相似文献   

15.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S-100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研究血清中S 1 0 0蛋白与脑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 1 0 0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和抗S 1 0 0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检验神经系统损伤及脑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 (无神经系统损伤、无肿瘤 )的血清中S 1 0 0的含量。结果 :神经系统损伤患者S 1 0 0蛋白大多 >0 .1 5 μg·L-1 ,正常对照组 <0 .1 5 μg·L-1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S 1 0 0蛋白可作为衡量脑组织病变 (脑损伤、脑肿瘤 )的一个临床指标 ,尤其在脑损伤累及神经胶质细胞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第三(S3)第四(S4)心音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用小波变换联合时频分析的方法,对10~12岁正常少儿34例,18~33岁正常成年人31例,50~69岁正常老年人30例和53~85岁冠心病老年人40例,低频心音段的S3和S4心音进行了分析,在心前区采集心音数据,采样频率为1000Hz。为对心音定位,还同步采集了一导心电信号。结果所有正常人均有S3、S4,且正常老年人S3的频谱主峰频率与冠心病患者S3的频谱主峰频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64),后者S3的频谱主峰频率上移;而正常老年人S4的频谱主峰频率与冠心病患者S4的频谱主峰频率基本一致(P=0.8267)。结论S3的检测分析对老年心脏病患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而S4则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nu-clear antigen 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核蛋白,其功能是作为DNA聚合酶的辅助因子,直接参与DNA的合成.PCNA出现在细胞周期的G_1期、S期和G_2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细胞增殖活性标记之一.但是这种抗体在染色中往往出现假阴性,或者结果不稳定,作者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一种较好显示PCNA的免疫组化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伴或不伴小细胞肺癌(SCLC)的Lam 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 S)患者的症状进展是否相同。对38例LEM S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其中13例伴SCLC,使用结构式记录表对患者进行访谈,并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和比较LEM S病程中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时程。所有患者延髓(87%)和自主神经(95%)症状比文献报道的更常见,症状出现的频率在伴和不伴SCLC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SCLC患者症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出现,提示更快的临床进展。存在和LEM S相关的特异症状并不预示存在SCLC,但对于快速进展的LEM S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潜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前S2抗体检测结果在乙肝诙复期中的价值.方法:ELISA竞争抑制法对200例研究对象作抗-PreS2抗体定性检测.结果:经统计,共有63例观察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这63例恢复者中,有58例抗-PreS2抗体阳性,占92%;58例抗-PreS2抗体阳性者中,有55例乙肝DNA转阴即定量检测结果<1×103copies/ml,占95%.结论:抗-PreS2抗体是乙肝恢复期较早出现的抗体;抗-PreS2抗体的出现,意味着乙肝病毒的清除,并预示着病情的恢复,对判断病情的转归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8例乙型急性肝炎(包括乙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HBV携带者及其它非乙肝肝炎)进行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 DNA。前S1抗原、抗体和HBV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结果:在HBV复制标志物中,前S1抗原与HBeAg、HBV DN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1抗原阳性与HBV DNA阳性的符合率为80.4%;前Sl抗原比HBeAg更敏感,在648例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6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1.0%。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前Sl抗原检出率分别达66.2%、76.6%和63.6%。结论:前S1抗原、抗体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慢性HBV感染中,前S1蛋白持续阳性提示病情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