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ACS患者(包括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预测ACS发生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S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及同期同年龄组体检健康者25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hs-CRP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组hs-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与UA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MI组患者发病初期与治愈后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冠脉损伤的指标,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冠心病及其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4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4倒,对照组21例,测定血清SAA浓度。结果SAA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AA浓度明显升高,SAA升高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傅慎文  徐育红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5):305-306,30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ACS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心绞痛33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另设24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血清MMP-2浓度.结果ACS组MMP-2水平(56.88±11.87ng/ml)显著高于SAP组(47.21±10.77ng/ml)及正常对照组(44.56±10.51ng/ml)(均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MMP-2水平无显著差异;ACS患者中AMI组和UAP组MMP-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S患者中AMI组(61.63±14.81ng/ml)及UAP组(54.35±9.28ng/ml)MMP-2水平也显著高于SAP组(P分别<0.01和<0.05);MMP-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2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连蛋白Ⅴ(AnnexinⅤ)及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者血小板膜AnnexinⅤ和CD62p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AnnexinⅤ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梗组与对照组相比,CD62p表达率显著性升高(P<0.01).心梗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AnnexinⅤ及CD62p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测定血小板AnnexinⅤ和CD62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者共10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对照组40例,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cTnI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 AMI组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和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UAP组血清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AMI发生的的预测指点标.联合评价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崔晓容 《大家健康》2016,(5):112-1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的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各54例,同期选取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4例,对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进行分析,并与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炎症三支和双支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onproteinCRP)升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5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0例 ,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 3 0例的血清CRP浓度。结果 :ACS组血CRP浓度显著增高 ,与SAP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P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CRP可作为临床ACS患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卉  王奇兵  杨磊 《甘肃医药》2014,(4):267-26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急性期血尿酸值及血清hs-CRP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oche酶法测定血尿酸值,微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值,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稳定型心绞痛68例,观察急性期血尿酸及hs-CRP值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尿酸及hs-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上述两项指标增高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及hs-CR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水平(MMP-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二者在冠心病预测中的意义。方法79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30例、稳定心绞痛2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9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4例)。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进行冠脉积分统计。采用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左侧IMT水平三组间相互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IM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左侧IMT水平与冠状动脉积分有明显相关性,右侧IMT与冠状动脉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9、IMT显著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性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包括急性心梗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cy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CHD)患者4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4例,对照组21例,测定血清脂联素浓度。结果脂联素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降低,脂联素降低程度与冠心病及其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5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其脑钠肽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的(49.40±15.10)p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的(56.39±36.50)pg/ml比较,ACS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5),且心肌梗死(AMI)亚组BNP浓度(587.57±205.65)pg/ml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亚组(356.17±150.26)pg/ml(P<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为显著.故血浆BNP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 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 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高半胱氨酸(HCY)与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88例冠心病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CRP、HCY、BNP水平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HCY均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依次明显递增.③稳定型心绞痛组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依次递增,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极为显著.结论 血清CRP、HCY和BNP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病情程度,可作为冠心病测定的常用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冯云枝  徐慧  冯文化 《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15-115,1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的CRP水平,同时选择3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3组披检者CRP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一1)的水平与侧支形成的关系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6月-2011年8月间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前抽动脉血标本。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按Rentrop’s分级法分为有侧枝组和无侧枝组,以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浓度。结果MCP-1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MCP-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有侧支组的MCP-1浓度较无侧支组高,且MCP-1浓度与Rentrop’s分级存在正相关(r=0.591,P〈O.01)。结论MCP-1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MCP-1对冠脉侧支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及健康对照者42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急性心肌梗死38例患者6 d后进行血C反应蛋白浓度复查,复查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C反应蛋白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24 h)血C反应蛋白浓度较心肌梗死(6 d)血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C反应蛋白越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越不稳定。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溶栓减轻急性炎症反应有关。C反应蛋白可作为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183-118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及胆红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心绞痛52例,另设50名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和低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