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0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脑梗死患者显效率68%-86.5%,总有效率81.4%-93%,死亡率明显下降61.4%,45例脑出血显效率42%-60.4%,总有效率76.4%-91.5%,死亡率下降54.1%。结论:应用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可明显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糖变化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亚红  杨晓阳 《中原医刊》2006,33(20):67-6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并将其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8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和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7.8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观察预后。结果治疗第10、30天,按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临床疗效评分,正常血糖组明显高于高血糖组(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灶大小及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最初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灶大小及预后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糖升高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并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例(脑梗死52例,脑出血32例),病前无糖尿病史。根据空腹血糖分为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观察其血糖水平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与正常血糖组比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潜在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疗效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正确处理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67例非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41例)和正常血糖组(26例),另设2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高血糖素(GCG)、胰岛素(INS)含量,脑CT或MRI扫描确定病灶大小及脑组织结构改变(有无脑室受压、脑中线移位);对血糖水平、激素浓度和脑组织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做相关研究。结果高血糖组ACTH、GCG和INS显著增高;高血糖组和ACTH升高组脑组织结构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和正常ACTH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升高可能与下丘脑、垂体损伤有关,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分泌增强;脑血管病急性期血糖、ACTH、GCG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成血糖升高组28例,血糖正常组47例,分析血糖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分)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变部位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能加剧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研究血糖升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近期预后的造成的影响。方法:将75例AECOPD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30例)和血糖正常组(45例)。对2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痰菌培养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糖升高组住院时间为(18.7±2.1)d ,病死率为13.3%(4/30);血糖正常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分别为(12.2±2.0)d 及4.4%(2/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血糖水平会对AECOPD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对AECOPD患者新发的高血糖水平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应用脑保护剂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脑梗死患者显效率66.5%~87.5%,总有效率82.0%~92.5%,死亡率明显下降61.7%;39例脑出血患者显效率43.0%~59.5%,总有效率76.4%~90.5%,死亡率下降53.2%。结论:应用小剂量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可明显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2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例病人中,52例(40.63%)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组病人的病死享及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同时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存活者未经降血糖治疗,随病情好转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提示AMI早期血糖升高是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应激性血糖增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查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轻、中、重度血糖增高组,分析各组临床病损程度、急性期预后、病灶性质与血糖的关系。结果:(1)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重,病灶大,其好转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2)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应激性血糖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结论:急性脑卒中后血糖水平高低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高血糖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汤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 年6 月-2011年3月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42 例,死亡者44 例(A组),存活者998 例(B组),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年龄相当正常人138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检测RDWC.结果 A 组、B 组、C组RDWC分别为14.59±1.99、12.98±0.99、12.43±0.72,A组与B 组比较RDWC有显著差异(P =0.001);A 组、B 组与C组比较RDWC有显著差异(P 〈0.001);A 组、B 组、C组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 〉0.05);RDWC增高组冠心病死亡率与RDWC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 冠心病组RDWC增大,RDWC增高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比RDWC正常组显著升高,因此,RDWC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影响,RDWC有望成为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朱丽芳  雷闽湘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209-210,213
目的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三组,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增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结果显示3.纽TG、TC、HDL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组及血糖升高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均分成芬太尼10 μg/kg(A)、舒芬太尼1 μg/kg(B)、舒芬太尼1.5 μg/kg(C)与舒芬太尼2 μg/kg(D)四组.分别给予芬太尼10 μg/kg,舒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1.5 μg/kg与舒芬太尼2 μg/kg加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出相应的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于T0、T2、T5各时间点抽血测定血糖.结果:四组病人T0时SBP,DBP,MAP,HR,RP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上述参数与T0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无差异(P>0.05).A组T2,T3时SBP,DBP,MAP较T1有所升高(P<0.01~0.05),但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SBP,MAP在T2,T3时低于A组(P<0.01~0.05),D组在T4时仍低于A组(P<0.05).A组在T2时HR较T1有所上升(P<0.05),但仍未达到T0水平,B,C,D三组在T2时HR较T1变化不大,T2时D组HR低于A组(P<0.05);T5时A,D组HR明显低于B组(P<0.05).B,C,D三组在T1直至T5时RPP均较T0明显降低(P<0.01),在T2时A组RPP高于B,C,D三组(P<0.01).A,B,C,D四组在诱导插管期间使用阿托品的例数分别为5(33.3%),0(0%),4(26.7%),5(33.3%),B组明显低于A,D两组(P<0.05).A,B,C,D四组各时间点血糖值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剂量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1 μg/kg组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四种改进术式与传统方法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月本科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280例患者分为四组。A组:82例行微波治疗;B组:83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C组:65例行下鼻甲骨-黏膜剥离术治疗;D组:50例行下鼻甲骨骨折术治疗。结果四组中A组短期疗效好,B组创伤小、恢复快、长期效果好,C组长期效果好,但创伤大、操作稍复杂,D组长期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A、B、C、D组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0.98%、84.34%、86.15%、82.00%。A组长期总有效率与其他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三组(B、C、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及下鼻甲骨骨折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有良好临床疗效,可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Qiu J  Wang CX  Chen LZ  Fei JG  B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41-224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TUI)对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尤其在促进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方法普通尸肾移植患者30例,随机分成A组(用药组,15例)和B组(对照组,15例)。再选取具有急性肾小管坏死(ATN)高危因素的供肾,接受移植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C组(用药组,20例)和D组(对照组,20例)。用药组于围手术期使用UTI,观察术后早期尿量、血肌酐(sCr)、血α1-微球蛋白(α1-MG)、尿α1-MG、IL-8、IL-10。结果A组与B组相比术后尿量增加,其中第2、6、7、9、1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1、3天血IL-8分别为(93.8±31.5)ng/L及(42.0±24.0)ng/L,显著低于B组(135.0±31.2)ng/L及(178.3±76.4)ng/L,均P〈0.05;A组术后第1、3天尿α1-MG分别为(69.9±32.6)mg/L及(35.3±34.5)mg/L,显著低于B组(91.2±28.4)mg/L及(65.8±33.4)mg/L,P〈0.05。C组术后第7、10天血α1-MG(118.3±41.2)mg/L、(99.5±68.6)mg/L显著低于D组(187.2±55.2)mg/L、(151.3±87.4)mg/L,均P〈0.05;尿α1—MG在术后第7天(39.94-22.3)113g/L及第10天(38.2±20.4)m∥L,亦显著低于D组(67.3±21.6)mg/L及(62.3±29.2)mg/L,均P〈0.05;C组与D组比较术后血IL-8的升高趋势得到抑制,多尿期提前。结论UTI在肾移植术后能起到明显的改善微循环,保护移植肾小管,增加尿量,抑制炎症反应以及促进ATN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的腹腔镜手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48h内)有52例,B组(48h~72h)有45例,C组(72h以后)有3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三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A组;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均显著高于A组与B组;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A组与B组;A组与B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发病72h后仍可选择性进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423-424,43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各80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伴发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功能和血脂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家系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了解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1个河南省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成年亲属共206人。其中糖耐量正常者118例(A组);糖耐量减退(IGT)者22例(B组);糖尿病(DM)患者50例(C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16例(D组);无糖尿病家族史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者36例为对照(E组)。对受试者行OGTT。并于OGTT 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行胰岛素和真胰岛素释放试验。据此计算胰岛素敏感、抵抗和释放指数,并测定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A、B、C、D组血LDL-C水平高于E组,其中C、D2组Tg和Ch水平亦高于E组;A、B和D组OGTT各时段(除30min外)胰岛素水平及各时段总和均高于E组;B、C和D组有免疫胰岛素分泌延迟。高峰在餐后120min,而A和E组分泌高峰在60min;A组葡萄糖刺激后30min真胰岛素水平及各时段总和低于E组,B组OGTT 0min,30min真胰岛素水平及各时段总和低于E组,C和D组OGTT各时段真胰岛素及各时段总和均低于E组;B,C和D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A,B,C和D组抵抗指数低于E组。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同胞有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IGT患者既有胰岛素抵抗又有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新诊与旧诊糖尿病患者均有明显的胰岛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20.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