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疗养的不良反应在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杂志中很少谈及,但疗养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又时常遇及。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疗养不良反应的概念、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疗养不良反应的概念指机体接受疗养因子作用后产生不适症状或病情加重的反应。其临床表现有体质下降、不适症状,从健康到病态、病情加重和气象病理反应等。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不需处理;中度需调整疗养因子的作用方式和剂量;重度应停止疗养因子的作用,酌情给予吸氧、镇静和药物脱敏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短时间内(1周)口服常用剂量缓释茶碱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口服常规剂量缓释茶碱且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茶碱血药浓度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52例,其中男性290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80.53±8.46)岁,其中血清茶碱浓度水平范围为0.7 mg/L-19.72 mg/L,平均水平为(8.03±3.88)mg/L,小于6 mg/L112例(31.82%),6-15 mg/L有199例(56.53%),大于15 mg/L有41例(11.65%,无血药浓度水平超过20 mg/L者),大多数患者无茶碱不良反应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循环、神经系统表现,无严重茶碱中毒反应。结论:老年人短时间(1周内)口服常用剂量缓释茶碱的不良反应轻微,对短期口用茶碱缓释片者,如无茶碱中毒表现,可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3.
陈华新 《疾病监测》2001,16(12):461-463
以往有关院内感染的调查报告 ,大多数是对普通住院病人的调查 ,而对重症病人的报道甚少。为了解重症病人的院内感染情况 ,提出合理的监护措施 ,我们对某医院的重症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调查 ,结果如下。在调查的 1 0 6例重症病人中 ,男性 6 1例 ,女性4 5例 ;年龄在 2 0 -81岁之间 ,其中 2 0 -岁以下 2 7例 ,5 0 -岁 31例 ,6 0岁以上者 4 8例。 1 0 6例中发生院内感染 1 1例 ,院内感染率为 1 0 4 %。不同科室感染情况 ,见表 1。表 1 不同科室的感染情况科  室ICU病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 (% )呼吸内科 2 0 0 0肾病内科 7 0 0心血管内科 2 7…  相似文献   
4.
5.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 ,包括医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领域 ,出现了一种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 1 997年 8月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发起 ,在大连召开了“全国人文社会医学研讨会暨美国学者专题报告会” ,与会的中美学者就人文社会医学的历史、现状、任务和发展趋势等发表了许多很好的见解。笔者认为 ,它与疗养医学在诸多领域具有交互作用 ,现简论如下。1 人文社会医学的概念关于人文社会医学 ,当今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概括讲 ,它是研究诊治疾病、病人及有关健康的环境 (特别是人文社会环境因素 )等客体的科学。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恙虫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9例恙虫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例)和血必净治疗组(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血必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氧合指数(PaO2/FiO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水平变化。结果常规治疗和血必净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2.22%、60%(P<0.05)。血必净治疗5d后,AST、ALT分别从(102.5±24.5)U/L、(101.3±23.4)U/L下降为(43.3±10.2)U/L、(39.2±6.5)U/L(P<0.05),PLT、PaO2/FiO2分别从(98.2±42.2)×109/L、(225.0±19.0)mmHg升高为(278.3±15.6)×109/L、(352.0±6.0)mmHg(P<0.05),APACHEⅡ显著下降(P<0.01);LPS、INF、IL-6、IL-8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提高对恙虫病患者的治愈率,对多器官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主要通过减少炎症介质分泌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铁路沿线的车站和工区大多远离城市,位于较偏远的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铁路沿线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沿线站区铁路职工和家属的身体健康。为全面了解该局管区内铁路沿线饮用水源的卫生现状,为今后的改水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方法:收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999~2006年收集的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20~68岁。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将BCC分为分化型(角化型、囊样型、腺样型)和未分化型(实体型、色素型、浅表型、硬化型),其中BCC分化型22例,未分化型18例。将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组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p53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53基因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p53基因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p53基因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取1月鼠龄SD大鼠,予地塞米松眼膏涂双眼结膜囊,分别于用药1月、3月及6月摘取晶状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TGF-βR1和TGF-βR2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R1和TGF-βR2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取相同数量的正常同龄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在蛋白及转录水平,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于用药后1、3、6月均较同龄对照组减弱(P〈0.05);对照组中,TGF-βR1和TGF-βP,2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逐渐减弱(P〈0.05);实验组中,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进一步减弱(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降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表达进一步降低,对白内障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999~2006 年收集的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20~68 岁.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将BCC分为分化型(角化型、囊样型、腺样型)和未分化型(实体型、色素型、浅表型、硬化型),其中BCC分化型22例,未分化型18例.将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组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p21WAF1/CIP1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21WAF1/CIP1基因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21WAF1/CIP1基因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p21WAF1/CIP1基因呈高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p21WAF1/CIP1基因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21WAF1/CIP1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