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中Bcl-2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54例喉鳞癌组织和42例正常喉粘膜组织的样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石蜡切片中Bcl-2、Ki-67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病理因素分析在喉鳞状细胞癌中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在喉鳞癌组织中,Bcl-2蛋白高表达,阳性表达率70.37%(38/54),正常的喉粘膜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微弱表达或不表达,阳性率9.5% (4/42)(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在晚期(Ⅲ~Ⅳ期)的表达高于早期(Ⅰ~Ⅱ期)(P<0.05),而其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为81.48%(44/54),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仅为16.67% (7/42);在喉鳞癌中Bcl-2蛋白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17,P<0.05). 结论 与正常组织比较,在喉鳞癌中Bcl-2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并呈正相关,可能两者在喉鳞癌癌变中发挥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E2F-1、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中E2F-1、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率为56.7%,癌旁正常粘膜中为6.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2F—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3%,在癌旁正常粘膜中为13.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c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E2F—1、Bcl-2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共同过度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上颌窦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标记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检测了42例上颌窦癌和20例正常上颌窦粘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正常上颌窦粘膜组织全部为阴性,42例上颌窦癌组织中28例出现EGFR阳性表达(阳性率66.7%)。EGFR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生存率之间显著相关。低分化上颌窦癌EGFR的表达较中、高度分化上颌窦癌明显增高(P<0.05);具有EGFR阳性表达的上颌窦癌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EGFR的表达在上颌窦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上颌窦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癌旁组织各85例、乳腺导管内癌及其癌旁组织各70例,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ag-l、Bcl-2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ax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及导管内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Bcl-2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ag-1、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ag-1、Bcl-2蛋白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高于导管内癌组织,Bag-1、Bcl-2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疾病良、恶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Bcl-2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5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Bcl-2基因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0%、62.2%、77.7%.38.8%;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基因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1);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基因的阳性率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Bcl-2基因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中E-cad、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它们的病理分级、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E和组织化学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7例甲状腺低分化癌进行诊断,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中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18/23)和23.5%(4/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5/23)和76.5%(13/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4/23)和70.6%(12/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肺转移2例,甲状腺低分化癌组肺转移8倒。原发灶E-cad蛋白均为失表达。结论 E-cad、P53、Bcl-2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E-cad与甲状腺癌远隔脏器(肺)转移明显相关。它们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检测指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的Bcl-2、Fas-L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胰腺癌、26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Bcl-2、Fas-L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胰腺癌Bcl-2、Fas-L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68.3%、63.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分别为43.2%、34.6%,其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临床Ⅰ、Ⅱ期和病理学高分化癌高于临床Ⅲ、Ⅳ期和病理学低分化癌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化上无差异.正常胰腺有Bcl-2染色阳性3例;而Fas-L未见染色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l-2、Fas-L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胰腺癌旁组织中某些细胞Bcl-2、Fas-L染色阳性,这些细胞较易发生癌变,使胰腺癌呈多中心性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15、p1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胆管癌和8例胆总管囊肿中p15、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5、p16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63%和57.89%,均低于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阳性率1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15、p16蛋白阳性率在胆管癌Ⅰ~Ⅲ级逐级下降,Ⅰ级的阳性率高于Ⅲ级(P〈0.05);在Ⅰ~Ⅳ期阳性率逐期下降,Ⅰ+Ⅱ期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5.00%和31.25%,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73%,77.27%(P〈0.05)。结论p15、p16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p15、p16蛋白的表达对评估胆管癌的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8GANK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0例(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组织中p28GANK蛋白的表达,分析p28GANK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28GANK蛋白在HCC、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性、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10.0%、12.5%、6.7%,HCC中p28GAN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 HCC患者中,低分化(Ⅲ~Ⅳ级)、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者p28GAN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Ⅰ~Ⅱ级)、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者(P<0.05)。结论 p28GANK蛋白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p28GANK可作为HCC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C-erbB-2及E-cad这三种癌相关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间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术后组织标本均经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并经HE染色病理诊断.E-cad、C-erbB-2、P53蛋白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结果:P5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P53表达阳性率与C-erbB-2表达阳性率无相关性,P53表达阳性率与E-cad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性,C-erbB-2表达阳性率与E-cad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性.结论:P53、C-erbB-2及E-cad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预后估计及综合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68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7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访6~12个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45例)。检测各组受试对象蛋白C、蛋白S、CRP、Hcy、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蛋白C、蛋白S、CRP、Hcy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CRP、Hcy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1)mg/L,(24.1±3.6)mg/L比(5.7±0.5)mg/L;(39±4)μmol/L,(40±5)μmol/L比(28±3)μmol/L](P<0.05),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间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47.3±5.8),(28.7±3.4)mg/L比(17.9±2.5)mg/L;(45±6),(41±5)μmol/L比(30±4)μmol/L](P<0.05),重度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6,0.538,P<0.05),蛋白C、蛋白S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r=0.057,0.085,P>0.05)。结论 CRP、Hcy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CRP、Hcy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易栓症是临床常见的多病因疾病,致死致残率高。从遗传性凝血、抗凝纤溶异常的角度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该病的预防十分重要。遗传性易栓症包括活化蛋白C抵抗(APCR)、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蛋白S缺陷症、凝血因子Ⅴ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部分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可能存在蛋白S缺陷和APCR两种缺陷症并存的可能即联合缺陷。该文对蛋白C、蛋白S、APCR在易栓症中的联合缺陷抗凝体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作者首次从人血浆中提纯了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质——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并对其某些生化特性作了初步的研究。提纯物的逆相HPLC图谱为一单一蛋白峰,并经魏氏试验鉴定,证明所提纯的蛋白质为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是一种酸性蛋白质,由487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分子量约54KDa,pI=5.4。纯化的KBP特异地和~(125)I-HUK结合成92KDa的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特异性,KBP不能和前激肽释放酶结合。推测KBP可能在合成和分泌的水平上,对组织激肽释放酶的代谢及活性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尿毒症患者蛋白C系统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血浆蛋白C、蛋白S、血栓烷B_2、P-选择素含量,并对其中9例血液透析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30倒尿毒症患者66.7%发现蛋白C水平低下,未发现蛋白S水平低下,平均蛋白C水平降低而蛋白S水平增高。血液透析后两者均较透析前显著增高。血液透析前TXB_2水平增高,P-选择素水平降低,血液透析后两者改变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毒症高凝状态与蛋白C水平低下血小板活化异常有关。血液透析可纠正蛋白C异常,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妊娠相关蛋白A及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0例M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的水平;常规检测CR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ApoA-I/ApoB、血压(BP)、腰围(WC),并将PAPP-A的水平与CRP的水平及MS各特征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APP-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PAPP-A与CRP、WC、TG、TC、SBP、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2,0.396,0.296,0.564,0.289,均P<0.05),与LDL-C、ApoA-I/ApoB呈负相关(r=-0.450,r=-0.355,P<0.05)。结论PAPP-A、CRP在M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对评估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收住的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106例,平均(4.4±1.6)岁。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入院后第1天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PCT、hs-CRP、PSP的表达情况。随访28 d,记录患儿生存情况。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PCT、hs-CRP、PSP与 PCIS 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T、hs-CRP、PSP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生存(28 d 死亡与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比较PCT、hs-CRP、PSP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随访28 d,34例患儿死亡,占整体的32.08%。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PCIS评分降低(P<0.001);同时,死亡组患者血清中PCT、hs-CRP、PSP表达升高(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PCIS呈负相关( r=-0.437 2,P<0.001);hs-CRP与PCIS呈负相关( r=-0.649 7,P<0.001);PSP与PCIS呈负相关( r=-0.645 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水平PCT〔标准偏回归系数(B’)=0.481,P=0.000〕、hs-CRP(B’=0.392,P=0.014)、PSP(B’=0.314,P=0.041),都是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hs-CRP以及PS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5%可信区间(CI),0.78~0.92〕、0.70(95%CI,0.61~0.79)以及0.69(95%CI,0.60~0.78)。PCT、hs-CRP和PSP三者联合(0.481×PCT+0.392×hs-CRP+0.314×PSP)检测的AUC值〔0.92(95%CI,0.85~0.96)〕优于单一检测PCT、hs-CRP或PSP(P<0.001);联合检测值<122.3时脓毒血症患儿预后好(28 d生存),≥122.3时预后差(28 d死亡)。结论血清PCT、hs-CRP、PSP均与PCIS呈负相关,且这3个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脓毒症患儿预后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慢性尿毒症患蛋白C系统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0例慢性尿毒症患血液透析前血浆蛋白C、蛋白S、血栓烷B2、P-选择素含量,并对其中9例血液透析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30例尿毒症患66.7%发现蛋白C水平低下,未发现蛋白S水平低下,平均蛋白C水平降低而蛋白S水平增高。血液透析后两均较透析前显增高。血液透析前TXB2水平增高,P-选择素水平降低,血液透析后两改变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显性。结论:尿毒症高凝状态与蛋白C水平低下血小板活化异常有关。血液透析可纠正蛋白C异常,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中PTEN和iNOS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100%)比较,PTEN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1.67%和60%(P<0.05);iNOS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00%、8.33%和76.36%,明显增高(P<0.05).PTEN的表达下降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OS的过表达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PTE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iNOS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