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芪多糖及丹酚酸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与丹酚酸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正常对照组(5mmol/L)、甘露醇高渗对照组、高糖组、高糖+黄芪多糖组、高糖+丹酚酸组,分别于干预3h、6h、12h和24h后收集细胞;采用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足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高糖组各时间点足细胞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与高渗对照组(P〈0.01);高糖+黄芪多糖组、高糖+丹酚酸组各时间点足细胞凋亡率均较高糖组降低(P〈0.05,P〈0.01);高糖+黄芪多糖组与高糖+丹酚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诱导足细胞凋亡,黄芪多糖与丹酚酸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RGC-5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组、黄芪多糖干预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阴性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损伤组分别加入1 0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100μmol/L的过氧化氢,黄芪多糖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1 000μg/ml、500μg/ml、250μg/ml)黄芪多糖后加入100μmol/L的过氧化氢。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实时细胞电子传感器(RT-CES)分析系统记录细胞生长状态。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正常RGC-5细胞呈扁平梭形,边缘清晰,有较短突起,过氧化氢损伤组细胞皱缩,细胞密度减低,轴突缩短,其他各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MTT:各浓度黄芪多糖干预组的细胞活性均较过氧化氢损伤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PI染色:过氧化氢处理后RGC-5细胞核可见染色质凝聚,边缘化;黄芪多糖干预后仅少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现象。RT-CE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损伤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其余各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正常。结论黄芪多糖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RGC凋亡,这为黄芪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 (L PC)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BASMC)增殖的影响及丹酚酸 B和欧芹素乙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BASMC,用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L PC在 2 .5× 10 - 9~ 2 .5× 10 - 6 g/ L 剂量依赖性地促进 BASMC增殖 ;丹酚酸 B(1× 10 - 9~ 1× 10 - 6 mol/ L)和欧芹素乙 (1× 10 - 7~ 1× 10 - 3m ol/ 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 L PC的作用。结论  L PC可促进 BASMC增殖 ,丹酚酸 B和欧芹素乙可抑制 L 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丹参素、丹酚酸B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兴奋性毒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谷氨酸处理组(模型组),丹酚酸B组,丹参素组,维生素E组(20μmol·L~(-1)),除空白组外和模型组外,丹酚酸B,丹参素和维生素E预处理1 h后加谷氨酸共同孵育24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乳酸脱氢酶的漏出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丹参素、丹酚酸B能够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阻止LDH的漏出(P0.05),在50,100,200μmol·L~(-1)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100μmol·L~(-1)剂量浓度下,丹参素在抑制PC12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堆积、减弱相对荧光强度方面,略好于丹酚酸B(约为12.5%),100μmol·L~(-1)剂量下,丹参素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强于丹酚酸B。结论:在选择的实验模型和剂量条件下,丹参素、丹酚酸B均有潜在的保护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的作用,且丹参素药效略强于丹酚酸B。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足细胞的黏附功能及黏附分子的影响,以及中药组分黄芪多糖改善这种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5mmol/L)、甘露醇高渗对照组(MA)、高糖组(HG)(30μmol/L)、高糖+黄芪多糖组(APS)(0.2g/L),干预3、6、12、24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荧光定量法和物理离心法检测足细胞黏附功能;干预6、12h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足细胞α3、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作用6、12h后,HG组α3、β1整合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NG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给予黄芪多糖后,其下降不明显。结论高糖可明显抑制足细胞的黏附功能,黄芪多糖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酚酸B抑制碘普罗胺诱导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碘普罗胺)组、丹酚酸B各浓度(1、10、50、100、200μmol/L)处理组及丹酚酸B(200μmol/L)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丹酚酸B对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Bax、Bcl-2、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及Klotho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部分细胞核出现染色质浓缩及核分裂等凋亡特征,ROS水平及Bax、cleaved Caspase-3、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0.01),而Bcl-2、p-Akt及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丹酚酸B 50、100、200μmol/L可以部分逆转碘普罗胺的上述效应。但低浓度的丹酚酸B(1、10μmol/L)对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丹酚酸B可以抑制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激活Akt信号通路、抑制ERK信号通路及上调Klotho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的Hepa RG人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μmol·L~(-1)As_2O_3孵育24 h建立Hepa RG人肝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设置空白组、模型组(As_2O_35μmol·L~(-1)),单给药组(丹酚酸B 10μmol·L~(-1)),丹酚酸B高浓度组(丹酚酸B 10μmol·L~(-1)+As_2O_35μmol·L~(-1)),丹酚酸B中浓度组(丹酚酸B5μmol·L~(-1)+As_2O_35μmol·L~(-1)),丹酚酸B低浓度组(丹酚酸B 2. 5μmol·L~(-1)+As_2O_35μmol·L~(-1))。丹酚酸B预孵育2 h,弃去含药培养基,继续用5μmol·L~(-1)As_2O_3孵育24 h;实验终止,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JC-1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对丹酚酸B的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结果:As_2O_3浓度依赖性的降低Hepa RG细胞的存活率(P 0. 01);丹酚酸B单独作用2 h对正常细胞活力无影响;丹酚酸B(5,10μmol·L~(-1))预孵育2 h可显著增加由As_2O_3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 0. 01)。As_2O_3导致肝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上升(P 0. 01),丹酚酸B(10μmol·L~(-1))预孵育可降低细胞凋亡率(P 0. 01);As_2O_3孵育24 h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丹酚酸B可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提示丹酚酸B的抗凋亡作用与其抑制凋亡线粒体通路有关;与As_2O_3组比较,丹酚酸B预处理升高了Bcl-2/Bax水平(P 0. 01),增加了p-Akt/Akt水平(P 0. 01)。结论:丹酚酸B对As_2O_3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维持线粒体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丹酚酸A与丹酚酸B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丹酚酸A与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脉以及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两种方法,观察舌下注射丹酚酸A 10、5、2.5mg/kg及丹酚酸B 10mg/kg对大鼠不同时间点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丹酚酸A 10、5、2.5mg/kg及丹酚酸B 10mg/kg对结扎大鼠冠脉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有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减少梗死面积及降低血清CPK、LDH的作用,其中丹酚酸A 10、5mg/kg的效价明显高于丹酚酸B,2.5mg/kg丹酚酸A的作用相当于10mg/kg丹酚酸B;对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有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作用,其中丹酚酸A10、5mg/kg的作用明显强于丹酚酸B,2.5mg/kg丹酚酸A的作用与10mg/kg丹酚酸B无显著差异。结论10、5mg/kg丹酚酸A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明显强于10mg/kg丹酚酸B,2.5mg/kg丹酚酸A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相当于10mg/kg丹酚酸B。  相似文献   

9.
丹酚酸B对谷氨酸诱导的 PC12 细胞兴奋毒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兴奋毒的保护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24 h为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法检测乳酸脱氢酶的漏出率;AO/EB双染法荧光显微镜和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阻止细胞LDH的释放,在50~200μmol.L-1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丹酚酸B明显降低谷氨酸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ROS的累积,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在50~200μmol.L-1剂量呈量效相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丹酚酸B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保护的机制可能与丹酚酸B减少ROS的生成,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酚酸B逆转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时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ng/mL);③丹酚酸B逆转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先TGF-β1(浓度为5ng/mL),48h后HK-2细胞成功诱导EMT后形成的间充质细胞,再更换为TGF-β1(浓度为5ng/mL)和丹酚酸B(50μmol/L)继续培养72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基因芯片检测各组细胞mi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丹酚酸B具有逆转HK-2细胞EMT的作用;②与正常HK-2细胞比较,TGF-β1组有25种miRNA的表达出现显著改变,其中15种表达下调2倍以上,10种表达上调2倍以上。③与TGF-β1组比较,丹酚酸B逆转组,有44种miRNA的表达出现显著改变,其中24种表达下调2倍以上,20种表达上调2倍以上。④有10种miRNA表达在两组同时出现显著改变,其中8种在TGF-β1组明显下调,而在丹酚酸B逆转组明显上调,1种在TGF-β1组明显上调,而在丹酚酸B逆转组则明显下调。结论:丹酚酸B具有阻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潜能,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调控mi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