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BMP2/Smad/RUNX2信号通路及钙沉积的影响。方法:6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组和补肾化痰方组,每组10只。补肾组予补肾方灌胃,0.51 g/mL;补肾化痰组予补肾化痰方灌胃,0.94 g/m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 mL/100 g,持续灌胃8周。采用micro CT检测大鼠的骨密度(BMD),采用ELISA检测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胎球蛋白(Fetuin-A)、基质gla蛋白(MG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BMP2、RUNX2、Fetuin-A、MGP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补肾组、补肾化痰方组大鼠骨密度、血清及骨组织BMP2、RUNX2、Fetuin-A的含量、血清MGP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骨组织MGP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组和补肾化痰方组大鼠骨密度、血清及骨组织BMP2、RUNX2、Fetuin-A含量、血清MGP水平均高于模型组,骨组织MGP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痰方组血清BMP2、RUNX2、Fetuin-A、MGP高于补肾组(P0.05);补肾组骨组织BMP2、RUNX2高于补肾化痰方组(P0.05);补肾组和补肾化痰方组骨密度、骨组织Fetuin-A、MG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痰方能够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血清Fetuin-A的含量,影响BMP2/Smad/RUNX2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调冲方对去卵巢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将去卵巢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空白组,补肾调冲方高、中、低剂量组,已烯雌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下丘脑ERα、ERβmRNA表达。[结果]去卵巢大鼠血清FSH、LH水平升高,E2及下丘脑ERα、ERβmRNA水平降低,补肾调冲方大鼠血清E2有升高趋势,FSH有降低趋势,补肾调冲方能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LH水平,升高下丘脑ERα、β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调冲方在改善去卵巢大鼠性激素水平同时,可能通过影响ERα、ERβmRNA的表达,提高ER的生物效应,从而降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采用去卵巢方式制备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氟化钠组、补肾组、通络组、补肾通络组等6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分别予生理盐水(5 mL/kg)、阿仑膦酸钠(1 mg/kg)、氟化钠(5 mg/kg)、补肾方(5.4 g/kg)、通络方(0.9 g/kg)、补肾通络方(6.3 g/kg)灌胃70天,1次/日,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T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股骨颈骨密度(BMD);Micro-CT观察骨微结构;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骨组织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ALP水平、BMD、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TRAP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仑膦酸钠组、补肾组、补肾通络组TALP升高(P0.01,P0.05);补肾组、通络组及补肾通络组血清TRAP水平降低(P0.05);各给药组BMD、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通络组比较,补肾通络组血清TALP水平升高(P0.05),血清TRAP水平降低(P0.05)。与补肾组、通络组比较,补肾通络组BMD、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增加β-catenin表达,促进骨形成,逆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丢失,方中两类中药配伍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肾化痰方对去势SD大鼠子宫形态、性激素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化痰组、阿托伐他汀组、利维爱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造模,假手术组切除卵巢周围与双侧卵巢重量等同的脂肪组织,另4组摘除双侧卵巢。术后第7天开始,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1 mL,补肾化痰组灌胃0.94 g/mL补肾化痰中药药液,利维爱组灌胃0.023 mg/mL利维爱混悬液,阿托伐他汀组灌胃20 mg/kg阿托伐他汀,均1次/d,连续灌胃12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补肾化痰组大鼠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厚,肌层排列规则,浆膜层光滑。假手术组大鼠子宫壁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E_2、FSH、LH、TC、TG、HDL-C、LDL-C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子宫壁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E_2、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血清FSH、LH、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补肾化痰组和利维爱组大鼠子宫壁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补肾化痰组、阿托伐他汀组、利维爱组大鼠血清E_2、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FSH、LH、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补肾化痰组、阿托伐他汀组、利维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补肾化痰方可明显增加去势SD大鼠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有效调节性激素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新型上皮钙通道( TRPV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GIO)的发病机制,并比较补肾、健脾、活血中药的疗效及其调控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1.139 g·kg-1)、健脾组(0.945 g·kg-1)、活血组(0.504 g·kg-1)和骨疏康组(2.1 g·kg-1).地塞米松im造模(2.5 mg·kg-1),每周2次,造模及给药连续9周.测定离体股骨骨密度(BMD),生化法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法测定骨组织TRPV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空组大鼠BMD明显降低(P<0.01),血清骨吸收标记物TRAP含量明显升高(P<0.01),骨组织TRPV5 mRNA与蛋白表达均上升(P<0.01);补肾中药能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股骨BMD(P <0.01),降低大鼠血清TRAP含量(P<0.01),下调骨组织TRPV5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1或P<0.05).结论:补肾中药通过下调骨组织TRPV5 mRNA与蛋白表达而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健脾与活血中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灌服补肾宁心方浓缩液(简称补肾方),并以17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简称E2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简称模型组)。12周后处死,取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取椎骨(L3-4)和左股骨测骨密度(BMD);取右股骨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胫骨提取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护骨素(OPG)的mR-NA表达。计算子宫对体重的比值,并行子宫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补肾方组的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方组与E2组均可改善小鼠的BMD,增加骨小梁面积,使OPG mRNA表达增加。补肾方组的子宫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方能够选择性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对子宫无或仅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其机制与调节Th1/Th2的偏离及提高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补骨脂素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术后5d拆线后连续给药13周,每10d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调整用药剂量。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TGF-β含量,提取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PCR反应,检测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戊酸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壮骨止痛胶囊组、补骨脂素高剂量组血清TGF-β水平及股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提高血清TGF-β水平、骨组织TGF-β基因表达发挥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势大鼠血清E_2水平及骨组织ER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随机分为淫羊藿苷高剂量组(A)、淫羊藿苷低剂量组(B)、壮骨止痛方中剂量组(C)、模型组(D)、戌酸雌乙醇对照组(E),另选取12只雌性SD大鼠为假手术组(F)。各组分别灌胃给药13周。每组随机选取8只实验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凝固后离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各组血清E_2浓度,并提取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PCR反应,检测ERβ基因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血清E_2水平上升明显,ERβ基因表达回调明显,A、C、E、F组较D组血清E_2水平上升、ERB基因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上述指标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改善去势大鼠血清E_2水平,同时上调去势大鼠骨组织ERβmRNA的表达,使ERβ合成增加,从而提高ER的生物效应,达到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淫羊藿女贞子配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大鼠雌激素作用的影响。方法:双侧卵巢切除术模拟PMO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女贞子配伍组(配伍组)、淫羊藿组、女贞子组、雷洛昔芬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术后1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12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自动生化法检测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酸(UA)含量,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组织雌激素受体(ER)两种亚型的蛋白及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PMOP大鼠血清E2含量和骨组织ERα和ERβ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出现典型的骨质疏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配伍组能显著升高血清E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肝肾功能指标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调骨组织中ERα及ERβ的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改善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结论:淫羊藿女贞子配伍防治PMOP的作用与显著上调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方维持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成骨/成脂分化平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 6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利维爱组、补肾化痰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切除卵巢周围相应体积的脂肪组织。术后第5周起给予对应药物灌胃,剂量分别为补肾化痰组9.4 g·kg-1、阿托伐他汀组0.92 mg·kg-1、利维爱组0.23 m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次/d,持续8周。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检测各组大鼠胫骨骨密度(BM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髓脂肪组织(BMAT)相对面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瘦素(LPN)、瘦素受体(OBR)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明显下降(P<0.05),BMAT相对面积明显升高(P<0.05),LPN、OBR、Runx2表达明显下降(P<0.05),PPAR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利维爱组、补肾化痰组BMD明显升高(P<0.05),BMAT相对面积明显下降(P<0.05),LPN、OBR、Runx2表达明显上升(P<0.05),PPAR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补肾化痰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中LPN及OBR的表达,维持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脂分化平衡,从而减少绝经后骨丢失,发挥防治PMO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mRNA表达及其骨密度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补肾活血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O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倍美力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去除术,正常组大鼠行假手术处理;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处理12 W。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右股骨上干骺端骨密度、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组织OPG、RANK、RANKL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补肾活血颗粒能够显著增加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提高其骨组织OPG、RANK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RANKL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当。结论:补肾活血颗粒可显著增强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OPG、RAN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抑制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命门穴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OVX)大鼠肾上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的雌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大鼠处死后,用放免法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荧光定量PCR(探针法)检测各组大鼠肾上腺ERα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E2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血清E2水平有一定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肾上腺ERαmRNA表达强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肾上腺ERα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后,大鼠肾上腺可起代偿作用,电针能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并影响大鼠ERα在肾上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补肾宁心方对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补肾宁心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灌服补肾宁心方浓缩液(简称补肾方组),并以17 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简称E2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简称模型组).12周后处死,取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取椎骨(L3-4)和左股骨测骨密度(BMD);取右股骨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胫骨提取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护骨素(OPG)的mRNA表达.计算子宫对体重的比值,并行子宫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补肾方组的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方组与E2组小鼠的BMD均改善,骨小梁面积增加,OPG mRNA表达增加;但补肾方组小鼠的子宫明显小于E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补肾方能够选择性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对子宫无或仅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的偏移及提高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 探讨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A)、假手术组(B)、利维爱组(C)、补肾化痰方低剂量组(D)、补肾化痰方高剂量组(E)。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3月,C,D,E组分别以利维爱0.23 mg·kg-1、补肾化痰方9.4 g·kg-1、补肾化痰方18.8 g·kg-1灌胃给药,A,B组予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给药时间为8周。术后5个月,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组织TNF-α和IL-6表达。 结果: 补肾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增加骨小梁数量和密度,降低骨组织TNF-α和IL-6表达水平。 结论: 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骨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归丸及其拆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将40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 1 mL·kg~(-1)·d~(-1)),17β-雌二醇组(50μg·kg~(-1)·d~(-1))和左归丸补阳药低、高剂量(0. 55,1. 1 g·kg~(-1)·d~(-1))组。灌胃给药12周后,显微CT(μ-CT)检测右侧远端股骨骨密度(BMD)及显微结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CTX)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下丘脑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胫骨平台骨保护素(OPG)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MD显著下降(P0. 01),骨组织形态破坏;血清BALP含量降低,β-CTX含量升高(P0. 01);下丘脑β2AR,胫骨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 05,P0. 01),胫骨OPG m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 05,P0. 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BMD升高(P0. 01),骨组织形态改善;血清BALP含量升高,β-CTX含量降低(P0. 01);下丘脑β2AR,胫骨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 05,P0. 01),胫骨平台OPG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 05,P0. 01)。结论:左归丸拆方中补阳药能通过调节β2AR介导的OPG/RANKL信号通路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阳中求阴"配伍特点是左归丸治疗PMOP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壮骨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去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补肾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12周检测骨密度、Dlx5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骨疏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补肾组、骨疏康组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难者体内的变化以及相关联系。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者30例,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中Leptin、NO、IL6、BGP及雌二醇(E2)含量以及L2~L4椎体正位骨密度(BMD)。结果: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血清E2、Leptin、NO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BG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6在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Leptin、NO、E2与BMD之间两两成较强程度正相关,IL-6与Leptin、NO、E2及BMD成中等程度负相关,BGP与Leptin、NO、E2及BMD成弱负相关,IL-6与BGP之间成弱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分泌IL-6细胞的活化,使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同时NO、Leptin水平降代,综合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雌激素/雌激素相关受体信号通路探讨壮骨止痛方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病理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壮骨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雌二醇组,每组12只;另将12只雌性SD大鼠只切除卵巢附近等体积的脂肪组织作为假手术组。各组分别采用相对应药物进行灌胃治疗,治疗13周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雌鼠提取股骨组织mRNA样本进行PCR反应检测ERRα基因的表达,选取8只雌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凝固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应用雌二醇(E2)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2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E2浓度及骨组织ERRα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壮骨止痛方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血清E2浓度及骨组织ERRα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壮骨止痛方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通过同时提高去势雌鼠血清E2水平和骨组织ERRαmRNA表达来发挥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骨组织E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补肾方药对其调整作用。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卵巢造成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和尼尔雌醇分别灌胃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大鼠去卵巢前后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补肾中药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卵巢切除后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腰椎中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股骨干骺端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均下降。补肾中药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改善其病理变化,提高大鼠血清E2水平,并且可以从RNA,蛋白质两种水平,提高骨组织中的ER的表达,结论: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与其拟雌激素样作用有关,而且与其提高ERa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有关,进一步表明了雌激素受体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骨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阳性组给予伤科接骨片灌胃。分别于2周和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骨组织HE染色、血液流变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BMP-2、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RT-PCR检测BMP-2、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骨组织可见破裂、不完整的软骨、纤维性骨痂、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增多,少量骨小梁形成,大量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炎性细胞减少,软骨形态有所恢复,纤维性骨痂、软骨细胞减少。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且第4周,中药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 0.05)。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第4周,中药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 0.05)。干预后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BMP-2、VEGF和TGF-β1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药组明显高于阳性组,第4周中药组和阳性组血清BMP-2和TGF-β1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低于第2周,血清VEGF及其骨组织mRNA水平明显高于第2周(P 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促进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BMP-2、VEGF和TGF-β1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