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QLB)联合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QLB组与联合组,每组各50例。术后,QLB组予以超声引导下QLB治疗,联合组予以QLB联合PENGB,两组术后均予以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步行时间、首次行走距离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6~48 h各时间点,联合组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QLB组(P<0.05)。相比QLB组,联合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P<0.05),术后首次步行时间缩短(P<0.05),首次行走距离增长(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联合PENGB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一QLB,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方肌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IA)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1年11月-2022年8月在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年龄20~38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组(Q组)和单纯PCIA镇痛组(D组)。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D组给予单纯PCIA镇痛,术后Q组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联合PCIA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静息时VAS的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48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需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的例数;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组术后4、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48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和需注射曲马多的比例均明显多于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恶心、呕吐和眩晕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D组,两组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增强了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联合切口浸润(wound infiltration,WI)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THA的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NG阻滞组和PENG阻滞+WI组,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静息与运动时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运动阻滞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抢救性镇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6h、12h,PENG阻滞+WI组患者的静息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ENG阻滞组(P<0.05),术后6h、12h、24h,PENG阻滞+WI组患者的运动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ENG阻滞组(P<0.05)。PENG阻滞+WI组患者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显著短于PENG阻滞组[(22.48±4.00)h vs.(24.73±1.94)h,t=3.150,P=0.003]。两组患者的抢救性镇痛发生率、不同时点运动阻滞发生率、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WI可减轻THA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活动,符合外科所倡导的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4.
苏丽  张兰 《四川医学》2012,33(7):1172-1174
目的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N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肘关节术后患者,比较两者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肘关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NA组和PCIA组,术后分别给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2h、12h、24h和48h的疼痛评分以及镇静评分;术后24h和48h主动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其它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PCNA组术后2h、12h静息时VAS评分,以及术后24h、48h主动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或P<0.001)。PCNA组术后2h、12h镇静评分高于PCIA组(P<0.05或P<0.02),术后24h、48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01);PCI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CN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CNA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为93.33%,PCIA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可以为肘关节手术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术后镇痛,同时其恶心、呕吐发生率也低于静脉自控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分别于术毕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术后6、12、24及48 h采集引流管内引流液2 mL,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前列腺素E2(PGE2)浓度,记录术后6、12、24及48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 h、48 h持续被动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并各时间点的吗啡消耗量以及持续被动运动(CPM)角度.结果:术后6、12、24和48 h的IL-6、IL-8、PGE2浓度CFNB组低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被动运动VAS疼痛评分CFNB组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和48 h吗啡消耗量CFNB组低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M角度CFNB组大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NB可以减轻TKA后膝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CFNB)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分别于术毕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记录术后6h、24h、48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h、48 h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时VAS疼痛评分、吗啡消耗量以及不良反应(嗜睡、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3、7天对患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判断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CFNB组各时间点的静息和被动运动训练时VAS疼痛评分、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PCIA组(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CFNB组MMSE评分高于PCIA组;POCD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TKA后CFNB镇痛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transmuscula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T-QLB)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患者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Q组和QF组,每组各32例。Q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T-QLB,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QF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T-QLB联合FICB,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记录每6h时间段及术后24h舒芬太尼总量。记录阻滞前(T0)、术后2h(T1)、6h(T2)、12h(T3)、18h(T4)、24h(T5)的静息和被动运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h及48h的QoR-15量表评分、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F组术后24h内及术后6~12h、12~18h期间的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Q组(P<0.05)。QF组术后T3、T5静息时及T2、T3、T4、T5被动运动状态时的NRS评分均低于Q组(P<0.05),QF组术后24h及48h的QoR-15量表评分均高于Q组(P<0.05)。QF组镇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Q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QLB联合FICB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达到弱阿片/去阿片多模式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更为完善,改善高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脊柱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SP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同时术前给予超声引导下ESPB,两组术后48h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评估疼痛程度和早期康复质量,统计患者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ESPB组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两组术后4h、8h、12h、24h、48h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高于静息状态下VAS评分(P<0.05),且相同状态、相同时间点下,ESPB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SPB组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d、2d的QoR-40总评分均下降,且ESPB组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足踝外科手术术后的镇痛优劣。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2017年1月至4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足踝外伤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组(n=30)术毕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采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block analgesia, PCNA),对照组I组(n=30)术毕使用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NRS评分、术后6、24、48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NRS评分。观察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N组导管脱出和渗漏分析;记录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及术毕1周手术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异常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N组的12h静息和活动NRS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低,N组导管脱出(1例),渗漏(1例),后改为PCIA泵镇痛。N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术毕1周电话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侧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结论连续腘窝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改善了足踝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减少了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但对于连续置管引起的导管脱出和渗漏需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悦  周振锋  汪俊恺  蔡放 《浙江医学》2020,42(9):925-92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组或对照组,每组30例。QL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行后路QLB,患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记录麻醉恢复即刻(T1)、术后第1h(T2)、术后第3h(T3)和术后第24h(T4)静息和运动时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恶心程度评分,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术后使用补救镇痛药的数量和第一次补救镇痛药间隔时间。结果在T1时,两组间静息疼痛和运动疼痛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QLB组T2、T3和T4时静息和运动NR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对照组需要补救镇痛药的比例明显高于QLB组(P<0.01),且第1次补救镇痛药时间明显短于QLB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QLB组在T1时术后恶心程度评分下降(P<0.05),但在T2、T3和T4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QLB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患者静息和运动疼痛NRS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 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CPLB组气管插管前行腰丛阻滞,术后行CLPB镇痛;PCIA组 术后行PCIA。记录术后12,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1 d(D0)以及术后1(D1),3(D3), 7(D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记录POCD发生情况;D0, D1,D3及D7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浓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LPB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明显低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CLPB组于D1,D3时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POCD的发生 率降低(P<0.05)。CLPB组D1,D3时组S-100β浓度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CLPB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 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S-100β的产生,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41-146
目的观察中医疼痛干预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疼痛干预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模式镇痛方案,选择术后12 h、24 h、48 h、72 h及术后1周作为时间观察点,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人数,盐酸哌替啶注射人数,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人数及髋关节主动屈曲外展活动度等指标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阿片类药物需求、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成功完成治疗及随访。术后12 h、24 h、48 h、72 h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2h、24 h、48 h对照组PCIA按压人数均多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哌替啶注射人数均多于治疗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72 h对照组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均多于治疗组(P0.05),术后1周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治疗组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疼痛干预的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降低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对创建中医骨伤科无痛病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舒芬太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6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舒芬太尼2.0 mg,稀释至200 ml,自控镇痛(PCIA)为2 ml/30 min,B组麻醉诱导后给予舒芬太尼2.0 mg,稀释至200 ml,PCIA为2 ml/30 min.分别于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 d、3 d和5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记录2组患者术后1 h、24 h、48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次数及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3 h、6 h、12 h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1 d、3 d和5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分均高于B组(P<0.05~P<0.01).A组术后1 h与24 h舒芬太尼用量和PCIA次数均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镇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舒芬太尼PCIA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17-120
目的回顾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组(PVB组)24例及同期吗啡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31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镇痛效果。结果 (1)术后48 h PVB组咳嗽时疼痛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2)术后PV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3)患者镇痛满意度PVB组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在连续胸椎旁阻滞镇痛模式对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验证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abdominal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全麻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实施全麻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40例,分为TAP+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组与单纯PCIA组。胎儿娩出后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TAP。观察并记录48h内各随访时点的NRS(运动与静息时),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相关并发症:呕吐,瘙瘁,嗜睡。结果TAP+PCIA组在术后24h内的时间点的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而24h后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TAP+PCIA组长于PCIA组(P〈0.05),而DI/D2低于PCIA组(P〈0.05),产妇满意度两组近似(P〉0.05)。两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可以产生较单纯静脉镇痛更为良好的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患者疼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罗哌卡因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T1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T2组).3组术后均不采用术后镇痛装置,若术后NRS评分>4分,则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肌肉注射补救镇痛,并记录3组术前(神经阻滞用药)、术中静脉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总量(静脉+神经阻滞)、静脉用瑞芬太尼的总量,术后4、6、24、48 h NRS评分,术后24 h内是否补救镇痛、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相比,T1、T2组的术中静脉用舒芬太尼量、舒芬太尼总量(静脉+神经阻滞)、静脉用瑞芬太尼的总量明显减少(aP<0.05),术后4、6、24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T1与T2组相比,后者术中静脉用阿片类药物总量较少(P<0.05),而舒芬太尼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6 h的NRS评分更低(P<0.05),而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术中静脉用阿片类药物的总量,发挥最佳的镇痛效应,提供满意的早期术后镇痛;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与单纯罗哌卡因用于TPVB相比,未见更多的优势,也许与该研究病例数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催乳素的影响,评价其在产科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32例,3组产妇术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并分别给予浓度0.50 ug/mL(S1组), 0.75 ug/mL(S2组),1.00 ug/mL(S3组)的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后4、8、24、48 h产妇静息、运动状态下切口痛的VAS评分、宫缩痛的VAS评分,术前10 min及术后24、48 h产妇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记录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自行排尿时间,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S2组、S3组术后8、24 h切口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S1组(P<0.05),且在术后8、24、48 h切口活动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1组(P<0.05);S2组S3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浓度高于S1组(P<0.05);S3组术后排气时间(39.49±6.01) h、恶心呕吐发生率(26.7%)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TAP联合0.75 ug/mL的舒芬太尼行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催乳素分泌影响小,且胃肠道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推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一种多模式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思  董春山  马祥  孙鹏  周昕怡 《安徽医学》2021,42(2):174-178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TKA的患者80例(年龄54~85岁)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收肌管阻滞组(S组)与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组(I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都在气管内全麻或喉罩全麻下完成手术,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手术后4(T1)、8(T2)、12(T3)、24(T4)和48小时(T5)各个时间点的静息和运动态的疼痛数字(NRS)评分;NRS评分>4分则给予补救镇痛;记录补救镇痛患者的比例和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关节活动度与舒适度评分,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组患者在T1~T3时点的静息态和运动态NR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组比较,I组患者在T1~T3时点的膝关节活动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在T1~T5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I组患者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早,术后需要补救镇痛的比例降低,术后48 h以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KA应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收肌管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全膝关节置换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C组)镇痛药液配方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C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1 μg·kg-1·h-1。记录术前、术后镇痛治疗期间3、6、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痛、运动痛和镇静的评分,术前、术后24、48 h各时间点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以及心动过缓,低血压,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在术后6、12、24、48 h静息痛和运动痛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5~P < 0.01)。D组病人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P < 01)。D组病人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增加镇静效果,同时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但在应用时需提防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