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TKA患者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D组,15例)和罗哌组(R 组,15例),D组用0.5%罗哌卡因15 m L+右美托咪定0.5μg/k g行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并置管,R组用单纯0.5%罗哌卡因15 m L行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并置管,两组术后均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泵,阻滞药物为0.25%罗哌卡因150 mL。记录术后2,4,8,24和48 h TKA患者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48 h 内镇痛泵追加次数,术后首次使用曲马多的时间、人数及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D组各个时间点的静息、运动 VAS评分均低于 R 组,其中术后8,24 h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8 h内D组镇痛泵追加次数明显低于 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增强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后TKA患者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8-1599
目的:研究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对患者镇痛及镇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以1%盐酸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蛛网膜下腔注射;B组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1%盐酸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内含5μg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及术后1h、2h、4h、8h、12h、24h镇痛镇静、恶心呕吐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A组高(P<0.01)、心动过缓发生率较A组高(P<0.05),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较A组低(P<0.05),术后1h、2h、4h、6h,B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较A组低(P<0.05),术后8h、12h、24h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会增加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有利于维持术中术后镇静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拟行前臂或手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kg共29 mL.R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29 mL.观察项目:①术中生命征、Ramsay镇静评分;②神经阻滞情况;③术后镇痛情况.结果:D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较R组延长(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较R组少(P<0.05).D组3例患者阻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余均无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 组(0.25%罗哌卡因+0.25μg/kg右美托咪定);B 组(0.25%罗哌卡因+0.50μg/kg右美托咪定);C 组(0.25%罗哌卡因+0.75μg/kg 右美托咪定);D 组(0.25%罗哌卡因+1.00μg/kg 右美托咪定)。记录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术后24 h内的疼痛评分(VAS)、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h C和D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A、B 组,B 组低于A 组;C 和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4 组时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C、D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C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C、D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 组,C 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和B 组未出现不良反应,C组出现低血压1 例、恶心呕吐1 例;D组出现心动过缓1 例、恶心呕吐1 例。结论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呈浓度依赖性,综合考虑推荐其镇痛浓度为0.50 μ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麻下髌骨骨折患者31例,年龄21~69岁,BMI≤35 kg/m2,ASA 分级Ⅰ级~Ⅲ级,随机分为2组, 100 μg右美复合0.25%罗哌卡因50 mg的单次收肌管组(A组,n = 21),单纯0.25%罗哌卡因250 mg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n = 10)。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6、8、12、24、36、48 h的镇痛、镇静、肌力评分,记录术后追加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Raymay和Lovet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的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可以为髌骨骨折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3组,每组20例,吗啡组(M组):首剂2 mg吗啡+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4 mg吗啡+0.1%罗哌卡因250 mL;罗哌卡因组(R组):首剂给予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0.1%罗哌卡因25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首剂给予右美托咪定8 μg+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右美托咪定1.0 μg/kg +0.1%罗哌卡因250 mL.3组PCA参数均为背景输注计量5 mL/h,持续48 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血压、心率、镇静程度,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和48 h 3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和24 h M组和D组VAS疼痛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4、12、24、48 h血压、心率、镇静程度评分及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和D组(P<0.01),皮肤瘙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项生群  徐群  汤蓓蕾 《浙江医学》2018,(13):1478-1479,148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足月初产妇,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0.2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B组:0.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C组:0.7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D组:1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失血量、脐动脉pH、脐动脉PaO2、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失血量、脐动脉pH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颈口≤2cm时,4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颈口>2cm时,A组产妇VAS评分高于D组(P<0.05),而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产妇均未发生低血压、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胎心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A、B组均无运动神经阻滞发生,C组发生1例,D组发生2例。结论0.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浓度相对适宜。  相似文献   

8.
杨旭刚  冯昌盛 《重庆医学》2018,(22):2978-298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TKA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0.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和观察组(1 μg/mL右美托咪定加0.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均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置管阻滞术后镇痛.记录术后VAS、Ramsay评分,进行安全性、镇痛及功能康复评价.结果 术后6、12、24 h观察组在静息态和运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侧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功能康复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KSS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KS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TKA术后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较好控制早期静息和活动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开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选取1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0.33%罗哌卡因25 mL;试验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含右美托咪定20 μg的0.33%罗哌卡因2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头晕、恶心和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可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硫酸镁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8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R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2 mL 0.9%氯化钠溶液行颈浅丛阻滞;RD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0.75 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RM组(30例):0.25%罗哌卡因13 mL+4 mg/kg硫酸镁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3组病人术后1、6、12、18及24 h病人疼痛评分(VAS评分);拔管时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VAS评分方面,3组病人术后1 h、6 h和24 h各组间无差异;术后12 h RM组和RD组较R组低,术后18 h RD组较RM组和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管时Ricker躁动评分,R组>RD组>RM组;首次镇痛所需时间,RD组和RM组均较R组延长;补充镇痛药量,R组>RD组>RM组;病人满意度评分,R组低于RD组和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后3组呕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率RD组发生率高于R组和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硫酸镁和右美托咪定作为辅剂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用于人工耳蜗手术病人都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右美托咪定可能作用时间更久,但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硫酸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 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老年患者分为 A 组和B 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 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 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 组则行 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 组(P <0.05);A 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 h 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 组(P <0.05);两组术后48 h 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 相比ACB 用于EKR 后镇痛效 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 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 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PENG阻滞(hip 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探索最适宜罗哌卡因浓度。 方法 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罗哌卡因组(L组)、中浓度罗哌卡因组(M组)、高浓度罗哌卡因组(H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实施前30 min进行PENG阻滞,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ENG阻滞时L组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M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H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3组患者入室时、体位摆放前即刻、体位摆放时、体位摆放后即刻的疼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记录3组患者麻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入室时、体位摆放前即刻、体位摆放时、体位摆放后即刻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随后升高,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先升后降,M组和H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先降后升,M组、H组患者在术后12 h、24 h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较L组明显降低,3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M组、H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48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明显减少(P<0.05);3组患者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麻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PENG阻滞能降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摆放侧卧位时疼痛VAS评分,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与0.25%罗哌卡因比较,0.375%和0.5%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佳,持续时间更长,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两者效果相近,但考虑安全性建议使用0.37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对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唑安定(M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M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C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0 ml.各组患者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ml.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感觉阻滞平面、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及各组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 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D组和M组镇静效果满意(P<0.05),而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比较,D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增高(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病例明显减少(P<0.05). 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前单次剂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 μg/kg和咪唑安定0.05 mg/kg均能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而相比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啶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引起的感觉阻滞时间,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Wang HJ  Zhang DZ  Li S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60-2362
目的 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镇痛(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126例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CIA组与CFNB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CIA组镇痛泵的配方为芬太尼30 μg/kg,背景输注2 ml/h.CFNB组,术毕连接镇痛泵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ml/h.镇痛不足时由病房医生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或者口服西乐葆200mg.CFNB组在联合麻醉前经股神经鞘放置导管并推注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静息状态下4、8、12、16、24、36、48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24、36、48 h被动功能锻炼时疼痛评分及副作用和满意度.结果 CFNB组的镇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在功能锻炼时均比CIA组明显低(P<0.01).CIA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CFNB组.CFNB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为92.1%,而CIA组的满意度为20.6%.结论 CFNB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CIA更为满意的镇痛效果,其将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多模式镇痛策略中一种安全、有效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选择性耳颞神经阻滞(auriculotemporal nerve block,ANB)应用于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的患者,年龄13~65岁,16n=30)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n=30)。ANB组在手术结束后用0.5%罗派卡因2~3 mL在超声引导下阻滞双侧耳颞神经,术后留置导管,每8 h通过留置导管推注0.5%罗哌卡因2 mL以维持神经阻滞效果;PCIA组术后配制镇痛泵,2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右美托咪啶+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术后4、12、24和48 h记录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局麻药中毒等。结果 与PCIA组比较,ANB组术后4、12、24和48 h的McGill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B组的不良反应与12 h内张口咬合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ANB是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较PCIA镇痛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腹横筋膜平面阻滞(TAPB)对腹部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腹部胃肠肿瘤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开放性手术操作,年龄35~69岁,体质量指数 < 3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静脉应用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观察组给予羟考酮静脉应用联合TAPB。记录2组病人出手术室时、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的静息与术后6 h、12 h和24 h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水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TAPB可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对病人胃肠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价值,同时能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病人的术后康复,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阻滞组和收肌管阻滞组,各50例。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 结果 收肌管阻滞组治疗后24、48、72 h静息痛评分为(1.37±0.18)分、(0.97±0.10)分、(0.72±0.10)分,低于股神经阻滞组[(1.58±0.20)分、(1.12±0.24)分、(0.98±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9、4.079、9.744,均P<0.001);收肌管阻滞组治疗后24、48、72 h活动痛评分为(2.29±0.05)分、(2.03±0.18)分、(1.67±0.25)分,均低于股神经阻滞组[(3.28±0.26)分、(2.54±0.34)分、(2.00±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0、9.374、8.004,均P<0.001)。收肌管阻滞组治疗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为(83.84±3.67)°、(100.76±6.05)°、(113.51±6.53)°,均高于股神经阻滞组[(75.47±2.84)°、(91.74±3.87)°、(105.6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0、8.881、7.333,均P<0.001)。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连续收肌管阻滞,可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伍用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n=43):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3组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9%生理盐水0 mL、0.5%罗哌卡因25 mL和0.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5 mL;同时均使用PCIA。术后患者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则静脉给予舒芬太尼2.5 μg补救。主要观察指标为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6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术后前3夜睡眠质量、PCIA按压次数、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拔除胸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组和RD组在拔管后10 min、6 h、12 h时VAS评分更低(P<0.05)。与R组比较,RD组需要补救镇痛的患者人数、第一次抢救镇痛时间、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舒芬太尼总剂量均减少(P<0.05),RD组术后第二、三夜睡眠质量更好,恶心与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  0.5%罗哌卡因伍用1 μg/kg右美托咪定SAPB联合PCIA可明显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