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丹地泄浊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60例,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组(西药加丹地泄浊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单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地泄浊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能提高疗效,缓解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紫癜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25例患儿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脱落、失访问2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57例;观察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5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血尿安胶囊,1~4粒/次,3次/d;观察组以紫癜汤加减辨证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每周记录1次紫癜情况、进行1次尿液分析检测,记录3个月内紫癜、血尿和蛋白尿消失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随访1个月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检查和血热妄行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 C(CysC),免疫球蛋白A1(IgA1),IgG,补体C3,CD4+,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紫癜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和随访1个月观察组血尿和蛋白尿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和随访1个月,观察组24 hUp水平和血热妄行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Alb,β2-MG和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A1,IgG均低于对照组(P<0.01),C3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Treg均高于对照组(P<0.01),Th17和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7,IL-21,和TGF-β1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紫癜汤加减辨证治疗HSPN血热妄行证患儿,可促进紫癜消退,改善血热妄行证症状,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减轻了肾脏炎性损伤,从而减轻了血尿和蛋白尿,起到了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芪蓣清化汤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对脾肾气(阳)虚证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0例原发性IgAN患者证属脾肾气(阳)虚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各组均予饮食控制、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芪蓣清化汤联合氯沙坦钾片口服,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白蛋白、血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MCP-1、IL-6表达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MCP-1、IL-6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④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神疲乏力积分较治疗前亦有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神疲乏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蓣清化汤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降低脾肾气(阳)虚证IgAN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具有降低血肌酐、血尿酸的肾脏保护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及炎症因子MCP-1、IL-6的表达有关。相较于单纯氯沙坦钾片治疗,芪蓣清化汤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在控制尿蛋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鼻康复调控白细胞介素-35(IL-35)/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观察组给予鼻康复鼻腔填塞治疗,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鼻部分类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鼻分泌物中炎性因子(IL-4、IL-10、IL-17、IL-35)表达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趋化因子受体3(CCR3)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TAT1、STAT3、STAT4表达水平;分别采用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及CD4+/CD8+结果 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鼻分泌物中IL-4、IL-17水平降低,IL-10、IL-35水平升高(P<0.05,P<0.01);鼻分泌物中STAT1、STAT2、STAT3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gG、CD4+/CD8+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清及鼻分泌物中IL-4、IL-17水平降低,IL-10、IL-35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抑制STAT1、STAT3、STAT4表达(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D4+/CD8+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降低(P<0.05,P<0.01)。项目执行期间两组患者心、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 鼻康复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35/STAT3通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及改善相关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炎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15日COVID-19确诊患者70例(失访4例,最终完成6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和观察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扶正化瘀片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胸部CT改善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疾病转归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发热、咳嗽、憋喘、乏力)、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胸部CT的改善率为100%(31/31),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疾病转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憋喘、乏力症状显著减轻(P<0.01),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憋喘症状显著减轻(P<0.01),乏力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SPO2及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WBC、NLR明显降低(P<0.05,P<0.01),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LYM、Hb、PLT、SPO2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扶正化瘀片可促进COVID-19患者急性期肺部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脾养阴固涩方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DN Ⅲ和Ⅳ期、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另招募正常组20例。两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养阴固涩方中药汤剂,经过3个月治疗,检测中医症型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肝肾功能、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膜蛋白(Podoc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排泄量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症型积分在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2、3个月24 h UP、UACR和肾功能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第3个月24 h UP、UACR和肾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月的Podocin、Nephrin排泄量和第2、3个月α-SMA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下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月的Podocin、Nephrin排泄量和第3个月α-SMA水平下调(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D-二聚体和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上调(P<0.05)。结论 健脾养阴固涩方对DN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Nephrin和α-SMA排泄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辅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08 例RN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他克莫司胶囊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六味地黄口服液,5~10 mL/次,2次/d;观察组内服知柏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1剂/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肝肾阴虚证评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IL-17,CD4+和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并计算CD4+/CD8+和Th17/Treg。结果 观察组患儿24 h-UTP水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TC,TG,LDL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FIB和D-D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TNF-α,IL-10,IL-6和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CD4+,Treg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h17和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Z=2.02,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Z=2.10,P<0.05)。结论 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基础上,知柏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辅助治疗RNS肝肾阴虚证患儿可减轻尿蛋白,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凝状态,并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八珍汤加减对胃癌新辅助化疗(NAC)气血两虚证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按FOLFOX6方案治疗。对照组口服健脾生血片,3片/次,3次/d;观察组内服八珍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6周。进行治疗前后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气血两虚证,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CD4+,CD8+,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水平;测量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去脂肪体质量指数(FFMI),记录体质量丢失量;进行抗癌药物急性或亚急性毒性反应评估。结果 观察组营养不良程度低于对照组(Z=2.401,P<0.01);观察组TB,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Treg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Th17和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G-SGA评分和体质量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FFMI均高于对照组(P<0.05),PFS-R和气血两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5.45%(25/55),低于对照组的65.45%(36/55)(χ2=4.452,P<0.05)。结论 八珍汤加减内服辅助用于胃癌NAC患者,可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平衡,减轻临床症状和疲劳程度,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拟腹水1号方对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尿钠的影响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80例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腹水1号方,记录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4 d患者尿钠及血电解质变化;治疗前、治疗14 d后记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肾功能以及彩超腹水深度、尿量、体重,评价自拟腹水1号方对尿钠的影响及疗效。结果 ①治疗14 d后,对照组血钠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钾及24 h尿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TBIL、ALB、BUN、CRE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均明显增加,体重、彩超腹水深度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1号方能增加乙肝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证患者尿钠的排出,从而减轻患者水钠潴留,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青蒿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大鼠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分别每天给予尾静脉注射1.0 mL·kg-1生理盐水,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给予尾静脉注射青蒿素(12.5、25、50 mg·kg-1),持续7 d。采用氯化乙酰胆碱法测定气道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量、种类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测定气道内皮组织形态变化;CytoTox 96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含量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泡支气管组织磷酸化(p)-PI3K/p-Akt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提高(P<0.05);HE染色显示,大鼠气道黏膜水肿明显,炎症细胞大量浸润(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炎性小体NLRP3、IL-1β、IL-10含量明显上升(P<0.05);p-PI3K/p-Akt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素低、中、高浓度干预后,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大鼠气道黏膜水肿程度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面积大幅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炎性小体NLRP3、IL-1β、IL-10含量明显下降(P<0.05);p-PI3K/p-Ak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青蒿素可显著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并减少细胞焦亡,降低炎性细胞表达,可减轻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表现及气道重塑,可能与p-PI3K/p-Akt调控有关,可为青蒿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黄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CKD)1~2期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尿酸及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浊瘀互结证的60例CKD1~2期IgA肾病合并H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氯沙坦钾片50~100 mg/次,1次/d及碳酸氢钠片0.5 g/次,3次/d口服,配合低盐低脂饮食、低嘌呤饮食;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大黄泄浊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水冲服,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血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按慢性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SUA)、肾小管功能指标[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液中的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并于治疗2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8%(22/2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14/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66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UTP、SUA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尿α1-MG、β2-MG、KIM-1和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2组患者BUN、SCr、eGF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异常,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大黄泄浊方可有效改善脾肾两虚浊瘀互结证IgA肾病合并HUA(CKD1~2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肾小管损伤,进而保护肾脏,疗效优于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膀胱湿热证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膀胱湿热证患儿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八正散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利湿方内服加外洗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退热时间和尿菌转阴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尿液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χ2=9.038,P<0.01);观察组病原学疗效87.50%(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24/40)(χ2=7.813,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腹痛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尿菌转阴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数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8,PCT,WBC和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显著提高,观察组CD3+,CD4+,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热利湿方治疗小儿膀胱湿热证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症状,其机制与抑制病原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有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化痰通络方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疗程为6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横切厚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Crouse积分、斑块易损性评分和痰瘀互结证评分,测量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相关蛋白[正五聚蛋白3(PTX3)、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比较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斑块逆转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横切厚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rouse积分、斑块易损性评分和痰瘀互结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LR、MLR、IL-6和hs-CRP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ET-1、vWF、PTX3和Gal-3水平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逆转有效率为51.72%(30/58)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48%(49/5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64%(11/59)和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1、13.799,P<0.05)。治疗期间没有发现与服用化痰通络方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化痰通络方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能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斑块易损性,具有降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培土生金”理论探究加味六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0例肺脾气虚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86.05%、95.46%,两组FEV1%、FEV1/FVC、FEF 25%、FEF 5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升(P<0.05),TNF-α、IL-6、IL-3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IgG、IgA、IgM、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COPD临床疗效显著,其主要是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提升机体免疫力,进而降低炎症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小气道呼吸功能,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速升颗粒对癌因性疲乏(CRF)气血两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口服阿胶黄芪口服液,10~20 mL/次,2次/d;观察组口服血速升颗粒,10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癌症疲乏量表(CFS),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和气血两虚证评分,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FI-C)评价治疗前后疲乏程度;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FS量表各因子评分及CF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Z=2.101,P<0.05);观察组FACT总分及生理、社会/家庭、情绪和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WBC,NEU,RBC和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FI-C评分和气血两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K,CD3+,CD4+水平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CD8+,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未观察到与服用血速升颗粒的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血速升颗粒治疗CRF气血两虚证患者,可减轻疲乏症状和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减轻骨髓的抑制程度,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正虚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4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扶正化积癃闭汤。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RUV)、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进行评估,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28/44),观察组总有效率84.44%(38/4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17,P=0.030);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5.02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RUV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Qmax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IPSS、QOL、RUV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Qmax明显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有夜尿频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尿后余沥症状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主证夜尿频数,次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腹不适、大便不成形症状评分降低(P<0.05)。研究中未观察到使用扶正化积癃闭汤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正虚瘀结证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傅奕  陈帮明  李鑫  魏林  吴兆东  付义  刘永芳 《中草药》2020,51(23):6045-6049
目的 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筛选九江市中医院Ⅲ~IV期DKD患者,随机分配入对照组(46例)及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持续3个月。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尿IgG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改变。评估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细胞免疫,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3.91%、86.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蛋白为(178.65±31.72)mmol/L、尿素氮为(7.63±2.15)mmol/L、血肌酐水平为(85.68±14.74)μmol/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IgG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白细胞、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DKD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牡丹花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药效学作用,为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科研数据支撑。方法 使用腺嘌呤合并乙胺丁醇复制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42 mg·kg-1)、痛风舒片组(600 mg·kg-1)、牡丹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TFPF 260、130、65 mg·kg-1)。记录观察大鼠状态,每5 d记录一次大鼠体质量;测定末次给药24 h大鼠尿量、饮水量、尿液中尿酸(UA)、尿蛋白水平;计算大鼠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胸腺、脾脏组织;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测定大鼠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肾脏中尿酸转运体1(URAT1)、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牡丹花总黄酮可改善大鼠精神状态,增加大鼠体质量(P<0.01)、促进大鼠尿液尿酸排泄(P<0.01),降低尿蛋白量(P<0.05);降低大鼠24 h尿量、饮水量、肾脏脏器指数(P<0.05)、血清中UA、Cr、BUN、MDA含量(P<0.05,P<0.01);抑制肝脏中XOD(P<0.05)、ADA活性(P<0.05,P<0.01);减少肾匀浆GLUT9表达量(P<0.05);提高血清SOD和T-AOC活性及肾脏中OAT1表达量(P<0.01);改善大鼠胸腺和脾脏病理变化。结论 牡丹花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尿酸排泄,抑制氧化反应,抑制尿酸合成关键酶活性,调节尿酸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加味生脉饮辅助化疗对气血两虚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营养情况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 将100例ALL化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长春新碱(泼尼松)+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VDLD)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CAM)方案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对照组口服生脉饮,10 mL/次,3次/d。观察组口服加味生脉饮,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进行治疗前后微型营养评定(MNA),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T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计算CD4+/CD8+;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和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高于对照组(Z=2.018,P<0.05);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Z=2.029,P<0.05);观察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FS-R和气血两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B,ALB,PAB,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M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BC,Hb和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生脉饮内服辅助用于ALL化疗患儿,可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平衡,减轻临床症状,促进造血系统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痰邪蕴肺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次,1次/d,夜间睡前服用。观察组口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配方颗粒,对照组口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安慰剂颗粒。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记录咳嗽症状积分和痰邪蕴肺证积分;记录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随访24周记录咳嗽复发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检测;测量治疗前后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和白细胞介素(IL)-4,IL-5,IL-12及IL-13水平;测量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乙酰甲胆碱使用的累积剂量(PD20);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点咳嗽症状积分和痰邪蕴肺证积分均逐渐下降(F对照组=5.277,F观察组=7.636,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积分和痰邪蕴肺证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24周内,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68.97%(40/58),低于对照组的84.48%(49/58)(χ2=3.91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LC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EOS,IL-4,IL-5,IL-13低于对照组,IL-1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P<0.01),PD20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χ2=5.948,P<0.05)。结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CVA痰邪蕴肺证患儿可进一步控制咳嗽症状,缩短咳嗽病程,提高生命质量,并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和AHR,减少复发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孟鲁司特,且安全,具有较好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