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伴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CAD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左室射血分数(EF)<50%的CAD患者30例,B组为EF≥50%的CAD患者33例;另选择健康对照者31例(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HRV各项时域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DNN、SDANN、SDNNI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B组的SDNN、SDANN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DNN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与健康对照组的rMSSD、PNN50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AD尤其是CAD伴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的HRV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对评价高血压病(EH)患者心脏受损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高血压病患者(A1组),50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A2组),38例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A3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高血压病组(A1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RV指标的差异;比较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A2组)与A1组HRV的差异;分析高血压病心功能衰竭组(A3组)与A1组HRV的差异。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A1组)HRV各时域指标(ASDNN、SDNN、SDANN、RSDMM)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A2组)HRV各时域指标与A1组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组(A3组)HRV各时域指标与A1组比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心率变异与高血压病心脏受损成正相关,可反映高血压病心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高血压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因素之一而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IMT分成3组,A组(51例,IMT<1.0 mm),B组(46例,1 mm≤IMT<1.3 mm),C组(48例,IMT≥1.3 mm),检测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含量,以颈部多普勒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3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HRV指数(SDNN、SDNN5、PNNS0、RMSSD)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颈动脉病变的进展,3组HRV指数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指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痛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RV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伴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与氧自由基系统的改变、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高血压病伴脑梗塞者 6 8例作为A组 ;高血压病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7例为B组 ;单纯高血压病 42例为C组。检测各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浆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A组的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 (Hct)、MDA高于B组和C组 (P <0 .0 1) ,B组的各项指标高于C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A组的SOD低于B组 ,B组低于C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A组的SOD/MDA低于B组 ,B组低于C组 (各组间P <0 .0 1)。A组的SOD/MDA与Hct存在负相关 (r =-0 .82 0 7,P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发展为伴脑梗塞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MDA的升高和SOD、SOD/MDA的降低、血粘度增加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 ,而这两方面可能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衰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伴心衰及不伴心衰的患者和健康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探讨HRT在老年AM I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4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老年AM I患者60例,分为2组,每组30例。①A组:老年AM I伴心衰患者;②B组:老年AM I不伴心衰患者。另设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0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三组之间进行均值对比分析。结果:A组TO均值明显减弱,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TO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和B组TS均明显减弱,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AM I患者HRT明显减弱,TO、TS两个参数均较正常老年人减弱,以TS降低显著。HRT可能成为评估老年AM I危险度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动态脉压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对128名初诊未治或治疗但未达到目标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根据脉压(PP)将患者分为3组,A组:PP<40mmHg;B组:40mmH≤PP<60mmHg;C组:PP≥60mmHg,比较各组的检查结果,分析其24h收缩压、舒张压、24h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心电图等。结果3组血压参数比较,24hSBP、PP1、PP2及PP3均呈增高趋势。3组的左心质量各参数比较,与A组比较,B组LVM增加明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VP-WT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指标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C组除LVEDd外,余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B组相比,C组除LVEDd外,余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两组的心电图差异无显著性,而C组与A组、B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动态脉压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导致左室肥厚和心电图的异常。②动态脉压可以作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检查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观察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检查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将300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无痛胃镜检查组(A组)和普通胃镜检查组(B组)(n=150),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电图(EKG)监测。结果:在胃镜操作前,两组心电图无差异。胃镜操作时心率增快者A组为3.3%,B组为8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窦缓A组为3.3%,B组为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早搏A组为0.7%,B组为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T改变A组为1.3%,B组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上性早搏A组为1.3%,B组为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均很快恢复到术前状态。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优于普通胃镜检查,术前有EKG异常改变者建议在麻醉医师的监护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将44例急性期心肌炎患儿根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A组)和疑似心肌炎组(B组)。应用美国ROZINN公司Compas Holter分析系统对两组心肌炎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经计算机软件处理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结果A组时域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时HRV降低,HRV改变与心肌受损的程度有一定关系。HRV测定作为无创性指标,可间接评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也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有无植物神经受累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吴健 《吉林医学》2012,33(4):721-722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动态心电图异常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脉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监测,按动态脉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脉压40~60 mm Hg(1 mm Hg=0.13333 kPa),B组32例,脉压>60 mm Hg,将两组24 h的动态血压参数和24 h DCG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经监测,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B组都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26例HP阴性组、94例HP弱阳性组、201例HP阳性组和97例治疗转阴组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测定。结果:HP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及PGⅠ/PG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治疗转阴组比较血清PGⅠ及PGⅠ/PG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弱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弱阳性组与治疗转阴组之间比较PGⅠ及PGⅠ/PGⅡ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转阴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GⅠ及PGⅠ/PGⅡ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血清PGⅠ及PGⅠ/PGⅡ水平可作为HP根除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DLP法,检测12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48例合并冠心病)和148例健康对照的AT1R基因型.结果高血压患者中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其AT1RA1166C基因型分布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无冠心病组之间的AT1R基因型分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发生及高血压患者是否易患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超声显像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B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B组根据斑块形成部位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Ib)。同时记录病程、年龄及是否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结果:①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②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③B组TG高于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年龄轻、病程短,B2与B1比较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B2组(P<0.05)。⑥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病程的增加及并发高血压,其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06例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按心肌缺血总负荷中位数分为两组:轻度缺血组(53例)和重度缺血组(53例),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心率变异性指标,即一定时间内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PNN50),24h内每5min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心率变异性三角指数(HRVTI)。结果重度缺血组诊断冠心病及心肌肥厚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缺血组;代表总功率SDNN和HRVTI及心率变异性高频成分的PNN50重度缺血组较轻度缺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代表超低频成分的SDAN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异性下降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程度呈正相关,尤其高频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和心率减速力( 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DC和HRV。结果: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明显低于正常组研究对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SDNN、RMSSD和PNN50等三个指标均较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SDNN、RMSSD和PNN50等三个指标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与HRV具有正相关性,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oronaryartery,CA)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和有否侧支循环对HRV的影响,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和侧支循环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3例CA病变患者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100例CA各支直径减少<50%的对照组比较。结果:CA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变异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鄄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其均值(SD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其值>50ms(PNN50)的百分比无差别(P>0.05)。根据有否侧支循环把CA病变组分为A(无侧支循环)组和B(有侧支循环)组。两组相比,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和SDNNI明显降低(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和PNN50也有下降(P<0.05)。结论:无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的HRV比有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低,侧支循环对CA病变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OSAHS组(HT+O组)67例;高血压组(HT组)42例;健康对照组(N组)41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HRV.结果:HT+O组总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3%,显著高于HT组16.7%(P<0.05);HT+O组频发房早、短阵房速、>2 s窦停、Ⅱ.I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Ⅱo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22.3%、31.3%、16.4%、14.9%和10.4%,显著高于HT组,分别为7.1%、9.5%、2.3%、2.3%和0%(P<0.05 ). HT+O组HF、LF、SDNN、SDANN、rMSSD均低于HT组,其中SDNN、SDANN有显著性差异,HT+O组为111.19±33.95和96.64±37.34,H组为131.95±37.5和122.48±42.36(P<0.05);HT+O组L/H为2.01±0.58,HT组为1.87±0.61,均高于N组(1.49±0.40),其中HT+O组与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较普通高血压患者各种心率失常发生率均增加,对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影响更大;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心率变异各指标较普通高血压患者减小,OSAHS使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择期全身麻醉行肩关节镜下韧带断裂修复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组)和颈5-6神经根阻滞组(C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单次神经阻滞,I组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C组经侧颈部入路行颈5-6神经根阻滞,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记录穿刺后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术后1、6、12、24 h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患者手指运动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主要终点为神经阻滞后到术后1 d患者术侧肩关节静息及运动疼痛情况,次要终点为患肢手指运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I组镇痛持续时间(571.50±70.11) min,C组(615.60±112.15)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6、12 h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两组间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后患肢手部肌力,C组为5(4,5)级,I组为4(2,4)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部支配区感觉评分,桡神经C组为1(0,2),I组为 2(1,2),正中神经C组为0(0,2),I组为2(1,2),尺神经C组为0(0,1),I组为1(1,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侧肩部感觉评分,C组为2(1,2),I组为2(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 I组为8(6,9),C组为9(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都可以满足肩关节镜术后镇痛需求,但颈5-6神经根阻滞后患肢前臂及手部活动不受限,麻木感更为局限,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D62P的表达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血栓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级组17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20例)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和CD61)的表达量,同时应用Class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Fib浓度及PT、APTT、TT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血浆Fi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高血压病组CD62P的表达量高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1);Ⅲ级高血压病组血浆Fib浓度高于Ⅰ、Ⅱ级组(P<0.01);Ⅱ、Ⅲ级高血压病组PT、APTT、TT水平低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5);CD61的表达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活性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47例DCM患者分为观察组(n=27例)和对照组(n=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75~15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HRV指标、肾素AngⅡ及ALD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HRV各指标、肾素、AngⅡ、AL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rMSSD外,SDNN、SDANN、pNN50有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浆肾素活性、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LVEF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与pNN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可以有效改善DCM患者的HRV并降低ALD,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