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CR技术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国内不少学者将此方法用于胸腹水中结核杆菌DNA的检测‘””,但他们的标本处理大多采用的是经典的DNA提取法,而标本处理用直接法和离心煮沸法的报道不多,本文用PCR技术对同一份标本,用两种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进行结核杆菌DN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五材料和方法l·且标本来源48例胸腹水标本均来自本院住院病人,其中48例胸腹水标本经B超、CT、X胸片、OT试验及抗癌药物试探性治疗等再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结核性胸腹水者30例,非结核性胸腹水18例。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胸腹水3~5m…  相似文献   
2.
用TthDNA聚合酶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VC)5’端非编码序列,对262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测定,结果HCVRNA阳性者53例,阳性率20.2%。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其抗HCVIgG,其中30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6%(30/53);HCVRNA阳性中的15例同时用成髓细胞瘤病毒酶行传统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照,14例阳性,符合率达93.3%(14/15)。TthDNA聚合酶用于RT-PCR检测HCVRNA5’端非编码序列片段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三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HCV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CV-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HCV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技术(间接法),对4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HCV抗原和HCV-RNA检测.结果 在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3.2%,HCV-RNA阳性检出率为82.5%;在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5.5%.结论 三种丙肝标志物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是判断丙肝感染最可靠的方法而HCV抗原诊断丙肝,仍有54.5%的漏检率,其应用于临床还有距离.所以在没有条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医院,在用HCV抗原对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来判断HCV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时,应结合肝功能指标及临床表现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8例血液病及8例皮肤病患者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CMV-DNA)。18例血液病患者血清中HCMV-DNA阳性14例;8例皮肤病患者血清中HCMV-DNA阳性3例;24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CMV-DNA阳性7例。血液病患者血清中HCM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皮肤病及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检测梅毒血清抗体方法的结果,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期间70 829例住院、门诊及体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TP-CMIA)初筛,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测定阳性血清抗体滴度。结果TP-CMIA初筛阳性1 522例(阳性率为2.15%),TPPA阳性1 401例(阳性率为1.98%),其中男性704例(50.25%),女性697例(49.75%),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1);男女阳性检出高发年龄段也呈明显差别,男性以61~70岁年龄组最多,女性以41~50岁年龄组最多。RPR检测抗体阳性541例,其中男性为270例,女性为271例,效价>1∶8为80例(14.79%),<1∶8 为461例(85.21%),RPR阳性感染患者高发年龄段为61~70岁96例(17.74%),其次是71~80岁91例(16.82%),最低年龄段为1~10岁3例(0.55%)。结论梅毒血清抗体阳性检出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阳性检出高发年龄集中在60~70岁段,并且男女阳性检出高发年龄段有所不同。应根据梅毒检出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梅毒血清学检测需要多种方法结合,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周血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定量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结果以 CMIA 为参考实验,ELISA 法检测 anti-HBs 的 Se 、Sp 、J 、PV +、PV -分别为0.95、0.53、0.48、0.74、0.88,k =0.51;吸光度为0.4009时 Se 、Sp 、J 、PV +、PV -分别为0.50、0.95、0.45、0.93、0.43;对吸光度0.1043~0.4009范围外样本分析,ELISA 定性检测的 Se 、Sp 、J 、PV+、PV-分别为0.90、0.91、0.81、0.93、0.88,k =0.81。结论吸光度值0.105为 ELISA 检测结果判定的 Cut-off 值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Se =0.95)和较好的阴性预测值(PV-=0.88),ELISA 检测 Anti-HBs 阴性可认为 Anti-HBs 浓度小于10 mIU/mL 而不具有保护价值;当样本吸光度大于或等于0.4009时可认为 Anti-HBs 浓度大于或等于10 mIU/mL,具有保护意义;ELISA 检测 Anti-HBs 灰区范围主要是吸光度0.105~0.4009,应定量检测以判定 Anti-HBs 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超声显像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B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B组根据斑块形成部位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Ib)。同时记录病程、年龄及是否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结果:①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②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③B组TG高于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年龄轻、病程短,B2与B1比较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B2组(P<0.05)。⑥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病程的增加及并发高血压,其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 PSA和F PSA的含量 ,探讨其和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检测 85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和 30名健康女性血清中T PSA和F PSA的含量。结果 :指标的最低检测值为 0 .0 1ng/ml。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 PS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女性 (P <0 .0 5 ) ,F PSA优势患者占 3.76 % ,而健康女性中仅占 3.3%。T PSA和F PSA的阳性判断值 (cut offvalue)分别为 0 .36ng/ml和0 .0 2ng/ml,女性乳腺癌患者的T PSA和F PSA阳性率分别为 2 3.5 %和 2 7.1%。T PSA阳性患者中 ,淋巴结转移者较多 (70 % ,P >0 .0 5 ) ,而F PSA优势患者中 ,早期 (Ⅰ、Ⅱ期 )发病率较高 (6 8.8% ,P >0 .0 5 )。结论 :虽然F PSA占优势鉴别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 ,但特异性较高。早期乳腺癌有F PSA占优势的趋势。血清检测T PSA和F PSA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PreS1抗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检测乙肝病毒PreS1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临床送检的1000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PreS1抗原检测,同时用FQ-PCR进行HBV-DNA测定. 结果:PreS1总阳性率为52.0%,HBV-DNA阳性率为50.8%,HBeAg阳性率为21.0%. PreS1总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 PreS1与HBV-DNA的总符合率为94.4%. 结论:PreS1抗原作为乙肝感染和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敏感性高于HBeAg,对提示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临床意义. PreS1可以作为一项新的乙肝病毒复制的传染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