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1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点法连硬外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1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麻醉采用两点法连硬外阻滞麻醉。结果麻醉优良率为96.4%;与麻醉前比,麻醉后30min及术毕后MAP下降明显(P〈0.01),麻醉后30min及术毕后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麻醉前比,麻醉后30min HR加快,但无统计学差异;术毕后。与麻醉前及麻醉后30min比,HR明显加快(P〈0.01)。患者Sp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点法连硬外阻滞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起效快、效果确切,但在术中要严密观察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期间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观察20例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老年患者,监测时点为麻醉前(T0)、俯卧位10min(T1)、手术60min(T2)、手术120min(T3)、术毕前最高值(T4)、术毕后30min(T5),监测项目为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该组患者的MAP在俯卧位10min时明显下降,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前MAP最高值明显高于麻醉前和手术60min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俯卧位10min时明显下降,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P逐渐增高,术毕前最高值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由于体位改变、灌洗液的吸收和长时间的手术等因素,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应加强监护和及时对症处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3.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75-75,7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28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记录SBP、D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20min硬膜外组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和全麻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SpO2较麻醉前和全麻组明显降低(P〈0.01)。术毕放气后20min硬膜外组SBP、DBP、HR及SpO2恢复至术前水平,全麻组在气腹和放气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硬膜外组患者气腹后有心悸、气促、腹胀痛等不适症状出现,全麻组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充分,清醒迅速。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安全,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麻和局麻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6例需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CRS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研究组,n=48)和全麻组(对照组,n=48)。观察麻醉效果,记录手术情况和术毕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鼻黏膜症状(Lund-Kennedy评分)和鼻腔鼻窦改善情况[鼻腔鼻窦测试-20(SNOT-20)],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Lund-Kennedy、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相对于全麻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毕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治疗效果,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5.
宋小松  甘艺平  余强国  陈勇  孙伟  卢伟 《重庆医学》2011,40(33):3366-3367,3369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局麻)超声引导下侧卧位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采用局麻超声引导穿刺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中及术后4、24、48 h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6例患者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例因不能忍受疼痛改为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45例高龄患者[(77±7.3)岁]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以腰硬联合穿刺针于L3~4穿刺至蛛网膜下隙后,注入0.5%布比卡因1~2ml,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5、15、30min时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毕以0.08%~0.1%布比卡因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患者VAS评分及下肢运动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顺利,麻醉起效时间(3.5±1.2)min,麻醉后血压均下降(P〈0.01),但降幅均未超过基础值的20%;心率及SpO2无显著变化;术毕VAS评分(2.5±0.4)分;无下肢运动障碍现象。结论只要掌握恰当,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安全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微创经皮肾镜手术(mPCNL)后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ASA Ⅰ ~Ⅱ级成人择期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K组和N组,每组20例.K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N组于麻醉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前(入室时,T0)、术后2 h(T)、4 h(T2)、12 h(T3)、24 h(T4)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后K组与N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N组,但是两组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微创皮肾镜手术(mPCNL)术前,单次用氟比洛芬酯1 mg/kg于围手术期镇痛具有确切疗效,并且操作方法简单和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26例,麻醉显效后患者取截石位,行电切镜鞘与肾镜结合,经尿道顺利置入膀胱,行气压弹道碎石,碎石用Ellick冲洗器从电切镜鞘中冲出。术毕留置导尿管。结果:26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残余结石,无膀胱穿孔及明显出血,术后排尿通畅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25min,术中无膀胱穿孔,无发热感染表现,血尿1~3天,平均1.5天,留置导尿管3~5天,平均4天,住院时间4~8天,平均5天。结论: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石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CSA组和CEA组各3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Spinocath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EA组硬膜外腔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CS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显著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EA组的MAP和HR在给局麻药后20min(t4)、30min(t5)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Spinocath导管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李豪杰 《中外医疗》2010,29(7):111-111
目的微创经皮肾镜(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与探讨。方法对收集的5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病人一期穿刺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80min,均无术中输血。10例病人二期取净结石。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气胸及腹腔脏器损伤或其它严重并发症。肾造瘘管留置平均7.5d,平均住院12d。结论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损伤小,高效,并发症少,是治疗上尿路结石良好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崔爱学  刘晓甲 《中外医疗》2009,28(25):48-49
目的研究硬腰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年龄63~82岁,ASAⅡ~Ⅲ级,所有志者术前不用镇静镇痛药物,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SPO2.倜卧位,患侧在上,经L2-3或L2-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确认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0.3%轻比重罗比卡因1~1.5mL,注药时间20~30s,硬膜外头端置管4cm,平卧位后,用针刺法测定药麻阻滞范围,Bromage运动分级法评定运动阻滞,由患者评定麻醉效果,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15.30min SBP.DBP、HR,SPO2。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蛛网膜下腔注药后,3min内出现麻醉平面,10~15min麻醉平面固定,最高阻滞平面达T8,腰麻阻滞时间68~127min。所有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15min SBP,DBP,HR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1)而SPO2均高于麻醉前。Bromage法评分3级14例,2级23例,1级3例。麻醉效果好36例,尚可4例,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硬腰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局麻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45-146
目的观察局麻下采用普理灵双层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提供参考。方法12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局麻组,采用普理灵双层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麻组采用利多卡因、罗派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术后复发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及术后复发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取得优于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效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宜于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ST段影响。方法3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东莨菪碱。麻醉选择硬外联合静脉全麻,全麻用药为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合剂(K M)合剂。分别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注射K M合剂2min、气腹后2min、头低足高位体位(rT)后2min、气腹后30min、术毕后10min时的ST段值、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呼吸频率(Rf)。结果ST段值于注射K M合剂2min、气腹后2min、rT体位后2min均较麻醉前的ST段值明显下降(P<0.05)。HR在上述时段测得值与麻醉前相比较显著加快(P<0.05),气腹30min及术毕10min后测得值与麻醉前相当。SBP,DBP手术全程平稳与麻醉前相比较无显著差异。Rf气腹全程至术毕都加快与麻醉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在二氧化碳气腹前后30min内变化最明显,此时段应重点加强呼吸循环变化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下肢创伤手术的高龄(>80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行腰丛或者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先给1%利多卡因10 m L,然后注入0.4%~0.5%罗哌卡因20 m L,每给5 m L药物回抽无血液再继续注入药液,直到全量;对照组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以1%罗哌卡因1 m L+无菌注射用水1 m L混合注入后继续侧卧10 min调节麻醉平面。记录两组患者注药前、注药后15 min、注药后30 min、注药后60 min、术毕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变化和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药用量,采用Bromage评分比较两组间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的SBP、DBP及心率呈下降趋势,术毕均恢复至注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Sp O2水平呈上升趋势,术毕均恢复至注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用量多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25.4±30.1)mg比(10.6±2.5)mg,(14.3±3.1)min比(7.0±2.5)min;(20±7)min比(12±5)min,P<0.01];研究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2/41)比28.21%(11/39)](P<0.01)。结论与轻比重麻醉比较,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高龄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发症较少,且效果显著,作用时间长,临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鹏舒 《海南医学》2012,23(24):55-5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PCNL组和PCNL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术后结石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mPCNL组229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194例,占84.7%。手术平均时间(78.3±33.2)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6.2±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4)d。PCNL组200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178例,占89.0%。手术平均时间(88.8±35.5)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7.8±2.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3.5)d。两组一期取净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CNL组在造瘘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PCN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sPCNL)与微通道(mPCN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287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sPCNL与mPCN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输血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建立通道,并行一期碎石取石术;与mPCNL比较,sPCNL组Ⅰ期清石率高(P<0.05),手术时间短(P<0.05),出血量和输血率高(P<0.05),术后高热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区别.结论:sPCNL与mPCN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各有优缺点,前者清石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高热发生率低,后者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胡华 《大家健康》2013,(8):112-113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基层医院20例在局麻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在局麻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20例中,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颈部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无复发。结论:局麻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有效,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佳宁  董丽辉  刘丽娟 《吉林医学》2008,29(23):2226-2227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即刻,气腹后5min、30min,术毕30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并记录HR、MAP值。结果:各时点浓度无明显改变,手术开始前即刻及气腹后E明显增高(P〈0.05),术后30min基本恢复;手术开始前即刻HR略有升高,气腹后HR、MAP基本正常。结论: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抑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颅骨修补术患者20例。麻醉诱导为缓慢静注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后3~5 min后待患者意识消失、无明显对抗时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为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h)。手术开始时,由手术者采用0.5%利多卡因在手术区域行局部浸润麻醉。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及术毕患者苏醒时间。结果:20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期间各时间点HR、BP、SpO2及R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至患者OAA/S评分≥4分的时间为(7.53±2.56)min。麻醉期间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SpO2<93%),无低血压,无恶心、呕吐,无心动过缓。1例女性患者术毕苏醒后烦躁。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加局麻配合使用喉罩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Ⅱ~Ⅲ级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 组,n =20)和硬膜外阻滞组(E 组,n =20)。N 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3%罗哌卡因和0.3%利多卡因混合液,腰丛阻滞剂量30~3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5~30 mL;E 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试验量无异常后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6~8 mL。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开始后30 min(T0~T4)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2(麻醉后10 min)及 T3(手术开始时)E 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较 N 组波动大(P <0.01),N 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 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多于 N 组(P <0.01)。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可以达到与硬膜外阻滞相同的效果,并具有对循环干扰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