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对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SW579细胞置于6孔板中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阴性对照组、OPN siRNA干扰组3组,每组3个孔,每个孔2 mL,细胞密度为1×104/mL。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OPN阴性序列,OPN siRNA干扰组转染OPN siR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并比较转染后3组细胞OPN、MMP-2、MMP-9、Caspase-3的mRNA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转染后3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3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后3组细胞的侵袭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OPN、MMP-2、MMP-9、Case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 OPN siRNA干扰组的OP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阴性对照组,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OPN、MMP-2、MMP-9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Casepase-3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干扰后SW57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凋亡蛋白caspase-3水平增加,MMP-2、MMP-9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结石临床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豪杰 《当代医学》2010,16(28):99-99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成功清除胆囊管内结石,无并发症发生,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早期应积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遵循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规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的,操作切忌粗暴,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1-03~2004-12采用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性结石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28~62(平均40.5)岁。病程11个月~12 a,平均2.2 a。其中左肾结石8例,右肾结石6例,双肾结石2例。单发结石12例,多发结石6例,鹿角型结石10例。结石最大6 cm×4 cm×3.5 cm,最小为3 cm×3.5 cm×2 cm。合并一侧输尿管结石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例。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1.2方法常规行腰切口,充分游离肾脏及上段输尿管,睑板拉构牵开肾门外肾实质,充分显露肾窦内肾盂,多行U型切口切开肾盂,分离并尽量暴露结石一角…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女,63岁.因一氧化碳中毒于2003年3月19日人院.患者于5天前因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经抢救后意识清楚、病情平稳后,留急诊观察室继续进一步观察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应用细胞色素C注射液30 mg、三磷腺苷注射液40 mg、辅酶A注射液100单位,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豪杰  王明利 《吉林医学》2002,23(4):242-242
<正>甲状腺良性肿物包括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多采取沿肿物包膜外逐一钳夹、切断、结扎甲状腺组织的锐性切除方法,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我院自1989年~1999年共收治1488例,均采取沿包膜外钝性分离,甲状腺缝扎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2例,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88例,其中男 216例,女1272例:年龄7岁~60岁。诊断甲状腺腺瘤6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76例;居住地:农村患者1312例,城镇患者176例;肿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标准(Mandard-TRG、Becker-TRG及JGCA-TRG)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新辅助治疗及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Mandard-TRG、Becker-TRG及JGCA-TRG对术后组织标本进行重新评价,分析各肿瘤退缩分级标准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98例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46例。三种TRG标准划分的不同肿瘤退缩分级间肿瘤直径、ypT、ypN、脉管浸润、神经侵犯的构成比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不同Becker分级或JGCA分级之间的O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p=0.035),而不同Mandard分级之间的OS差异不显著(p=0.146)。进一步比较Becker 1a-2级和Becker 3级患者的生存情况,Becker 1a-2级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Becker 3级患者(p=0.002),JGCA 2-3级患者的预后亦显著优于JGCA 0-1b级患者(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三种肿瘤退缩分级均非新辅助治疗后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三种分级预测5年生存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8、0.624和0.611。结论 Becker-TRG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胃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略优于JGCA-TRG和Mandard-TRG,仍需探索更加全面精准的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联合枢椎棘突肌肉血管复合体植骨融合术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联合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9月— 2016年10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9~59岁[(50.3±3.2)岁]。26例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联合枢椎棘突肌肉血管复合体移植术(复合体组),30例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术(髂骨组)。术前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和颈部活动受限,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片、颈椎三维CT检查评估并分析寰枢椎复位、移植骨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融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寰齿前间隙(ADI)和轴性症状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复合体组和髂骨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21±0.25)h和(2.72±0.26)h (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7.3±45.4)ml和(277.7±43.4)ml (P<0.05),骨融合时间分别为(6.9±0.5)个月和(8.1±1.8)个月(P>0.05)。复合体组术前VAS为(5.45±0.69)分,术后1个月为(2.64±0.51)分,12个月为(0.91±0.70)分,24个月为(0.45±0.16)分;髂骨组分别为术前(5.18±0.75)分,术后1个月(2.45±0.52)分,术后12个月(1.27±0.19)分,术后24个月(0.41±0.18)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体组术前JOA评分为(10.82±0.35)分,术后1个月为(12.73±0.65)分,术后12个月为(15.18±0.61)分,术后24个月为(15.64±0.15)分;髂骨组分别为术前(10.73±1.19)分,术后1个月(13.01±0.63)分,术后12个月(14.73±0.91)分,术后24个月(15.55±0.51)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体组ADI术前为(2.28±0.59)mm,术后1个月为(1.83±0.56)mm,术后12个月为(1.71±0.56)mm,术后24个月为(1.59±0.67)mm;髂骨组分别为术前(2.23±0.60)mm,术后1个月(1.80±0.18)mm,术后12个月(1.67±0.69)mm,术后24个月(1.62±0.53)mm,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评估:复合体组优23例,良3例;髂骨组优21例,良9例(P>0.05)。术后均未出现因置钉所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髂骨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无切口感染渗液。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联合枢椎棘突肌肉血管复合体植骨和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寰枢椎不稳均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复合体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更短和术中出血量更少,是一种可行的代替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替扎尼定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9期)、Pubmed、OVIDSP、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4年10月,收集有关替扎尼定治疗MS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对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651例患者,结果显示:(1)替扎尼定可以改善MS患者的痉挛,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痉挛改善越显著,但不良反应也越多。(2)口服给药和舌下含服之间的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3)治疗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甚至有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者,但未显示有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替扎尼定可以改善MS痉挛,且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行后路枕颈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0例来院就诊并行枕颈区CT检查的成人CT影像资料,排除枕颈区域感染、损伤、肿瘤和畸形。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斜坡前缘、中部的高度和宽度,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枕骨髁关节面前后径、横径及内倾角,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上关节面前后径和横径,侧块高度,寰椎下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模拟置入直径为3.5 mm的螺钉,在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包括螺钉内倾角、头倾角及长度。取8具尸体标本,后方暴露颅颈交界区,按上述置钉参数将直径为3.5 mm的钛合金螺钉自寰椎下关节突与后弓移行处置入,经寰枕关节至斜坡;然后用摆锯沿钉道剖开,观察螺钉的钉道轨迹,验证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男性斜坡前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6.8±2.5)mm和(20.1±3.1)mm;斜坡中部分别为(9.7±2.3)mm和(22.4±3.7)mm。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为(5.8±1.48)mm。枕骨髁前后径为(19.1±1.9)mm,横径(12.6±2.0)mm,内倾角为33.7°±4.5°。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为(9.6±1.1)mm。寰椎侧块高度为(12.9±2.4)mm。上关节面前后径为(21.7±1.9)mm,横径为(11.7±1.4)mm。寰椎下关节突宽度为(14.9±1.4)mm,高度为(5.7±0.85)mm。螺钉进钉点至侧块移行中点所在垂线的距离为(2.5±0.6)mm,至中点所在水平线的距离为(2.3±0.7)mm;内倾角为18.4°±1.6°,调整范围为15.0°±2.8°;头倾角为55.6°±3.1°,调整范围为10.4°±2.4°;钉道长度为(53.0±2.8)mm。女性的解剖学参数较男性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具标本的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均能安全、有效置入。结论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可在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安全置入,可以作为枕颈固定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在正常状况下生物发育成熟后,随年龄增加,自身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组分逐步退行性改变,趋向死亡,不可逆转的现象[1].1956年,Harman首先提出来衰老的自由基假说,之后又提出人类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是自由基攻击的首要目标.19世纪80年代初Miquel等提出"细胞衰老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于氧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引起的一个生物过程.1989年Linnane等提出线粒体衰老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也成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