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c-fos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每组各10只。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在麻醉状态下显著升高(P〈0.05),但麻醉深度的增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其灰度值。结论:异丙酚通过增加c-fos mRNA的表达,影响随后反应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抑制中枢的作用。异丙酚抑制中枢的作用部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较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 60例初产妇 ,随机分为正常产组和镇痛分娩组 ,每组 30例。结果 :ACTH、皮质醇、血糖、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在产妇宫缩前及胎盘娩出后 30 min,两组间及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正常产组在第一及第二产程中所有测定参数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结论 :镇痛分娩是理想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30例。TAP组和IHN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或IHN阻滞,再经静脉麻醉后手术,CTR组直接采用静脉全麻后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和记录术后12、24、48小时 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镇痛剂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和IHN组的12小时和24小时VAS评分低于CTR组(P < 0.05),而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体镇痛评分高于CTR组(P < 0.05)。TAP组和IHN组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和镇痛剂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和IHN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二者的镇痛效果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在小儿静脉全麻中对心血管和腺体分泌等的影响.方法 40例3~10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P组)或阿托品(A组),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唾液分泌量(SS)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P组和A组SS在给药后20、30和60 min时均显著低于0 min时,而P组在150 min时亦显著低于0 min时及A组;P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MAP、HR.及R和0 min时差异无显著性,A组HR在给药后20、30和60 min时升高,MAP在给药后30和60 min时亦显著升高,两者在同时点均高于P组.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较长时间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且对心率及血压几无影响,比阿托品更适合用于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6.
7.
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9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丙泊酚组 (Ⅰ组 ,18例 ) ;异氟醚组 (Ⅱ组 ,17例 ) ;地氟醚组 (Ⅲ组 ,14例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维库溴铵均以 90 μg·kg-1·h-1的速度静脉泵入。Ⅰ组丙泊酚泵入速度为 4~ 10mg·kg-1·h-1;Ⅱ组、Ⅲ组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 1MAC的异氟醚或地氟醚 ,使用Biometer加速度仪观测T1恢复至 2 5 %、75 %及TOF比值 (T4/T1)恢复至 0 7的时间。结果 三组间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芬太尼总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上述恢复时间 ,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均延长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Ⅱ、Ⅲ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三组间恢复指数 (T1从 2 5 %~ 75 %时间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地氟醚均可延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四个成串刺激 (TOF)等 ,减少术后残余肌松作用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流时术前应用不同抗胆碱药对麻醉过程中某些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150例年龄18~34岁、体重42~70kg、ASA Ⅰ级拟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阿托品组病人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东莨菪碱组病人麻醉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病人麻醉前30min肌注生理盐水1ml.每例病人麻醉时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手术后根据病人身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追加药物,每次3ml直至病人手术时安静不动.观察每例病人麻醉过程中有无流涎过多、心动过缓和苏醒期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阿托品组、东莨菪碱组和生理盐水组病人流涎过多发生率分别为2.0%、2.0%和16.0%;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4.0%、2.0%和6.0%;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6.0%、4.0%和4.0%.阿托品组和东莨菪碱组病人流涎过多的发生都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阿托品组和东莨菪碱组之间相比流涎过多的发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就心动过缓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来说,三组中的任意两组相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都能明显地降低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病人流时病人流涎过多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两者都不能降低心动过缓和苏醒期躁动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30例。TAP组和IHN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或IHN阻滞,再经静脉麻醉后手术,CTR组直接采用静脉全麻后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和记录术后12、24、48小时 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镇痛剂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和IHN组的12小时和24小时VAS评分低于CTR组(P < 0.05),而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体镇痛评分高于CTR组(P < 0.05)。TAP组和IHN组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和镇痛剂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和IHN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二者的镇痛效果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0.
晚期肿瘤患者体外热灌注全身热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患者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热灌注治疗 (VV PISH)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8例晚期肿瘤患者 ,年龄 2 9~ 73岁 ,ASAⅠ~Ⅱ级 ,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 ,无脑转移和大血管内癌栓形成。麻醉诱导后行桡动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测压 ,通过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导管行心功能监测。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入股静脉插管 ,连接体外热疗机 (TEMETSYSTEM 10 0 0 ) ,经全身肝素化后行热灌注治疗。术中监测食管温度与直肠温度 ,分别记录加温前、食管温度 39℃、4 0℃、4 1℃、4 2℃、4 2℃ 1h、4 2℃ 2h与降温期 4 0℃、39℃、38℃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对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 30 %或心率 >130次 /min者 ,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处理 ,并记录各时段的药物使用总量。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 ,心率 (HR)、心脏指数 (CI)、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逐渐增加 ,HR ,CI,MPAP ,PCWP在 4 1℃时与加温前比分别增加了 5 5 % ,10 0 % ,18%和 4 9%。当体温 >4 1℃ ,CVP和平均主动脉压 (MAP)也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 ,此时HR常 >130次 /min ,MAP降低常超过基础值的 30 % ,需间断静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予以控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在 4 2℃ 1h~ 4 2℃ 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