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实验性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兔胫骨上1/3距膝关节2 cm处各植人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左侧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 复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6周处死8只动物,通过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骨密度灰度值;组织学染色观察兔胫骨种植体周骨缺损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新生骨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2、4、6周时,骨密度分析显示实验组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实验性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纪英  杨晶晶  贺于奇  司亚静 《重庆医学》2011,40(5):422-424,412
目的验证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无机牛骨(BIO-OSS)对兔胫骨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动物的左右两侧胫骨体部上1/3距膝关节2 cm处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左侧为实验组,填充PRP与BIO-OSS复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生理盐水与BIO-OSS复合物。分别于术后2、4、6周处死动物各8只,行X线片检查,进行骨密度分析;行组织学染色检查,测量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2、4、6周骨密度分析显示实验组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PRP与BIO-OSS复合材料是良好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3.
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种植体周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估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对骨修复效应。方法采用X片观测、骨密度测定、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比较6只成年杂种狗下颌骨下缘植入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的差异。结果X片观测及骨密度测定:4、8、12周时均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密度比对照组高;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成骨细胞,对照组成骨细胞少见,可见少量纤维组织;8、12周时,实验组可见大片成骨细胞及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小梁变粗且排列有序,新生骨组织中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对照组骨组织稀疏,骨小梁细小,主要是纤维组织。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具有促进骨修复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桡骨中段骨-骨膜缺损,通过影像学手段评价其成骨能力。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8只)、对照组(B组,8只)和空白组(C组,4只)。建立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将PRP纳米支架与MSCs在体外复合培养后植入兔的骨缺损中,B组将PRP纳米支架植入骨缺损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影像学评分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治疗4周即有明显的成骨反应和新骨形成,治疗12周基本修复骨缺损;B组修复能力较A组差;但A、B组均优于C组。A组和B组对工程支架无明显异物反应。结论 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是修复兔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复合MSCs后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并探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对骨缺损修复有无影响。建立小型猪即刻种植实验动物模型并依据实验设计确定剩余骨壁的厚度,后与骨壁相距一定距离植入种植体,实验组加入人工骨粉、自体骨碎末混合物并覆盖胶原膜,空白组只覆盖胶原膜,来比较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对骨缺损修复有无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只健康小型猪,雌雄各半。微创拔除左、右上颌第2、3、4前磨牙,后手术剥离龈瓣,充分暴露骨壁,并用高温高压灭菌后的游标卡尺一一测量其颊侧剩余骨壁的厚度。用裂钻磨除颊面达釉牙骨质界下约5 mm,呈"U"字形骨缺损,并保证其颊面骨壁厚度分别为0.5 mm、1 mm和1.5 mm,后分别植入种植体,并使种植体与颊侧骨壁相距3 mm。左侧为实验组,于缺损处加入人工骨粉、自体骨碎末混合物,后覆盖胶原膜,膜边缘覆盖超出骨缺损四周2 mm,冠方平齐龈缘,龈瓣复位缝合;右侧设空白对照,植入种植体后直接缝合。术后8周,12周分别处死两只动物,取上颌骨,制取标本,进行肉眼观察、骨密度测量及种植体骨磨片观察。结果 (1)肉眼观察,口腔卫生保持良好,未出现创口感染、裂开或种植体脱落现象。处死动物之前均无动物意外死亡情况发生。(2)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术后8周时实验组为(0.5899±0.0256),对照组为(0.4360±0.0507);术后12周时实验组为(0.6189±0.0512),对照组为(0.5140±0.0386),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磨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壁厚度越厚成骨效果越好。结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越厚其骨缺损修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骨缺损区植入自体带双层皮质骨的松质骨条或自体松质骨颗粒对兔胫骨平台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中国白兔24只,12~13月龄.将24只实验动物制成右膝胫骨平台负重区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只,A组骨缺损区植入自体带双层皮质骨的松质骨条,周围再植入少量松质骨,B组植入自体松质骨颗粒.12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材后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A组术后胫骨关节面均无塌陷,B组术后2例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生物力学测试A组胫骨平台生物力学性能显著高于B组.结论 自体带双层皮质骨的松质骨条植骨修复兔胫骨平台骨缺损区,术后抗塌陷性明显高于自体松质骨颗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国产人工骨粉和Bio-oss在口腔即刻种植术中对于环形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从而探讨修复骨缺损更快、更有效的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只12月龄健康雄性小型猪,麻醉后对称拔除双侧下颌侧切牙、第1前磨牙、第3前磨牙,随即进行即刻种植术,植入4.5 mm×10.0 mm 0sstem种植体,在种植体颈部与牙槽窝骨壁间建立宽约3.0 mm、深约3.0 mm的环形骨缺损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缺损区填入生理盐水和Bio-oss骨粉的混合物,对照组缺损区填入生理盐水与国产人工骨粉的混合物,严密缝合。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3批次处死动物,每次处死2只,制取标本,进行骨密度测量、组织切片的观察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的观察。结果:人体标本观察,术后1周可见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创口感染与裂开的现象,无种植体脱落或松动等情况发生。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骨密度为0.432 0±0.046 2,对照组为0.370 2±0.034 8;术后8周实验组为0.493 3±0.025 6,对照组为0.436 0±0.050 7;术后12周实验组为0.601 1±0.051 2,对照组为0.511 4±0.038 6。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各组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和带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经比较发现生理盐水/Bio-oss骨粉混合物成骨能力较生理盐水/国产人工骨粉混合物成骨能力强。结论:与生理盐水/国产人工骨粉混合物相比,生理盐水/Bio-oss混合物对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较大面积骨缺损更为有效,且能够明显缩短种植修复的周期。  相似文献   

8.
两种植骨材料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填髓颗粒对肾虚型假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动物去势、假体及磨屑植入造模, 以补肾填髓颗粒灌胃,试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一样造模但常规饲养,空白对照组只行假体、磨屑植入后常规饲养。第4、8周用DEXA法分析假体外周骨密度,第8周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假体外周骨钙、磷含量。结果:第4周时实验组与试验对照组假体外周骨密度均有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对照组仅在胫骨端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实验组假体外周骨密度逐渐增高,而试验对照组假体外周骨密度继续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实验组中钙、磷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去势对兔假体外周成骨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补肾填髓颗粒可拮抗去势引起的破骨活动,延缓植入假体的松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应用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下颌牙槽骨缺损,观察骨保护素(OPG)在缺损区的表达情况,探讨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在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制作骨缺损,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透钙磷石组植入透钙磷石骨水泥,掺锶5%透钙磷石组植入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周各处死3只,通过大体观察、CBCT、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CBCT结果显示掺锶5%透钙磷石组骨缺损8周时已基本修复,透钙磷石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未完成骨缺损修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周时OPG表达最高,8周时减弱.4周和8周时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掺锶5%透钙磷石成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可作修复骨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β-磷酸三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β-TCP/PLG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复苏和传代的BMSCs接种于pTCP/PLGA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骨.60只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制作1.5cm的骨缺损,经海水浸泡3h后,分成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BMSCs组;C组:BMSCs+高压氧组;D组:β-TCP/PLGA+ BMSCs高压氧组.分别于术后4、8A2周分别X射线摄片处死后取桡骨.通过X线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各组海水浸泡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影像学检查,术后12周A组骨缺损未完成修复,断端硬化;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C组骨缺损基本完成修复,髓腔未通;D组骨缺损完成修复,髓腔再通.各个时间点骨痂灰度值D组>C组>B组>A组(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A组少量板层骨;B组少量板层骨形成,少量骨小梁生成;C组大量板层骨形成,骨小梁排列欠规则;D组大量板层骨形成,骨小梁排列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表达骨钙素(OCN)强度,术后4周最强,术后8周减弱,术后12周达到最低.术后4周和8周,OCN表达强度D组>C组>B组>A组(P<0.05),术后12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TCP/PLGA复合BMSCs联合高压氧是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支架材料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组分的骨水泥材料,并用介孔玻璃水泥粉末吸附植物性激素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IS),制备成载IS的硫酸钙(calcium sulphate,CS)骨水泥(CS/IS)、载IS的20%介孔硅酸钙镁/硫酸钙(20% mesoporous magnesium calcium silicate/calcium sulfate,20 m-MCS/CS)骨水泥(20 m-MCS/CS/IS)、载IS的40%介孔硅酸钙镁/硫酸钙(40 m-MCS/CS)骨水泥(40 m-MCS/CS/IS),检测不同骨水泥支架材料的体外释药性能.将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制作右侧股骨末端骨缺损模型后,分别植入CS、20 m-MCS/CS、40 m-MCS/CS以及40 m-MCS/CS/IS,于术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5只兔并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脱钙后切片并进行三色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20 m-MCS/CS/IS和40 m-MCS/CS/IS骨水泥对IS的释放均为缓释,但40 m-MCS/CS/IS的释放量更多,在第25天已高达(41.0±1.8)%,因此后续实验中采用40 m-MCS/CS/IS.动物实验表明,骨水泥支架植入12周后,CS组的缺损部位仍比较明显,20 m-MCS/CS组有了一定程度的修复,40 m-MCS/CS组已基本愈合,而40 m-MCS/CS/IS组已基本完全愈合并且骨小梁已贯穿骨缺损区.三色染色结果显示40 m-MCS/CS/IS复合骨水泥有更快的降解速度,能够促进大量新生骨和成熟骨的产生,其促成骨能力也优于40 m-MCS/CS.结论 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能有效修复腔隙性骨缺损,有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陶瓷为支架材料复合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rADSCs接种于β-TCP支架上,构建rADSCs/β-TCP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进行体外培养。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中下段造成2 cm长度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单β-TCP人工骨对照组;C组:rADSCs/β-TCP复合体实验组。在手术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进行X线检查,然后每组各选2只兔处死后取出标本,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以及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并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复合β TCP后对其生长分化无影响。X线检查结果发现,A组有稍多的骨组织形成,未见髓腔及正常骨影像学表现;B组虽然骨连接性基本恢复,但骨髓腔尚未完全再通;C组骨连接性完全恢复,骨缺损基本修复,骨髓腔再通。术后4周,C组可观察到骨缺损周围开始形成新生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骨量逐渐增多。术后6周,材料逐渐降解,材料孔隙内有新生骨长入。术后8周,C组材料降解明显,材料孔隙基本消失,髓腔已基本再通;B组部分骨髓腔再通,而A组未发现骨髓腔再通。新生骨组织面积比较,各时间点C组的面积最大,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测未见免疫排斥现象。结论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ADSCs有望成为理想的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工程骨所需要的种子细胞,为大段骨缺损组织工程的修复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系列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uan Z  Hu YY  Sun L  Liu J  Lei W  Wang YQ  Sun YQ  Xia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28-132
目的:研制和开发能I期植骨、有效修复污染性或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的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研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并通过小鼠股部肌袋模型检测其诱导成骨活性和抗生素释放特性;将其I期植入细菌污染的犬桡骨骨缺损和已感染的兔胫骨骨缺损中,通过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测手段,评价其对污染性或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及对骨髓炎的防治作用。结果:(1)ARBX既保持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又有较好的抗生素缓释作用,在局部可维持长达30d的有效抗菌浓度,因此具有显著增强的抗感染能力;(2)ARBX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可I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犬桡骨骨缺损,并有效预防骨髓炎发生;(3)在彻底病灶清除前提下,ARBX可I期植骨修复已感染的兔胫骨骨缺损,并能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结论: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力抗感染能力,能I期植骨修复污染或感染的骨缺损,并可有效防治骨髓炎。为ARBX应用临床,解决污染或感染骨缺损治疗上的难题,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种植体在血管化骨中的结合机制,为今后研究种植体在自体骨中的结合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纯钛螺旋式种植体植入不同血供的兔胫骨中,部分血供组为A组,完全血供组为B组,术后2,4,8周后分别处死动物,制取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种植2周,A组界面存在着缝隙,可见纤维结构,无钙盐沉积。B组界面结合较紧密,有少量钙盐沉积。种植4、8周,A组界面无间隙,结合紧密,有数量不等的钙盐沉积,B组界面有大量钙盐沉积,骨样基质形成。结论纯钛螺旋式种植体能与部分血供的兔胫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但形成骨结合的时间晚于完全血供组。  相似文献   

17.
新生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组织学变化。方法 :12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胫骨牵引 ,延长 14mm后 ,截取 1.2cm× 0 .5cm× 0 .5cm大小的新生骨修复左侧下颌骨缺损为实验组 ,对侧为自体髂骨移植作对照。结果 :组织学研究表明 ,实验组移植后早期成骨现象更加明显 ,但 12周后两者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已无明显差别。结论 :本实验表明 ,新生骨可以作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壳聚糖/亚磷酸壳聚糖海绵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动物骨缺损处的成骨能力?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构造骨缺损模型兔后随机分为3组,即A:组织工程骨植入组;B:支架材料植入组;C:空白对照组,于术后4?8?12 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标本?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术后12周,3种检测手段均发现A组新生骨已经完全将骨缺损填充,并有部分皮质骨将骨缺损两端连接?B组虽有部分骨痂形成,但无连续骨质?C组术后仅有少量骨痂形成?A组成骨能力明显强于B?C组?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能修复大段的骨缺损,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以作为骨移植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9.
异种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种异种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分别用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FDB)、部分脱蛋白骨 (PDPB)、部分脱钙骨 (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以自体髂骨和空白缺损作为对照 ,术后 4 ,8,12 ,2 4周取材 ,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 ,评价三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可见 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 ;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 ;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 ;2 4周时PDPB组髓腔再通 ,PDCB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 ,有一些高密度影 ,CFDB组缺损区域有更多高密度影 .X线片评分表明 4周和 8周时各材料组无显著差异 ;12周时PDPB组和PDCB组评分高于CFDB组 ;2 4周时评分为PDPB组 >PDCB组 >CFDB组 .经组织形态观察可见 4周和 8周新骨贴附材料生长 ,以后新骨增多 ,材料随时间推移逐渐降解吸收 ,2 4周时成骨量PDPB组 >PDCB组 >CFDB组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好 ,PDCB的修复效果较好 ,CFDB修复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