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实验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重组体,为进行卵巢癌基因治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固然我隆技术从质粒pGEX^-p53中用双酶切下目的片段,挤压法回收与pcDNA3构成重组体。结果成功的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人骨肉瘤细胞株(U-2 OS),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骨肉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提供体外实验模型建立与鉴定的方法。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技术将人类野生型p53基因cDNA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IRES-EGFP中,得到重组质粒pIRES-EGFP-p53,并通过PCR、酶切电泳等方法进行质粒鉴定;然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转化菌落经PCR扩增后,将提取的质粒DNA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导入U-2 OS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下人工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包含有野生型p53 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IRES-EGFP-p53,通过PCR、酶切电泳等方法鉴定质粒大小和位点均符合实验设计;并将该重组质粒成功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U-2 OS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下人工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命名为U-2-p53 OS。转染后的骨肉瘤细胞出现散在的凋亡现象。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人骨肉瘤U-2-p53 OS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骨肉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53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NDA3的重组体(PCNDA-p53),并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不表达p53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经筛选、鉴定后,观察细胞生长速度、集落形成能力和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重组体,转染后获得稳定表达p53的转染克隆.外源性p53基因的表达明显抑制了卵巢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及集落形成能力,使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 PTEN/MMAC1 c DNA序列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 :利用RT- nested PCR法从正常人胎盘组织中扩增出约 1 2 0 0 bp的 DNA片段 ,与 p UCm- T载体连接 ,作全自动测序确证 ,并将其重组入 pc DNA 3.1载体中 ,构建为表达质粒 pc DNA- w P。结果 :对 PCR产物进行测序 ,序列基本正确。结论 :利用 RT- nested PCR法成功克隆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 PTEN/MMAC1c DNA序列并构建了表达质粒 pc DNA- w P。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重组过表达质粒pc DNA3.1-IRAK4并检验其在H9c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在全球科学家质粒共享非盈利组织Addgene申请到p DONR223-IRAK4质粒菌种,摇菌提取质粒后测序。设计引物将目的片段扩增并跑胶回收。将目的片段PCR扩增产物和空质粒pc DNA3.1采用Bam HⅠ和EcoRⅠ酶切,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使用两种转染试剂转染入H9c2细胞中,并借助Western blot法检测IRAK4蛋白在H9c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过表达质粒经菌落PCR、序列测定证实,扩增基因片段IRAK4与基因数据库中序列一致,并且含有终止密码子。转染入H9c2细胞中能够过表达,表明IRAK4重组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IRAK4基因过表达重组质粒,获得外源性IRAK4转染的H9c2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可同时表达野生型p53 (wt-p53)及siRNA-mdm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用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联合基因治疗。方法:利用亚克隆、T-A克隆和PCR技术合成并构建pcDNA3.1-p53、siRNA-mdm2、p53/siRNA-mdm2和siRNA-scramble重组质粒。脂质体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至PC-3细胞,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表达质粒对mdm2和p53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共表达质粒转染后PC-3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克隆出wt-p53全长及带有U6启动子的siRNA-mdm2序列,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通过连接成功构建上述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48 h后可见siRNA-mdm2组GFP明显表达;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共表达质粒后PC-3细胞中 wt-p53表达增强,mdm2表达下调;MTT检测显示共表达质粒转染后PC-3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0.4%。结论:成功构建p53与siRNA-mdm2共表达质粒,共表达质粒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启动子调控的含有治疗基因的质粒,探讨在膀胱癌细胞株中特异性靶向转录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hTERT起始转录区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克隆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及含野生型p53基因的质粒上,分别构建成质粒phTERT-GFP及phTERT-p53。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应用荧光显微镜、噻唑蓝(MTT)法等方法观察在转染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及膀胱癌细胞生长的靶向性抑制作用。结果:在端粒酶阳性的膀胱细胞中观察到hTERT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的靶向性稳定表达,转染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野生型p53基因靶向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但对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hTERT启动子调控表达的野生型p53基因和GFP基因可在膀胱癌细胞T24中靶向性表达,hTERT启动子调控表达p53基因可靶向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2个分别由p5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并探讨其用于检测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PCR扩增人p53基因启动子片段,然后采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入pGL3-BASIC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上游而获得phP53-luc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hP53-luc转染入NIH 3T3细胞并分别用5-氟尿嘧啶(5-FU)处理,最后裂解细胞用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结果:构建了2个分别由p5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位于这2个质粒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NIH 3T3细胞内的表达显著地受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诱导,其表达比对照的pGL3-BASIC载体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高近240倍.结论:基于人p53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可以用于快速检测环境毒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康杰芳  王喆之 《医学争鸣》2007,28(20):1855-1858
目的:构建人野生型p53肿瘤抑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建立p53转基因烟草植株.方法:将人野生型p53肿瘤抑制基因编码区克隆于pUC19,pBI426和pCAMBIA2301载体,构建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p53,p53基因由2×CaMV 35S启动子控制表达.利用叶盘共培养法经根瘤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用组织化学法,PCR、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结果:经组织化学法,PCR,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人野生型p53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的转p53基因烟草植株.结论:成功建立了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为进一步检测p53基因的生物活性和开辟生产药用蛋白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研究该细胞内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构建重组人p53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经过病毒滴度测定,筛选高滴度的产病毒细胞克隆。收集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人p53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K562靶细胞,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观察该细胞株的生长方式、形态学和生长速度。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53蛋白表达。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53蛋白表达率和细胞周期变化;双层软琼脂培养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潜能改变。以pBabe空载体同时实验,作为各阶段的对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53;获得逆转录病毒生产PA317/p53细胞系,最高病毒滴度为4.64×105CFU/m l;获稳定表达p53基因的K562/p53靶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该细胞内有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野生型P53蛋白表达率为1.32%;与对照K562/pBabe细胞比较,K562/p53靶细胞的生长速度下降;软琼脂集落生成的下降率为27.14±4.49%(P<0.05);增殖指数下降,S期比例下降(P均<0.01)。结论:制备了携p53基因的高滴度逆转录病毒,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p53细胞株,证实表达的野生型p53蛋白对该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并联合5-FU诱导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的方法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5-FU;以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通过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经转染wt-p53基因后,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经转染质粒pUHDl0-3-p53后,细胞的凋亡率为35.2%,单纯用5-FU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3.8%,而联合作用组的细胞凋亡率可达53.9%.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5-FU均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2发生凋亡,野生型p53基因与5-FU联合作用,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野生型p53cDNA重组体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方法:设计引物PCR扩增野生型p53cDNA,用T-A克隆的方法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T,转化JM109,提取pGEM-T/p53重组体,双酶切得到野生型p53cDNA,然后再克隆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JM109,筛选pL(p53cDNA)SN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AM12,G-418(geneticin)筛选,收集病毒液。结果:通过PCR和重组质粒酶切筛选出重组阳性克隆,收集含pL(p53cDNA)SN重组体的逆转录病毒。结论:含pL(p53cDNA)SN重组体的复制缺陷逆转录病毒可用于转染真核细胞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载体介导的p53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探讨其用于防治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等心血管内外科疾病的可能性。方法:构建了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表达载体,通过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介导,体外转染杂VSMC。聚合酶链技术检测的基因表达。应用细胞计数及DNA合成分析技术,测定p53基因对VSMC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外源性p53基因可有效导入VSMC并表达;p53基因导入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DNA合成减少。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载体转染VSMC可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野生型p53基因的靶向性表达,观察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选择性杀伤效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含hTERT启动子调控表达人野生型p53基因和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分别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和正常人胎肺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电镜、台盼蓝拒染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基因的靶向性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形态学、生长抑制曲线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转染hTERT启动子调控的目的基因可在端粒酶阳性的膀胱肿瘤细胞中靶向性表达发出绿色荧光。靶向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72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8.5%、高于常规培养组3.6%和阴性对照组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细胞周期分析G0和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并出现凋亡峰。结论:构建的hTERT启动子调控表达的野生型p53基因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靶向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反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联合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效果。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携带 p1 6基因、p53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 (pc DNA1 6~ 53) ,利用基因合成仪体外合成 N- ras、C- myc反义寡核苷酸 ,并将 N- ras、C- myc反义寡核苷酸与 pc DNA1 6~ 53融合表达载体转染到人肝癌细胞系 SMMC772 1细胞中 ,观察肝癌细胞生长情况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联合治疗组肝癌细胞增殖速度最慢 ,软琼脂集落形成个数最少 ,只有 2个。结论 :利用相关基因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用个别基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放射诱导启动子序列所调控的wt-p53抑癌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6-p53/GFP,并研究其功能。方法全基因合成方法获得放射敏感性增强子E6;PCR法从pcDNA3.1(+)/p53质粒中扩增p53 cDNA全长序列;双酶切IRES2-EGFP双顺反子表达载体,获得IRES2-EGFP报告基因片段,以pCI-neo为载体构建重组pE6/p53/GFP。重组体经双酶切、测序鉴定其正确性。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1299(p53^-/-)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分析基因整合;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不同放射剂量后P53蛋白表达情况及持续时间;流式细胞技术分析E6对肺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正确构建pE6/p53/GFP重组质粒,并在被转染细胞核内检测到p53基因表达;4Gy照射12h后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强;放疗后转染组细胞发生显著G1期阻滞,克隆形成率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放射反应元件E6控导的pE6/p53/GFP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17.
人野生型p53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构建了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质粒,并成功地转染ψcrip包装细胞。本实验应用PLXSN为载体,1.8kb野生型p53基因作为插入片段,通过T_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用〔α— ̄(32)P〕dCTP标记野生型p53基因片段(1.8kb)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筛选出重组体,将其命名为PLXSN-53,然后用该重组体对ψcrip包装细胞进行转染。收集转染后的细胞,准备下一步感染p53突变细胞株研究之用。该质粒的构建和细胞转染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作用及其表达与调控原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p16基因第二外显子cDNA克隆,制备其cDNA探针,建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PCR-Southern Blot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点突变以及HBV 前C区、S区、X区在HCC中整合情况。方法用RT-PCR获得p16基因第二外显子cDNA,将其插入质粒pGEM-T中,构建为重组质粒pGEM-pl6。经蓝白选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DNA序列分析筛选获得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纯化后,用随机引物法标记地高辛,以此为探针,用Southern Blot方法分析p16第二外显子PCR产物。应用PCR、PCR-SSCP和PCR-RFLP等方法,对临床38例HCC手术后标本中的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p15基因第二外显子、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进行分析。应用PCR和3' 末端碱基特异性PCR分析肝细胞癌基因组HBV前C区野生型和突变型、PCR分析S区和X区整合的情况。同时检测了血清中HBV 前C区的阳性率。结果重组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表明其酶切位点与原设计相符,插入片段大小为307bp,与引物区间大小一致;地高辛标记探针可与p16 PCR产物杂交。发现在这38例HCC患者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率为34.2%,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和p15基因第二外显子未发现缺失;未发现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但4例存在p53基因249密码子点突变,且均为杂合型突变,突变率为10.53%。HBV前C区野生型阳性率为42.1%, 其中10例伴有突变型阳性(26.3%)。HBV X区阳性率为44.7%,HBV S区阳性率为50%。患者血清中,HBV 前C区野生型阳性率为15.8%, 突变型阳性率为18.4%。结论所获重组质粒为pGEM-pl6设计构建,并成功地获得p16第二外显子的cDNA探针和建立了p16 Southern Blot分析方法。所获结果提示在肝细胞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纯合性缺失不是p1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失活方式,但并不排除存在其它失活方式。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杂合性突变提示有肿瘤遗传倾向。未发现纯合性点突变提示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点突变并不占据主导地位。HBV DNA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整合,并在HCC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介导p53基因对腩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53,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3B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DNA3-p53对HepG3B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细胞生长曲线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凋亡指数发现,HepG3B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可在HepG3B细胞中表达,且明显抑制该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原核表达P53重组蛋白,检测P53蛋白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K562增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PCR技术鉴定了pET-p53重组质粒导人BL21菌株中p53基因的存在,并在IPTG的诱导下,大量产生外源基因产物.通过Ni-NAT亲和层析柱纯化分离P53蛋白,SDS-PAGE确定该蛋白准确性.以不同浓度的P53重组蛋白诱导K562细胞后,用MTT比色法、集落形成法、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53蛋白对靶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纯化了P53重组蛋白.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P53重组蛋白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并发现该蛋白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经相关分析,细胞抑制率与P53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898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74μg/ml.结论 P53重组蛋白具有促进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