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HPV16 肿瘤相关抗原E6 羧基端基因片段(E6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变异性以及采用E6C做为肿瘤治疗性疫苗抗原基因的可行性,采用PCR方法自18 例单纯HPV16 DNA 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 E6CDNA,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性。SSCP分析结果显示,18 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CDNA 电泳条带与标准对照DNA 条带一致,提示无基因变异现象存在,DNA 序列测定也证实E6C编码区内无核苷酸突变。该研究证实采用HPV16 E6C端基因片段作为HPV疫苗候选基因可行,为进一步研制HPV16 DNA 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PCR法从妇女宫颈癌标本中扩增HPV16早期基因E7,测人DNA诉序列,结果 克隆的HPV16E7基因与标准型进行比较表明,前者无核苷酸突变。将此基因装入原核表达载体,能在E.Coli中高效表达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7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此融合蛋白能在E7抗体特异地结合。结论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C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PV16肿瘤相关抗原E6羟基端基因片段(E6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变异性以及采用E6C做为肿瘤治疗性轩抗原基因的可行性,采用PCR方法自18例单纯HPV16DNA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5E6CDNA,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性。SSCP分析结果显示,18例宫颈癌组织HPV16E6CDNA电泳条带与标准对照DNA条带一致,提示无基因变异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人乳头瘤病毒16型相关肿瘤的E6血清学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宫颈癌组织DNA中扩增出HPV16E6基因片段,克隆至测序质粒pGEM-T中,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将HPV16E6基因切下,克隆至表达质粒pGEMEX-1中,经IPTG诱导表达为融合蛋白,分子量约45KD。结果: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5%,免疫印迹检测表明HPV16E6融合蛋白能被抗HPV16E6抗体识别。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发病与1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E7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HPV16E6、E7的扩增和克隆。结果 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组织中HPV16E6,E7总检出率分别为70%和65%。结论 重庆地区HPV16感染与宫颈癌、宫颈炎的发生相关。E7原癌蛋白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早期有关,而E6原癌蛋白可能与宫颈癌形成晚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湖北株)E7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欣星  盛德乔 《医学争鸣》2000,21(3):295-299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湖北株(HB)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其在哺乳动物体外,体内表达状况,为本地区HPV相关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PV16E7-HB重组表达质粒,磷酸钙-DNA沉淀技术及基因免疫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HPV16E7-HB)导入NIH3T3细胞及大、小鼠体内PCR,RT-PCR,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外源目的基因及其产物(mR-NA,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HPV16L1—E7重组腺病毒rAd5HPV16L1—E7的构建及克隆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E7重组腺病毒,以期获得防治宫颈癌的组腺病毒减毒活疫苗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方法:以HPV16型-114/K为模板,利用PCR克隆技术构建可表达HPV16主要宙蛋白L1(1-301aa)和转蛋白E7(1-60aa)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9L1-pHBG10共转染293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rAd5HPV156L1-E7,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楷HPV  相似文献   

8.
(1)目的建立定量聚合酶链技术(PCR)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基因含量。(2)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构建一含EcoRI酶切位点的内参照模板,用竞争性PCR(CPCR)检测6例HPV16阳性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中HPV16E6,基因的拷贝数。结果6例阳性标本HPV16E6基因的拷贝数为每毫克DNA中含1.99×10^5~2.50×10^7。(4)结论用CPCR检测宫颈组织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建立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基因含量。②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构建一含EcoRI酶切位点的内参照模板,用竞争性PCR(CPCR)检测6例HPV16阳性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中HPV16E6基因的拷贝数。③结果6例阳性标本HPV16E6基因的拷贝数为每毫克DNA中含1.99×105~2.50×107.④结论用CPCR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含量是可行的,进一步比较不同宫颈疾患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含量,可以从分子水平探讨HPV16的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HPV-PCR技术和DNA杂交技术对76例宫颈鳞癌标本进行了HPV-DNA的研究,发现HPV-DNA存在率为90.79%(69/76),主要类型为HPV16和18。多酶切SouthernBlot杂交证实在宫颈癌中92.56%的HPV-DNA发生变异,说明HPV-DNA的基因变异与其致癌作用密切相关。PCR结果证实HPV-E6片段在宫颈癌组织中常可出现,推测可能是致癌的关键片段之一。因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DNA的完整性、关键基因片段的存在与否,可能对于病变恶变的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的蛋白表达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浸润性宫颈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E7和HPV18E6/E7的DNA状况。结果宫颈浸润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E6、E7和HPV18E6/E7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54.3%和12.9%,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与宫颈癌中的KAI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呈下调表达,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不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肿瘤相关性抗原E7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通用引物PCR直接测序法对宫颈癌标本中的HPV分型,从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采用自行设计的多重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HPV16E7,经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进而寻找其热点突变.结果5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的检出率为78%,其中HPV16和HPV18型混合感染18例,单纯HPV16型感染15例.33例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扩增出25例HPV16E7,其中17例647位核苷酸“T”变异“C”,导致相应的蛋白质由天冬氨酸变异为丝氨酸.结论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7DNA序列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在647位至846位,热点突变点为Nt647和Nt84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1例重庆地区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宫颈癌组织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庆株E6,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成功地扩增出重庆地区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型株E6,E7基因,并克隆于质粒载体pBKS( ),结论:该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与标准株HPV16 E6,E7基因的长度相同,E6基因无变异,但E7基因有两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4.
黄丽丽  戴淑真  罗兵  姚勤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5):406-408,410
①目的构建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病毒癌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E7。②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E7病毒癌基因全长片段,并导入T载体进行测序,与Nucleotide中HPV16标准毒株序列比较鉴定。目的基因及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分别经Bgl Ⅱ和Hind Ⅲ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宿主菌E.coli DH5α,应用PCR法及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双重鉴定重组质粒,并测序。③结果PCR扩增产物与Nucleotide中HPV16E7序列一致,重组穿梭质粒经Bgl Ⅱ和Hind Ⅲ双酶切后电泳,可观察到9220bp大小的载体条带和313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将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的重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证实克隆成功。④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HPV1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FQ 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HPV16 )E6基因的方法。方法 以 2 2 0例新疆妇女宫颈不同病变组织DNA作为样本 ,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新疆株 )E6基因 (HPV16E6 ,AF32 785 1)作为扩增的靶基因 ,同时以人 β 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作为内参照 ,借助于设计的目的基因引物 ,两个特异的荧光探针 ,在筛选的FQ PCR优化反应体系中 ,同时对两个基因片段进行扩增 ,得到HPV16E6的相对含量。结果 对 β 肌动蛋白阳性的宫颈不同病变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及其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 ,新疆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96例中 ,HPV16E6阳性 3例 (3 3% ) ;宫颈癌蜡块组织 5 9例中HPV16E6阳性 4 9例 (83 0 % )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蜡块组织 6 5例中 ,HPV16E6阳性 2 8例 (75 7% ) ;宫颈炎蜡块组织 33例 ,HPV16E6阳性 2 8例 (93 3% )。HPV16E6的相对含量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3。结论 建立的FQ PCR检测宫颈不同病变组织内HPV16E6基因的方法 ,能反映单位细胞人乳头瘤病毒的复制情况 ,筛查宫颈癌患者 ,并可能应用于宫颈癌的风险评估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肖伟秋  徐波  卞度宏 《四川医学》2004,25(10):1077-1078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运用PCR方法扩增HPV16E6/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后进一步测定基因序列,宫颈炎和宫颈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方法。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检出率为45%,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中5%的检出率,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PV16E7基因的检出率在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PV16E6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宫颈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查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组织中HPV16E7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肿瘤相关性抗原E7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通用引物PCR直接测序法对宫颈癌标本中的HPV分型,从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采用自行设计的多重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HPV16E7,经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进而寻找其热点突变。结果 5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的检出率为78%,其中HPV16和HPV18型混合感染18例,单纯HPV16型感染15例。33例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扩增出25例HPV16E7,其中17例647位核苷酸“T”变异“C”,导致相应的蛋白质由天冬氨酸变异为丝氨酸。结论 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7DNA序列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在647位至846位,热点突变点为Nt647和Nt84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宫颈癌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基因变异的情况,为HPV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从大量样本中筛选出HPV16阳性标本180例,其中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50例,宫颈炎症患者30例,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6/E7基因,然后对反应产物采用DNA测序法获得基因序列,在GeneBank进行经BLAST分析,寻找变异位点。结果宫颈癌患者中E6核苷酸变异率为82.00%(82/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宫颈癌HPV16E6最频繁的序列变异为T178G(60/100),其他常见变异为T350G、C335T/A442C、T178G/G39T,年轻宫颈癌组E6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两者T178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异(=0.000)。宫颈癌患者HPV16 E7核苷酸变异率为74.00%(74/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E7最频繁序列变异为A647G 32.00%(32/100),其他常见的变异为A647G/C749T/T843C/T846C、A647G/C749T/T846C、C749T/C790T、A647G/C749T;年轻宫颈癌组E7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A647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别(=0.03)。结论宫颈癌患者明显存在HPV16E6E7核苷酸变异,HPVE6 T178G、E7 A647G可能与宫颈癌年轻化密切相关,故对该人群的检测并及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中HPV E6/E7 mRNA与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支链DNA(b-DNA)技术检测36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级(CIN组)、43例宫颈癌(宫颈癌组)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上述各组患者宫颈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YAP的表达情况。结果:HPV E6/E7 mRNA及YAP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分别为16.67%、11.11%,在CIN组分别为82.22%、84.44%,在宫颈癌组分别为88.37%、90.70%,3组HPV E6/E7 mRNA及YAP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在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HPV E6/E7 mRNA与YA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5)。结论:HPV E6/E7 mRNA与YAP的检出率随病理级别的升高呈增强趋势,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HPV E6/E7 mRNA与YAP的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并能够预测癌前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