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咪唑安定硬膜外注射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咪唑安定(MID)硬膜外注射的节段性镇痛效应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MAP、HR、SI、CI、TFI、VET、EVI、SVRI、IC、PEI、LVWI、RPP)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I-EtO2、PETCO2、SpO2)的影响。44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E1组硬外注MID0.05mg/kg,E2组硬外注MID0.1mg/kg,V1、V2组为静脉组,剂量与E1、E2组相同。结果:(1)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应用阻抗法和分气流监测法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Propofol,PRO)后患者血流动力学(MAP、NR、SLCI、IFI、VET、EVI、SVRI、IC、PFI、LSWI)与通气功能(VT、RR、VE、FEV1%、ETCO2、SPO2、 I-EtO2)的变化。 40例(ASAⅠ~ Ⅱ)随机分成四组,PRO剂量分别为 1.0mg/kg、1.5mg/kg、2.0mg/kg、2.5mg/kg。结果:(1)1~4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0%、20%、30%、80%,苏醒时间分别为3 0±1.5、7.4±2.3、9.1±3.6、9.6±4.2分钟:(2)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RO启SAP、DAP、MAP、SI下降,HR、CI、SVRI无明显变化,心肌收缩性(IC、PFI、EVI)明显减弱,SVRI减少;(3)PRO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以VT和VE影响最大,与剂量呈正相关;对面罩吸氧患者SpO2、RR、ETCO2无明显改变,I-EtO2减少;舌后坠者托起下颌对VT、VE的恢复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分析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尿毒症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使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法对44病例进行研究,同时和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安静时患者心率总变异性(TV),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均比对照组低(P<0.001)。心算后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值也低于对照组(P<0.01或0.001)。传统方法评分和TV(r=-0.7383,P<0.001),LF(r=-0.4139,P<0.01),HF(r=-0.5917,P<0.001)有明显相关。提示尿毒症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或(和)抑制。同时说明HRV分析是一项可以定量的,无创伤性的评价自主神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通过评价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自主神经反射功能的影响。40例成年患者分四组:(1)0.95%异氟醚;(2)芬太尼 5μug/kg十硫喷妥钠 4mg/kg;(3)上胸段硬膜外阻滞;(4)腰段硬膜外阻滞。各组于麻醉前后分别采得连续5分钟的心电信号,由计算机程序进行HRV谱分析。结果显示,0. 95%异氟醚可降低 HRV低频分量减少 91. 7%(P<O. 0001),中频减少 84. 4%(P<0. 0001),高频减少82%(P=0.001);芬太尼5μg/kg组仅中频和高频分别减少63.4%(P=0.0115)和65.4%(P=0.0114);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后低频峰和中频峰分别减少66%(P=0 .02)和65%(p=0.003);腰段硬膜外阻滞后,HRV未受阻抑。结论:麻醉可影响自主神经反射所介导的HRV。//  相似文献   

5.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性阳萎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例静脉性阳萎在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DCDS)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用32例功能性阳萎作对照组,背深动脉监测指标,1.舒张期内径(AD)2.最大收缩期流速(PSV),3舒张末期流速(EDV)4.阻力指数(RI)5.血流加速度(ACC)。背深静脉监测指标,1.静脉内径(VD),2.血液流速(VV)。研究结果提示静脉阳萎EDV〉Ocm/sec,RI〈1,均P〈0.0  相似文献   

6.
地氟醚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地氟醚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例,ASAⅠ级者15例(Ⅰ组),高血压者15例(Ⅱ组)。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后,插入多普勒气管导管,观察不同MAC地氟醚对两组MAP、SVR、HR、CVP、CI的影响。结果 两组MAP、SVR,随地氟醚MAC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在2.0MAC时Ⅱ组比Ⅰ组下降显著。HR、CVP在1.0MAC时无变化;在1.5MAC及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后坐位及空气栓塞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23例择期手术病人以羟丁酸钠-芬太尼-硫喷妥钠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坐位前 RAP、SVRI增高(P<0. 05),HR、CI、SI、LVWI、LVSWI及 RVWI、RVSWI显著降低(P<0.05);坐起后及其后的30~60分钟CI、SI、RVWI、RVSWI进一步减低(P<0.01或P<0.01),SVRI继续增高(P<0.01);坐位60分钟后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保持相对稳定;术毕改卧位后除SI及PVRI外,其余参数恢复至术前水平。本组9例病人出现空气栓塞,早期表现MPAP、PCWP显著增高(P<0.01),P_(ET)CO_2显著降低(P<0.01),而后PVRI、CI及LVWI、RVWI、RVSWI显著增加(P<0.01)。经早期抽气处理,10分钟后MPAP、PCWP及ETCO_2逐渐恢复至栓塞前水平,而 PVRI、CI、LVWI、RVWI、RVSWI变化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坐位手术麻醉过程血液动力学前60分钟波动较大,以后相对平稳;置入Swan-Ganz导管可早期发现及处理空气栓塞,提  相似文献   

8.
16例静脉性阳萎在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DCDS)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用32例功能性阳萎作对照组。背深动脉监测指标:1.舒张期内径(AD),2.最大收缩期流速(PSV),3.舒张末期流速(EDV),4.阻力指数(RI),5.血流加速度(ACC)。背深静脉监测指标:1.静脉内径(VD),2.血液流速(VV)。研究结果提示静脉性阳萎EDV>Ocm/sec,RI<1,均P<0.01。背深静脉显示持续性、高流速血液回流。我们认为采用DCDS监测对客观评估静脉性阳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静脉性阳萎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常发生低心排。低心排必然使DO2降低,导致组织缺氧,将严重影响危重患者预后[1,2]。本研究拟在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处理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1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4.8±13.8)岁。12例患者中7例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接受瓣膜置换术。(2)监测:经颈内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监测HR、CO、CVP、PAP、PAWP,计算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其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5~5ml/kg、气道峰压〈3.43kPa、呼吸频率(RR)14~18次/分、吸入氧浓度(F1O2)由1.0逐渐降至0.4、吸/呼比(1:E)为1:1.5~2.0,同时监测PHV前后HR、ECG、MAP、CVP、SpO2动脉血气及VT、分钟通气量(MV)和气道压力变化。根据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抢救成功率为80.65%,死亡率为19.35%。在PHV前后pH、PaCO2、及PaO2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气期间1例发生气压伤和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地氟醚对交感兴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地氟醚的交感兴奋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氟醚(15例)、异氟醚(15例)两组。不用术前药。气管插管后观察不同地氟醚和异氟醚水平(0.5MAC、1.0MAC和1.5MAC)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和用改良荧光法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结果 二组MAP、HR、E和NE在麻醉前、0.5  相似文献   

12.
异氟醚对眼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氟醚对眼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明显眼部疾病的成年非头颈手术患者15例,静脉注射异丙酚、阿曲库铵快速诱导麻醉,插入喉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仪(CDI)预测麻醉前、异氟醚1MAC和1.5MAC30min后的双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Tmax)和阻力指数(RI)及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肾损伤 146 例,其中闭合性损伤 140 例(95.9% ),开放性损伤6 例(4.1% );合并伤33 例(22.6% )。 B超检查68 例, C T 检查16 例, I V U 检查13 例。非手术治疗114 例(78.1% ),手术治疗32 例(21.9% )。结果: B超阳性率86.8% , C T 阳性率100% , I V U 阳性率69.2% ;非手术治愈114 例,手术治愈30 例。结论: B超检查最便捷,可初步判断肾脏伤情。 C T 检查准确快速,增强后可观察双肾功能状况,对治疗有重要帮助。其治疗主要取决于肾脏伤情,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十分普遍,而且有大量迹象表明其感染可能是诱发急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1]。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7月检测了16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CMV血清抗体和受者术后体内CMVDNA,部分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发生率。1.资料与方法:患者为首次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正常、肾存活不少于3个月。本组共有162例,男97例,女65例,年龄13~69岁,供受者为同血型,T淋巴细胞毒试验均为阴性。(1…  相似文献   

15.
氨甲酰血红蛋白在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氨甲酰血红蛋白( Car Hb) 在血液透析( H D) 充分性中的意义。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正常对照组36 例,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51 例和 H D 患者30 例 Car Hb 含量( 以每克血红蛋白含氨甲酰缬氨酸微克数,μg C V/g Hb 表示) 。 H D 组 Car Hb 含量与尿素清除指数( Kt/ V) 、尿素降低率( U R R) 、平均时间尿素浓度( T A Curea) 和校正蛋白质分解率(n P C R) 作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300 ±61) 比较, H D 组 Car Hb 含量(1025 ±289) 显著升高( P< 001) ,但显著低于非透析组(1399 ±520)( P< 001) ; Kt/ V≤11 组 Car Hb 显著高于 Kt/ V> 11 组[(1350 ±310)vs.(886±120) , P< 001] ; Car Hb 与 Kt/ V, U R R 呈负相关,但与 T A Curea 正相关。当 Kt/ V> 11 ,n P C R< 10 g· Kg1·d1 组 Car Hb 显著高于n P C R≥10 g· Kg1·d1 组[(965 ±83)vs.(815 ±104) , P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镁含量、Mg2+/Na+交换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肾实质性高血压(RH)和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患者红细胞镁含量(EMC)、Mg2+/Na+交换速率(VNDmax)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原子吸收光谱火焰法。结果(1)EH组的EMC[(2.03±0.06)mmol/L]显著较正常对照组(2.16±0.04)、RH(2.17±0.05)和RVH(2.15±0.04)组低,而VNDmax[(155.3±15.2)μmol·L-1·h-1]显著较另外三组高(分别为96.8±13.2、94.3±14.2和97.3±12.5)。(2)EH组VNDmax与舒张压显著相关(r=04872,P<005)。结论(1)EH患者VNDmax明显升高,是造成EMC低下的原因,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2)RH、RVH患者细胞镁代谢状况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七氟醚诱导麻醉中的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分析(HRV-PSA),观察七氟醚诱导麻醉中自主神经紧张度的变化。方法 21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1.0%七氟醚,n=11)和B组(3.0七氟醚,n=10)。面罩吸入七氟醚-N2O-O2混和气进行麻醉诱导。持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使用带有HXO-Ⅰ型多功能监护系统的486PC机连续记录心电图并进行HRV-PSA。结果 麻醉诱导期,两组的心率无显著性变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肝与乙,丙及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组织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与乙、丙及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G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患者癌及癌直组织中HBV,HCV表达状况。结果 65例HCC患者中,共计52例(80.%)检出以上三种肝类病毒抗原,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HCVNS5和HGVNS5怕阳性者分别为47(72.3%),30(46.2%)和10(15.4%)例。52例病毒标志阳性者中  相似文献   

19.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o H  Lin Y  Yin H  Wang R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0-9, 57
目的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131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计数200×视野下5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MVC),取其均数,分析MVC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VC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MVC与癌组织浸润的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高MVC组(MVC≥16)根治术的复发率(58.4%)明显高于低MVC组(MVC<16)的复发率(29.7%)(P<0.05),高MVC患者预后较低MVC者差(P<0.05),5年生存率可通过P=e1.6231-0.1036·MVC1+e1.6231-0.1036·MVC进行估算。多因素分析表明,MVC是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胃癌组织内的MVC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 例感染HBV、HCV 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 .25% , 死亡率为18 .75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 .19 % , P< 0.01) ;HCV 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 .06% ,9 .09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 .72 % ,2 .74 % ; P< 0 .01 , P< 0 .05)。结论 HBV及HCV感染显著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 移植后肝病及感染是其主要死因; 对HBV 及HCV 感染患者应采取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