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中的哲学思想影响与传承为线索,探讨了中医养生康复理念对生理病理的认识方式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渊源及其与当代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以期为其形成找寻思想脉络根源。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包括"精气神"理论与"天人相应"的人与自然互参理念,这两种观点的形成,受到先秦时期儒家"中和"、"修德"思想,道家"精气神"学说、"道法自然"思想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同时,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对病因所坚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当代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亦有相通之处。中医学养生康复理论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当代哲学思想的受承、吸收、融合与体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养生原则、康复理念,从而奠定了中医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康复思想体系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都始终渗透着自然科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它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以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气"、"阴阳"、"五行"等交融渗透,互为影响,并逐步形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形成为中医原创思维理论构建的基础,成为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有诸多优势租特点,包含食养与食疗。她是在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丰富且睿智的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它孕育于中国文化母体,基源于日常饮食,来自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形成了她独到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和操作实践经验及规范。建构现代饮食养生新体系,应注重从传统中充分汲取营养。故在此重点讨论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养生观念渊源甚远,孔子作为儒家的师祖,虽无专门论述养生的著作,但《论语》、《中庸》、《大学》等书籍中蕴含了孔子的养生观念,在修身养德、中庸之道、饮食起居、音乐运动等方面都有关于养生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医养生思想,而中医养生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养生观对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柯岷  董岩 《中医药导报》2020,26(8):114-117
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文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在全球文化交流大潮与民族文化迫切需要走出去的形势下,如何以作品为载体,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完整传递于东西方不同文明间,是译者应该尤为关注的重要课题。《西游记》以其内容的高度综合与丰富,从欲望克制、精神调摄、丹道修行、瓜果素食、药石调养等多方面涉及了古代养生的知识领域。集中体现并精彩演绎了以中国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养生文化,但不同的译者对源语文本养生思想有不同解读。在对比詹纳尔(JENNER W J F)与余国藩(ANTHONY C Y U)两个《西游记》英译全本对养生文化的阐释过程中,研究解读创造性叛逆现象,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更好地将中国传统典籍向外译介。  相似文献   

6.
马砚涛  张丹 《西部中医药》2008,21(10):38-39
《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颇多,中医的养生观在《黄帝内经》中已自成体系,而《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又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哲学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同时他的自然观如“冲气以为和”“道法自然”“受静笃”等对中医养生学说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艺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2691-2692
在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中,中医养生术语以其内涵丰富和多义性最具特色,其涉及面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宗教等。在翻译中,中医养生术语的英译遇到了各种挑战。文章试以《周易》变易思想为指导,在遵循现有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法的灵活性原则,并从思维、方法、结构和多义性四方面对中医养生术语英译法的灵活性原则做一探讨,为中医养生术语的英译探求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中医的古代哲学内涵,认为中医蕴含丰富的哲学内涵,古代"象思维"奠定了其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则促进了整体观和平衡观的形成;"以人为本"强调医者的医德修养,以"治人"为核心理念,秉承"顺应自然"和"治未病"的养生预防观;这些哲学思想构建了中医朴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贯穿在医者诊病处方,医患交流的整个医疗实践中。肯定中医独特的哲学内涵,是在中西医学激烈碰撞下中医寻求发展与创新所必须坚守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姚洁琼  贺娟 《环球中医药》2012,5(7):528-530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相通之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中医学全方位囊括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统一于中医学体系之中.<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之渊薮,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养生,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探讨<黄帝内经>养生七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有助于深入体会<黄帝内经>养生七法的内涵.本文通过介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七种养生方法,探究<黄帝内经>养生七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相信这种新颖而有价值的方法 会为中医养生观的探讨打开新的思路,也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中医学同根同源,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现阶段,构建中医骨亚健康学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阔的现实需求。中医骨亚健康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道家文化的熏陶和濡养,道家文化所倡导的养生观念、哲学思想和修身实践是构建中医骨亚健康学的文化基石。文中从中医骨亚健康学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调理方法等方面探讨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医骨亚健康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治则思想的形成、涵义、内容和范畴,层次划分,近现代对中医治则的研究及对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回顾,分别从11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以体现中医治则深刻哲学内涵,及其对养生,预防,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是中医药人历经千年积淀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医药人行为准则、价值取向、职业操守和道德传统,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有机统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医药文化建设实践中,使之成为中医药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中医学基础的哲学内涵和文化特征,根据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特点,将育人思想融入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成语故事增强兴趣、用中医药文化助推传统文化、结合阴阳五行增强健康意识、结合情志活动关注心理健康,将中医药思维、传统文化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紧密结合,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结果学生不仅学到了中医学知识、传统文化知识,更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结论教师要进行改革创新,课程育人。  相似文献   

14.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体检的方法和内容,研究中医体检的优势和特色。[方法]在研究、分析现代健康体检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中医健康体检理念,讨论中医体检的内涵,在中医体检对象的类别中分析中医特色及合理运用。[结论]健康体检对于现在社会的人们越发重要,中医体检理论体系正在逐渐丰富。总结和归纳中医体检的原则和优势特色,为促进中医健康体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中医健康体检的广泛应用而做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医心病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文章从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及临床联系等方面探讨"心主神明"理论是中医心病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和精准医疗是近年来医学界讨论的重要焦点,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升,预防性、个体化和精准化显得更加重要,三者的核心是精准医学。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寒热温凉的气候轴、地理特征的方位轴、时序变化的时间轴和四维内容的空间轴,离不开"天人合一"和"五运六气"思想,而这些正是中医精准医学的理论源流,中医学标准化是观天、观地、察物和察人事宏观大实验的背景下产生的,天地物人之间的趋同性和自身的一致性是中医精准医学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证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其中微观辨证是对中医宏观辨证的深化和扩展。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复杂系统性疾病,中医治疗MS具有多靶点与整体调节等优势,而准确辨证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文章从证的生物学基础角度出发,探讨近年来MS不同证的生物学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多维度、客观化探求MS证的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巧妙地将中医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在中医药学术传播中凸显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特性。文章从儒家的"仁"、文韵和尊崇经典特点对这一特性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