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裂叶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从裂叶独活根中分离制备高质量分数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优化溶剂体系,选择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1.5∶2.5∶2∶1.5)为HSCCC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50 r/min,体积流量为3 m L/min,检测波长为323 nm。所接收馏份在50℃减压浓缩,静置得到蛇床子素晶体、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晶体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晶体,应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进行鉴定,并用HPLC测定质量分数。结果进样量为300 mg浸膏,得到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6.3 mg、蛇床子素10.6 mg、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6.4 mg,三者的质量分数均达到96.0%以上。结论 HSCCC法可用于裂叶独活中高质量分数香豆素类成分的快速分离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更好的苯氧烷酸类降血脂药物。方法以白藜芦醇、α-溴代异丁酸乙酯为原料,经SN1型取代反应得到二种苯氧烷酸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设计、合成并得到相应的产物。结论为降血脂药物开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L-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L-聚乳酸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TPGS-聚乳酸共聚物的制备工艺。以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磁共振氢谱(1H-MRS)、差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系统表征。结果经GPC、FTIR1、H-MRS、DSC分析结构确认合成了TPGS-L-聚乳酸共聚物。共聚物产率为76.2%,共聚物[η]为17.42 cm3/g,分子量为6907。结论制备了TPGS-聚乳酸共聚物,共聚物产率较高,分子量适中,将有望成为很好的纳米粒药物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独活总香豆素的最佳渗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对独活提取物中蛇床子素、二氢山芹醇乙酸酯、二氢山芹醇、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浓度为影响独活总香豆素渗漉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料液比为1∶8,浸泡8 h。[结论]此方法可作为独活总香豆素的最佳渗漉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玫瑰红景天活性成分络塞维的合成方法,并进行工艺优化。方法:以肉桂醇为原料,与2,3,4,6-四-O-乙酰基-α-D-吡喃溴代葡萄糖进行糖苷化反应,脱保护得肉桂醇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并通过保护与脱保护策略将其改造成糖受体,与2,3,4-三-O-乙酰基-β-L-溴代阿拉伯糖进行合成,最后脱保护得络塞维。结果:通过该方法合成了二糖苷类化合物络塞维,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结论: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低,获得的产物和关键中间体可用于相关化合物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化学法修饰白及多糖,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连接到白及多糖上,对白及多糖进行疏水改性的研究,并测定其胆甾醇基取代度。方法以白及多糖、胆甾醇琥珀酸酯为原料,合成疏水改性的胆甾醇琥珀酰基白及多糖(CHSB);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改变CHS用量合成不同取代度CHSB;通过硫酸铁铵比色法和1H-NMR法测定胆甾醇取代度。结果通过FT-IR和1H-NMR表征合成的胆甾醇琥珀酰基白及多糖取代度分别为4.26%、5.22%、6.12%。结论合成方法稳定易于操作,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橙黄瑞香Daphne aurantiaca茎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橙黄瑞香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苯丙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二十三烷酯(1)、咖啡酸二十烷酯(2)、咖啡酸十九烷酯(3)、咖啡酸十八烷酯(4)、咖啡酸十七烷酯(5)、咖啡酸十六烷酯(6)、咖啡酸十四烷酯(7)、咖啡酸十二烷酯(8)、咖啡酸十一烷酯(9)、咖啡酸异戊酯(10)、阿魏酸(11)、3,4-二甲氧基桂皮醛(12)、咖啡醇(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二氢杨梅素—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二氢杨梅素金属锌配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二氢杨梅素为配体合成其金属配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MTT,RT-PCR方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考察。结果:二氢杨梅素金属锌配合物成功合成;MTT显示细胞凋亡率,随配合物作用时间,浓度增加而增加;RT-PCR显示caspase-3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上调,bcl-2基因表达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下调。结论:配合物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有关配合物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莪术醇全抗原并加以鉴定.方法 先用莪术醇与琥珀酸酐为原料,以三氯甲烷为溶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合成半抗原莪术醇琥珀酸单酯,然后,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法将莪术醇琥珀酸单酯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莪术醇的人工抗原,并用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MS)进行了鉴定,利用质谱特征求得了偶联物中莪术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量,计算出结合比.结果 成功地合成了莪术醇人工抗原,其结合比为19.6.结论 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偶联法可合成莪术醇的完全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有机相中利用酶促反应合成能被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特异性识别的配体胆固醇-半乳糖苷分子,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碳谱鉴别产物结构;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优化酶促合成条件。结果酶促最佳条件为底物胆固醇癸二酸乙烯酯(CH-VS)与乳糖醇(LA)物质的量之比4∶1,脂肪酶Novozym 435 25 mg,反应32 h,产率高达92%。结论该方法高效、反应条件可行、产物专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4-氯-2-氧代-1,2-二氢喹啉-3-甲醛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苯胺为原料通过酯的氨解、环合、胺亚甲基化、水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此路线所得产品收率为62.1%。结论此路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设计合理,收率高,适合该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3-[[[2-[[(4-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改进后的Pinner反应得到脒,再与氯甲酸正己酯反应得到达比加群酯。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收率为38.8%,质量分数为99.6%。结论该合成工艺简化了操作,设计合理,终产物达比加群酯收率及纯度较高,具备工业化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魏酸薄荷酯的合成方法及其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方法:以香兰素为原料,通过与中间体丙二酸单薄荷酯发生缩合反应合成阿魏酸薄荷酯,并通过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对其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经过三步反应合成得到了阿魏酸薄荷酯,化合物未见报道,结构经1H-NMR和MS得到确证,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比阿魏酸弱.结论:阿魏酸薄荷酯具有抗氧化活性,其合成方法适用于其他阿魏酸酯或阿魏酸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黔产宽叶缬草根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根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蒸馏时间、液料比、浸泡时间及粉碎度等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结果: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10 ~ 20目,料液比1∶10,蒸馏时间5h,浸泡时间4h;此工艺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5.74%.缬草油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含有烯、醇、酮、酯、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冰片酯、香树烯和坎烯占主导地位,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7.94%,18.52%,10.26%.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缬草根挥发油工业化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白芍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优化白芍提取工艺,从化学成分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考虑,该实验选择超声法对白芍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液相色谱图中共有峰的总峰面积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对白芍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白芍的超声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白芍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料比与超声时间。响应面法优化得白芍超声提取工艺的最适条件为:超声时间20.06 min、乙醇浓度72.04%、液料比53.38 mL·g-1;色谱图中共有峰总峰面积的模型预测值为2.1608×108。通过验证实验发现: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色谱图中共有峰总峰面积的实际值为2.142 2×108,与预测值相近,二者相对偏差为0.86%,说明响应面优化所得的白芍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从白芍提取效果完全、充分的角度看,该研究所得工艺较《中国药典》所载"白芍"中芍药苷提取方法更具优势,可用于白芍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均匀试验设计优选产妇康颗粒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产妇康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试验优选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的物相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40 min.在该优选条件下,挥发油包含率达75%,验证结果显示包合物已形成.结论:该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具有pH敏感降解性的新型载体聚丙烯酰氧肟酸酯,制备口服肠溶给药系统。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侧基先肟化再酯化的方法合成了pH敏感性的聚丙烯酰氧肟酸苯甲酯(PAHB);通过FT-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该聚合物的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载体的降解性能。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曲利本蓝(TB)为模型药物,考察以该聚合物为载体的给药系统在pH 5.0~8.0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结果PAHB的降解具有强烈的pH依赖性,其降解速度在pH 6.0~7.4之间发生突跃。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表明,水溶性模型药物从该聚合物载体中的释放具有pH敏感性,其特征与聚合物降解性一致。结论该载体具有pH敏感降解性,并控制药物释放具有较好的pH相关性,有望作为口服肠溶药物制剂的新型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两亲性导向分子甘草次酸衍生物3-琥珀酸-30-硬脂醇甘草次酸酯(18-GA-Suc),研究其掺入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GTS-Li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18-GA-Suc的结构,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18-GA-Suc的投料量,低速离心法测定其掺入比率,比较修饰前后复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以平衡透析法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的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Suc-GTS-Lip)中3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为:18-GA-Suc投料量为膜材的10%(mol·mol-1),掺入比率为96.58%。Suc-GTS-Lip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其中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和丹酚酸B(SalB)的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6.15%,81.70%,91.05%,平均粒径为128.7 nm,平均Zeta电位为-15.5mV。GA和TSN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SalB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xon-crowell方程。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Suc)能在脂质体膜上成功表达,本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GA、TSN和SalB 3种成分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肝靶向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交试验优化穿心莲内酯口服混悬剂的处方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混悬剂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穿心莲内酯混悬剂,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和溶出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每1 mL混悬剂含穿心莲内酯100 mg,羧甲基纤维素钠5 mg(0.5%),甘油5 mg(0.5%).制得穿心莲内酯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0.99,再分散性良好,1h溶出度99.59%.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剂的物理稳定性良好,符合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酶促催化乳糖酸与十八胺合成一种可用于镶嵌脂质体表面的去唾液酸糖蛋白靶向配体修饰物。方法 通过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确证,并对酶种类、反应介质、酶的加入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二甲基亚砜作为反应介质;Novozym 435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酶加入量为400 U·mL、乳糖酸和十八胺的摩尔比为2∶1、40 ℃下反应24 h,十八胺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结论 酶促催化法可用来合成肝靶向脂质体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