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同时用改良方法(改良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培养进行比较。改良组将肝素抗凝血低速离心,无菌操作直接吸取上层的血浆和白细胞混匀,加入淋巴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常规组将肝素抗凝血直接加入淋巴细胞培养液混匀。将上述两种细胞混悬液分别置37℃体外培养68~72h收获染色体,G显带,评价2组染色体培养成功率、分裂象数量、图像质量与染色体长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组≥ 400条带者(49.5%)高于对照组(32.5%)(P < 0.01);改良组带型的合格率与最佳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改良后的外周血染色体分散度更好,分裂相更多,长度更长,带型更加清晰。结论改良组因去除红细胞对染色体培养的影响,染色体染色效果及显带质量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收治的106例DM并发可疑PTB患者,其中确诊为PTB合并DM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单纯DM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T-SPOT.TB、结核菌素(PPD)试验及痰抗酸杆菌(AFB)涂片检测,同时对比不同血糖控制情况下T-SPOT.TB检测诊断PTB合并DM的结果。结果 痰涂片AFB诊断PTB合并D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27.42%(17/62)、95.45%(42/44)、89.47%(17/19)、48.28%(42/87)、55.66%(59/106),而PPD试验的诊断结果依次为56.45%(35/62)、84.09%(37/44)、83.33%(35/42)、57.81%(37/64)、67.92%(72/106),T-SPOT.TB诊断结果则分别为95.16%(59/62)、93.18%(41/44)、95.16%(59/62)、93.18%(41/44)、94.34%(100/106)。其中T-SPOT.TB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涂片AFB和PPD试验(P<0.05)。血糖控制良好与控制不良者T-SPOT.TB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在PTB合并DM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脱机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龄≥ 18岁的58例气管切开脱机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28例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T管联合文丘里加温湿化氧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氧疗。比较2组脱机时和脱机后1、5 d呼吸频率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脱机后1、5 d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 < 0.01);脱机后1、5 d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观察组吸痰次数、吸痰时SpO2下降程度、吸痰时SpO2下降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3.57%)、痰痂形成(0.00%)、肺部感染(0.00%)、气道出血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33.33%、20.00%、20.00%、26.67%)(P < 0.05~P < 0.01)。结论文丘里氧疗温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脱机病人,符合人体温湿化的生理需求,避免了病人的呛咳和不适,可改善痰液黏稠度和呼吸参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干预下,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以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BCG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OVA)+氢氧化铝混合液致敏,再用1% OVA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激发制作支气管哮喘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相同的制模方法,但在相应的时间点使用0.9%氯化钠溶液替代致敏剂,进行腹腔注射和超声雾化吸入处理。BCG治疗组大鼠制模方法与哮喘组相同,每天雾化前半小时皮内注射BCG 0.025 mg进行干预治疗。3组大鼠在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IF-1α含量,采血后处死大鼠并制作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气道炎症及气管重塑情况。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支气管内径周长(Pi)、支气管管壁面积(WAt)、支气管平滑肌总面积(WAm)等指标, 并与Pi比较进行标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气管、血管结构均正常;哮喘组大鼠肺泡壁明显增厚,气管腔可见黏液残留,部分可见肺泡腔内出血;BCG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整体结构趋于正常。哮喘组大鼠血清中HIF-1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经BCG干预后,大鼠血清HIF-1α降低(P < 0.01)。HIF-1α和支气管壁厚度(WAt/Pi)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i)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 < 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大鼠经过BCG干预治疗,气道重塑减轻,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与传统涂片法+瑞氏染色法两种制片染色方案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痰标本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首先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检测40例嗜酸性粒细胞在5%-15%的的血液标本涂片,镜检嗜酸细胞比例,比较两种染色方法对嗜酸细胞检测准确度的差异。然后对92例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BALF或痰查找嗜酸性粒细胞的病例采用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与传统方法即单纯涂抹制片法和瑞氏染色法相比较,观察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对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效果。结果40例血涂片中,两种染色方案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准确度相当。BALF及痰标本涂片染色镜检时,传统涂片方法 +瑞氏染色法制作的涂片着色时间长(10-15 min),部分涂片标本存在脱落,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39.1%(36/92)。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着色时间短(约3 min),标本未见脱落,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0.9%(56/92)。结论采用改良涂片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能有效缩短涂片染色时间,大大提高了BALF和痰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准确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涂片制作质量和实验室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水平,为消除疟疾后的有效监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对2020—2021年湖北省网络报告和疑似疟疾病例血片和随机抽取的各市州发热病人阴性血片进行镜检复核,对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镜检结果及虫种判定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20—2021年共复核疟原虫血片1 661张,制片、染色、清洁度总合格率分别为88.50%(1 470/1 661)、80.01%(1 329/1 661)、84.71%(1 407/1 661)。复核阳性病例63例,血片156张,阳性血片制片、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是78.21%、76.92%、82.69%,阳性符合率为77.78%,虫种符合率为87.76%。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的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4.74%、90.00%、80.00%和80.00%。复核阴性血片1 505张,阴性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89.57%、80.33%、84.92%,复核一致率为100%,未发现漏检。阴阳性血片制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33,P<0.05),染色和清洁度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涂片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沉渣较多、溶血不全、血膜制作不规范、染色深浅和厚血膜脱落。不同地区阴性血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制作=73.109、χ2染色=130.637、χ2清洁度=68.806,P均<0.05),且城市医院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均优于乡镇卫生院(χ2制作= 21.551、χ2染色=13.561、χ2清洁度=12.523,P均<0.05)。结论 湖北省各市州血涂片质量整体较好,阳性血片质量及疟原虫定性诊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尿酸(UA)、脂蛋白a[LP(a)]、总胆红素(TB)、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脑梗死组,另纳入150例同期非脑血管病病人为对照组,检测血清UA、LP(a)、TB、HCY、Cys C水平;以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二元定距相关分析法对上述生化指标与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A、TB、HCY、Cys 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0.01);LP(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LP(a)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和P<0.05);TB、HCY、Cys C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UA、TB、HCY、Cys C表达增加;UA、LP(a)在脑梗死后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人吸痰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人260例,根据不同吸痰方式分为对照组(n=115)及观察组(n=145)。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2组吸痰情况及吸痰前后1 min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排痰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肺部啰音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吸出痰液中或吸痰管管壁有新鲜血液及吸痰时有痰液喷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与吸痰前1 min比较,吸痰后1 min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升高(P < 0.05和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 < 0.01);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降低(P < 0.05和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 < 0.05)。与吸痰前1 min比较,吸痰后1 min对照组呼吸频率、吸气末呼吸道平台压、呼吸道峰压均明显增加(P < 0.01),潮气量明显降低(P < 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或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改善吸痰后病人血气指标,同时不影响病人呼吸功能,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输尿管镜狄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9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病人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常规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常规组),59例采取改良的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改良组),观察2组一次进镜成功率、进镜时间、手术总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一次进镜成功率分别是83.3%和96.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组进镜时间较常规组缩短(P < 0.05),总手术时间明显降低(P < 0.01);常规组与改良组术后4周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1.7%和96.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通过调整进镜方式、控制碎石的能量与频率、注意进水压力及速度能有效防止结石上移,利于结石清除,减少手术总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保证痰涂片检验质量,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检查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结果: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超过99%; 痰细胞合格率为90.12%~95.34%,痰涂片涂抹大小、厚薄、染色、脱落等合格率呈增长趋势,基本超过项目要求的90%; 血性痰涂阳率〉干酪痰涂阳率〉黏液痰涂阳率〉水样痰涂阳率; 清晨痰涂阳率〉夜间痰涂阳率〉即时痰涂阳率。结论: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痰片制作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项目要求,血性痰和清晨痰的涂阳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等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广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等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以来新涂阳和涂阳肺结核病例登记及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政策依据。方法 对广西2002~2005年结核病月报表和季度报表进行病例登记及治疗转归队列分析。结果 广西4年来共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44351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病人32211例。新涂阳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率分别从2002年的6.22/10万和11.13/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0.33/10万和37.26/10万。广西新涂阳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也分别从2002年的68.74%和59.69%上升到2004年的89.12%和85.62%。广西新涂阳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的丢失率分别从2002年的8.05%和10.17%下降到2005年的1.25%和1.57%。到2005年底广西DOTS策略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达81%和治愈率达89%,超过了WHO要求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和治愈率85%的目标。结论 只有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DOTS策略才得以实施,才能使政府领导充分重视结核病控制工作,落实配套经费,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和治疗,结核病传染源才能得到持续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刘建侠  刘胜林  王彦锋 《吉林医学》2014,(23):5143-5144
目的:研究痰涂片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下呼吸道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860份痰标本,分别做痰涂片和痰培养,用痰涂片筛选合格痰标本,并对潜在病原菌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及配套鉴定卡进行鉴定。结果:860份痰标本中合格痰标本380份,合格率为44.2%。380份合格痰标本中痰培养阳性率为57.4%;480份不合格痰标本痰培养阳性率为5.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80份合格痰标本中,涂片与培养结果总符合率为76.3%。结论:合格痰标本是痰培养的必要条件,合格标本中痰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较高。痰涂片不仅能筛选合格痰标本,并且在痰培养中区分病原菌与污染菌起着重要作用。重视痰涂片能有效降低痰培养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结核病原学阳性率,及时发现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5个区县结核病实验室的痰标本合格率、涂片阳性率、培养阳性率、分子检测阳性率、分子检测开展时间及分子检测质量6项指标进行调查,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各区县病原学阳性率数据,分别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不同情况下的病原学阳性率情况。结果 痰标本合格率≥60.0%组的病原学阳性率高于痰标本合格率 <60.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阳性率≥5.0%组的病原学阳性率高于涂片阳性率<5.0%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率≥20.0%组的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培养阳性率<20.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检测阳性率≥50.0%组、分子检测开展时间≥6个月组及分子检测失败性率<5.0%组的区县,其病原学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分子检测阳性率<50.0%组、分子检测开展时间≤1个月组及分子检测失败性率≥5.0%组(均为P<0.05)。结论 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并保证检测质量,提高分子检测阳性率,是重庆市结核病实验室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卢杰 《中国热带医学》2014,(2):165-166,172
目的分析2008~2012年邢台市肺结核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专报系统,对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员肺结核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邢台市各级结防机构累计接诊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患者72 202例,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 503例,年均登记率为55.16/10万,登记率呈下降趋势(χ2活动性=38.65,P0.01);涂阳、涂阴患者的年登记率分别为34.74/10万、20.42/10万,涂阳登记率呈下降趋势(χ2涂阳=99.53,P0.01);涂阴登记率呈上升趋势(χ2涂阴=11.13,P=0.025)。感染者以农民最多,为15 979例,占86.36%,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年均登记率(70.84/10万)高于女性(37.12/10万),男、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登记率=1722,P0.01)。15~64岁年龄组15 118例,占81.71%,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08~2012年邢台市的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全面有效地推行现代结核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SPOT.TB、肺泡灌洗液(BALF)-TBDNA、BALF涂片、痰-TBDNA、痰涂片等传统与现代方法在诊断肺结核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检测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对120例患者均用上述五种方法检测,对各检测结果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BALF-TBDNA、BALF涂片阳性率分别为72.1%、33.8%,明显高于痰TBDNA(阳性率51.5%)、痰涂片(阳性率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SPOT.TB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2.3%,与BALF-TBDNA、BALF涂片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100%。与单项检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BALF进行TBDNA和涂片检测明显优于痰标本;血T-SPOT.TB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BALF-TBDNA、BALF涂片联合检测提高了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减少肺结核的误诊、漏诊,是一组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Early case detection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control of tuberculosis (TB). Sputum smear microscopy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TB diagn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using sodium hydroxide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between 2% and 4% to digest the specimen is widely us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novel ReaSLR (ReaMetrix's Sputum Liquefying Reagent) methodolog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imple, easy, low-cost, and better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sputum processing.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aSLR method of sputum processing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MethodsEarly-morning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preparing a direct smear, each sample was divided into two equal halves and processed by both the methods, i.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and ReaSLR method. Direct smears were graded according to Revised National Tuberculosis Control Program grading, and smears prepared after processing by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re graded according t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rading. Smear microscopy results were compared taking culture results of samples processed by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as the gold standard.ResultsThe rate of smear positivity with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22.22%)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with direct smear microscopy (13.56%; p = 0.0002) and the ReaSLR method (17.32%; p = 0.04).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was found to be 26.76% more sensitive than direct microscopy and 15.59%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ReaSLR method.ConclusionThe ReaSLR method was not superior to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for smear microscopy. Although this method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direct method in smear microscopy, the modified Petroff's method performed much better than the ReaSLR meth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分泌蛋白胶体金法检测患者痰液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住院肺结核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晨痰,分别采用痰抗酸染色涂片镜检法、痰培养法、MTB分泌蛋白胶体金法、GeneXpert MTB/RIF法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73例患者痰涂片阳性59例(34.10%),痰培养阳性66例(38.15%),痰胶体金阳性90例(52.02%),GeneXpert MTB/RIF法阳性102例(58.96%)。痰胶体金法与痰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P=0.010);GeneXpert MTB/RIF法和痰培养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5,P<0.001);痰胶体金法与GeneXpert MTB/RIF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5,P=0.194)。173例患者痰液检测,菌阳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痰液标本不同性状对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痰涂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71份痰液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17.5%(1409/8071),4种不同性状的痰液(干酪样痰、血痰、脓粘痰、泡沫水样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5%、42.4%、22.8%、3.2%,合格性状痰液标本(干酪样痰、血痰、脓粘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合格痰液标本(泡沫水样痰)。结论:痰液标本性状直接影响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留取合格的痰液标本是提高抗酸杆菌直接涂片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2012年青海省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检查情况,找出痰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方法收集2011—2012年青海省46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检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共登记可疑肺结核患者36204例,对其中34785例进行了结核菌痰涂片检查,痰检率为96.08%。检出涂阳肺结核患者4795例,检出率为13.78%;2011年和2012年涂阳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4.22%和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P〈0.05)。镜检97358张痰涂片,痰标本质量合格率为82.04%,共检出11161张阳性涂片和86197张阴性涂片,阳性片检出率为11.46%;不同性状痰标本的涂片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9.48,P〈0.001);涂片数和阳性检出数以第二季度最多,其次为第三季度和第一季度,第四季度最少;痰涂片阳性检出率在第三季度最高,为12.28%,其次分别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检出率分别为11.68%、11.02%和10.90%,不同季度痰涂片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1,P〈0.001);农业区登记的涂片数和阳性检出数最多,分别占总涂片数和阳性检出数的50.43%和51.25%,其次为牧业区,城镇最少;痰涂片阳性检出率城镇最高,为15.47%,明显高于牧业区和农业区,不同地区痰涂片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2,P〈0.001)。结论继续保持95%左右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痰检率;注意收集合格痰标本;加强一、二、四季度痰涂片检查质量;加强牧业区、农业地区痰涂片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宁市武鸣区农村肺结核患者治疗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规则服药率、治疗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9月—2016年5月登记的250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门诊宣教,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治疗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219例,占87.60%,治疗成功236例,占94.40%。χ2检验分析显示,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情况、家庭人员的照顾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均对规则服药、治疗成功具有统计学意义,痰涂片情况对规则服药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对规则服药的影响: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痰涂片情况>家庭人员的照顾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治疗成功的影响:家庭人员的照顾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而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对治疗成功的影响没有前两者明显。结论 提高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认识,落实家属人员对肺结核患者的支持与照顾,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规则服药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