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9例患者作为模型建立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40例)和营养正常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别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并纳入72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33%;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OR=3.835)、吸烟(OR=8.091)、血清总蛋白(OR=9.103)、C反应蛋白(OR=5.947)和水肿(OR=5.709)。Hosmer-Lemeshow检验P=0.62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约登指数为0.582,最佳临界值为0.604,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95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81.94%。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衰弱表型和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对老年住院患者衰弱风险的筛查能力,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衰弱筛查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7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462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衰弱表型、衰弱筛查量表和衰弱指数进行衰弱评价。以衰弱指数为诊断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Bayes判别分析比较衰弱表型和衰弱筛查量表筛查老年住院患者衰弱风险的能力。结果 应用衰弱表型、衰弱筛查量表和衰弱指数筛查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发生率分别34.2%、25.1%和30.5%;衰弱表型和衰弱筛查量表与衰弱指数的筛查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11、0.479(均P<0.01);衰弱表型和衰弱筛查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95%CI:0.784~0.858)、0.853(95%CI:0.815~0.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6,P=0.17);衰弱风险预测的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8.6%和79.0%;最佳预测值分别为3和2;灵敏度分别为0.709和0.837,特异度分别为0.817和0.790,约登指数分别为0.529和0.62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697和0.70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25和0.891。结论 衰弱表型和衰弱筛查量表筛查老年住院患者衰弱风险的能力均为中等;衰弱筛查量表的衰弱风险预测效能更高且使用便捷,更适用于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es,CADVT)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11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住院的234例患儿作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CADVT,将其分为CADVT组(53例)和非CADVT组(18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并绘制列线图。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同一所医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作为验证组,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CADVT发生率为22.65%。CVC留置时长(OR=1.172)、D-二聚体浓度(OR=1.169)、纤维蛋白原浓度(OR=3.888)、镇静天数(OR=1.538)、使用血管收缩药(OR=3.554)和儿科危重病例评分(OR=3.308)是其风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 χ2=4.456,P=0.814,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95%CI:0.930~0.984),最佳临界值为0.813,灵敏度为0.962,特异度为0.851。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70,正确率为86.67%。 结论 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CADVT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肠造口术的329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PMASD分为并发症组(141例)和非并发症组(188例),基于单因素分析、Lasso变量筛选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区分度,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于2020年10月—11月选取10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术后3个月内PMASD发生率为42.9%(141/329),验证组为37.6%(41/109)。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性别(OR=0.497)、造口部位(OR=4.338)、造口开口高度(OR=0.304)、底盘区域手术切口(OR=3.479)、底盘贴合情况(OR=2.399)、软食(OR=3.155)、半流质饮食(OR=3.325)。Hosmer-Lemeshow检验P=0.27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00,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798。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P=0.51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为0.610,特异度为0.882。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PMASD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有关肿瘤患者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项研究,包括4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8项队列研究,共10 5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OR=3.06,95%CI(2.16,4.35),P<0.001]、胸壁静脉植入[OR=0.69,95%CI(0.53,0.89),P=0.005]、体重指数≥25[OR=1.95,95%CI(1.21,3.13),P=0.006]、肿瘤发生转移[OR=2.72,95%CI(1.38,5.38),P=0.004]、硅胶材质导管[OR=0.73,95%CI(0.56,0.95),P=0.020]、高凝状态[OR=2.69,95%CI(1.94,3.73),P<0.001]及糖尿病史[OR=0.50,95%CI(0.33,0.76),P=0.001]是肿瘤患者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液港植入位置及其材质、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发生转移、体重指数、伴随高凝状态、糖尿病史为肿瘤患者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加强临床护理,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26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将术后低体温组116例和非低体温组148例的各项危险因子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于2018年1月—12月纳入132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 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建模组为43.93%(116/264),验证组为41.66%(55/132);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子分别为:基础体温(OR=0.296)、手术类型(OR=1.457)、室温(OR=0.521)和麻醉时间(OR=1.009)。H-L检验P=0.12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约登指数为0.867,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6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79.5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筛选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7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分为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组(n=70)和未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组(n=728),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选取2021年6月—8月符合标准的122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 结果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共纳入6个危险因素:术前用药(OR=2.995)、术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OR=0.989)、主动脉阻断时间(OR=1.737)、是否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技术(OR=2.372)、首次经口进食时间(OR=1.795)、转出ICU时ADL得分(OR=0.986)。风险预测模型公式:Logit(P)=-2.224+1.097 × 术前是否用药+0.552 × 主动脉阻断时间+0.864 × 是否使用IABP技术+0.585 × 首次进食时间-0.014 × 转出ICU时ADL得分-0.011 × 术前ADL得分。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594,Youden指数为0.451。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0.700,特异度为0.815,准确率为86.90%。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评估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宋煜  丁劲  葸英博  陈亚亚  周海玲 《护理研究》2023,(14):2538-2543
目的:调查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及老年病科住院的335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223例)和验证组(112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史、Charlson合并症指数问卷(CC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是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衰弱的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2.696,P=0.9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912,0.987)];模型最大Youden指数为0.744,最佳临界值为0.452 7,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920。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衰弱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甘油三酯葡萄糖简易指数(TyG指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中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MS)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1年-2014年开展队列研究,纳入40周岁及以上大连社区女性居民2 098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G/HDL-C、TyG指数、non-HDL-C与新诊断MS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对MS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新诊断MS 363例(17.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TyG指数、non-HDL-C升高均是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97,95%CI 1.822~2.897,OR=3.370,95%CI 2.515~4.516,OR=1.555, 95%CI 1.367~1.770,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3个指标预测MS发病的AUC分别为0.721、0.708、0.614(均P<0.05),合适切点为0.70、8.49、4.06。TG/HDL-C、TyG指数的AUC大于non-HDL-C(Z=6.113,Z=5.819,均P<0.01)。结论 中老年女性TG/HDL-C、TyG指数、non-HDL-C升高是3年后M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HDL-C、TyG指数对MS发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认知衰弱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筛查模型。 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老年科收治的386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是否发生认知衰弱分为认知衰弱组(n=123)和非认知衰弱组(n=263)。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COPD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筛查模型。于2021年4月—7月选取同一所医院住院的158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 训练集认知衰弱发生率为31.9%,验证集为35.4%。年龄、是否每天进行智力活动、是否多病共存、病程、肺功能分级、PaCO2是老年COPD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风险筛查模型内部验证中,Hosmer-Lemeshow χ2检验P=0.32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3,约登指数为0.481,灵敏度为0.764,特异度为0.703。外部验证中,Hosmer-Lemeshow χ2检验P=0.46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6,灵敏度为0.732,特异度为0.824。 结论 老年COPD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年龄≥70岁、未每天进行智力活动、多病共存、病程≥5年、肺功能分级>Ⅰ级、PaCO2>50 mmHg(1 mmHg=0.133 kPa)的老年COPD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风险较高。该文构建的风险筛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老年COPD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制订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LEL)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肿瘤病房符合标准的患者181例,根据是否发生LEL分为LEL组(n=41)和非LEL组(n=140),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LEL的风险预测模型纳入淋巴清扫(OR=10.683)、病理分期(OR=9.23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OR=19.486)、下肢深静脉血栓(OR=12.008)、术后放疗(OR=4.636)共5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2.369 × 淋巴清扫+2.223 × 病理分期+2.970 ×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486 × 下肢深静脉血栓+1.534 × 术后放疗-5.518。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71,Youden指数为0.578。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77,正确率为74.35%,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LEL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LEL的发生,可为护理人员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以预测谵妄的发生。方法 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37例,将谵妄组(n=142)和非谵妄组(n=295)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ping法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1分(OR=39.71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3分(OR=20.921)、ICU入住时间>9 d(OR=4.331)、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每增加1分)(OR=1.823)和未使用右美托咪啶(OR=0.367)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严重创伤患者谵妄发生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936,灵敏度为88.73%,特异度为85.42%,约登指数为0.742;外部模型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为0.91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37%。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期间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并验证社区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7月便利选取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6名体检老年人,分为建模集368名和验证集158名,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及认知衰弱评定工具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认知衰弱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加强Boo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适合ICU医护人员早期预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风险的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入住ICU的符合标准的患者223例,按照其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69)和非ARDS组(n=154),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纳入年龄(OR=1.136)、肺损伤预测评分(OR=2.328)、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OR=2.830)和肺炎严重指数(OR=1.033)4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0.128 × 年龄+0.845 × 肺损伤预测评分+1.040 ×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0.032 × 肺炎严重指数-20.059。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12,Youden指数为0.718。结论 本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CU患者ARDS的发生,且所有指标在入住ICU早期即可获得,可为ICU医护人员早期及时对不同风险分层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7年6月—2018年12月入住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的300例肝硬化患者,使用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300例肝硬化患者中146例(48.67%)存在轻微型肝性脑病,年龄(OR=1.032)、国际标准化比值(OR=2.434)、血氨浓度(OR=1.793)、感染(OR=2.152)、肾功能不全(OR=1.904)和存在营养风险(OR=2.104)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年龄较大、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氨浓度升高,合并感染、肾功能不全和存在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是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护理评估中早期识别并予以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