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病人行剖宫产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病人82例,根据其时在术中是否应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出血量、输注红细胞量、手术时长、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子宫切除率和住院时长等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失血量和输注红细胞量少(P < 0.01),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P < 0.01和P < 0.05),剖宫产子宫切除率低(P < 0.05),而凝血障碍率和电解质紊乱率高(P < 0.05);但2组病人低血压、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分娩手术时,应用髂内球囊阻断术能够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产妇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石永云  石杨杨  陈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7):880-882, 887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86例临床资料,其中50例选择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球囊组),36例仅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球囊组术中出血量(1 585.3±769.9)mL及术中输红细胞量(4.5±3.8)U,均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 044.1±1 362.9)mL及术中输红细胞量(6.8±4.9)U(P < 0.05);球囊组子宫切除率40.00%,膀胱损伤率12.00%,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44.44%、膀胱损伤率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有1例发生术后右下肢动脉血栓,对照组未发生。结论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可减少出血量及输血量,并不能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且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的相关风险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凶险型前置胎盘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凶险型型前置胎盘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在围术期的术前超声检查情况、术前出血率、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采取的止血措施、新生儿窒息、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情况。结果:2组在术前超声检查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前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采取的止血措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体温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红蛋白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风险巨大,需做好多学科协作的抢救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78例,分为2组,其中骨折48 h内手术为观察组,48 h后手术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48 h内接受手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可获得与48 h后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 < 0.01);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观察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5 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5 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44例接受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为观察组,38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7.7±9.5) min,术中出血量为(549.5±125.4)mL、术后2 h出血量为(56.5±10.2)mL均少于对照组水平(P<0.05);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为(7.6±2.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3.2)d均短于对照组,发生子宫切除比例为6.82%(3/44)明显小于对照组26.32%(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胎盘边缘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并行剖宫产手术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5例,其中38例采用胎盘边缘切口(研究组),27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及子宫切除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术中输血2例,子宫切除1例,对照组术中输血9例,子宫切除5例,研究组的术中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胎盘边缘切口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及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对腹壁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16例腹壁疝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术后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 0.01),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2组SF-36评分均升高,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血肿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而手术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疝,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血肿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108例,其中54例行改良双孔LC作为观察组,54例行三孔LC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中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抑郁焦虑评分减低,术后瘢痕评分及病人美容满意度也明显改善(P < 0.05~P < 0.01)。术后2组病人抑郁焦虑程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改良双孔LC安全可靠,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早期结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9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剥离胎盘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先行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再为其进行胎盘剥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难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8.25±12.34),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3.65±20.1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47.53±25.50),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48.55±25.1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产后24h的出血量为(623.62±25.50),对照组患者产后24h的出血量为(1235.35±35.50),观察组患者产后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早期结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降低难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毛辉 《中外医疗》2014,(31):20-22
目的探讨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剖宫产联合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要再次手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及下肢静脉栓塞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晓  孙红霞 《医学综述》2012,(20):3512-35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介入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15例产前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行术前置管术,娩出胎儿后立即行动脉栓塞术,将其作为治疗组;将同期未行术前置管术的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出血量、休克数、子宫切除数等。结果治疗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0.85 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1.50 L;治疗组出现休克3例,对照组出现休克20例;治疗组无一例子宫切除,对照组行子宫切除15例。两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前介入治疗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术中用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以减少出血,增强手术视野暴露的疗效。方法:46例前置胎盘并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对照组不用止血带止血,而观察组用止血带环扎于子宫下段手术切口下缘处徒手剥离胎盘,清理胎盘附着面处异常组织,创面止血。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后第2天复查血红蛋白情况,术后感染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幅度、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术中用止血带捆绑子宫下段止血,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保持术野清晰,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率等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前置胎盘及类型是否会影响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290例非前置胎盘孕妇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标准t检验比较分析前置胎盘及其类型对胎儿孕周、新生儿体质量、SAG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与非前置胎盘组相比,前置胎盘组患者年龄偏大[(30.9士4.6)岁vs.(29.1±4.0)岁,P<0.01],孕次偏多[(3.2土1.8)次 vs.(2.2±1.4)次,P<0.01],产次偏多[(1.4士0.7)次vs.(1.1±0.6)次,P<0.01],产时孕周偏小[(37.7±1.7)周vs.(39.0士1.5)周,P<0.01].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3 038.1±450.0)、(2 940.9±503.0)g,与非前置胎盘组相比,体质量均明显偏低(P<0.05).经校正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糖尿病(GDM)、胎龄等风险因素后,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SGA发生风险稍偏高[(OR 1.21,95%CI(0.29,6.02);OR 2.25,95 %CI(0.88,5.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SGA的发生风险偏高.  相似文献   

15.
柯可  董静 《当代医学》2022,28(7):59-61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与观察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每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止血时间、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更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结局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研究组)和286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t=2.92,P=0.004);研究组孕产妇既往孕次、既往产次、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产妇的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7.60,P=0.006);研究组孕产妇的产前孕周小于对照组(t=-12.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是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其中既往剖宫产次是3个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组的产前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戴翔 《中外医疗》2016,(12):96-97
目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并发症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探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中该院救治的200例普通性前置胎盘患者为对照组,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分别是(52.8±34.4) min、(1560±290)mL、(2135.4±269.6)g,对照组分别是(52.8±34.4)min、(1560±290)mL、(2747.6±64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保留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输血率、DIC等分别是50%、33.3%、83.3%、60%、13.3%,对照组分别是8.5%、4%、3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病情极为凶险,可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产前出血分为对照组(82例,产前未出血)和观察组(28例,产前出血)。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孕产妇发生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比较2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28例孕晚期出血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疾病及其他,发生率分别为50.00%、32.14%、14.29%和3.57%。2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 < 0.01),剖宫产率和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观察组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胎儿窘迫和死胎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将显著增加,医护人员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及时对其展开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76例,根据开展MDT诊疗模式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专科诊疗模式,观察组为MDT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大出血率、子宫切除发生率、总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临床用血情况、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结果 对照组23例,观察组53例,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异体输血率、异体输血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P=0.002,P=0.000 2,P=0.001,P=0.007,P=0.001,P=0.006),但两组总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自MDT诊疗模式开展以来无新生儿死亡。结论 采用MDT诊疗模式可优化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术期管理流程,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大出血发生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U”字缝合止血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临床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3年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且术中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前置胎盘产妇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20例。均给予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片止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U”字缝合止血法,对照组接受“8”字缝合止血。并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以及术后产褥病率等指标,以及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和术后24h出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未见子宫切除病例,对照组子宫切除2例,差异显著( P<0.05);两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5%和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产褥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改良“U”字缝合止血法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尤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