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常见先天性畸形,是因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所引起[1]。治疗上对早期推拿及理疗无效者,多进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或部分切除及胸锁乳突肌延长等手术,同时要求术后1~2天即开始使用颈托加以固定,将头部置于过度矫正位[2],因此,术后长期颈托的使用对防止术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斜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颈椎椎体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如颈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斜颈,称为先天性骨性斜颈,此种斜颈较少见。另一种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缩短而引起的斜颈,称先天性肌性斜颈,此种斜颈相当多见。儿童患斜颈者大部分为此种。关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原因目前说法不一,但因难产致使颈部被过度牵拉者多发生此病。临床表现为在出生后的7~14天发现受损伤的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一个质地偏硬的椭圆形肿块,并且逐渐增大,8周后肿块又开始缩小,直致最后消失,此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已成为无弹性的纤维带,使头逐渐被牵拉而倾向患侧,颈部扭转,面部倾斜,下颌偏向健侧,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成为索条状,耳朵向患侧肩峰靠拢,如果不进行治疗,患侧面部会小于正常侧,头颅发育不对称。到了晚期,可能出现代偿性胸稚侧凸。家长可能过测量两侧外眼角到同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1~8月,我院应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年龄5~11岁,平均8.5岁。患侧腋窝前缘置入10 mm trocar,在颈阔肌筋膜下、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浅面钝性分离,注入CO2气体(压力6 mm Hg),建立颈前皮下间隙,置入30°内镜。分别在患侧颈后近锁骨上缘处及对侧胸壁近锁骨下缘处置入5 mm trocar至颈前皮下间隙,置入分离钳与电凝钩,距胸锁骨附着处1 cm电凝横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的肌纤维束,并松解胸锁乳突肌周围紧张的纤维组织。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90、75、70、45 m in。术中出血均<1 m l。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第2天出院。第1例颈部皮肤轻微电灼伤,2周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面部皮下气肿,次日自行吸收。随访2、4、6、10个月,斜颈均矫正,切口小且隐蔽,瘢痕不明显,颈部皮肤弹性良好,对面部表情活动无影响。结论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斜颈     
急性斜颈李义凯译急性斜颈致使患者头部被限制在旋转或屈曲位(颈前屈——即头向前屈的痉挛性斜颈,译者注)或过伸(颈后倾——即头向后仰的痉挛性斜颈,译者注)。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能处于痉挛状态。同时伴有后颈部疼痛以及患颈对抗向中立位方向的转动。病因如下。a,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9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后复发病例的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9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29例均行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术,术后予枕颌牵引1个月,佩戴胸颈联合支具3-6个月。结果29例均获得长期随访(11个月至10年),患者头颈偏斜症状消失,颈活动正常,效果优良。结论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术,联合术后枕颌吊带牵引、佩戴胸颈联合支具,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复发病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实用的重度肌性斜颈修复术。方法以蹼状挛缩突出的胸锁乳突肌为轴,两端分别为胸锁乳突肌的乳突起点和下端锁骨头点,设计3瓣在内下、2瓣在外上的五瓣,每瓣臂跃大致为轴长的一半。局部麻醉下切开皮瓣至颈阔肌下层,直视下锐性分离各肌皮瓣,慎勿使颈阔肌与皮肤脱离,松解蹼状皮肤,即可见已经变细且纤维化的胸锁乳突肌及挛缩的颈鞘、颈浅静脉。于肌肉中点完全切断胸锁乳突肌,两断端回缩,切断并结扎颈浅静脉,松解挛缩的颈鞘,显露出短缩的颈动脉、神经,将头尽量摆正,在注意保护动脉、神经的前提下,松解其周围牵拉的筋膜组织,止血后将肌皮瓣对位缝合覆盖外露的动脉、神经、肌肉组织,放置橡皮引流条包扎固定。结果5例中有1例达到良,4例为中度。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颈阔肌肌皮瓣五瓣Z成形术,可良好地纠正同侧肌性斜颈畸形,用颈阔肌覆盖外露的神经、血管,就地取材,既能防止术后肌皮瓣区粘连、局部凹陷畸形,又能确保皮瓣的血供。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有报道其发病率为0.4%~1.3%。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学说,近来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宫内或围产期间室综合征引起的后遗症。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胸锁乳突肌水肿、变性、坏死,最后为纤维组织所替代。该病诊断容易,临床上根据胸锁乳突肌肿块或胸锁乳突肌挛缩、头颈歪斜即可诊断。一般认为对肌性斜颈的治疗早期可进行按摩、手法牵伸、理疗等;对1~4岁的儿童应手术治疗。1991~1998年,我们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2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单极切断术加术后胸颈联合斜颈矫形支具固定4~6个月,治疗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65例,男23例,女42例;手术平均年龄8岁(6~14岁)。结果本组65例,随访时间1~4年,平均2.7年。参考Cheng的疗效分级法,其中优42例(64.6%),良15例(23.1%),可5例(7.7%),差3例(4.6%)。结论胸锁乳突肌单极切断术加术后胸颈联合斜颈矫形支具,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是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作者设计了颈阔肌旋转肌瓣加胸锁乳突肌离断术矫正小儿性肌性斜颈,通过29例临床总结认为此手术方式采用单纯性胸锁乳突肌离断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年龄偏大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9月以来,我们以自行设计的胸锁乳突肌Z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49例。年龄2 ̄22岁,其中年龄小于12岁者3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优良率达95.9%。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特点和适应证以及与治疗斜颈有关的颈部应用解剖和手术要点,有关外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强调了矫正斜颈恢复患侧的正常颈部体表形态对美学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9月以来,我们以自行设计的胸锁乳突肌Z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49例。年龄2~22岁,其中年龄小于12岁者3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优良率达95.9%。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特点和适应证以及与治疗斜颈有关的颈部应用解剖和手术要点,有关外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强调了矫正斜颈恢复患侧的正常颈部体表形态对美学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胸锁乳突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7月 ,采用分别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锁骨头 ,并将胸骨头近断端与锁骨头远断端吻合延长的胸锁乳突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 42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1~18岁 ,平均 4.6岁 ;左侧斜颈 2 7例 ,右侧斜颈 15例 ;1~ 4岁2 4例 ,5~ 12岁 14例 ,12岁以上 4例。二、手术方法 术前拍摄颈椎正位片 ,分别测量双侧乳突至胸锁关节的长度 ,粗略估计患侧胸锁乳突肌需延长长度。年龄较小 ,不合作患儿采用氯氨酮基础麻醉加局麻 ;年龄较大 ,配合较好患儿采用局…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治疗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甚多,虽然在功能上得到了恢复,但考虑到术后有损于胸锁乳突肌解剖的体表投影的美学形态。1990年9月以来,我们按自行设计的胸锁乳突肌胸、锁两头Z成形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54例,对其中85例进行随访3个月至3年,获得满意的功能与外形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990年9月以来,我们以自行设计的胸锁乳突肌 Z 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49例。年龄2~22岁,其中年龄小于12岁者3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优良率达95.9%。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特点和适应证以及与治疗斜颈有关的颈部应用解剖和手术要点,有关外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强调了矫正斜颈恢复患侧的正常颈部体表形态对美学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设计了颈阔肌旋转肌瓣加胸锁乳突肌离断术矫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通过29例临床总结,认为此手术方式采用单纯性胸锁乳突肌离断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年龄偏大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先天性肌性斜颈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手术方法有早期肿块切除术、皮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胸锁乳突肌延长术、胸锁乳突肌切除术等方法。我院自1992年~1996年8月采用胸锁乳突肌两端部分切除术治疗5例,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肌性斜颈主要是由胸锁乳突肌缩短和部分纤维化所致,还与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短缩的颈部血管、神经、筋膜、皮肤及颈阔肌、斜角肌等有关.单纯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并不能完全解除患侧颈部短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矫正,其面部不对称、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将会加重. 2000年2月以来,我们将整形外科技术应用于肌性斜颈治疗,并对肌性斜颈矫正术手术时机、手术切口、术后抗挛缩治疗等做了进一步改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肌性斜颈的远期疗效吴荣德,刘润玑自1988年以来,我院共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刘润玑,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13:57)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3例。术后18例获治5年以上的远期随访,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5例,...  相似文献   

19.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对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的疗效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所肯定[1]。鉴于微切口手术无瘢痕的特点,笔者用该疗法对30例先天肌性斜颈的患儿进行了治疗,本文讨论了微切口手术治疗该病的方法,并将其与常规手术治疗先天肌性斜颈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1岁,右侧胸锁乳突肌挛缩21例,左侧胸锁乳突肌挛缩9例。30例中经正规推拿治疗3个月以上21例,经手术治疗后未愈再治疗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0岁,右侧胸锁乳突肌挛缩19例,左侧胸锁乳突肌挛…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肌性斜颈影像学表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小儿最常见的肌肉畸形,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收缩导致患儿头向患侧偏斜,早期诊断治疗,纤维化则可逆,若斜颈持续存在,可导致患儿头、面、颈部发育畸形。弹性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可重复地评价CMT患儿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程度,提高CMT患儿诊断准确率。本文对CM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