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甲型H1N1流感患者不同阶段的的舌象,并统计分析舌质、舌苔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关系。结果轻症甲流患者吾象以舌边尖红为多(7,58.3%),其次是暗红舌(3,25.0%);舌苔薄白为主(4,333%),其次是白腻替(3,250%):舌体胖大(2,16.7%),舌边有齿痕者(3,25.0%)。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9,47.3%),其次是舌边尖红(5,26.3%);舌苔黄厚腻为主(10,52.6%),其次是白腻苔(3,15.7%)和淡黄苔(3,15.7%);舌体胖大(7,36.8%),舌边有齿痕者(8,42.1%)。危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10,47.6%),其次是红舌(5,23.8%);舌苔黄厚腻为主(9,42.8%),其次是白厚腻苔(6,28.6%);舌体胖大(9,42.8%),舌边有齿痕者(7,33.3%)。病情属轻症患者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重症、危莺症患者以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为多;同时重症、危重症患者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者较多,与轻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舌象是对甲流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的客观证据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厦门市鼓浪屿65岁以上老人127例舌诊所见加以分析,将有助于老年病的防治。本组127例,男性68例,女性59例,年龄65~84岁者120例,85~100岁7例,最大者为一例女性100岁。一、舌象所见 1、舌质:淡红者75例(其中26例伴有齿印);质红者32例(伴体胖或裂纹者各4例);红绛者7例;舌红有淤者2例;舌边有淤点者3例。 2.舌苔:薄白苔者52例(其中22例为薄白而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的舌象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32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观察和胃镜检查后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主,粘膜糜烂,萎缩和合并十二指肠球炎以红舌为主,紫舌次之,苔亦多为白腻和黄腻。中医辨证以肝胃不和型为多,表现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说明舌证基本一致,且存在一定的内涵关系。  相似文献   

4.
137例肾病舌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长程观察一组肾病舌象以探讨舌诊规律。方法 :定时记录 137例肾病舌象及病情变化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舌质过淡者 39例 ,其中肾功能不良 2 2例占 5 6 4 %。其他为水肿、贫血。舌色转变与病情相符者 10 2例 ,符合率 74 4 %。齿印舌 5 7例为水肿、肾衰或急性期病例。齿印下方舌质淡白的 10例全部为尿毒症。舌苔黄白变化无常者占 70 %。舌苔厚薄与病情变化相符者 82 %。在 2 3例中 ,重度肾衰病例中舌边横纹异常模糊的 17例 ,符合率 81%。结论 :肾病舌诊中舌质红淡、舌苔厚薄 ,齿印下舌色及舌边条纹的诊断观察价值高 ,苔色黄白的分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85例SARS患者出院后症候学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候学特点,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85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气短、食欲不振、汗出、心悸、五心烦热、失眠、便秘、腹泻、尿黄、口干苦、);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舌的形态、舌质、舌苔及舌下静脉);脉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候学特点。结果:1症状:SARS患者出院后常见症状为:汗出(61例、71.8%)、乏力(59例、69.4%)、气短(55例、64.7%)、心悸(48例、56.5%)、咳嗽(41例、48.2%)、五心烦热(41例、48.2%)、口干苦(39例、45.9%)、失眠(35例、41.2%)、食欲不振(32例、37.6%)。2舌象:多数患者舌体正常,部分患者出现舌体胖大,有齿痕、舌体偏瘦;舌质多淡红、少数可见舌红(舌尖红或舌红)、舌质暗或暗紫;苔多薄白、白腻或黄腻、偶有苔薄黄、少苔、燥苔;舌下静脉多正常,少数病人可见舌下静脉增宽或曲张。结论:恢复期出院后患者其病因病机学以正虚邪恋为特征,辨证分型可分为以正虚为主和以邪恋为主两大证型。正虚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虚,气阴两伤;邪恋主要表现为瘀毒、热毒、湿毒未尽,其中以瘀毒阻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63例SAR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 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舌象动态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法,将7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舌象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传统GCS评分没有变化时,舌质已经出现变化,舌质第1、3、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质演变情况一般由淡红→红→淡暗→紫为逆,由紫→淡暗→红→淡红为顺。传统GCS评分变化时,舌苔同时变化,且明显早于舌质变化。舌苔变化的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3天比较无显著差异。舌苔演变情况一般由薄→腻→黄→少苔为逆,由少苔→黄→腻→薄为顺。结论中医舌象动态变化分析可以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项观察指标,也可作为国际公认的GCS评分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第二部份临床观察Ⅰ气虚舌象的临床观察祖国医学对气虚舌象的描写,记载甚多,主要可概括为:1)一般情况:舌色偏淡,舌苔薄白,舌体胖,润湿度偏润;2)特殊情况:偏淡白者为兼阳虚,舌边光或光而偏红者为兼阴虚,舌苔白腻或灰黑而滋润者,则为兼痰湿内阻.为了研究气虚舌象的局部组织形态变化、造成这些舌象的内在机制,以及气虚舌象机体内在的变化与构成气虚舌象的关系等问题,我们在广慈医院各病区观察了62名以气虚舌象为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舌诊定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彩色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客观观察了378例中风病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结果: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中以暗红舌最多,共128例(33.86%),暗红舌与淡紫舌、淡白舌、淡红舌、红绛舌、紫红舌、青紫舌相比,其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证型舌质的RGB值研究结果显示:本组病例中气虚血瘀证型、风痰阻络证型者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种舌苔间的R/G、R/B值相比,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为中风病证候规范化、定量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诊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继荣 《河南中医》2004,24(1):71-71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一部分 ,是通过观察舌体、舌色与舌苔的变化 ,三者互相印证 ,得出结论 ,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依笔者认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特点作一探讨。1 舌象转变规律有顺逆正常舌象舌体居中 ,不胖不瘦 ,伸缩灵活 ,舌质淡红 ,苔薄红 ,舌底络脉暗红无迂曲。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到舌质淡 ,苔白腻 ,气虚湿滞最为多见。舌象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疗效转归的参考指标。舌苔 :薄→腻→黄→黑为逆 ,黑→黄→腻→薄为顺 ;舌质 :淡→红→紫→暗为逆 ,暗→紫→红→淡为顺。舌质暗红有瘀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医舌象的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中医病机特点。方法: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A组)、不稳定型斑块组(B组)、稳定型宽块组(C组),观察舌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舌色以暗红为主,其次是淡红;腻苔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薄苔;白苔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黄苔。结论:舌象特点反映出脾肾气虚及痰、瘀、热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林晴  林岚  高碧珍  赖新梅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5):385-386,422,383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0名平和质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他8种体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患者各10名作为观察组。观察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与不同体质及舌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舌苔脱落细胞(iV)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瘀组、气郁组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明显高于其它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舌色组(紫、淡白、红、淡红)和不同舌苔组(薄白、白腻、薄黄、黄、薄)之间MI、MV差异不显著。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MI、MV与体质相关,血瘀质与气郁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明显高于其它体质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临床医生的视角,探讨数字舌图的舌色数据的采集方法。方法:(1)对142幅淡红舌不同部位的舌色数据进行比较;(2)由临床医师进行舌色样本的数据采集,获得706幅不同舌色的Lab色度值。结果:(1)舌侧部位与舌尖、薄白苔、厚白苔、反光和阴影部位的舌色数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2)临床医生诊断的不同舌色,经色度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三维色彩空间中亦具有各自的分布范围。结论:由医生对数字舌图进行舌色样本的数据采集是准确分析舌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苔色颜色数据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由临床医生选取苔色样本的数据,从262例数字舌图中获得薄白苔数据326个,白苔数据362个,厚白苔数据161个,厚浅黄苔数据24个,灰黄黑苔数据42个,黑苔数据8个.在CIELAB颜色空间以及由CIELAB空间转化的LCH颜色空间中,使用Matlab软件对各类苔色色度值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 3种不同厚薄的白色舌苔在CIELAB和LCH空间中,均呈现较为规整的分布特征,且与淡红舌比较,色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6种舌苔的L·a·b·C·H·值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L值在区分各种舌苔中尤为重要;在CIELCH颜色空间中6种舌苔的区分效果最佳.结论 由CIELAB颜色空间转化而来的LCH颜色空间,在描述苔色方面更加直观;介于薄厚之间的舌苔描述应该单独提出,才能弥补仅以厚薄两种类型进行舌苔厚度描述的粗略性;由于苔色呈现颜色渐变的连续过程,为了准确定量不同交叉的苔色,将颜色数据的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与中医的临床观察相结合进行舌诊研究,有助于推进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步伐.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的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诊系统"观察了7例大肠癌临终患者和62例非临终患者舌象的改变,并进行了舌质、舌苔RGB(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值的量化观测。结果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多见,舌苔以无苔和厚黄腻苔多见;非临终患者以红舌、厚黄腻苔多见。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质G、B值较非临终患者降低,R值相近,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临终患者薄苔较非临终患者G、B值降低,R值相近,R/G、R/B增高,R/B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厚苔RGB值相近(P0.05)。结论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借鉴Delphi法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的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进行拟合研究。方法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临床舌象,借鉴Delphi方法,邀请中医专家对舌色分类和舌色诊断进行4轮咨询,并借助舌色红绿蓝(RGB)分量的比较从侧面进行验证。结果通过4轮的专家咨询,最后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绛、淡紫、紫、青紫和紫红8类;采集的1255幅舌图像中1072幅(87.0%)获得了一致的判别结果;不同舌色的RGB分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Delphi法是一种较好的拟合中医专家舌诊经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舌象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OVID-19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舌象进行分析。结果(1)舌象表现:40例患者中,舌质红者40例(100%),其中舌质暗红者19例(47.5%);少苔者5例(12.5%),苔白腻者27例(67.5%),苔黄腻者8例(20.0%)。(2)临床表现:40例患者中,发热27例(67.5%),其中低热(37.3~37.9℃)18例(45.0%)、中热(38~38.9℃)8例(20.0%)、高热(≥39℃)1例(2.5%);咳嗽25例(62.5%),乏力13例(32.5%),咽痛6例(15.0%),肌肉酸痛12例(30.0%),腹泻2例(5.0%)。舌红少苔者症状多轻微,仅有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咽痛症状较舌苔厚腻者更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白腻、黄腻者则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其中舌苔白腻者以低热为主,舌苔黄腻者发热多为38℃以上的中热或高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提示,40例患者中双侧肺部炎症患者13例(32.5%);单侧肺部炎症患者18例(45.0%),其中左肺炎症患者7例(17.5%),右肺炎症患者11例(27.5%);其余9例(22.5%)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舌红少苔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胸部X片提示肺部炎症多为舌苔厚腻者,其中双肺炎症多见于舌红苔黄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40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为(5.17±1.5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3例(7.5%);淋巴细胞计数为(1.39±0.7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8例(20.0%),随着舌苔逐渐厚腻的变化,血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舌红少苔多见于疾病早期病程较短者(1~2d),症状多轻微;伴随病程进展(病程≥3d),部分患者舌苔逐渐增多,表现为厚腻苔,症状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反映了感染逐渐进展的情况,由此及时总结出COVID-19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不可过用苦寒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不同舌象、舌上皮细胞凋亡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方法:选择10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舌象、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和Fas等为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不同舌质和舌苔的AI差异显著;分别以淡白舌与薄白苔和白厚苔为最高。(2)不同舌象的p53、Bcl-2和Fas表达阳性率,呈现相应的变化。相关蛋白表达不仅与舌色有关,而且与舌苔颜色和厚度有关。结论:舌象形成与细胞凋亡具有密切关系,p53、Bcl-2和Fas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共同构成了本病舌象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