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浙江省三级以上综合医院输血科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对全省33家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输血科现状,加强对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方法本次医院输血科的考核检查,的主要从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和输血科工作人员等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输血、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进行考核检查。结果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输血、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62.0%、67.3%、82.1%。结论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对医院输血科进一步重视,加强科室建设和管理。其次,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有关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查漳州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设置及安全用血情况,提高全市用血安全水平。方法对全市35家用血医疗机构在制度保障、基本硬件设施建设、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质量控制、日常工作记录执行情况、输血病历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结果 35家医院在输血科(血库)基本设置及安全用血情况方面,三级医院较规范,二级医院次之,民营医院不容乐观。结论多数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及民营医院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的培养,保证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市级血液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以及各医疗机构的三级联控、分层推进,不断促进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各医疗机构医务科和输血科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监控并对输血病历进行自查;血液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病历考评标准,对全市9家医疗机构2 865份病历逐一进行考评并每月通报,市卫计委每年组织2次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输血科建设和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督导检查。结果临床输血病历的合格率从2013年1月的47.33%上升到2014年12月的92.94%;输血病历质量不断提高;2014年红细胞使用量同比下降6.2%;血浆使用量同比下降35.9%;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同比分别上升12.1%、15.7%,增长在合理范围内,临床用血趋于合理。结论通过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三级管理,提升了医务人员规范输血执行制度的能力,规范了医疗机构输血流程,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了输血病历的质量,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减少了输血有关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医疗机构输血科(供血库)的现状,以加强对其建设的指导和临床用血管理。方法通过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对本市10家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房屋面积和仪器设备、临床输血管理和科学合理用血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 10家医疗机构中有9家成立了独立的输血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7%(4/60);中级职称占41.7%(25/60);初级职称占51.7%(31/60);10个输血科(供血库)的房屋面积有7家达标,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者6家;输血科基本设备齐全,均未配置血小板恒温震荡箱;临床输血管理和合理输血合格率80%(8/10)。结论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供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逐步走向正规,但房屋建设相对薄弱,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九江地区18家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两年的督导检查情况,提高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更好地保障安全输血。方法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临床用血管理评估标准》,在2013年和2014年对18家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建筑布局、设备管理、用血管理和安全管理6方面通过查阅文件、记录和病历,询问工作人员和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结果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筑布局和设备管理、用血管理和安全管理平均合格率2013年分别为46.3%、48.4%和47%,2014年分别为62.0%、54.7%和58.6%。结论各医院领导应进一步重视输血科(血库),加大投入;加强医护人员安全用血、合理用血培训;建立规范的输血质量体系,并严格执行,不断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促进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 开展了3次临床用血病历调查以查找不合理用血的问题;成立了深圳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市级、各区级及各医院临床用血专家组以明确各职责范围;举办了市级不同类型临床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编写《临床输血基本知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等小册子,以方便临床;不定期对临床用血医院进行合理用血专项检查;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六统一”规范化管理.结果 实现了卫生局、市血液中心、医院医务科、输血科“四方互动”联合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局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合理用血知识普遍提高;临床不合理用血情况初步改善.结论 临床用血在发展医院血库工作、建设地方血站、倡导无偿献血、严格血液筛查和检测等各项工作均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强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督查黔南地区医疗机构输血科的设置及建设情况,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根据《贵州省输血科(血库)、储血室基本标准》对黔南地区12个县市33家医院输血科设置、制度建设、硬件配置、人员配置、质量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现场督查。结果 33家医疗机构输血科室设置、基本配置、制度建设、制度执行管理方面,三级医院较为规范3家,二级医院及民营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及临床用血管理不容乐观33家[1]。结论本地区医院管理层的思想观念陈旧、对"输血医学"专业的认识不够。须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输血安全的认识,加强对输血科人才培养及加大对输血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本院2009年在血库的基础上成立输血科,在以往血库所负责血液贮存与质量管理、输血前免疫学检测及血液制品发放工作基础上,增加了输血管理职能。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输血科在临床输血会诊、输血新技术宣传和推广、输血医学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现将本院输血科对照标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现阶段应对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1]和2000年10月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第四条[2]中都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但相关法规颁布近10年来,据调研:二级以上医院几乎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有的医院就算成立也苦于应付上级检查,挂牌成立逃避追究之举,都依托检验科负责管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输血工作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3].为了贯彻<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我院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据卫生部拟定的<2009年县级医院输血科(血库)督导检查方案>内容,于2009年8月成立了独立的输血科,由于近几年本院各科室的医疗业务发展迅速,临床用血量增长快速,为适应发展,本院正在准备创建三级医院,输血科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和责任,但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在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方面得到了较大的规范,贯彻落实了临床输血管理法规,保障了我院的医疗用血安全.总结本院输血科成立以来的管理经验,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现对大足区人民医院输血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效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现状,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数据.方法 向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发放无偿献血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供血医院数、供血医院床位数、最远供血距离、下设中心贮血室数及人数,是否建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临床用血、开设临床用血培训班并对临床用血情况评估,以及医院是否建立输血科、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否有输血反应反馈等14个方面进行调查,按规定的时间回收调查表后,进行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采供血机构供血医院总数21 551家,床位总数达到781.01万张.供血距离最远的是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心血站,达到1 100 km.各采供血机构共设置中心贮血室1 086个,工作人员3 869名.采供血机构与临床用血单位合作比例来看,建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比例为63.3%(226/357),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比例为87.7%(313/357),对临床输血情况进行指导94.7%(338/357),定期举办临床用血培训班比例为91.3%(326/357).全国各用血医院总计建有输血科4 780个,建立输血管理委员会7377个,对血液质量和输血反应进行反馈比例为92.4%(330/357).结论 采供血机构通过加强与临床用血单位的合作来进行临床用血的管理,且合作双方这种合作关系,来不断提高血液质量.随着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加,安全、合理的临床输血应是临床医院和采供血机构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评价物联网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开发智能血液冰箱、物联网血液转运箱、自动化血库系统、智慧血液管理软件等构建物联网血液智慧管理平台(方案),将血液贮存与管理软硬件系统有机结合,将分布式血液贮存储设备前移至临床用血科室,解决临床医师的用血顾虑。结果物联网技术、RFID与制冷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基于RFID的物联网血液管理解决方案,其将血液贮存、使用与质控管理集于一身,实现了对临床用血的全流程监管和信息追溯。血库前移至临床用血科室与电子交叉配血,精简和优化了临床用血流程,患者输血等待时间(min)由40±10缩短至<2;全程冷链物流确保出库血液的贮存质量,临床用血科室得以退回未输(完)的血液,输血科可以再发放临床或用与其他医院调剂。结论基于RFID血液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临床用血智能化管理和血液(袋)信息追溯;医院血库前移至用血科室,提高了临床输血效率、避免了血源浪费,提高了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制定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申请与输血病历评估体系并用于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评价,探讨在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下,提高输血质量,节约临床用血的措施.方法 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临床输血申请合理性评估,及输血后输血病历归档与评估制度,总结分析8年间医院住院患者人次、手术例数与临床用血量的关系,不断完善细化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结果 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年间在住院患者增长98.55%及手术例数增长97.61%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仅增加9.57%,手术科用血量下降12.12%,住院患者人均输血量下降44.82%,手术患者人均输血量下降47.27%.红细胞用量上升8.52%,血小板用量上升27.50%,冷沉淀用量升高25.5倍,血浆用量下降15.19%.结论 通过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用于临床合理用血评价体系,达到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调控和规范管理,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和使其临床疗效最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甘肃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推进全省输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甘肃省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考核评价标准(试行)》,甘肃省卫计委组织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对全省35所三级以上医疗机进行了现场督导考核。研究发现原卫生部85号令作为临床用血纲领性指导文件,对规范临床血液管理,推动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并未引起医疗部门的重视,临床不合理用血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用血管理问题较多。强制独立输血科,加强对医护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将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个人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并做到公示,只有将考核和公示真正有效地结合并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二级以下医院是覆盖广大城乡不可缺少的基层医院,规模庞大,承担着最基层患者的医疗救助任务,多数医院开展了外科、妇产科、骨科等手术项目,手术用血和急救用血不可避免,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骤增.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各地对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和县级供血库管理已取得了一定经验[1,2].卫生主管部门对二级以下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没有具体规定.为确保输血安全,针对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状况加强管理,制定相适易的管理办法,我们调查了驻马店市128所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级医院机构(以下简称医院)的输血科/血库历史上统称为血库,血库的建立与发展亦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卫生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但输血科/血库建设与发展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临床医学和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输血科的现状有待改善,发展有待加快,管理有待加强.笔者就输血科/血库建设的一孔之见与同仁共商,为推动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各级医疗机构对采供血服务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走访,填写调查问卷表,50家各级医疗机构对血站血液领取方式、血液供应满意度、输血指导等情况进行调研。其中三级医院20家,二级医院20家,一级医院10家。结果在供血服务方面:约血接听电话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及时性、血液运输抵达时储血箱温度、送血服务及时性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0%、76%、68%。在血液质量、对出现的血液问题的反馈和处理满意度分别为88%、72%,血液供应满足临床需求的平均满意度为86%。临床医院对本中心的服务需求体现在输血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上。结论临床用血医疗机构满意度及服务需求调查结果应作为衡量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血液中心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方法调研在杭州的14家三甲医院、5家三乙医院、5家二甲医院、4家二乙医院、7家未分类医院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情况,采用现场填写《医疗机构输血工作相关基本情况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建立、输血科软硬件建设、输血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接和使用等;现场考核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并对反馈的《调查表》数据汇总和做统计分析。结果调研组专家现场填写《医疗机构输血工作相关基本情况调查表》100%(35/35)回收;在输血文书管理执行情况方面,各类(级)医疗机构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患者输血前临床表现评估以三甲医院得分最高,输血后临床疗效评估以二甲医院得分最高,医生输血记录完整性以三乙医院得分最高;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血知识考核情况得分,三甲医院、三乙医院以及二甲医院明显优于二乙医院和未评级医院(P0.05);抽查的350份输血病历,考虑分析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指标,病历有效率70.57%(247/350);各类医疗机构的内科、外科在输血指征(Hb指标)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浙江省各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及输血科(血库)建设和管理尚需加强。尽快出台全省临床用血管理与输血科(血库)建设基本标准及考核细则,通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以及输血专业知识的上岗培训,有助于实现临床用血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略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输血医学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家卫生部已明确要求县(市)级以上医院要成立输血科,对临床输血加强管理。2000年卫生部专门颁发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血的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送检、交叉配血、血液人库和贮存、发血及输血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随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国内传染病发生率的增加,输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要求医护人员更新输血观念。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要遵循规范、安全、高效三原则,要切实落实国家及军队有关血液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更新医护人员的用血观念;充分认识输血风险,将输血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用血和输血新业务新技术。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参阅大量文献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关于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心储血点建设及输血管理情况,提高全市医疗机构用血安全水平。方法对各中心储血点的组织管理、建筑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置及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汇总分析。结果中心储血点的建设及输血管理较规范,有4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结论各医院应加强培训、督导和质量管理并加大投入,保证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