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分析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患病率和正常高值的比例,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可比性资料。方法:使用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依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资料中组间率的检验使用X^2检验。结果:1991年调查正常血压者(包括理想血压)在1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77.21%,其中理想血压在正常血压中占75.07%和在人群中占57.96%,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数占9.59%,1级(轻度)、2级(中度)和3级(重度)高血压部患病率是13.19%,其中1级是8.47%、2级3级分别是3.1%和1.62%,1级高血压中亚组患病率是7.48%,其占1级高血压患者的88.3%,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病率是5.17%,其中亚组占52.03%,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合计患病率是11.57%,占高血压总患病率的87.7%,女性正常血压所占百分率高于男性(P<0.01),而正常高值和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P<0.0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P<0.01),而正常高值和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P<0.0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P<0.01)。结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轻、中度高血压最常见,占高血压患者的87.7%,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是卫生健康事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与母亲高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压测量次数对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在人群血压筛查时血压测量次数对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防治的影响。方法 利用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规定,分析调查时测定的三次血压不同读数间对群体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趋势、波动幅度、高血压患病率、血压水平和分类的影响。结果 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均值都是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从第1,2及3次血压测量中估算的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5.0%,14.0%13.8%,也是随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第二次与第三次所测患病率甚近。连续三次血压的测量对血压的分类显示出理想范围血压的百分比随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一级患病率第一次测量高于第二次和第三次。高血压二级和三级基本保持稳定,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其亚组的患病率则随测量次数的增加有较明显的降低。对血压波动振幅的分析显示SBP在正负4mmHg内为82.6%~90.0%,DBP则为87.6%~92.8%。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在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时仍应按WHO规定连续测三次血压比两次为好。  相似文献   

4.
运动血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血压即运动试验中的血压,作为高血压研究的重要参数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可以预测正常人群的高血压,而且可对高血压发展及靶器官损害做出评价。现综述运动血压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浆硫化氢(H2S)水平与其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6例参加健康查体的正常高值血压者,去蛋白法检测血浆HS2含量;随访24个月后,按是否进展为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226例)和无高血压组(830例),比较两组间血浆H2S水平差异;四分位法分析HzS含量与高血压发生率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H2S水平是否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组[(32.54±3.61)umol/L比(50.62±3.84)umol/L,P〈0.01];随H2S含量逐渐降低(〈60.72umol/L,〈51.84umol/L,〈42.97umol/L,〈34.09umol/L),高血压发生率逐渐升高(13.3%,15.0%,27.8%,3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2S含量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OR=2.821,P〈0.001)。结论:血浆硫化氢含量降低,可能是促进正常高值血压者向高血压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2740人的血压水平10年(1992-2002)变化情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个体血压水平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0年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平均舒张压水平在55岁以前呈上升变化,在55~64岁组呈轻度下降;(2)1992年与200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例如1992年45~54岁与2002年45~54岁).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10年间总的高血压患病率由27.6%增加到48.8%,55~6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4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幅度最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65~岁组的ISt{所占比例最高,达61.8%;(4)1992年血压在120/80mmHg以下、120~129/80~84mmHg、130~139/85~89mmHg3个亚组的人群到2002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2.2%、44.7%和64.3%。结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目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较10年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高;随年龄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增加;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亚组人群10年后的高血压发病率,与血压在120/80mmHg以下的亚组人群相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基本代谢情况的比较,探讨三组人群代谢特点及差异,同时探讨三者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三组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1.三组病例基本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白大衣高血压组超重和高脂血症现象普遍存在,与正常血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中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3.脑卒中发生率白大衣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相近,而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发生率是白大衣高血压的3.5倍。结论根据有限的观察病例数,较正常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老年白大衣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超重和高脂血症率均高,但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性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湖南省长沙市公务员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流行现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长沙市公务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三组.计算长沙市公务员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现患率;比较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在三组人群的差异,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统计三组人群合并危险因素的状况.结果 长沙市公务员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2.54%、22.87%.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吸烟、饮酒、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而低于高血压组(P均<0.0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均<0.05),低于高血压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于高血压组(P<0.05).男性较女性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血糖等危险因素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发生显著相关.12.94%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14.02%的高血压人群合并3种及3种以上危险因素.结论 湖南省长沙市公务员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现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正常高值血压,年龄、吸烟、饮酒、家族史、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危险因素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10%以上的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公务员合并3种及3种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动态血压装置 (ABPM )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 ,新近人们发现有一组人群 ,他们的诊室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水平升高 ,他们具有真正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某些特点。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及早发现、控制高血压及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人群患病情况及全身血管损伤情况。方法对青岛市30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血压、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4 346名调查者中,正常高值血压1 165人(26.8%),高血压1 739例(40.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44.8%,女性36.8%,30~3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9.7%,40~49岁22.4%,50~59岁42.1%,60~69岁(63.2%),≥70岁74.6%。正常高值血压组与高血压组人群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酸(UA)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均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合并3种及≥4种危险因素人数比例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UACR、ba PWV、CRAE异常率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均是UACR、ba PWV、CR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岛市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及高血压人群均合并有多种代谢异常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已经发生血管损伤,应加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及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积极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入选正常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0例,按动态血压水平及是否合并糖耐量异常分为正常血压组(n=68),正常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n=60),原发性高血压组(n=70),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n=62)。所有受试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各组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0.12±0.03)vs.(0.10±0.02)]、白天收缩压标准差[(15.37±2.66)vs.(13.34±2.27)]、变异系数[(0.12±0.02)vs.(0.10±0.02)]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正常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正常血压组各时间段血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影响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为主),对正常血压人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血压的昼夜节律波动是未来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近年来,随着动态血压的发展,已经发现夜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及未来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最敏感的预测指标是平均夜间血压水平.有相关的研究也已经证实,亚洲人群的夜间高血压现象更为常见,特别是老年人群.但目前夜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将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项“家庭血压与诊室血压的一致性比较”研究显示,在200例受试者中,平均诊室血压高于家庭自测血压3.0/1.5mmHg,正常血压组与高血压组诊室血压同样比家庭自测血压要高。高血压组差值最大,为6.2/1.1mmHg,正常组SBP无差别,DBP高2mmHg。结果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CBPM值几乎总是高于HBPM。因此,应用家庭血压测量(HBPM),是诊室血压测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和血压正常高值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辽宁省农村居民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防治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策略。方法选择2004—2006年辽宁省农村地区年龄≥35岁的人群,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5925人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约44.1%的人为血压正常高值,约37.8%的人为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高龄、饮酒、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是血压正常高值的危险因素;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相比,高龄、饮酒、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女性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是血压正常高值的保护因素。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与血压正常高值无相关联系。结论血压正常高值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相同之处。我们应该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预防肥胖,防止血压正常高值进展为高血压,减少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分析。方法通过对门诊治疗的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测血压和24小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发现48.4%的患者门诊随测血压高于正常;27.4%在临界水平,只有24.2%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表明,门诊随测血压高于正常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平均收缩压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提示加强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6例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Apo)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25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01);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ApoB水平则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Apo A1/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血压的盐敏感性及盐敏感性高血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但人群内个体间对盐负荷或限盐却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 ,存在盐敏感性问题。 1 960年 Dahl建立了盐敏感性高血压遗传性大鼠 ,嗣后 Kawasaki( 1 978)和Luft( 1 979)先后依据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个体对饮食高盐摄入的血压反应提出了“血压的盐敏感性”概念。盐敏感性可定义为相对高盐摄入所引起的血压升高。1 钠摄入量与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单一人群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当钠摄入低的时侯 ,人群的平均血压也低 ,血压随年龄的增长幅度小 ;几乎在绝大多数盐摄入量高的人群 ,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又称诊所高血压.过去认为WCH是良性的高血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无关,可以不予治疗.近年来,多项针对WCH的随访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均表明,WCH患者较正常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更容易发展为持续高血压.而对伴有靶器官损害的WCH进行药物干预能使患者普遍获益.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高血压指南中更新了WCH的预后意义.许多学者对WCH的诊断标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血压是一个连续变量,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呈连续性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1mmHg=0.133kPa)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