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省农村高血压患者中知情者的自我防护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4—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8个乡镇≥35岁常住居民4592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辽宁省阜新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9.5%、20.2%和0.9%。有61.9%的高血压患者认为高血压不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危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超体质量、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必须认真开展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辽宁省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地区女性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04年至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3 607 名年龄≥35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女性常住人群(≥5年) 进行血脂异常状况调查,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指南(ATP Ⅲ)标准对血脂异常情况进行诊断.结果 在辽宁省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中,总胆固醇边缘升高和升高的异常率分别为36.2%和1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异常率为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边缘升高、升高和极高的异常率分别为17.2%、3.9%和1.0%,甘油三酯边缘升高、升高和极高的异常率分别为17.6%、20.0%和1.9%.总胆固醇边缘升高和升高的异常率均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0.001).结论 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更明显,应对该人群进行代谢性疾病的评价及综合性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立型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方法 共入选60例受试者,其中30例心功能正常的孤立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另选取性别、年龄、血压与房颤组相匹配的非房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及血浆BNP水平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房颤组患者的左心室EF为(59±8)%,对照组为(61±7)%,两组EF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05).房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8±7)mm,对照组为(46±7)mm,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7,P>0.05).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为(113±36)pg/ml,对照组为(39±23)pg/ml,两组血浆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8,P<0.01).结论 孤立型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检测BNP水平可以预测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中心动脉压测量仪测量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桡动脉增强指数,探讨该指效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变化趋势.方法 共有321例来自农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调查.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体重、血压等参数,同时使用中心动脉压测量仪记录肱动脉血压,收集30 s的脉搏波图形,自动计算出桡动脉AI值.分析桡动脉AI值在性别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①男女性别间身高、体重、BMI和AI值有统计学差异;年龄、心率、SBP和DBP无统计学差异.②男女AI值分别为(78.6±15.1)%和(86.6±15.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依据年龄进行分组后,60岁以下女性AI均高于男性(P<0.01);而在60岁以上人群中,男女间的这种差异消失(P>0.05).③年龄和桡动脉AI之间都有正相关关系,其中男性,r=0.391,P<0.001;女性,r=0.187,P=0.01.结论 在农村地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AI值高于男性,但这种差异随年龄增加而消失.AI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利尿剂一线降压地位的确立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利尿剂降压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噻嗪类利尿剂是第一类有效的口服降压药,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降压治疗基石的利尿剂就已经开始积累循证医学证据.针对利尿剂的7项早期随机化、安慰剂对照的大型临床试验(包括美国退伍军人降压药协作研究Ⅰ、Ⅱ,高血压监测和随机计划,OSLO研究,澳大利亚轻型高血压治疗试验,多项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及英国轻型高血压治疗试验),共入选了45 895人,平均随访4.6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6412名(男性2805名,女性3607名)年龄≥35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住人群(≥5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血脂异常情况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0人。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血压水平,TC及LDL-C水平均较高。②将TC/HDL-C比值分为<3.0、3.0~、3.5~、4.0~、≥4.5五组,随比值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比值最高组的患病率是比值最低组的3.4倍。各组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均高于参照组,除比值3.0~组外,各组OR值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随TC/HDL-C比值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辽宁农村地区高血压与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农村地区高血压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并定量评价高血压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危害程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2006年按统一标准对辽宁省阜新县≥35岁农村常住人员4592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7.8%(标准率为37.8%),脑卒中患病率为2430/10万(标化率为2475/10万),其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41/10万和534/10万;高血压、脑卒中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趋势χ2检验;P<0.01);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后,高血压对脑卒中的OR为8.372(95%CI:6.872~10.200),对脑梗死OR值为7.827(95%CI:6.287~9.745),对脑出血OR值10.933(95%CI:6.972~17.145);高血压对脑卒中的暴露人群归因分值(AFe)和全人群归因分值(ARp)分别为88.1%和73.6%,对脑梗死AFe和AFp为87.2%和72.1%,对脑出血的AFe和AFp为90.9%和79.0%。结论辽宁农村为高血压、脑卒中高发区,脑卒中主要类型为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与全人群中超过70%的脑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阜新农村地区蒙汉两族高血压发病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人群随访研究。结果随访期间24.6%的汉族和34.5%的蒙族人群发展为临床高血压,但是高血压的控制率非常低(汉族1.34%,蒙族1.54%)。蒙族人群高血压年发病率为14.16/100人年[95%CI:(13.52~14.82)/100人年],汉族人群高血压年发病率为10.74/100人年[95%CI:(10.45~11.03)/100人年](P<0.05)。与汉族相比,蒙古族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比(HR)为1.131(95%CI:1.068~1.198)。女性、基线年龄、高血压前期、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家族史与蒙汉两族高血压发病均相关,然而饮酒只和蒙族高血压发病相关(HR:1.128;95%CI:1.045~1.219)。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汉族人群(增加12%)相比,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蒙族人群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大幅提高(增加60%)。结论蒙族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于汉族人群;饮酒和高血压家族史可能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1,2]。我国农村居民因受居住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脑卒中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分析了辽宁省阜新地区农村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情况,有助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