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解放初期,广西靖西县疟疾流行严重,1958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50.39/万(7813/301201),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高中度疟区,经疟疾控制前期、疾病控制期、灭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落实病人根治、防蚊灭蚊、发热病人血检、病灶点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三日疟已经绝迹,90年代以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均控制在1/万以下,1994-2001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防治效果显,有效控制了疟疾传播流行。2001年11月经广西卫生厅组织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确认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总结防治监测工作经验,巩固发展基本消灭疟疾成果,进一步加强基本消灭疟疾后灭疟监测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严防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市1989年经考核为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市。1991年在迪口镇可建村发生间日疟局部暴发流行。为抗疟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为探索简化抗疟措施的可能性,仅对现症病人采用“氯伯”及时根治,1992—1994年我们对暴发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栓;92年阳性率26.8%(22/82);93年阳性率6.5%(3/46),94年阳性率为0(0/137),复查1991—1993年 先后发病的疟疾患者36人,原虫阳性率为0。中华按蚊为当地唯一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人血指数、种群密度、叮人率三年无明显改变。结果表明:1.人口流动是引起疟疾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1)。2.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采用现症病人根治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疟媒介。在河南省间日疟流行区、如黄淮平原,中华按蚊更是主要的传疟媒介。由于它的分布面广,种群数量大,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在生态习性与传病关系上亦有所差别。为了更好地给灭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地阻断中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消除疟疾阶段发病态势及传疟媒介现状,为调整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2008年疟疾发病分区,在一、二、三类疟区分别选择1、6、1个县市,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在监测村开展传疟媒介种类和密度监测。规范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及休治疟史对象,及时处置疟疾疫点,开展疟防知识宣传。结果 2012-2014年共血检"三热"病人96777例,疟原虫阳性15例,阳性率0.015%。本地疟疾2例,占13.33%,输入性疟疾13例,占86.67%。捕获按蚊14318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人工帐诱平均密度为每小时8.78只/人,灯诱平均密度为每晚19.24只/灯。结论监测区疟疾发病进入消除阶段,输入性疟疾时有发生,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其密度高于传疟密度阈值,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管理和媒介控制。  相似文献   

5.
襄阳市襄州区位于鄂西北部,是湖北省疟疾高发区之一.主要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自1988年以来,我区在复媒按蚊区和单纯中华按蚊区的疫情发生地,采用了化学杀虫剂灭蚊等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为了解和掌握我区传疟媒介按蚊的抗药性现状和变化趋势,我们于2009年8月在复媒按蚊区的峪山镇方集乡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岩市辖7个县(市、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中高度流行区。据1937年资料记载,龙岩市二县曾是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五县曾是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五县曾捕获微小按蚊。1950年疟疾发病率达108.03/万,疟疾曾是龙岩市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普洱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类、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现况,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选择普洱市所辖10个县(区)内利于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孳生繁殖的老疫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流动捕蚊、叮人率、季节消长三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7-2011年通过三种方法调查结果,在监测区内共捕获按蚊21种47 308只,其中中华按蚊29 408只,占捕获总数的62.163%,为优势蚊种;该地区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904只,占捕获总数的1.911%,分布于所辖10县(区)。结论微小按蚊在普洱市作为传疟媒介的地位仍然值得重视,应继续加强传疟媒介监测,警惕媒介按蚊密度升高而导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8.
<正>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中华按蚊是我省传播疟疾主要媒介。自1958年首次在皖南旌德县的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发现嗜人按蚊,当时定名雷氏按蚊。1975年许锦江等又定名雷氏按蚊嗜人亚种。1979年马素英根据其食性又更名嗜人按蚊。初步提示嗜人按蚊传播疟疾、丝虫病的重要性。现就嗜人按蚊在我省具体地面分布、传疟作用及其防治对降低疟疾发病,控制恶性疟流行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泰州属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属非恶性疟流行区,2008年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几年来,由于我市劳务输出人员不断增多,去非洲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打工回归的人员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2011年5月,在归国劳务输出人员中发生了6例恶性疟疾病人,死亡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当地疟疾媒介按蚊传播效能,分析按蚊潜在传疟能力,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疟疾发病率最高的进贤县罗溪镇为中华按蚊调查点,现场调查获取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人血指数、经产蚊比率、叮人习性和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等参数,结合调查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求得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 2015年6-10月南昌市进贤县塔岗寺下村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依次为5.075 76、3.560 61、8.121 21、2.045 45和0.878 79;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依次为0.815 05、2.917 78、2.203 39、0.786 45和0.003 23 d;平均叮人习性为0.018 4;媒介能量为0.075 22、0.230 87、0.505 25、0.017 16、0.000 04;基本繁殖率为0.451 31、1.385 21、3.031 49、0.102 95、0.000 21,其中7、8月份的基本繁殖率高于临界水平。结论当地疟疾传播能力较低,潜在间日疟的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月份为7、8月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南平市蚁类调查结果,发现蚊科10属69种,多数种类来自山区溪涧的石穴积水、泉水坑和泉水沟,毛竹和阔叶林区的竹筒。原疟疾流行区人房调查仅发现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14只/人帐,闽北重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末捕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昌江县王下乡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率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饵半通宵诱捕蚊媒计算按蚊密度和根据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和原因不明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境检,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为疟疾感染者。结果当地主要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9~11月,微小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8月~10月;同此时间,疟疾发病最高分别为5.10%与7.97%。显然,疟疾发病高峰与传疟媒介种群密度密切相关。结论王下地区以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疟疾流行的高危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疟疾流行仍然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连云港市2017年报告的两例间日疟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风险评估,指导全市有效应对疟疾疫情。方法收集病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血片及PCR核酸基因检测复核、疫点周边自然环境和当地媒介监测数据,并对疫点进行分类;对其中1例间日疟病例家属及四邻共40人开展主动病例侦查。结果 2例均为间日疟病例均在非洲有明确的生活史和疟疾病史,连云港市已经连续8年无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主动病例侦查显示: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rapid diagnostic test,RDT)和PCR检测40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例间日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连云港地区存在传疟媒介中华按蚊,要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防控,防止继发二代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已知的按蚊约56种,而在我市具有传疟作用的主要媒介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目前,我市已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为探讨消灭疟疾后的媒介现存情况,为灭疟后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稻田区,水多低洼区,旱地水少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哀牢山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疟疾流行的关系。 方法 收集和分析哀牢山各年疟疾和按蚊监测报表资料和各种农作物种植以及当地气象资料情况并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疟疾发病率与微小按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r=0.89,P<0.05),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分层在1100m海拔以上的村委会种植甘蔗有统计学意义(r=0.78,P<0.05)。 结论 半山区种植农作物变化对控制疟疾有重要作用。高疟区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是降低主要传疟媒介的密度,缩小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茂名市茂南区疟疾流行、防治现状,探索茂南区消除疟疾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 10年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32 253人,共检出疟原虫感染者5人,感染率15.50/10万,皆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例恶性疟,4例间日疟,无二代病例感染;2010—2013年共捕获按蚊5 682只,经鉴定未发现引起疟疾流行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茂南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是66.33%和74.44%。结论茂南区采取了有效的控制疟疾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措施,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台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原为高发疟疾流行区,以微小按蚊为传疟媒介,1985年经考核验收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疟疾年平均发病率控制在0.045/万。近10年来,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病例增加。防止输入病例引起疟疾流行,成为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的主要课题,现将1991-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法1.1 成立市、乡镇两级政府灭疟领导小组,于1991年颁发了台山市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制度,以疟疾病源监测为重点,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对当地居民以“三热”病人(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 收集、整理了三峡库区的基线资料.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初期疟疾大流行,70年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5~10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6~360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 目前,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但是,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广东省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疟疾传播强度,为控制疟疾爆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等方法在广东省珠海市和惠州市进行媒介能量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广东省珠海市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为5.863,中华按蚊为0.663;广东省惠州市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为2.770,中华按蚊为0.249。结论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是中华按蚊的8~11倍,说明嗜人按蚊在广东的传疟作用较中华按蚊更为重要,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广西环江县在消除当地疟疾后的传疟按蚊种类及密度监测结果。方法 收集整理该县历年人房和牛房传疟按蚊资料及近2年按蚊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该县历史上存在按蚊种类20种,传疟按蚊种群密度依次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的人房密度高于其它传疟按蚊,季节消长与当地疟疾发病高峰密切相关,嗜人按蚊的唾液腺子孢子自然感染率为0.3%(5/1 585)。1982—1983年采用通宵人工捕蚊的方法观察结果显示,人房嗜人按蚊密度占55.68%,中华按蚊占21.77%,日月潭按蚊占19.81%,微小按蚊占0.05%。牛房嗜人按蚊密度占6.21%,中华按蚊占67.55%,日月潭按蚊占13.89%,微小按蚊占0.07%。2015—2016年在该县大安乡采用通宵灯诱方法捕蚊观察,2015年结果显示,牛房、室外和人房共捕获按蚊604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其中牛房占35.43%,室外占34.27%,人房占30.30%。2016年结果显示,牛房、室外和人房共捕获按蚊811只,经鉴定99.63%为中华按蚊,其中牛房占54.25%,室外占36.37%,人房占9.00%,在5月份的牛房和室外分别捕获嵌斑按蚊1只和日月潭按蚊2只。结论 该县目前的传疟媒介是以单一的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