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柴胡气味差异及其气味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检测来自山西、内蒙古及黑龙江3个地区18批柴胡样品的气味及具体挥发性成分,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不同产地柴胡样品-传感器响应值-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雷达图显示不同产地柴胡响应值存在差异,电子鼻的检测结果经主成分分析(PCA)后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较好区分来自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的柴胡样品。采用HS-GC-MS共检测出76个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芳香类、酮类、醇类等物质。通过SIMCA 14.0筛选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值(VIP)>1的挥发性成分,得出11种主要差异性物质,包括2-正戊基呋喃、α-蒎烯、β-蒎烯、庚醛、三乙胺、十一烷、对异丙基甲苯、2-正丁基呋喃、1-戊醇、己醛、2-辛酮。结论 利用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和电子鼻感应值做PLS分析,发现造成山西省与其他地区柴胡电子鼻检测气味差异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己醛、1-戊醇、2-辛酮、2-正丁基呋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电子鼻及自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从整体香气轮廓和具体香气成分两个方面检测不同产地砂仁的香气物质,研究砂仁气味电子鼻响应的物质基础。方法:以广东、云南、缅甸、越南和老挝等不同产地砂仁药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和HS-GC-MS技术检测其挥发性成分,采用双标图分析样品-传感器-挥发性化合物三者的联系。结果:电子鼻的PCA双标图显示不同产地的砂仁能较好地被区分,识别指数为83.90%,其中国产的阳春砂仁归为一类,进口的砂仁为一类;采用HS-GC-MS共鉴别得到萜烯、酯、醇、酮及烷烃类等70种挥发性成分,各类成分及含量在不同产地的砂仁中有明显不同,分类与电子鼻的结果相一致;PLS双标图显示传感器s14和s8/s6/s3与萜烯类、酯类和醇类成分的高度相关性揭示了传感器与香气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结论:利用化学计量学,电子鼻检测技术可区分不同产地的砂仁药材,结合自动顶空-气质联用色谱分析方法为砂仁的气味电子鼻响应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通过获得样品气味信息,对6个不同产地的18批样品,同一产地16批不同采收期样品以及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每个样品对各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枸杞子气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甘肃省靖远县和青海德令哈两个产地区分不明显外,其余样品间区分区分明显。不同采收期样品中7月中旬之前采摘枸杞子样品在气味上差异较大,之后采摘样品气味的差异逐渐减小,两年间采收的枸杞子均显示出此趋势。3种不同干燥处理方法的枸杞子样品气味信息经PCA分析后总贡献率达到98.80%,能够区别。结论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进行区分,该方法简捷、快速,可为枸杞子的快速鉴别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柏子仁在贮藏过程中经历虫蛀、酸败等变质现象前后的品质变化。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及电子鼻、电子舌等电子感官技术对正常、虫蛀、氧化酸败、水解酸败4种类型的柏子仁药材进行挥发性成分、气味、滋味的测定。通过检索质谱库和人工比对鉴定挥发性成分,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的传感器的响应值来确定气味和滋味,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样品变质前后的差异性。结果 柏子仁样品中共鉴定出85个化合物。与正常样品比较,水解酸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减少5个,虫蛀和氧化酸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分别增加1、21个,种类上以醛类和酸类成分为主。其中氧化酸败样品中正己酸、己醛、丙酸的含量较正常样品明显提高,相对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11.49%、10.21%、7.52%,成为酸败现象的关键指标。电子鼻分析认为W1W、W2W和W1S传感器对应的气味成分差异明显。电子舌分析认为变质后药材的酸味响应值普遍增大。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后认为虫蛀样品在挥发性成分、气味和滋味方面与正常样品相比变化较小,而酸败后的样品变化较大,尤其是氧化酸败样品。结论 对于柏子仁来说,自然条件下12个月贮藏引起的氧化酸败对质量的影响最大,为了保证柏子仁质量,应该主要从防止氧化酸败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金银花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提取金银花、山银花对照药材及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样品DNA,检测DNA浓度和纯度,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样品。结果: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质量分数3.1%~3.3%,河北、山东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49%~0.050%,0.069%~0.078%,2个产地样品中均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成分。采用基于PCR方法鉴定出河北和山东产地各3批样品均为金银花。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作为含量测定常规方法的补充,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5个产地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湖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木樨草苷含量: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为不同生产目的选用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产地大白菊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大白菊气味指纹变化。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产地大白菊样品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因子分析(DFA)等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大白菊样品经PCA和DFA分析后能明显分开。结论电子鼻结合PCA和DFA分析技术,可作为大白菊产地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的山楂气、味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客观化表达山楂气、味,并基于此进行不同产区、不同基源山楂的鉴别区分研究。方法:采集不同产区、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运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不同山楂样品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以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对获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区及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电子舌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结论: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及不同基源山楂的鉴别区分,其二者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作为气、味鉴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实现不同产地与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的川产益母草药材区分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益母草药材,采用电子鼻获取各样品气味信息的传感器响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对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益母草样品PCA 区分指数值为82,DFA综合判别率97.96%;不同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益母草样品PCA 区分指数值为84,DFA 综合判别率100%,区分与判别有效。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及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川产益母草药材的区分,可作为其气味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品种橘红花挥发性成分差异和香气特征。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对4个品种(“光青”“假西洋”“密叶正毛”和“黄龙正毛”)共40批橘红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橘红花显著性差异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结果:HS-GC-MS检测结果显示,从4个品种橘红花中共鉴定出40个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酮类和醛类,其中以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为共有且含量较高的成分。通过ROAV确定了4个品种橘红花共有关键香气成分8个。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1个差异标志物可用于品种判别,其中β-蒎烯是“假西洋”的特征香气成分,芳樟醇是“密叶正毛”的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醛、反式-橙花叔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黄龙正毛”的特征香气成分。结论:HS-GC-MS结合ROAV系统分析可区分不同品种橘红花并鉴定差异性的特征香气成分,该方法可为橘红花的品种判别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对河南封丘金银花与湖南不同基原山银花进行区别比较,并对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利用HPLC法构建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以“SIMCA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通过HPLC法测定河南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成分含量。结果 河南封丘产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湖南各基原山银花相似度在0.97以上,金银花和山银花相似度在0.57~0.79,豫金二号与金银花及山银花药材相似度均在0.6以下,共有多成分PCA分析也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各品种中北花1号酚酸类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之和为5.1%,比其他品种高约15%;木犀草苷豫金1号含0.062%、北花1号0.064%,比四季花高约25%、比羊角花高约50%。结论 该化学指纹图谱方法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亦能为金银花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参考。金银花不同栽培品种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豫金1号和北花1号药材质量较优,是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张敏敏  赵志国  刘倩  刘伟  王晓  赵恒强 《中草药》2021,52(11):3193-3200
目的建立基于离线二维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结合技术(2D-HPLC-DPPH-ESI-Q-TOF/MS)的金银花中抗氧化成分系统筛选方法。方法采用离线二维色谱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分析,第一维采用semi-PREP-HPLC技术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极性分段制备和富集浓缩,第二维分别采用亲水和反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DPPH在线筛选技术实现金银花复杂组分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发现;采用ESI-Q-TOF/MS技术进行初步鉴别,并通过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可以实现金银花中不同极性和不同含量抗氧化成分的快速筛选,从金银花提取物中共筛选出3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采用高分辨质谱初步鉴定出12种,对9种成分进行活性验证,其中7种成分(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芦丁、隐绿原酸、绿原酸)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结论该方法高效、快速,为复杂体系天然产物中不同极性和含量抗氧化成分的发现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RRLC-DAD-ESI-Q-TOF-MS技术分析和测定金银花中主要化学成分,建立山东金银花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RLC-DAD-ESI-Q-TOF-MS技术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快速分析,根据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推断化合物分子式,结合数据库和文献对金银花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采用RRLC-DAD法分析测定山东金银花、河南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东金银花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结果:从山东金银花中检测到51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2种化学成分;对比测定了山东金银花、河南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中10种主要化学成分(马钱酸、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断氧化马钱苷、芦丁、金桃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可以实现不同品种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的正确区分,所得结果与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RRLC-DAD-ESIQ-TOF-MS技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提供化合物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信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和测定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山东道地金银花的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为山东金银花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研究现状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美凤  刘文龙  周晋  杨岩涛  贺福元  周逸群 《中草药》2018,49(20):4905-4911
金银花和山银花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上无差异,自《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纷争不断。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用药沿革、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探讨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异同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为解决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合问题,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对米蕾期(RB)、三青期(TG)、二白期(TW)、大白期(BW)、银花期(HS)、金花期(GF)6个不同时期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个不同生长时期的金银花挥发性物质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结果 GC-MS共鉴定出260种挥发性物质,对260个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65%,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6个不同生长时期金银花样品分为4类:其中RB和TG归为1个集群;TW单独归为1个集群,BW和HS归为1个集群;GF单独归为1个集群。结论 聚集在一起的金银花样品挥发性物质相似,将RB与TG,TW,BW与HS,GF分为4个不同的商品等级,该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混合采摘以及后期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抗炎为例,建立基于效应成分指数(effect-constituents index,ECI)的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批次不同标准(国标/企标)的金银花配方颗粒样品中9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单体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断马钱子酸、断氧化马钱子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采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试剂盒测定上述样品的抗炎效价和相关单体成分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进而整合分析获取上述各个成分的抗炎效价权重系数,通过权重系数和效价整合计算得到ECI,最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所构建的ECI的可行性。结果抗炎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9种单体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国标批次(S1~S11)和企标批次(S12~S22)在单体成分的含量高低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国标批次(S8)中绿原酸的含量是企标批次(S16)中该成分含量的3.3倍(43.06 vs 12.98 mg/g)。国标(S1~S11)样品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高燕  马山  杨龙飞  吕婧  俎龙辉  王变利  谢强胜  赵渤年 《中草药》2020,51(17):4449-4456
目的构建银黄颗粒中药材-中间体-成方制剂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方法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建立银黄颗粒体外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再采用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对黄芩药材、金银花药材、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银黄颗粒谱-效相关抑菌药效评价结果进行评判。结果建立的银黄颗粒体外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下;黄芩药材、黄芩提取物、金银花药材、金银花提取物的抑菌率分别大于43%、5.5%、11%、37%,可以保证银黄颗粒87%的样品抑菌率大于11%(优质样品)。结论建立的银黄颗粒中药材-中间体-成方制剂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能够实现中成药生产投料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评价结果更科学、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酸、3个环烯醚萜苷和1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新绿原酸(1)、隐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3,4-二咖啡酰奎宁酸(4)、4,5-二咖啡酰奎宁酸(5)、绿原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断氧化马钱子苷(9)、裂环马钱苷(10)、獐芽菜苷(11)和木犀草素(12)。对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1~8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酚酸类成分是金银花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之一,其中化合物7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