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一种新型天然低共熔溶剂用于玉竹总黄酮的绿色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苏慧  唐洁  李诗卉  胡玉珍  夏伯候  林丽美 《中草药》2018,49(10):2378-2386
目的采用新型绿色溶剂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e deep eutectic solvents,NADESs)提取玉竹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提取效率、溶剂回收利用率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竹总黄酮提取工艺;通过文献比较评价NADESs提取效率;并结合大孔树脂吸附法回收NADESs。结果由醋酸钠和乳酸合成的NADESs(物质的量比为1∶5)具有最高的提取率,经响应面法优化后,在水比例(水体积与溶液体积比)22%,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21 min和液固比21 m L/g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0.13 mg/g;而且,NADESs提取率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已有方法;回收实验表明,NAK-9对总黄酮的吸附效率(88.67%)显著高于D-101(77.33%)和AB-8(79.15%)。以甲醇为溶剂,其解吸附率达80.46%。回收后的NADESs重复使用的提取率达18.79 mg/g,回收利用率为94.56%。结论 NADESs作为提取介质具有高效、绿色环保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可用于玉竹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同时为NADESs作为提取介质应用于其他中药有效组分的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以有机溶剂提取为主,而使用绿色安全的溶剂作为溶媒的研究相当有限。因此,该研究通过绿色合成不同类型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考察其对夏枯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同时,考察DESs溶剂回收利用效率和总黄酮的回收方法。该研究以总黄酮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以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法来优化DESs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最优条件为水与DESs(氯化胆碱-甘油1∶4)的体积比为27%,液固比为15m L·g(-1),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的平均值(Y=75.05)与预测值相(Y=77.86)符合。而且,DESs法所得结果较先前报道的传统提取方法具有更高效、经济和环保等优势,此外,运用AB-8大孔树脂可对夏枯草总黄酮达到97.88%吸附率;采用5倍树脂量的100%乙醇可达到88.12%解吸附剂,收集上述处理后的DESs溶液按照同样方法提取样品,可达到95.23%重复提取率,说明大孔树脂的方法可进行高效简单的回收以及重利用,该项研究表明,DESs可作为一种可持续和高效的天然产物提取介质用于夏枯草等中药中黄酮类组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鱼腥草水提液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及与阿奇霉素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水提液、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二者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鱼腥草水提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态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提示,鱼腥草水提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50 g.L-1,协同实验表明与阿奇霉素有抗菌相加作用。鱼腥草水提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SMIC501,3,7d分别是31.25,62.5,62.5 g.L-1,SMIC80分别是250,250,250 g.L-1。SMIC80药物浓度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态形成有干扰作用。结论鱼腥草水提液与阿奇霉素抗菌相加作用明显,并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为鱼腥草治疗由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以有机溶剂提取为主,而使用绿色安全的溶剂作为溶媒的研究相当有限。因此,该研究通过绿色合成不同类型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考察其对夏枯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同时,考察DESs溶剂回收利用效率和总黄酮的回收方法。该研究以总黄酮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以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法来优化DESs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最优条件为水与DESs(氯化胆碱-甘油1∶4)的体积比为27%,液固比为15m L·g~(-1),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的平均值(Y=75.05)与预测值相(Y=77.86)符合。而且,DESs法所得结果较先前报道的传统提取方法具有更高效、经济和环保等优势,此外,运用AB-8大孔树脂可对夏枯草总黄酮达到97.88%吸附率;采用5倍树脂量的100%乙醇可达到88.12%解吸附剂,收集上述处理后的DESs溶液按照同样方法提取样品,可达到95.23%重复提取率,说明大孔树脂的方法可进行高效简单的回收以及重利用,该项研究表明,DESs可作为一种可持续和高效的天然产物提取介质用于夏枯草等中药中黄酮类组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能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形成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者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周期、生物膜形成的主要调控信号系统以及中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9)
目的优化华中枸骨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抑菌作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含有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25℃,超声功率480 W,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25∶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总黄酮含有量57.81 mg/g。提取液(总黄酮质量浓度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宋内志贺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超声提取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华中枸骨叶总黄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黄连解毒汤能够协同头孢他啶治疗小鼠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PAP)并讨论其可能机制。方法黄连解毒汤联合头孢他啶(联合用药)与铜绿假单胞菌(PA)共培养,验证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杀灭作用。联合用药治疗PAP模型小鼠,测定血炎性因子、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阳性对照药物相比,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PA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提高杀灭效果。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感染模型小鼠体内TNF-α、IFN-γ、IL-6/10/12p70等细胞因子含量,改善肺部炎细胞浸润,减少组织破坏。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体内抗炎作用,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能够提高PA杀灭效果,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炎细胞浸润,减少组织破坏,显著提高PA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骨草醇提物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鸡骨草的醇提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四种常用菌杯碟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则几乎没有抑菌效果,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如以1 g鸡骨草提取1 mL提取液为标准,则其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0.1 mg/mL的盐酸四环素溶液相当。结论鸡骨草醇提物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清热败毒合剂对难愈性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清热败毒合剂组、五味清毒饮组、阿莫西林组和头孢哌酮组,每组10只,分别予生理盐水、清热败毒合剂、五味消毒饮、阿莫西林和头孢哌酮灌胃,连续3 d,制备药物血清。分光光度法检测药物血清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增殖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和CONA-FITC/PI法检测药物血清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生物发光法检测药物血清对于细菌自诱导分子AI-2的影响。结果:清热败毒合剂能够通过降低难愈性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AI-2浓度,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增殖,促进创面愈合。结论:清热败毒合剂对慢性难愈性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木蹄复方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木蹄复方抗肿瘤活性提取物,初步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观察其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常规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复方中水溶和醇溶性组分.MTT法测定木蹄复方水提取物(distilled water extract of compound Fomes fomentarius,WECF)和木蹄复方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compound F.fomentarius,EECF)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A549,Hela,QGY生长的抑制效应.系统预试法分析WECF化学组成.流式细胞术检测WECF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CF对A549,Hela,QGY 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28±0.02),(0.40 ±0.06),(0.28±0.05) g·L-1;EECF对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50±0.04),(0.50±0.03),(0.60 ±0.06)g·L-1,WECF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WECF含有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糖、多糖和苷类,皂苷,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植物甾醇、三萜成分以及挥发油和油脂,多糖含量为(16.1±0.5)%.WECF对A549,Hela,QGY,DU145,MDA-MB-435S,SGC-79016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29,0.45,0.32,0.32,0.83,0.23g·L-1; WECF 1 g·L-1作用于A549 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22.0%.结论:WECF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郭玉岩  高滔  李春城  魏宇欣  邵爽  孙爽  杨大宇  吕邵娃 《中草药》2022,53(10):3000-3005
目的 探讨甘草-马钱子配伍汤液沉积相态的释放行为,为甘草-马钱子配伍减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建立沉积相态释放测定HPLC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追踪沉积相态在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不同介质中主成分的释放行为,并对其释放结果进行拟合研究分析。结果 甘草酸、马钱子碱以及士的宁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量较大,且马钱子碱>甘草酸>士的宁。马钱子碱和甘草酸均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最佳,士的宁与Higuchi模型拟合结果最佳。结论 甘草-马钱子沉积相态主要毒效成分呈现出难溶性骨架材料缓释制剂的释放特性,毒(效)成分士的宁可能以沉积共聚体形式存在,在体释放呈缓释行为而减毒;同时,甘草酸的释放对减毒增效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瓜蒌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瓜蒌皮药材的 HPLC 指纹图谱。方法:采用 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2%冰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260 nm,流速 0.8 mL·min-1,柱温 25℃,进样20 μL。结果:建立了瓜蒌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确立了13个共有峰,其中5个共有峰得到确认,10批瓜蒌皮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瓜蒌皮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丰城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丰城鸡血藤的活性成分.方法:用溶剂法和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丰城崖豆藤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黄酮类化合物(1~8):毛蕊异黄酮(1),染料木苷(2),gliricidin(3),8-甲雷杜辛(4),阿夫罗摩辛-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澳白檀苷(6),异甘草素(7)和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8);2个为三萜类化合物,羽扇豆醇(9)和无羁萜-3β-醇(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探讨毛蕊异黄酮等在NMR测定中的溶剂效应,纠正了文献[1-2]中该化合物碳谱数据的一些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20.
李娟  高继宁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6,47(24):4379-4387
目的比较款冬花、叶与紫菀配伍后紫菀散的毒性,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款冬花、叶分别与紫菀(1∶1)配伍,小鼠连续给药14 d(生药量40 g/kg),通过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2个复方的毒性进行比较。结果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后肝脏发生明显病变;多元统计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了血清和肝脏中15个与肝脏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散点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距离及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幅度来看,款冬花、叶配伍的紫菀散虽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同,但未发现款冬叶配伍紫菀后的毒性强于款冬花配伍紫菀后的毒性。结论款冬叶配伍的紫菀散在毒性上与款冬花配伍的紫菀散相当,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