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情绪调节策略在替代性创伤和职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PIS)、替代性创伤问卷(VT)、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RQ)对临沂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354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03.28±19.819)分,替代性创伤总分为(81.43±25.804)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安徽省急诊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3月—2022年4月选取安徽省15所公立医院379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安徽省379名急诊科护士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为(84.65±21.83)分,超过理论中值者38人,替代性创伤发生率为10.03%。安徽省急诊科护士的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总分与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呈正相关(r=0.181,P<0.05),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与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呈负相关(r=-0.374,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医护关系、共情能力及心理弹性是急诊科护士替代性创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34.4%。结论:安徽省急诊科护士替代性创伤处于较高水平,管理者需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减轻或预防急诊科护士替代性创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对车祸后患者应激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的认知状况。方法 围绕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的三大临床特征自拟问卷,对有车祸伤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能对患者出现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的表现做出判断;56.45%的护士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概念有所认识;不同学历、职称及科室的护士对创伤后应激症状表现的判断一致。结论 护士具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应加强护士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以及早发现患者的应激障碍,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3月间选取8所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的16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VTQ)、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VTQ得分为(75.36±19.85)分,替代性创伤的发生率为4.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日均工作时间、是否援鄂、是否参加过抗击非典工作、述情障碍得分可影响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水平,可解释总变异的55.6%。结论 :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替代性创伤,管理者需要重视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识别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4月在武汉市某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发热病房、发热门诊及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821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灾害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总分为(74.27±17.9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接受过灾害救援培训、有无亲友同事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医)患关系及有无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进入回归方程(P<0.01),共解释总变异的16.4%。结论 本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处于较低水平,性别、是否接受过灾害救援培训、有无亲友同事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医)患关系及有无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是替代性创伤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关注易发生替代性创伤人群,加强早期心理筛查和干预,建立心理问题追踪反馈机制,以促进其正向心理发展,避免替代性创伤发生;同时在未来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和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烧创伤ICU临床护士培训模式与方法,为ICU临床护士培训及其他专科临床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前期调研、成立培训项目小组、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对烧创伤ICU护士实行6个月的临床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烧伤、创伤专科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临床护士对培训计划及安排满意度为100.00%。结论根据烧创伤ICU特色建立适合自身专科的培训机制可以显著提高ICU临床护士的培训效果,是临床专科ICU护士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武汉地区临床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疫情防控期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便利抽样法,选取武汉市三所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临床一线护士209名,采用IES-R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平均得分(19.49±11.72)分,处于亚临床36例(18.6%),轻度心理创伤73例(37.6%),中度心理创伤60例(30.9%),重度心理创伤25例(12.9%),阳性筛查率为65例(31.1%)。护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和IES-R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NCP防控期间,临床护士存在一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年龄、身体状况是其心理主要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 PTG)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Calhoun和Tedeschi [1]在其创伤后成长模型中提出,认知加工是创伤个体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途径和产生创伤后成长的重要机制。既往研究发现,除反刍性沉思等外显认知加工,注意偏向等内隐认知加工也可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发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探索个体的注意偏向与其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个体创伤后的认知加工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其积极认知加工,促其更多地获得创伤后成长。笔者对注意偏向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范式及对象、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等研究现状,就意外创伤者在创伤后成长中注意偏向的机制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为临床护士促进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而开展心理干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为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研究小组讨论拟定我国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终稿。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53。第2轮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62(P<0.05),所有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变异系数均<0.25。构建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包括资质要求、在创伤救治体系中承担的角色和预期价值作用等3个维度,共18个条目。结论 本研究界定的我国创伤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内容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国内创伤救治体系开展创伤专科护士角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胜任力概念、护理胜任力概念、专科护士概念等方面对国内外专科护士胜任力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胜任力评价体系,来测评临床专科护士的胜任力水平,从而提高专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和专家访谈法.结果国内文献显示,对专科护士的含义认识不一致,且与临床护理专家相混淆.国外文献显示,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不同的概念.专家访谈结果显示专家一致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并提出了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概念的基本内涵.结论应统一我国专科护士的含义,且区分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改革(TCAB)理论在创伤骨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30名创伤骨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模式,观察组应用TCAB理论相结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TCAB理论有助于提高创伤骨科护士的专科培训质量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脑卒中高级实践护士的概念和起源,主要综述了脑卒中高级实践护士的临床价值、实践范围,提出应明确脑卒中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与职责,发展本土化研究;整合院校和临床资源,加速脑卒中高级实践护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欣 《当代护士》2021,28(8):15-17
目的 调查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创伤性事件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对96名院前急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其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37名护士为创伤后应激反应阳性,阳性率为38.54%;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为(39.48±13.25)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急救护龄、编制、创伤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护士应激反应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急救护龄、创伤得分、社会支持得分是影响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亟需引起重视,临床应结合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护士倦怠、促进护士留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成人心理弹性及共情量表,对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9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护士中、高危水平的二次创伤、倦怠的发生率分别为71.1%、73.2%;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共情等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工作氛围等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共情、工作待遇满意度、近1个月内受到认可等是倦怠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二次创伤、倦怠和共情满意的水平受共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他工作环境的影响,除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外,护理管理者还应意识到“受到认可”是影响护士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创伤协调护士的产生背景、定义、任职资格、职责范畴,分析创伤协调护士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发展中国创伤协调护士的建议: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创伤协调护士发展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模式和资格认证制度,完善岗位设置和运行机制,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应对创伤救治服务模式改革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对初级创伤救治(PTC)体系的认知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0名实习护士进行初级创伤救治体系中的现场检伤分类方法、处理措施和初级评估内容与方法及PTC多项选择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士对创伤现场检伤分类方法、等级、救治顺序和初级创伤救治中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创伤警惕因素、颈椎保护方法、相关救治措施的认知水平均很低,不同学历实习护士对初级创伤救治的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多选题测评中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与高职护理大专生的测试成绩明显优于五年制高职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习护士对初级创伤救治认知匮乏,初级创伤救治相关知识缺少。因此,普及初级创伤救治相关知识、完善高职护理教学内容、强化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带教水平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质性研究方法,选择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敏感性指标,应用Delphi法对2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构建了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包含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管理与领导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结论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科学、可靠,可用于创伤康复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建立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为指导,采用深度会谈法对10名不同年资、学历、职称的护理专家进行访谈,运用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得出3个主题概念:(1)临床护士绩效评价的概念以及绩效考核的必要性;(2)临床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维度;(3)每个维度具体包括的内容。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客观、合理评价护士个人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完善护理质量,同时为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日益深化和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在工作中体现的职业倦怠感已经日益严重,本文就目前临床护士工作倦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介绍工作倦怠的相关概念,回顾工作倦怠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研究,护理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