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从抗逆力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水平、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等方面综述了 目前国内外护士抗逆力的研究进展,提出我国进一步开展护士抗逆力研究可从加强质性研究与纵向研究,探寻适合国内开展的干预方案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加速康复外科中围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危险因素、IPH对病人结局的影响、IPH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共情疲劳风险因素,为探索有效的预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对象特征、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的3因子模型为指导,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7名不同专科、已离职的和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提取的主题包括:对象特征6个,患者病程长且持续恶化或非预期的突然死亡,长时间遭受生理痛苦,家庭经济条件差,存在情感联系,非支持性的家庭动力学,负性情感或行为;工作环境3个,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缺乏团队协作和有意义的认可,代际因素;个人因素3个,个人创伤性经历和过度的同理投入,临床经验缺乏,社会支持。结论需正确识别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控策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增加共情满意,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护士倦怠、促进护士留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成人心理弹性及共情量表,对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9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中、高危水平的二次创伤、倦怠的发生率分别为71.1%、73.2%;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共情等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工作氛围等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共情、工作待遇满意度、近1个月内受到认可等是倦怠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二次创伤、倦怠和共情满意的水平受共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他工作环境的影响,除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外,护理管理者还应意识到"受到认可"是影响护士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界面理论变革护理工作模式,扩大护患接触面,以达到护理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护理服务功能高度集成的目的。方法:应用界面理论设计护理工作流程,实现护理工作面由横断面转为轴辐面;应用固化夜班的扁平化护理工作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成功地开展责任制护理。结果:构建了良好的护患交互界面,护士全面履行职责,患者得到全方位照顾。结论:护患接触界面除业务感知界面外,还有信息沟通界面和心理交互界面;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需扩大直接护患接触界面。  相似文献   
6.
阐述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现状,影响因素包括管理因素、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并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差错管理模式、营造开放的文化安全屏障,规范不良事件的管理文件,拓宽护理部管理职能、激励员工积极上报,倡导人文关怀、缓解护士压力等对策,为今后持续改进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构建高效、畅通、完善、人文化的报告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梅梅  施雁 《护理研究》2012,26(25):2385-2387
系统分析国外多媒体技术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归纳多媒体项目设计特征与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多媒体健康教育项目成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相关技能的实践现状及培训需求.方法 由参与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成员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等方式设计问卷,以我院所在区域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 194名社区护士中认为接受相关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非常必要和必要的社区护士人数分别占41.8%,47.9%;非常愿意与愿意接受培训的社区护士人数分别占34.5%,53.6%;76.8%的社区护士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参加培训;社区护士所希望采取的培训方式有理论授课(66.0%)、随时电话指导(35.1%)等.社区护理中较常见的护理问题得分3分以上的包括慢性疾病用药知识、有效沟通技巧、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知识、慢性病规范化护理、社区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临终关怀、母婴护理.社区护士对相关护理技能培训的需求总分平均为(3.40±1.60)分,得分处于3分以上的包括慢性病用药知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知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慢性病规范化培训、社区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临终关怀、母婴护理、儿童营养宣教、疑难伤口护理、难治性压疮护理、造口护理.结论 一方面通过“输血机制”和“造血机制”,对社区护士所需求的相关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提高社区护士在造口护理、PICC维护等方面的护理技能,拓展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改善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150例中青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按照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分型标准以及RUCAM评分量表,老年组确诊95例,中青年组135例。老年组原发疾病前三位为骨关节疾病(26.3%)、心脑血管疾病(17.9%)、皮肤疾病(12.6%);而中青年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疾病(20.7%)、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13.3%)、结核病(10.4%)。两组患者服用中药比例分别为52.6%、50.4%。老年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67.4%)、纳差(88.1%)、恶心/呕吐(42.15%)、黄疸(77.9%),与中青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但老年组胆汁淤积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发疾病谱与中青年不同,胆汁淤积型发生率较中青年更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对比剂的应用日益广泛[1]。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增强技术成为动态CT的重要程序[2]。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50%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碘对比剂[3];而静脉外渗是注射碘对比剂的主要并发症之一[4]。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损伤,它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可从轻微的皮肤反应到严重的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5]。国外研究报道,CT增强扫描中常规应用高压注射器前、后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17%[6-7]、0.25%~0.9%[8-10]。尽管外渗的发生率不高,但是由于CT受检人群的基数大,外渗的绝对数是不容忽视的。外渗的发生不仅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抢救和检查诊断。本文就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损伤机制、风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作一综述。1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的机制1.1细胞毒性早期实验研究[4]发现,于动物皮下注射离子型对比剂,6h后注射部位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并于24~48h达到高峰,同时伴有坏死、水肿和出血,随后在8周内转为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