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陈巍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94-3195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痴呆老人的比率也有所增长。老年性白内障是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性白内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白内障手术。然而由于痴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身体素质差、认  相似文献   

2.
某些营养因素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卫生系营养研究室常红老年性白内障为常见眼病和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全世界因患老年性白内障而致视力明显障碍者约达3000~4500万人。目前造成晶体混浊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机理尚待继续研究和探讨,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患眼生物结构参数的正常范围。方法:使用德国蔡司公司眼科专用A/B超超声诊断系统对120例(16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的眼生物结构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其眼轴长度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前房深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浅,玻璃体长度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结论:白内障患眼生物结构参数测量结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亦可作为大理地区白内障患眼生物结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观察了所测定的8种元素,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钾、锌含量低,钠、钙含量高,铜在晶状体核含量高。上述5种元素与老年性白内障有明显相关性。除补锌外还应补充钾制剂可能有利于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防治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内障的种类较多,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多见。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六大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调查,全世界有1700万人因患白内障而失明,如能有效防治并使白内障的发生年龄延后10年,仅美国每年即可节省医疗费用6亿美元。故当前欧美以及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6.
很多年过半百的人都会经常抱怨“眼睛花了,看东西有些模糊了”,甚至担心自己患了老年性白内障。其实对50岁以上的人来说,危害视力最大的因素既不是老花眼,也不是老年性白内障,而是一种叫做“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眼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平湖市老年性白内障的现状和分布特点,为政府部门防盲治盲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提高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工作。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4月对平湖市城乡10 943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眼科检查,主要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结果平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白内障患病率为80.16%,如果只将未成熟期与成熟期白内障诊断为白内障,则白内障患病率为43.73%。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70岁患病率为27.78%,70~80岁患病率为56.71%,80岁以上患病率为84.86%。既往诊断率低于现患率,农村尤为显著。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宣传工作,降低手术费用,提高白内障手术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祁玲 《吉林医学》2012,(32):7105-7106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148例(172眼),采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方法。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138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6例患者术后出现较轻的并发症,4例患者出现较重的并发症,通过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精心护理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成都城乡老年性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老年性白内障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城乡1016例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城市患病率为52.3%,农村患病率为51.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既往诊断率低于现患率,农村尤为显著。结论 应加强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男,71yr。因左眼胀痛伴头痛、恶心2d入院。患12a前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曾在外院行晶体囊内冷冻除术,并诊断为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患干入院前2d因午睡后起床小便时突然感到左眼胀痛,视力明显下降,在本院门诊检查时,发现右眼戴镜视力1.5,左眼视力眼前手动。  相似文献   

11.
观察静脉注射东氯合剂(每m l含东莨菪碱0.3m g,氯丙嗪12.5m g)对麻醉家犬的血压、呼吸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氯合剂剂量分别在0.033、0.1、0.3、0.9m l/kg 时,家犬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均在1~3m in 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降压幅度略低于等量的氯丙嗪,单用东莨菪碱血压和心率有轻度上升;仅在降压的同时呼吸有反射性加速现象。提示东莨菪碱与氯丙嗪合用对血压有轻度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参桂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肌缺血法、离体心脏冠脉灌流法、86Rb测定心肌营养血流量法、肌酸磷酸激酶测定法观察参桂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结果 参桂胶囊能够缩小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范围 ,减轻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变 ,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血流量 ,降低大鼠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值 ,增强小鼠心肌对 86Rb的摄取 ,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结论 参桂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比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阻断胸降主动脉所致的脊髓缺血损伤的慢性动物模型,应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缺血,研究左心转流技术在胸降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单纯阻断和左心转流组。在左无名动脉以远阻断降主动脉。术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仪连续监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脊髓功能变化。术后每日记录动物行为学评分。结果单纯阻断组中1只动物后肢轻瘫,其余后肢均截瘫。左心转流组动物恢复顺利,无截瘫发生。单纯阻断组CSEP波幅降低达50%以上,潜伏期延长10%以上,变化与行为学评分一致。结论左心转流较单纯阻断能提供更为良好的脊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房颤自行复律的可能性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3例房颤发作持续至入院小于 72小时患者的临床和心脏扇超资料 ,并作自行复律和非自行复律组的比较。结果  173例患者中 6 5 .32 %房颤自行复律 ,自行复律组和非自行复律组相比 ,房颤发作持续至入院小于 2 4小时者多见(P <0 .0 1) ,入院时心功能较好 (P <0 .0 1) ,EF较大 (P <0 .0 1) ,左房较小 (P <0 .0 5 )。结论 房颤发作持续至入院小于 72小时患者中约 6 5 %可自行复律。自行复律者多为房颤持续发作 2 4小时内入院 ,入院时心功能较好 ,左房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以阿尔帝蓝PH2.5——过碘酸雪夫(AB(PH2.5)/PAS和高铁二胺——阿尔卡蓝PH2.5——过碘酸雪夫(HID/AB(PH2.5)/PAS)组化法及单克隆抗体(MCAb)癌胚抗原(CEA)、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SC6和SC13A与62例粘液腺癌和30例印戒细胞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在两组癌中的两种染色均以酸性粘液及唾液酸粘液为主。免疫组化结果证明4种抗体与两种癌反应的部位主要显示细胞浆和膜,其次为粘液内呈棕黄或棕褐色颗粒。其中MCAb、SC6和SC13A对粘液腺癌诊断价值比CEA反应高。是两种优于CEA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Seventeen normal male rabbits weighing 1.7-2.8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en rabbits) was injected with SC1001Na (200 mg/kg, i.p.). The control group (seven rabbits) was injected with normal saline of the same volume.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for 6 hours were made after injection, with reference to respiratory frequency (RF), heart rate (HR), rectal temperature (RT) and ECoG of these rabbit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SC1001Na has a slight inhibitory effect on RF and RT, an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an accelerating effect on HR in rabbi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药异常胆质成熟剂(AbnormalSavdaMunziq,ASMq)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将其随机分为异常胆质成熟剂组、硅酮霜(SiliconeCream,S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只。于双耳腹侧制作创面,每只兔耳腹侧中线两侧分别做近、中、远各3个直径为1.0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深达软骨膜表面)。干预方法均为创面表皮化完成后局部涂抹给药,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观察局部组织块的发生,增殖及消退过程。测定并比较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发生率及其增殖消退周期及其增生峰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Mq组和SC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儿发生率较低,瘢痕增生程度较轻,消退较快;与SC组相比,ASMq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儿发生率较低,瘢痕增生程度较轻,消退较快.结论:局部应用异常胆质成熟剂可以显著降低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发生率,减轻增生程度,缩短增生周期。  相似文献   

18.
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盲法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为例,探讨盲法实施过程和盲法测试的意义。【方法】盲法实施参照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s)规范,盲法测试分别由10名测试者独立对安慰剂的外观、气味等做出评测,再由22名测试者模拟试验实际情况独立判断使用药物为何种。【结果】安慰剂在外观方面基本与生脉胶囊一致,但其气味、味道和口感则明显有别,当两者放在一起时容易辨别。但模拟试验情况的测试表明,试验实际实施中可能不易区分服用药物为何种。【结论】该安慰剂的制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双盲法的实施过程中,应强化实施过程的标准操作规范,由相对独立人员完成随机化、盲法编码和药物包装等过程,并应制定适宜的数据管理方法,以保证盲法实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幼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关键标志分子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mRNA、caspase-12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9~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入惊厥持续状态(SC)组、依达拉奉(ED)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各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五个亚组。应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建立大鼠SC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观察SC后海马XBP1、caspase-12 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用TUNEL法观察神经元凋亡细胞数。结果:幼年大鼠海马中XBP1和caspase-12在SC组表达显著增强,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SC组比较,ED组XB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5),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SC组在惊厥12 h后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NS组(P〈0.01),而ED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较SC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可能通过上调XBP1的表达与下调caspase-12的表达,并使神经元凋亡数目减少,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施万细胞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培养的面神经和坐骨神经来源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SC)的可溶性分泌物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facial motoneuron, FMN)的营养活性作用。方法:收集1~4代大鼠沃勒变性段和乳鼠面神经及坐骨神经SC体外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超滤浓缩,测定分离纯化的FMN细胞在含不同来源的SC分泌的可溶性物质的条件培养液中的生长活性。结果:在含4种SC条件培养浓缩液(concentrated conditioned media, SC-CMC)的培养液中,FMN生长活性均明显高于在含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液中,不同来源的SC-CMC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活性主要来自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组份的蛋白多肽物质,FMN的活性在高蛋白浓度时明显高于低蛋白浓度组(P<0.01)。结论:面神经和坐骨神经SC-CMC中含有促FMN存活、生长的蛋白或多肽,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 000,其活性作用与使用的蛋白浓度有关;在研究SC分泌物对FMN营养活性作用时,可考虑选择坐骨神经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