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75℃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d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及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25例病例资料,探讨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注意事项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从2003~2008年5年间,对25例女性乳房肥大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复合组织下蒂法。通过对术中复合组织下蒂的修整及术后乳房外形、乳头乳晕复合体血运、术后瘢痕及乳房感觉等方面观察,分析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结果:25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乳头乳晕复合体血运障碍发生。结论: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是较好的乳房缩小术式,良好的术前设计及术中调整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 方法:应用75 ℃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 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 d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 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及放射免疫 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毛面与光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包膜挛缩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毛面乳房假体与光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BakerIII级以上包膜挛缩的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Embase(1966年5月至2006年5月)、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5月至2006年5月),人工检索《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85年创刊至2006年5月)和《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期次),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及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8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对6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采用毛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1、10年并发Baker Ill级以上包膜挛缩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乳房假体(P<0.05).结论 毛面乳房假体隆乳术Baker III级以上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乳房假体.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维吾尔族,已婚。自述于3岁时,无明显外因情况下左耳前方长出一小米粒大小肿物,色微黄,触之质韧,无痛痒及红肿,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并感觉发痒,时常用手去搔抓,抓破后,肿物面积便会增加,随病程延长,其周围也相继出现了类似肿物。2004年外院诊断为“广泛性皮脂腺痣”,并接受CO2激光及冷冻治疗,效果不满意。同年来我院就诊。患者父母均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人,其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及用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专科情况:头面颈部可见高出皮肤平面的片状斑块,基本由4个片区组成:面部2个片区,其中1个从左侧鼻翼部至前额发迹,眼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6年至2007年,我们将手法按摩用于扩张器置入预扩张皮瓣患者21例(35个扩张器)。采用预定的按摩手法,对置入扩张器的皮瓣进行适当按摩。结果本组21例患者,1例因感染取出扩张器,余20例效果满意。与以往未经手法按摩扩张器置入术比较,注水速度明显增快,扩张周期明显缩短。结论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节段设计原则在面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对38例面部瘢痕患者,在修复面部瘢痕时,以面部张力线、组织器官活动分区,以及面部凹凸曲面为界,将瘢痕分解成多个节段瘢痕,对多节段瘢痕采用手术切除,常规美容外科技术分层减张缝合。于术后3~6个月手术切口愈合稳定后,将留存的节段间点状瘢痕行手术或点阵激光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3年,瘢痕质地、色泽较好,无明显瘢痕挛缩,无明显凹陷畸形。结论 针对面部线型瘢痕,根据面部皮肤张力线对其进行多节段分解,采用手术联合激光等综合手段,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种不同方法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眶膈脂肪重置+眼轮匝肌瓣法、眶膈脂肪重置+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眶膈脂肪重置+眼轮匝肌瓣+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三种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凹陷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共78例,3级凹陷者55例,4级凹陷者23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3例矫正不足,行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有4例行重睑宽度调整术。其余受术者重睑形态自然,无明显凹陷,睑裂高度大小合适,效果满意。结论:对于中重度上睑凹陷,采用眶膈脂肪为基础的联合方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手术联合放射性核素和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疙瘩是局部皮肤受损后形成的高出正常皮肤且超出原损伤部位持续增长的肿块,局部痒或痛,多不能自行退化。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其治疗难点,目前手术切除瘢痕疙瘩联合术后放射治疗被认为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安全有效方法。笔者对1998—2005年采用手术分别联合放射性核素敷贴和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整形术对整形美容受术者体像影响,探讨术后患者体像障碍(BDD)的变化,分析术前BDD影响因素,为受术者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及整形美容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鼻整形术患者84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并且采用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体像情况,术后第1~3个月复评.结果 术前非BDD占60.71%,BDD发生率19.05%,其他与BDD无关的心理障碍、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占20.24%;术后BDD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并且非BDD患者术后无BDD发生.术前,BDD者1~10题评分均高于非BDD组;术后,非BDD者第1~4题评分降低,BDD者第1~4、6~10题评分下降,BDD者第1、7、9~10题评分高于非BDD者(P<0.05).术前BDD者隆鼻术、有整形史者比重高于非BD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整形患者术前BDD发生率较高,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BDD,而且手术本身不会带来新的体像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