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铁缺乏对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影响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袁军  孙爱华  王锦玲  樊荣  马福成  王映梅 《医学争鸣》2000,21(12):1486-1488
目的 观察铁缺乏对大鼠耳蜗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铁缺乏致聋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SDS-PAGE蛋白电泳、双波长薄层扫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照观察6~8wk铁缺乏大鼠和正常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含量及分布的变化与听阈变化的关系。结果 铁缺乏引起感音神经性聋大鼠耳蜗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及免疫反应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耳蜗内肌动蛋白含晡不免疫反应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耳蜗内肌动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缺铁饲养期对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探讨铁缺乏致聋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 SDS-PAGE蛋白电泳、双波长薄层扫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 ,观察比较铁缺乏 8周、12周的大鼠及正常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含量与分布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 ,铁缺乏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大鼠耳蜗肌动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 (P<0 .0 1) ,免疫组化反应减弱 ;但不同缺铁期间耳聋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耳蜗内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减少和 (或 )免疫组化反应减弱与铁缺乏致聋存在密切关系 ;缺铁时间长短对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含量及免疫组化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JNK在豚鼠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耳蜗毛细胞的激活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JNK在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豚鼠毛细胞的激活表达。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只 ,分别行 30 0mg·kg-1·d-1丁胺卡那霉素和生理盐水肌注。 8d后处死 ,处死前检测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变化。左耳铺片 ,右耳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JNK在毛细胞中的激活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DPOAE幅值无明显改变 ,冰冻切片中Cortis器无JNK激活表达 ,耳蜗铺片内、外毛细胞正常。实验组DPOAE幅值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冰冻切片中Cortis器中外毛细胞P JNK表达阳性 ,而内毛细胞、支持细胞无表达。耳蜗铺片显示外毛细胞大部分受损。结论 :JNK激活能够在丁胺卡那中毒后豚鼠外毛细胞中表达 ,在耳蜗损害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耳蜗功能及听力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高血压患者耳蜗功能的检测价值,对48例(96耳)高血压患者进行DPOAE检测,观察高血压患者耳声发射的变化及其与纯音听阈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DPOAE检出率和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频率在2kHz以上的听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血压患者内耳微循环障碍可损伤耳蜗功能,而DPOAE可客观、敏感地监测高血压患者耳蜗功能及听力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研究铅暴露下豚鼠的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方法 利用诊断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分别测试记录铅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豚鼠双耳的DPOAE进行测试和记录,对两组数据用PEMS3.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记录的各频率(1、2、3、4、6、8kHz)下,两组豚鼠的DPOAE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铅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有明显损害,造成DPOAE较正常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早期发现鼻咽癌放疗后耳蜗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利用Capella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后 6个月和放疗后 12个月对鼻咽癌患者的 4 0例耳行DPOAE测试 ,观察其不同频率幅值的变化 ,并与纯音测听的骨导听阈比较。【结果】放疗前耳蜗及中耳功能良好者 ,放疗后各时期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虽有变化 ,但与放疗前 1 0kHz[(9 9± 4 9)dB],2 0kHz[(- 0 7± 8 6 )dB],4 0kHz[(2 9± 6 2 )dB],6 0kHz[(1 4± 7 4 )dB]比较 ,经方差分析 ,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DPOAE的结果与骨导听阈的结果一致。【结论】DPOAE可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内耳损伤的检测 ,具有快速、客观、简便、灵敏及无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脑震荡模型Wistar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震荡模型Wistar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ro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的改变.方法 对40只(40耳)健康无耳疾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B(撞击后30 min)、C(撞击后1 h)、D(撞击后1 d)四组,利用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测试均在隔声室内进行.以上四组分别进行DPOAE幅值测试及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阈值测试.结果 A、B、C、D四组DPOAE检测结果显示,在频率2 kHz时的DPOAE幅值分别为:A组-(4.40±9.20),B组-(10.50±6.19),C组-(14.30±4.88),D组-(13.50±5.48).正常组和撞击后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撞击后30min,1 h及1 d三组间比较DPOAE幅值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其他频率区,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正常组与撞击后三组间比较,ABR阈值升高.结论 撞击后大鼠DPOAE幅值在频率2 kHz时下降.DPOAE幅值的改变说明脑震荡对耳蜗外毛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Wistar大鼠脑震荡模型是否可以做为脑震荡伴有迷路震荡的模型.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A组(正常对照),B组(撞击后30min),C组(撞击后1h)以及D组(撞击后1d),各组均为10只20耳.选用0.5、0.7、1.0、1.4、2.0、3.0、4.0、6.0和8.0kHz共9个频率点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f2/f1=1.2,L1=65dBSPL,L2=55dBSPL)幅值测试,同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ni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测.并将大鼠处死后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变化.结果 撞击后B、C、D组与A组相比,ABR反应阈值升高, DPOAE在2.0kHz时幅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扫描电镜观察耳蜗中转和底转在撞击后B组外毛细胞排列不整齐,D组有轻微倒伏现象.结论 Wistar大鼠脑震荡模型可以做为脑震荡伴有迷路震荡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震荡后2~4周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的病理改变.方法 以豚鼠为研究对象,制成脑震荡模型.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脑震荡后即刻组、2周组、4周组.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观察脑震荡后听功能变化;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 ABR Ⅰ、Ⅴ波潜伏期和Ⅱ~Ⅲ、Ⅱ~Ⅴ波间期均有变化;DPOAE于打击后在0.7、1.0 kHz频率其幅值有明显变化(P<0.05);扫描电镜下见耳蜗毛细胞的纤毛有排列紊乱和倒伏现象.结论 豚鼠脑震荡后2~4周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测试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2名(164耳)听力正常且无耳鸣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DPOAE测试.同时对84例(109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耳鸣组)进行DPOAE测试,并给予改善内耳循环、补充营养等治疗20 d后再次进行DPOAE测试.结果 耳鸣组中,DPOAE测试在0.50、0.75、1.00、1.50、2.00、3.00、4.00、6.00、8.00 kHz各频率点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耳鸣组治疗后DPOAE的检出率为43.1%,与治疗前(56.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各频率点的DPOAE反应幅值呈提高趋势,尤其在高频(3.00、4.00、6.00、8.00 kHz)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听力正常的耳鸣发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的早期损伤导致的超高频听力损失有关,DPOAE检测可以作为耳蜗早期改变及外周性耳鸣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听力正常青年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听力正常青年人畸变产物声发射的特点。 用Celesta-503耳声发射分析仪对24名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图”和输入/输出曲线测试。结果 两个原始音频率fl和f2的几何平均值f0为500-800Hz时,DPOAE检出率为100%;平均“听力图”在f0为1000Hz和6000Hz处各有一高峰,在f0为3000Hz处有一低谷;在f0为3000Hz时,两个原始音在强度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影响。方法选择听力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及正常者各36例进行DPOAE的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DPOAE幅值在1000~8000Hz出现下降,其中在2000、4000、8000Hz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DPOAE可早期检测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临床上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耳蜗功能早期变化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的听力正常耳鸣病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特点。方法对16例病程〈3个月的急性耳鸣病人(20耳)和18例病程≥3个月的慢性耳鸣病人(23耳)进行DPOAE检测。结果急性耳鸣病人DPOAE检出率以及幅值较慢性耳鸣病人明显减低(χ^2=6.34~12.30,t=2.16~5.16,P〈0.05)。结论听力正常急性耳鸣病人与慢性耳鸣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急性病人的耳蜗功能损伤较慢性病人重。  相似文献   

14.
孙俊  罗婷婕 《海南医学》2012,23(4):37-38
目的 探讨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纯音听力评价突发性耳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2009-2011年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64耳),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纯音测听检查及DPOAE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DPOAE和纯音听力检测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患者DPOAE检测通过率较纯音听力检测更灵敏(P<0.05).随着患耳听力的改善,听阈恢复率、DPOAE幅值恢复率都逐步提高,但是二者的变化并不同步(P>0.05).结论 DPOAE检测可反应耳蜗听力功能和毛细胞功能状态,具有无创、快速、全面、特异的优点,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由耳蜗轻度损伤引起的豚鼠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的听力学特性。方法 在耳蜗手术中引起高频听力损失较轻的23只豚鼠中发现18只有高频端SOAE。对其中SOAE持续时间较长的7只豚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SOAE的振幅和持续时间。用白噪声刺激对侧耳,观察SOAE的抑制现象。对其中1只豚鼠的2个SOAE谱峰所产生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观察到SOAE的7只豚鼠16 kHz以上的耳蜗复合动作电位的听阈阈移大于15 dB,小于24 dB。而16 kHz以下的阈移多数小于10 dB,所有阈移均在2~4 h内恢复。SOAE频率均在15 kHz以上,这与耳蜗开窗的部位的特征频率范围基本一致。这种SOAE也可以被对侧耳噪声刺激所抑制。观察到1例豚鼠的SOAE的2个谱峰产生畸变产物(2F1-F2)。结论 耳蜗轻度损伤后激发外毛细胞自发放电,引起振荡,产生SOAE,这种SOAE与其它原因所致的SOAE以及诱发性耳声发射一样,与另一个具有一定频比的纯音相互作用,可产生DPOAE,并可被对侧噪声刺激抑制,提示SOAE受到橄榄耳蜗束传出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感音性聋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低强度原始音 L1=6 5 d B,L2 =5 0 d B,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在感音性聋测试中的应用。方法 在听力正常组和感音性聋组 1k Hz,2 k Hz,4 k Hz和 6k Hz刺激点 ,分析反应频率为 2 f1- f2处 DPOAE幅值的引出率 ,大小和其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 ,并计算测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听力正常组 2 5例 (5 0耳 )全部引出 DPOAE,感音性聋组 4 0例 (5 3耳 )高频 DPOAE5 1/ 5 3引出 ,1、2 k Hz处 5 3/ 5 3引出 DPOAE。正常组在各频率 DPOAE的幅值均较感音性聋组高 (P<0 .0 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感音性聋组 DPOAE幅值与纯音听阈在各频率处均呈负相关。 DPOAE对感音性聋检测有较文献报道更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低强度原始音刺激诱发出的 DPOAE,主要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感音性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Xu ZM  Li J  Hu TZ  Sun JH  Shen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278-280
目的 比较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选的敏感性。方法 对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99名新生儿(198耳),采用DPOAE及ABR技术进行听力初筛,复筛,以及确诊。结果 在所有198耳检测DPOAE中,有54耳(27%)未通过初筛,经复筛仍有14耳(7%)未通过,另外,26耳(12%)未通过ABR初筛,对未通过ABR初筛的进行复查,仍有9耳(4.5%)未通过。最后经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及声导抗检查,确诊2例患重度感觉神经性聋,1例为双侧性,一例为单侧性,ABR和DPOAE听力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99%及97%。结论 ABR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略高于DPOAE方法,采用二次筛查方法,可提高听力筛查的感性,选择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不但考虑筛查技术的敏感性。而且要综合考虑其方便性,快速性,以及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