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随访结果,为快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01~2020-06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接诊的37例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诊断和治疗经过,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 37例HIV-1抗体初筛阳性者的首次确认试验结果均判断为不确定,经过追踪随访及核酸检测,证实21例为HIV/AIDS患者,15例为HIV-1以外的其他疾病,1例未复诊。21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机会性感染11例,无症状10例。经随访,21例HIV/AIDS患者从HIV-1抗体初筛阳性到HIV-1 WB确证阳性时间为70(40.0,152.5)d,从HIV-1抗体初筛阳性到核酸阳性时间10(2,15)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8,P=0.000)。21例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初筛试验S/CO值分别为(191.10±154.55)/mm3、71.93(27.46,150.87),排除HIV-1感染者分别为(422.07±219.68)/mm3、1.53(1.30,1.98),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HIV/AIDS患者于该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6个月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至(403.23±237.05)/mm3,病毒抑制率达92.31%。结论 抗体检测仍是诊断HIV-1感染的主要方法,抗体结果不确定给HIV/AIDS诊断增加了难度。对HIV-1抗体结果不确定者应及时予以随访并进行确证试验或核酸检测,可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在基层医院中的推广价值.方法:对25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及7例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病人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根据血供情况分别向两侧子宫动脉注入适量配伍栓塞剂(依据病人经济状况合理选择)阻断子宫动脉血供.结果: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大部分子宫肌瘤均有双侧子宫动脉的丰富血供,本组中24例,占96%;子宫腺肌症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迂曲,子宫染色较深,宫体不同程度增大,本组7例,占100%;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后3、6个月到1年后随访并复查B超,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5.3%,子宫腺肌症患者宫体平均缩小21.6%,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恢复正常或减少者占96%,腰酸、腹部坠胀、尿频、贫血等症状明显缓解,临床治愈.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系数高的新方法;在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得当、病例选择合理的情况下,具备一定设备条件的县级医院开展UAE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联合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并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肝动脉造影染色时间均呈特征性“早出晚归”及“爆米花状”征象;栓塞治疗后22例肝血管瘤体积缩小25%以上,4例缩小25%以内,有效率84.62%。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较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加栓塞是一种较理想的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保留鼻腔正常形态完成下鼻甲手术,保留鼻腔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吧厚I性鼻炎的目的。方法对符合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切除部分下鼻甲骨及部分外侧黏膜,把保留的黏膜瓣覆盖在下鼻甲创面上,形成结构正常的新下鼻甲,并将下鼻甲向外侧骨折移位。结果本组130例(184N)全部病例鼻塞症状全部消失,创面光滑平整,无干痂及粘连。经随访1-2年,全部病例均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微型吸切器完成下鼻甲成形术加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巯基丁二酸(又名二巯琥珀酸,DMSA)治疗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的驱铅效果.方法 24 只离乳(45 d)雄性健康新西兰幼兔,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消化道染铅(醋酸铅,每天5 mg/kg) 6周复制中度铅中毒动物模型,然后给予DMSA 驱铅治疗,第1周每天给DMSA 1050 mg/m2 体表面积,然后改为每天700 mg/m2 体表面积连续2周,停药3周,每周采集血液和尿液,12周后杀死并取海马、睾丸、心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定血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尿铅和组织脏器铅,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下观察组织脏器的组织结构.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PG)相比,DMSA 治疗组(TG)的幼兔展尿铅浓度增加显著,从治疗前的(40.97±1.77)μg/L 显著增加至达到峰值 (1246.96±157.91)μg/L,然后逐步减少,第1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4.35,P<0.01),三组间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同时血铅水平(blood lead levels,BLLs)在用药后由治疗前的(429.63±10.82)μg/L,锐减到第3周停药时的(238.50±11.82)μg/L,停药后出现一过性反弹,然后再次降低;而PG的BLLs在同时期中呈现缓慢下降过程,到停药3周后为(149.88 4±11.39)μg/L,基本接近于TG的(135.50±7.09)μg/L.TG新西兰兔的组织脏器铅含量显著降低,体重增长明显加快,光镜下观察睾丸和肝脏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DMSA 治疗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可以快速有效降低血铅和软组织铅,在短时间内减轻铅对组织脏器的毒性作用,使组织脏器的损伤随着机体铅负荷的降低而有所减轻,对铅毒性作用导致的生长发育落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 ,笔者通过弯分离钳钝性分离Calot三角 ,使胆管及胆囊壶腹后方完全游离 ,在电视图象上 ,胆管及胆囊壶腹解剖结构形似“象头”与“象鼻”,我们称之“象鼻征”,直至“象鼻征”显现后 ,再切断胆管 ,无 1例胆管损伤(DBI)发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2 4例 ,女 4 4例 ,年龄 16~ 6 7岁。入院时 B超表现多发或单发胆囊息肉 11例 ;胆囊结石 :12例胆囊萎缩 ,13例胆囊壁厚 >5 mm,4 3例胆囊壁厚 <4 mm,6 8例胆总管直径 <7m m,3例胆囊颈结石嵌顿。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插管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建立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模型,为研究儿童慢性中度铅中毒治疗提供理想模型。方法16只离乳(45 d)雄性健康新西兰幼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和染铅组,8只/组。染铅组饲喂含5 mg/(kg.d)醋酸铅饲料,持续6周,建立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模型。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AAS)测其血铅(BLL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尿铅和组织脏器铅,光镜下观察其各组织脏器病理损伤。结果染铅组BLLs和尿铅水平在最初几周快速升高,随后维持稳定,且全程BLLs始终控制在450μg/L内;与对照组比较,染铅组幼兔体质量增加、睾丸湿质量系数和海马湿质量系数显著下降(Pa<0.01)。肝脏湿质量系数和各组织脏器铅水平显著升高(Pa<0.01)。光镜下发现海马(CA1区)、肝脏和睾丸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结论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模型可作为研究儿童慢性中度铅中毒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4年开始,对乳腺输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采用在局部麻醉下,用眼科5号泪道冲洗针头定位,进行病变输乳管及其引流腺叶切除,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滤浓缩银耳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超滤浓缩银耳多糖,研究了超滤膜的选择、预处理方法、料液的温度、压力和pH对超滤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0kD内压式中空醋酸纤维素超滤膜,在温度25C,压力0.12~0.15MPa的中性水溶液环境下,较通常的浓缩方法产率提高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