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胜文 《右江医学》1996,24(1):19-20
本文报告下肢骨及关节开放性骨折24例,治疗是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和彻底清创后,变开放骨折为闭合性骨折。对伤后20小时以内的开放性骨折病例,在清创的同时直视下行断端解剖对位,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外加石膏托,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结果还表明,早期内固定并不增加伤口和骨折的并发症,能促进伤口组织和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进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 :对 1 96例各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分别采用多种方法治疗 :外固定 76例 ,其中清创、手法复位后即行石膏固定 2 7例 ;清创后行跟骨牵引 3~ 6周 ,再改用石膏固定 49例 ;早期内固定 1 2 0例 ,其中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 1 0 6例 ,普通钢板内固定 1 0例 ,Ender氏钉固定 4例。结果 :随访 1 90例中经及时彻底清创 ,早期坚强内固定者功能恢复明显早于外固定组。结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及时彻底清创 ,早期进行坚强内固定 ,是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24例28处儿童长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长骨开放性骨折的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清创的同时采用内固定,对骨折的愈合、损伤软组织的修复、四肢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护理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开放病例均在清创同时行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3例);闭合病例中,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7例),伴有足筋膜室综合征的均急诊切开减压的同时行复位克氏针内固定(8例)和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0例);陈旧性病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例)和关节融合(1例)。创面分别行直接缝合(26例),减张和(或)植皮(10例),皮瓣转移(5例)。结果:浅表感染(7例),深部感染(1例),无骨髓炎发生。骨折均骨性愈合,脱位均解剖复位,功能优良率为84.4%。结论:开放骨折的彻底清创,骨折脱位的解剖复位,合理的外固定和内固定,适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的过程中,彻底清创与闭合创口是治疗的重要步骤,适当的内固定可以获得骨折脱位的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必要的外固定可以保证踝关节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体会。方法:1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伤口急诊清创处理,限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本组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未出现骨不连和骨髓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开放性胫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好,愈合快,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7.
赵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08-809
目的探讨掌指骨骨折小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型掌指骨骨折15例(20处)。结果 20处骨折均为解剖复位,无内固定断裂或术后骨折再移位、延期愈合及不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X线显示骨折愈合时间6周~14周,平均8周。关节功能按TAFS评分标准,优1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小型钢板及螺丝钉对掌指骨骨折可提供坚强内固定,不仅可以加速骨折愈合的时间,同时可早期功能训练,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刘建勇  丁文鸽 《中外医疗》2010,29(26):34-34
目的 探讨当前外伤性浮膝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 对33例浮滕损伤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等情况对症治疗.结果 33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30例骨折愈合,2例胫骨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1例伤口感染,经清创引流而治愈.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浮膝的治疗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方法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其中交锁钉内固定效果较好,果ISS钢板是固定的又一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合有限内固定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外固定及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68例。结果 57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骨不连、关节完全僵直及骨髓炎等并发症,临床愈合的时间平均6周;手功能评价按手部TAM功能评分,优27例,良19例,优良率达80.7%。结论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倒置交锁髓内钉急诊手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17例股骨远端开放性股骨,采用倒置交锁髓内钉固定.开放骨折按Gustilo分类,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4例;骨折粉碎程度按AO分类,A1型3例,A2型2例,A3型5例,C1型3例,C2型4例.全部病例均在急诊清创后直接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5例伤口均Ⅰ期愈合,2例由于部分创缘坏死,经换药及植皮后治愈.17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中显示,术后2~3个月即见明显骨痂生长,6~8个月大部分病例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评定优7例,良10例.结论 及早彻底有效清创,是开放骨折Ⅰ期固定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倒置交锁髓内钉于开放骨折下可直视复位固定,且固定确切,可早期进行关节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病患者均进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施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做好病情观察,病灶部位的充分引流及持续抗痨药物治疗,正确的体位护理,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9例胸腰脊柱后凸平均矫正10°。胸背及下肢疼痛症状消失,8例恢复正常活动和轻工作。结论: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大,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行保留内固定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3例骨科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行保留内固定下清创、持续冲洗引流及抗感染等治疗。结果:10例感染得到控制、创面愈合,内固定得以保留;随访24个月~36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感染无复发。3例感染未得到控制,取出内固定。结论:通过清创、持续冲洗引流及抗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疗效较好,多可避免2期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3.
黄吉林  胡豇  胡云洲  王彦川 《西部医学》2012,24(8):1490-149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结核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结果切口一期愈合30例,延期愈合6例。随访1~5年,平均2.6年。15例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2°。椎间植骨6~8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9例不全截瘫者术后9~16个月完全恢复,随访期内钢板螺钉无松动、脱出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 :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 13月均治愈 ,无局部复发 ,植骨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 3.7月 ,后突矫正角度 2 0°,治疗优良率达 95 .5 %。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 ,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37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6例。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7例,腰椎结核8例。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结核治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31例骨性融合,24个月全部病例骨性融合。胸椎、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角分别纠正平均27°、24°、5°,随访中矫正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发生,结核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能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稳定病椎,有利于植骨融合和病灶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imary anterior debridement,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Ninety-one cases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anterior debridement,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out any recurrence after follow-up for an average of 13 months. Spinal fusion occurred in 3.7 months on average with 20 degree of kyphosis correction achieved after surgery and 95.5% of the patients obtained good results. CONCLUSION: Primary anterior debridement,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nstruction of spin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脊柱结核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9岁~72岁,平均36.6岁。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6例,腰椎结核6例,骶椎结核1例;累及1个节段8例,累及2个节段17例,累及3个节段9例,跳跃性结核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8例伴流注脓肿形成,16例患者伴不全瘫,所有病例均在全身抗结核治疗2周后手术。手术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植骨1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路内固定1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后路内固定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6例,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后路内固定3例。所有病例术中均在病灶清除植骨区域加用链霉素1g~2g,术后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超过12个月。结果:3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6个月,术后胸背、腰腿痛及局部疼痛均缓解,16例不全瘫患者除1例改善外,其余完全恢复,围手术期伤口延迟愈合2例,经局部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切口部窦道形成1例,经窦道切除、局部清创、换药后伤口愈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植骨平均于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融合节段矫正角度平均丢失4°。结论:根据脊柱结核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前强化抗痨治疗2~4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均行前路植骨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2.5年,平均1.5年,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8.1±3.2)°。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前要进行充分有效抗痨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通过植骨内固定来重建脊柱的稳定,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医学综述》2013,19(4):728-730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钛网充填植骨重建联合内固定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及钛网充填植骨加内固定结合正规抗结核化疗,观察术后伤口愈合、结核中毒症状、神经功能的恢复、固定融合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18.5个月,无复发。刀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及钛网明显移位。结论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结核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和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分别为(19.52±5.01).和(18.65±4.5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